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伊然老师地质大学

伊然老师地质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2-17 22:33:55

A. 艾薇里昂和伊然老师是什么关系

艾薇里昂何解依然老师的关系是,安慰你昂是一天老师的学生他俩直接只是徒关系,并且,私人关系非常好。

B. 艾薇里昂创始人伊然老师是干什么的

亚洲知名美肤专家

C. 浅析中国大地构造学派成因

李迎家

白丽丽

(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秦皇岛)

一、对学派概念的理解

“学派”是百家争鸣所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因此,要认真地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

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的 《汉语大字典》中,对于 “学”的释义有十一条,其中第八条释义为: 学说,《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教》: “本自皇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说。”

同本词典,677 页对 “派”的释义有九条,其中第三条为: 流派,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如: 党派; 学派。《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上自三十三天,下至七十二地,人非人等,总共只有两派: 一派讲公利的,就是上帝部下的圣贤仙佛,一派讲私利的,就是阿修罗部下的鬼怪妖魔。”王国维 《人间词语》: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以上是对于字的解释,我们来看看 1986 年的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卷,第 2250页对 “学派”的解释: 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今请据群籍,审趋势,自地理上、民族上放眼观察,而证以学说之性质,制一先秦学派大势表。”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二、学说产生的内外因素

以五大学说为基础的学术繁荣,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但引起这次繁荣的原因是很值得研究和当代学者反思的。

( 一) 外部原因

学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20 世纪 50 ~60 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我国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上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恢复国力,在文化教育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重要的决定,为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一方面: “双百方针”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苏联学术批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教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毛泽东写了 《论十大关系》,其中,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二方面: 1956 年的知识分子会议

1956 年 1 月 14 ~ 20 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会议主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加强党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五个内容。这个会议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第三方面: 1952 年院系调整

20 世纪 50 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是建设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特殊阶段。院系调整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地质教育为例: 调整前,我国地质专业十分薄弱,规模很小,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 原北洋大学) 、唐山铁道学院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全部在校学生同时并入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成为拥有 5550多名师生员工的专科院校,设立了矿产地质及勘查系、水文地质工程系、地球物理探矿系等,为新中国的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设置专业,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保证了大学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双百方针”的学术氛围,知识分子会议的政策支持,院系调整的学科基础,为当时中国的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 二) 内部原因

大地构造学说能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多的学派,除了上文所论述的外部原因外,与其自身的因素也是不能分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 学科的丰厚底蕴

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外国地质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察 ( 1863) 算起,已经有 140 年的历史; 如从中国学者鲁迅于 1903 年发表地质文章算起,也有 100 余年的历史。中国第一个政府地质机构成立于 1912 年,中国地质学科的第一个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 1922 年,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地质学在中国从诞生到比较成熟仅经历了二十几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地质学的几位奠基人和为数不多的开拓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艰难创业,为地质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更为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及的是 1913 年创办的地质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以实事求是的办学目标、全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的教学原则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地质人才。三年的学习,使得第一批毕业的 18 名学生,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 1916 年 7 月,地质研究所举办了毕业典礼,同时还举办了学生成绩展,一些外国地质学家前往参观,看到师生们三年来所作的图表,采集的岩石、矿产等,十分惊叹,称: “实与欧美各大学无异,为中国科学上的第一次光彩”。

第二方面: 学说 “创始人”的共性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是一代一代承前启后、奋斗不息的科学家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学成果,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通过对五位学说 “创始人”的研究,发现具有以下两个非常明显的共性。

其一: 启蒙教育中的爱国精神

李四光于`1889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穷家庭里,当时清廷腐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华民族痛遭凌辱,备受压迫,少年李四光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民族耻辱。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热忱。

