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三峡大学地质工程怎样

三峡大学地质工程怎样

发布时间: 2021-02-18 15:28:06

Ⅰ 三峡大学怎么样

简介: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挂靠兄弟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大部分专业在25个省份进入一本招生,其中在湖北、陕西、宁夏、吉林4个省份整体进入一本招生。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本科生自主招生资格、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权、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少数民族预科生资格,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免试招收香港地区学生资格。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三峡大学已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译等6个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4373人,硕士研究生3308人,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24人,来华留学生1048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85人,其中教授397人,副教授9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3人;有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776人,拥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2个学科的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批“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46个,获批“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楚天学子人选7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2人,湖北名师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有1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21位院士在内的273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8个,包含功能实验室16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万余台(件),设备总值达3.9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0万册,电子文献153万册,各类数字资源20TB;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十佳大学生创新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三峡地区节点单位”。2011年被评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66所本科院校试点单位之一。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微电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水电站仿真、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地质灾害防治、建筑质量检测装备、现代中成药物制备工程、食品胶体、类固醇药物及衍生物清洁生产共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石墨材料、头孢类药物中间体、柑橘生物保鲜、金银花、智能气泡水位计、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微电机、光电检测技术、紫外线吸收剂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溅射靶材与玻璃镀膜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级共建校企研发中心,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4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水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重点基地和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水电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74个校级科研机构。建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评估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0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科研项目近560项,累计项目经费达9.5亿多元;有1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8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1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5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97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330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教改工程、创新创业工程,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2013年,我校学子在多个大学生竞赛中摘金夺银,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23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5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屡创佳绩:本科生获一等奖3项;研究生获一等奖4项。 开放办学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为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国际高校联盟组织常任秘书长单位,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校级合作项目。2010年获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资格。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2013年我校成为湖北省第一批获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省属院校。2010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政府“扩大开放先进”单位。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在校各类来华留学生达1000余人。 并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等大型活动。 学校在水利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注重加强与行业、地方的多层次、多渠道合作,2011年位列“湖北省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前十名”,2012年度获 “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先进高校”,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湖北省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和谐”为特色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获得“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学校建立健全了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 学校先后被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人民网“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 、“湖北省学习型先进单位”、湖北省延安精神“六进”先进单位、“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绿色文明校园”、“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学校先后走出1名全国模范教师、4名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1名省级师德标兵、2名省级师德先进个人;涌现出创办爱心超市的“全国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金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吴春红、黄愉婷等一批优秀学子。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文化引领四大战略,努力实现“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

Ⅱ 三峡大学中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地质学工学,注意是地质学不是地理学,地质学和地理学是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
三峡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主要是偏向岩土、灾害、工程这方面,仅有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向与测绘有关

Ⅲ 三峡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好吗

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啊,在三峡大学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专业了,隶属于土木水电学院。这个专业具体是干什么在这里一时也说不清,你上网络搜索立马就能看到这个专业的详细介绍了。

Ⅳ 三峡大学的以下专业怎么样

油工、勘工和资工是长江大学最好的优势专业,如果喜欢这些专业成绩够了可以报长江专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和属土木工程是三峡大学的优势专业,如果喜欢这些专业成绩好就报三峡大学。
工科的课程多少都需要一些基础的理科知识,没想象中的那样难,你总分成绩达到了相信你的理科知识足以够用。
工科相比文科类专业学起来都累一点,因为需要平时也要认真学一点看看书做作业解题什么的,但学出来了毕竟对走进社会有用,退一万步讲改行也是相当的容易,因为理解能力不是一般的加强了。
就土木工程和水电工程可以进设计研究单位,教学科研,各工程施工管理单位与建设相关的企业单位都可以的,就业领域很宽。
就油工,资工等可以去石油勘察单位,地质勘察局,各油田,也可以去教学考研等等。
在这些专业中,女生建议学土木比较好一些,当然专业还是要看个人爱好了。祝你顺利录入理想学校与专业。

Ⅳ 三峡大学地质工程住哪个公寓啊,条件怎么样

新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按2011年秋季的势态来看,该院回宿舍应该都答是四人间。住宿费约1200/年,通常是上床下桌,也可能有少部分是上下铺。
宿舍由学校后勤集团安排,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对调寝室,如无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寝室。
冬训是三大的传统,为期半个月,比夏训轻松,但需注意防寒防冻。
如有其他疑问,欢迎访问三峡大学网络:求索溪 吧,会有老生为你解答关于学校的各种问题。
,!