张伯声,1903 年 6 月 23 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一个农村家庭里,和别的农村孩子一样,每年夏、秋两季收获时节,他也要帮着家里收割庄稼。这种地道的农村生活毫无文人骚客笔下的田园诗意。相反它是艰难劳苦的。然而正是这段生活经历,使少年张伯声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和诚实忠厚的品行,并磨炼出坚定的性格和强健的体质。中原地带,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军阀混战人为的兵灾祸害更胜自然之灾。家乡农民终年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年少的张伯声有了亲身的感触,便立志要 “繁荣中原”。私塾老师为了不埋没这个 “志存高远”的学生,便向他父亲建议,把他转到省城开封上一段学,以便能考入省立中学。到开封就学不久,他就考中了来河南选拔人才的清华学校。

黄汲清,1904 年 3 月 30 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长期在乡里教书。黄汲清 7 岁被送入私塾诵习 “四书”,次年入青岗国民小学学习,10 岁时进入其父主办的青岗场同化高等小学。他求知欲旺盛,除了学国文、算术、博物和历史等课程外,他还阅读了不少课外书籍,他最爱读的是梁启超的 《中国魂》,从中能感到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激荡。

张文佑,1909 年 8 月 31 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郊礼尚庄。其祖父早逝,家业交由大伯掌管。张文佑的父母在大家庭中处于一种附属地位,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冷漠的阴影。张文佑 7 岁读私塾,10 岁转入小学。礼尚庄在开滦煤矿附近,煤矿是洋人开办的,小学时代的张文佑对洋人掠夺我国煤炭资源不满,又对地下怎么 “长出”那么多煤炭感到好奇,于是萌生了学习找煤采矿本事的念头。母亲去世后,他离家到天津,考入南开中学。在这里,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博物学这一类书籍,眼界大开。他的父亲曾要他弃学经商,他不干; 要他长大当工程师,他看到那时候的工程师只会赚工人的钱,对此也就没了兴趣。他一心想的是搞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对国家有用。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年的时候,他们就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和气魄,这样的一粒种子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和他们一起慢慢成长,有了崇高的信念,无论生活、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努力去克服,并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对一个学者而言,真的是难能可贵,更值得今天的学者去学习。

其二: 良好的教育

从几位学说 “创始人”的经历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相似点就是几位 “创始人”都曾经在国外接受过教育。

李四光,1904 年 7 月 3 日,考取湖北省官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校普通校学习,后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 1913 年,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了 1 年采矿,意识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懂地质,于是转入地质系学习,1918 年获硕士学位。1919 年在欧洲各国考察地质。

张伯声,1926 年以优秀的成绩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并被保送到美国去学化学。到美国后,张伯声先来到了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习,后来他了解到芝加哥大学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质量在美国是很有名的,便积极联系转学,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批准。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攻读时,他还选修了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课程,以满足内心的好奇。1928 年 3 月,他因顺利完成了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规定的学分而毕业。之后,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地质学研究部,得到了著名岩石学家 Johannson 教授和构造地质学家Chamberlin 教授的精心培养。

黄汲清,1932 年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赴瑞士留学,他先入伯尔尼大学地质系,次年转入浓霞台大学地质系。他的导师 E. Argand 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活动论的代表人物。他治学严谨,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训练,包括熟练掌握德语和法语。黄汲清勤学好问,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深得导师赞赏。在 2 年多的时间里,黄汲清阅读了大量地质学专著,对瑞士华莱县素女峰地区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以及冰川等地质现象做了详细考察。1935 年在 Argand 教授的指导下,黄汲清用法文写出了 《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区之地质研究》,通过了公开答辩,获理学博士学位。

张文佑,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往欧美考察研究。这期间,他在西欧 ( 包括英国中部和苏格兰) 、北美广泛考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工程,在许多技术先进的实验室里了解和掌握了各种实验测试技能,还向一些地质名家学习了许多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分析理论,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学术水平。

对于以上的几位学者,他们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之后在国外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老师的指导以及对祖国地质学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很快地成长起来,为自己的学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地质学的学科特点

大地构造不同学说的产生,除了大环境的保证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地质力学学说和多旋回构造学说,产生时间早于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更早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的时间,相信在 “双百方针”提出以前,这些学说已经在酝酿中,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出来,为什么? 这说明,除了受大环境的影响外,地质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 地质学理论的共识程度低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有着数十亿年的历史,很多地质变化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完成的,所以它需要从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研究。地质学家通过野外考察了解不同地质过程和现象是如何在各区域和地点相互作用,包括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赋予地方以独特的性质,以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途径。而不同的学者在大自然这个 “实验室”中观察所得的结果,因学者知识体系和理解角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很多结论较难取得共识。因此,地质学成果的产生既有因科学本身原因造成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有因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点的影响造成的知识过程。

地质学家也多承认以上的观点,他们认为地质学 “不如其他实验性科学之严格,最易掺杂个人的偏见,即以公正态度出之,也不免有人的因素在内,若再不自检束极力遏制,势必南辕北辙”。

其二: 学术成果的归属方式独特

地质学是一门需要合作的学科。野外考察是一种深入细致的工作。这种工作的强度很大,需要大量人力、财力资源的投入。一位学者很难完成从材料收集到野外考察、收集标本,到室内分析、绘制地质图以至理论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近代科学研究需要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已非个人能力所能置备,尤其是地质学,它的野外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地质学是一门需要组织、协调与合作的科学。可以说近代地质学的成长必须依赖于学术研究机构。正如任鸿隽所说: “我们要叙述我们科学的进展,必须以研究机关的是否存在为其先决条件,因为研究机关乃是以发展某种学科为目的而组织的”。

其三: 地质学的区域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不同的变化过程。虽然这种变化过程有着统一的发展规律,但不同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存在着变异。从区域特点上讲,中国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复杂多样。这里拥有着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单元,如中国西南地区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西北地区有世界最广阔的黄土高原。从全球构造来看,中国大陆是全球构造演化的产物和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地质学知识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因此,世界地质学界十分重视中国学者的工作。同时地质学又是国际性的,对任何一个地区的研究都必须放在整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尺度中检验,才能够被证实或证伪。

从以上对 20 世纪大地构造学派繁荣原因的分析,与当今社会上的学术氛围、学者素质相联系,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参 考 文 献

[1] 邓绶林 . 地学辞典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2] 陈国达,陈述彭等 . 中国地学大事典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王天青,周书欣等 . 简明地学辞典 .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齐秀生 . 社会环境与人才 . 济南: 齐鲁书社,2005

[5] 王鸿祯 . 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 中国地质科学院编 . 黄汲清纪念文集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8

[7] 张九辰 . 地质学与民国社会 ( 1916 ~1950)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8] 薛明扬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 池顺良,骆鸣津 . 海陆的起源 . 北京: 地震出版社,2002

[10] 雷祯孝 . 中国人才思想史 .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11] 黄汲清,何绍勋 .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2] 赵克让 . 地苑赤子———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13] 张文佑 . 断块构造导论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14] 张伯声 . 中国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

[15] 陈国达 . 中国地台 “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 “华夏古陆”问题 . 地质学报,1956,36 ( 3) : 239 ~272

D. 向伊然老师请教

如果有这种的话,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选择美容院进行改善的。他们都有专门去这种的仪器呀。