Ⅵ 三峡大学的岩土工程怎么样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成立,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8年11月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时于1998年挂靠武汉大学等兄弟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自主招生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及港澳学生招生资格,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 2010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全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26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现有2个国家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译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领域(点),有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7个湖北省优势与特色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3299人,硕士研究生2040人,留学生894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83人,其中教授376人,副教授7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2人;有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831人;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31个,已聘请“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楚天学者4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湖北名师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有14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16位院士在内的273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7个,包含功能实验室128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万余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2万册,各类数字资源11000GB;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三峡地区节点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等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电站仿真、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等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水电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8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建有勘测设计研究总院1个,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监理、勘测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90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科研项目27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达6亿多元;有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0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3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2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每年500余篇;有8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327项,其中省级项目37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8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校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教改工程、创新创业工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我校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0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24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湖北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成绩斐然。
开放办学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设有HSK考点;开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0年获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资格;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
学校与武汉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支持与合作协议”,与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宜昌市人民政府、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近5年,学校主办或承办了欧亚高校联盟第五次和第八次年会、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第21次年会、联合国大学文化与环境研究网第一次工作会议、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政治文明建设与发展论坛、第三届中韩水技术研讨会、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全国第九届岩石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计算力学2008大会暨第七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第三届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论坛、第四届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管理研讨会、三峡物流中心论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峡高层论坛、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八届海峡两岸生物学启发的理论科学问题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余次。学校成立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湖北宜化集团、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等130多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组成的合作与发展理事会;学校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地区以及美国成立有校友分会,参会校友达7万余人。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和谐”为特色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获得“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学校建立健全了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先后被授予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开放办学先进高校”、“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高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二级教代会示范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文化引领四大战略。

Ⅶ 三峡大学怎样呢

4月7日,教育部(教高函[2006]9号文)公布了2005年75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三峡大学评估结论为优秀。
此次评估结论是根据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意见确定的。
在参评的75所高校中,共有43所高校评估结论为优秀,28所为良好,4所为合格。
在湖北省参加评估的5所高校中,还有华中师范大学为优秀,2所为良好,1所为合格。
三峡大学坐落在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6月29日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立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水利电力部管理,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6年11月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为湖北省省属本科高校。
三峡大学校本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均在本部)校园面积287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50个,其中基础教学实验室16个,专业实验室3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多台(件),总价值16646.6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7.6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1万册(件)。
三峡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培养毕业生5万余名,他们已成为水利水电行业及湖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现设有1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院,52个本科专业,其中有5个国家管理专业、3个在建省级品牌专业;1996年起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有32个硕士点,18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硕士点,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含工程硕士),校内继续教育学历生2006人,来自印度、尼泊尔、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留学生193人。
三峡大学现有教职员工2336名,其中专任教师1198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者104名、副高职称者349名、讲师381名,博士78名、硕士523名;高级职称教师占37.81%,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50.17%;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三峡学者计划”特聘教授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首批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10名,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人选32名,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73名;学校聘请了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264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三峡大学现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现已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质课程11门、校级优质课程31门。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三峡大学组建5年以来,全体师生员工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求索奋进,通过实施“规划工程”、“人才工程”、“质量工程”和“凝聚力工程”,推进实质性合并,促进实质性融合,实现了集中一地办学,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2003年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学校科协组织被授予湖北省“先进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被授予全省“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目前,学校已经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Ⅷ 三峡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怎么样还有学校环境怎么样

楼主,我是三大的学生。我想说三大的土木工程专业还可以的!我们学校内面积特大,交通直通容校园内部,我们学校的的图书馆是我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藏书众多,学习氛围还不错。土建学院一般住西苑,基本上四人间,每件宿舍有空调,但是西苑没有独卫,西苑食堂的伙食还可以。除西苑外,我们还有其他四大食堂,包括还有清真食堂呢!

Ⅸ 三峡大学地质工程住哪个公寓啊条件怎么样🙏🙏

新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按2011年秋季的势态来看,该专院宿舍应该都是四人间。属住宿费约1200/年,通常是上床下桌,也可能有少部分是上下铺。
宿舍由学校后勤集团安排,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对调寝室,如无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寝室。
冬训是三大的传统,为期半个月,比夏训轻松,但需注意防寒防冻。
如有其他疑问,欢迎访问三峡大学网络:求索溪 吧,会有老生为你解答关于学校的各种问题。
,!

Ⅹ 三峡大学地质工程的宿舍怎么样

相对来说蛮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