E.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哪个的研究生比较好考

我是地大武汉的本部的,很显然我们这边的研究生学院要强些,因为我们是武汉首批有自己独立研究生院的学校。选我们,没错。。。∩_∩,欢迎留言

F. 尊师重道的典范——纪念孙殿卿先生百年诞辰

李东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年月10日是孙殿卿院士百年诞辰,孙殿卿先生早在青年时期就跟随李四光先生学习工作,他为传承发展李四光先生开创的地质力学奋斗终生。他是李四光的忠实的学生、得力的助手和坚定的继承人。为在我国地质战线传承李四光开创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地质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忆我与孙殿卿先生相识相知至今已有50年之久,他是我接触时间最长、交往机会最多、对我教益最大的一位恩师。最初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就悉心拜读过当时他发表的《河北蓟县迁西山字型构造的商讨》(1956)《柴达木盆地雁行排列和反“S”型构造所表现的运动程式》(1959)等文章,并在兵马司胡同原中国地质学会旧址聆听过他的讲话(1955)。1960年我曾做过他的助教,当时正值中苏分裂,结束了“一边倒”局面。中央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加上大庆油田的突破;我校领导为贯彻中央精神,由马杏垣老师邀请孙先生到我校(北京地质学院)讲学,给地勘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介绍地质力学,马杏垣老师指定我配合孙先生做助教,可能是此前他看到我写过一篇用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脊柱解析黄陵背斜成因的文章有关(未发表),这是我第一次与孙先生接触。1961年底我考取“在职研究生”,马杏垣老师给我的任务是四年后独立开设地质力学课,并请孙先生做我的研究生导师,这是我和孙先生第二次接触。由于1962年是北京地院建校十周年,系领导要求进校10年以上的师生每人写一篇论文向校庆献礼,我写出《牛口峪旋卷构造》一文,马杏垣老师和孙老师推荐我向李四光部长直接汇报请教,由此,李四光先生要我转入地质力学进修班学习。当时孙先生是我们班主任,我是班委之一,于是1963年以后和孙老接触机会就更多了。除去“文革”十年,1977年以后,曾通过编制全国构造体系图、拟定地质力学研究生教学计划、编写高校地质力学通用教材、讨论大网络全书地质力学部分编写条目、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立项、地质力学方法与实践丛书编写、学术会议、研究生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和孙老师接触和受教的机会。因此,应该说孙先生是对我教益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当然我也是对孙先生在地质事业上的贡献了解较多的一员。值此百年祭,写下几点体会,以表缅怀。

孙殿卿先生治学严谨、重视实践、平易近人、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都能友善相待,但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择善从之”“择善固执”“尊师重道”的学风。因为提到孙先生的一生贡献是和李四光先生的学术事业分不开的。在李四光生前,他是李老的忠实学生和得力助手;李老辞世后,他是李四光学术事业的坚定传承人。就我体会,孙先生一生的主要贡献可分两个阶段表述,大体以“文革”为界。1966年以前,最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四方面:

1.协助李四光先生建成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引领我国地质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家知道,在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整个地质队伍的工作重点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急需(能源、矿产、水电工程等)服务。除此之外,李四光先生还高瞻远瞩,为开辟新领域和基础理论研究做准备,这些构想就放在地质力学研究所做“试验田”。诸如,成立地热研究小组、为预报地震研制地应力测量元件、建立古地磁实验室、流变学实验室、构造年代同位素实验室、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第四纪冰川研究等等。由于李老身兼许多重要领导职务,这些构想的实现大都要通过孙先生去实施。随着后来的地学发展表明,这些奠基性工作确实对于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发挥了引领未来的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地应力测量方法被推广到地震预报、工程稳定性、煤矿瓦斯突出等多方面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引入国内,古地磁测量引起大家注意,而此时在地矿部系统只有地质力学所建有古地磁实验室,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2.首次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引入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树立了油田构造研究样板

地质力学所建立伊始,1956年孙殿卿先生就率领年轻同志奔赴柴达木盆地进行了详细构造研究,发现了柴达木盆地内部存在一系列反S状旋扭构造新型式。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该盆地找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印证了李四光刚刚发表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一文的论点,具有极高理论价值,至今也未失去其先进性。

3.承袭了李先生第四纪冰川领域的研究

在我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是李四光先生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这是涉及我国古气候变迁的问题。孙殿卿先生也承袭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他的同事及助手不仅在全国各地发现了诸多冰川遗迹,而且对冰川分期问题有许多细化、深化和发展;从1944至1994年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在多次冰川学术会议上与反冰川派进行激烈论战中他发挥了旗手作用。近年来,大量事实证明,李四光的观点是正确的。例如,最近北京电视台报道,在延庆白龙潭附近发现的“冰臼”现象,不用冰川作用是无法解释的。

4.为在地质战线普及具有实用价值的地质力学工作方法

20世纪60年代,在李四光亲自指导下,连续举办了三期地质力学进修班,每期都是孙先生亲任班主任,培养了一批掌握地质力学工作方法的骨干人员,这些同志返回原单位,不仅运用地质力学工作方法在生产实际中产生了诸多经济效益;而且,在70年代全国普及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4月29 李四光在京逝世,孙先生还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在李老临终前,师生未能谋面,也不准他返京向遗体告别,这是孙先生的终生憾事。当他返回北京后,将李老的遗像恭敬地摆在他书房的显要位置,日日怀念,直到他本人与世长辞;师生之情溢于言表。“文革”后,孙先生为传承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做了大量工作、力图实现李老未竟之业。诸如:

为推动地质力学传承与发展,他多次组织国内地质力学学术会议,以期通过经验交流达到普及和提高地质力学水平;他也非常重视地质力学教育工作,亲自培养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大学中所设的地质力学专业给予多方面支持和帮助。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向国外介绍中国地质学的新进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力学。他组织部分专家扩编1939年在英国出版的原李四光编写的《中国地质学》,反映了近几十年中国地质学和地质力学的新进展;并请陈庆宣先生将李老的名著《地质力学概论》译成英文出版。1986年还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地质力学讨论会。

更可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孙先生已年老体弱视力模糊,他还手不释卷,反复研读李老的遗著,在科研经费非常紧张的条件下,为实现李四光的遗愿,殚精竭虑组织了部分地质力学工作者共同编写了《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一套七部专著。先生把这件事看得特别重要,原因是李四光先生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扉页还有一个标题是《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第一篇。言下之意是以后还有若干篇。1965年李老又亲自拟定了第二至第四篇的编写提纲,而且他常说:“《地质力学概论》只是开个头,以后各篇要靠广大地质工作者来完成”。尽管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这部总结性著作尚不够全面或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完成了孙先生心目中的历史任务,在地质力学发展史中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上述,不难看出孙殿卿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在我国地质学界是位难得的典范。孙先生之所以如此尊师重道,在于他对李四光先生的治学精神的尊重和学术思想的深刻领悟;还在于他不计个人得失的“择善固执”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特别是从我国地质学界百年来的历史看,“文革”前,大地构造理论是以槽台理论占主导,“文革”后以板块理论占主导。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构造学界长期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地位。孙先生能克服重重压力,毅然坚定地传承和弘扬李四光先生奠定的地质力学方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尊师重道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G. 是南京大学比较好还是中国地质大学好 好的话50分~~给

地大有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

如果说南京大学和地大,版当然还是选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我不权了解,但是是十大名校之一吧?
地大当然主要是地质类的专业很强,地球物理之类的。
文科只有一个人文学院,所有文科都在这里。
国际贸易这样的专业地大不行!

H. 中国地质大学自主招生09录取名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艺术特长生测试结果公示
注:测试等级为 A 表示通过,B表示不通过,请注意查收等级证书。
报考项目 姓名 准考证号 测试等级
器乐 王藉 09101001 A
器乐 张释澜 09101002 B
器乐 宋乐来 09101003 A
器乐 秦月 09101004 A
器乐 郭乐乐 09101005 A
器乐 孙卓艺 09101006 A
器乐 王喆 09101007 B
器乐 钱昆 09101008 A
器乐 陈源 09101009 A
器乐 郭玲丽 09101010 B
器乐 李昂 09101011 B
器乐 曲方 09101012 B
器乐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乐 马旭 09101014 A
器乐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乐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乐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乐 李胤华 09101018 B
器乐 张菀雅雯 09101019 B
器乐 王琳 09101020 A
器乐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乐 包童 09101022 A
器乐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乐 唐锦森 09101024 A
器乐 潘询 09101025 A
器乐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乐 焦健 09101027 A
器乐 马也 09101028 A
器乐 田原 09101029 A
器乐 吕桂祥 09101030 A
器乐 赵鹏博 09101031 A
器乐 方雪 09101032 A
器乐 李晓 09101033 A
器乐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乐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乐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乐 钱锦 09101037 A
器乐 钱钰 09101038 A
器乐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乐 马英凯 09101040 A
器乐 张旎昕 09101041 A
器乐 孙轲 09101042 B
器乐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乐 宫煦 09101044 B
器乐 赵冉 09101045 A
器乐 武韡 09101046 A
器乐 马世哲 09101047 B
器乐 刘小驰 09101048 A
器乐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乐 赵汗青 09101050 A
器乐 李远菁 09101051 A
器乐 叶文弢 09101052 A
器乐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乐 万薪庚 09101054 A
器乐 张晨蕾 09101055 A
器乐 陈俊升 09101056 A
器乐 赵逸秀 09101057 B
器乐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乐 张妮 09101059 A
器乐 谢冬雨 09101060 A
器乐 贾凌霄 09101061 A
器乐 张若凡 09101062 A
器乐 朱绍纲 09101063 A
器乐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乐 黄梦琪 09101067 A
器乐 肖玮 09101068 A
器乐 余雨则 09101069 A
器乐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乐 赵千慧 09101072 A
器乐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乐 郑雨萌 09101074 A
器乐 杨慕婵 09101075 B
器乐 周海韵 09101076 A
器乐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乐 王海 09101078 A
器乐 张书禹 09101079 B
器乐 颜励 09101080 B
器乐 刘玉玺 09101081 A
器乐 刘璐 09101082 B
器乐 刘诗洋 09101083 A
器乐 赵璕 09101084 A
器乐 胡晓 09101085 A
器乐 刘鹏 09101086 A
器乐 张翛翰 09101090 B
器乐 刘楠 09101091 A
器乐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乐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乐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乐 黄沐阳 09101095 A
器乐 应怀涵 09101096 A
器乐 马斯琪 09101097 A
器乐 张程 09101098 B
器乐 张宇翔 09101099 A
器乐 童国君 09101100 B
器乐 魏婧 09101101 A
器乐 刘泰然 09101102 A
器乐 张宪宪 09101103 B
器乐 温馨 09101104 B
器乐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乐 吕诚皓 09101106 A
器乐 张泽 09101107 B
器乐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乐 钟虹禾 09101109 B
器乐 陈志岸 09101110 A
器乐 于志贞 09101111 A
器乐 鲍雨欣 09101112 A
器乐 刘苗 09101113 B
器乐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乐 孙义会 09101115 A
器乐 张子墨 09101116 A
器乐 丁骏豪 09101117 A
器乐 刘令琪 09101118 B
器乐 才方圆 09101119 A
器乐 常昊 09101120 B
器乐 赵宇 09101121 B
器乐 于思圆 09101122 A
器乐 周雪 09101123 A
器乐 于好雨 09101124 A
器乐 李时光 09101125 A
器乐 王琳 09101126 A
器乐 付琦 09101127 B
器乐 何昊 09101128 A
器乐 胡恺琳 09101129 A
器乐 关舒晗 09101130 A
器乐 武斌 09101131 A
器乐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乐 于思斯 09101133 A
器乐 李彬 09101134 A
器乐 张可 09101135 A
器乐 段皓 09101136 B
器乐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乐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乐 剑云龙 09101139 A
器乐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乐 吴祥睿 09101141 B
器乐 梁艺馨 09101142 B
器乐 刘希子 09101143 A
器乐 韩燕雨轩 09101144 A
器乐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乐 刘畅 09101146 B
器乐 张迪 09101147 B
器乐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乐 崔仙 09101149 A
器乐 范晓晨 09101150 A
器乐 李萤 09101151 A
器乐 才薇 09101152 B
器乐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乐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乐 曹洋 09101155 B
器乐 赵研 09101156 A
器乐 胡洁 09101157 A
器乐 杨子恒 09101158 A
器乐 李田 09101159 A
器乐 赵鹿娇 09101160 B
器乐 赵海 09101161 B
器乐 秦悦 09101162 A
器乐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乐 张荷丝 09101164 A
器乐 包韦韦 09101165 A
器乐 裘晓静 09101166 A
器乐 郑璐 09101167 A
器乐 刘尚源 09101168 A
器乐 李泽琦 09101169 A
器乐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乐 贾欣然 09101172 B
器乐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乐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乐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乐 程孙雪子 09101176 A
器乐 程可扬 09101177 A
器乐 林昀晖 09101178 A
器乐 李璨 09101179 A
器乐 钟宁 09101180 A
器乐 战捷 09101181 A
器乐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乐 张颿 09101182 A
器乐 刘洋 09101182 A
器乐 郝赛 09101183 A
器乐 杜颖 09101183 A
器乐 任镜蓉 09101184 A
器乐 靳勍 09101184 B
器乐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乐 陈忆诺 09101186 B
器乐 胡丹 09101187 A
器乐 陈永立 09101188 B
器乐 刘睿鹏 09101189 A
器乐 张佩玉 09101191 A
器乐 刘度 09101192 A
器乐 李音 09101193 A
器乐 张惠宇 09101194 A
器乐 冯婵娟 09101195 B
器乐 付诗康 09101196 A
器乐 张梅茜 09101197 B
器乐 李直谦 09101198 A
器乐 贾文月 09101199 A
器乐 刘立雍 09101200 A
器乐 刘卓亚 09101201 A
器乐 郭毅 09101202 A
器乐 王迅 09101203 A
器乐 陈思羽 09101204 A
器乐 曲梦琪 09101205 A
器乐 宋爽 09101206 A
器乐 林琳 09101207 A
器乐 庞小亭 09101208 B
器乐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乐 李钵 09101210 B
器乐 刘牧 09101211 A
器乐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乐 徐长江 09101213 A
器乐 唐林 09101214 A
器乐 孙路 09101215 A
器乐 赵天尧 09101216 A
器乐 陈熙 09101217 A
器乐 张亚琪 09101218 A
器乐 刘悦 09101250 A
器乐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乐 宋汉禹 09101252 A
器乐 冯竞旻 09101253 A
器乐 贾淯 09101254 A
器乐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乐 王启悦 09101256 B
器乐 张怡 09101257 B
器乐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乐 李杨 09101259 A
器乐 孙乐海 09101260 A
器乐 张莉 09101261 A
器乐 顾烨璇 09101262 B
器乐 谭文天 09101263 A
器乐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乐 毕瑾 09101265 A
器乐 郭宇 09101266 A
器乐 关一男 09101267 A
器乐 鲍博洋 09101300 A
器乐 郑楷鹏 09101301 A
器乐 苏萌 09101302 A
器乐 许陶然 09101303 A
器乐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乐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乐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乐 刘伊 09101308 A
器乐 吴一帆 09101309 A
器乐 朱玥 09101310 A
器乐 韩艺珠 09101311 A
器乐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乐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乐 郑嫣然 09101314 A
器乐 金轩玉 09101315 A
器乐 宋雪娇 09101316 A
器乐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乐 敬韵 09101318 A
器乐 卓晨 09101319 A
器乐 张瑶 09101320 A
器乐 韩凯 09101321 A
器乐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乐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乐 王璐 09101324 A
器乐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乐 吴争明 09101326 B
器乐 解薇 09101327 A
器乐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乐 黄圣 09101329 A
器乐 李卉 09101330 B
器乐 陈瑞琪 09101331 A
器乐 葛洋 09101332 A
器乐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乐 刘娅琼 09101334 A
器乐 张艾伦 09101335 A
器乐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乐 张昊宁 09101337 A
器乐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乐 韩诗雯 09101339 A
器乐 王悦丁 09101340 A
器乐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乐 李洋 09101342 A
器乐 谢睿洁 09101343 A
声乐 张哲乾 09102001 A
声乐 周美雯 09102002 B
声乐 郝远 09102003 A
声乐 王芊樾 09102004 B
声乐 杨雨润 09102005 A
声乐 宋盈盈 09102006 B
声乐 张佳琦 09102007 B
声乐 邵丹丹 09102008 A
声乐 陆晴晴 09102009 A
声乐 康芮 09102010 B
声乐 朱李维迪 09102011 A
声乐 郝俊 09102012 A
声乐 刘倩 09102013 A
声乐 王佳碧 09102014 A
声乐 王丹娜 09102015 A
声乐 缪俊 09102016 A
声乐 何睿 09102017 A
声乐 刘方远 09102018 A
声乐 刘畅 09102019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陈泽 09102042 A
声乐 鄂小凡 09102043 B
声乐 林芳伊 09102044 B
声乐 唐艳超 09102045 B
声乐 明文杰 09102046 B
声乐 董欢漪 09102047 B
声乐 陈丁 09102048 B
声乐 张靖敏 09102049 A
声乐 刘浩铭 09102050 A
声乐 任婕妤 09102051 B
声乐 马钰琳 09102052 B
声乐 陈冰 09102053 B
声乐 北方 09102054 A
声乐 刘兴华 09102055 A
声乐 黄子惠 09102056 B
声乐 胡依梦 09102057 B
声乐 陈媛媛 09102058 A
声乐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静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娄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吴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邓查尔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闫经纬 09103008 B
舞蹈 陈婉莹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吴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贾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会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骋丹 09103020 A
舞蹈 邹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吕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晓悦 09103053 A
舞蹈 李韵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门巍 09103056 A
舞蹈 刘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刘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韵 09103064 A
表演与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与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与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与主持 王馨瑶 09104004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与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与主持 耿飞雄 09104009 B
表演与主持 邹日东 09104011 A
表演与主持 孙云星 09104012 B
表演与主持 娄岳超 09104013 B
表演与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与主持 刘思充 09104015 A
表演与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与主持 许权耀 09104017 A
表演与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与主持 梁艺馨 09104019 B
表演与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与主持 王冯源 09104021 A
表演与主持 杨宇航 09104023 B
表演与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与主持 马潇 09104025 B
表演与主持 刘帅 09104026 B
表演与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与主持 刘嘉平 09104041 B
表演与主持 张梦雨 09104042 B
表演与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与主持 杨照铭 09104044 A
表演与主持 龚玉娇 09104045 A
表演与主持 陈冰 09104046 B
表演与主持 赵宁 09104047 B
表演与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与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与主持 刘一弘 09104050 A
表演与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与主持 刘兴华 09104052 B
表演与主持 于洋 09104053 A
表演与主持 薛智轩 09104054 B
表演与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与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与主持 刘丹青 09104057 B

I.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的前世今生

由于老地大吧被封,南望山吧由可可怪在2009年向网络申请并成立。南望山吧继承了老吧的功能,成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成为了老地大吧的替代吧,会员数也是在这一时间内得到激增。虽然可可怪、西区小树林、格子、江城三月等著名老吧友入住南望山吧,但很遗憾的是,南望山吧还是失去了很多老地大吧的吧友。创建伊始,知道南吧的人很少。但经过众吧友的努力,大量宣传,终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南望山吧,并加入到了这个集体之中。吧聚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大量发展起来,喝奶茶、三国杀、狼人等吧聚主要活动逐渐兴盛,午夜感情贴也成为了一项优良传统,直播贴也更多了。在历代吧主的不懈努力之下,南吧终于越办越好,成为了比侏罗纪更为知名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络贴吧也在此期间改版,由会员制改为等级头衔制,虽然水货增加了不少,但是南望山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更加适合新人融入。在吧友的组织下,足球赛、华师联谊等大型活动也成功得以举办,南望山吧吧友与武汉其他高校吧友联系也愈加紧密。
终于,南望山吧也要离我们而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关于搬入贴吧的名字是中国地质大学吧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可是,最终还是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老中国地质大学吧了。成立之初,贴吧面临严峻的重建工作,精品被取消,需要恢复,现在精品数较以前的南吧也少了好多。老吧刊也只能去精品贴里翻,新贴吧成立后不久便发布了新吧刊南望山吧——2009.12.30—2012.7.6。新地大吧继承了南望山吧的会员,截止至2012年10月,会员已接近一万五千。地大吧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吧聚热情不减当年。每天吧内都有众多吧友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直播。新地大吧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J. 从中国石油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石油大学作为一个石油类的高等学府,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并且为早期以至现在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 “石油人才的摇篮”。

辰东校友就是最好的例子。

感谢邀请,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