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质大学占地
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积多少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占地面积1710亩,建筑面积1133亩,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
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是"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协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作为是世界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大在国际地质学界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② 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什么路什么区几号
中国地质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回设项目、教育答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约1700亩。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 编: 430074
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占地面积到底多少亩啊宣传是1000多亩,真的假的呀我看也就三四百亩的样子。。。
是周虎振的三个学校的总面积是1000多亩!!!!!(长城学院 科技学院 虎振学院)
④ 求武汉几所大学占地面积排行版,华师排第几
华中农业大学:7425亩;
华中科技大学:7000余亩;
武汉大学:5167亩;专
中南财经政法大属学:2911余亩;
中国地质大学:113.3496万平方米;
华中师范大学:2000多亩;
武汉纺织大学:2006亩;
以上都是官网数据。
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两个校区有什么不一样
在地质大学本科读了四年,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将主要从历史沿革、校园环境和综合评价几个方面来回答一下。
1、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武汉地质学院”,在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改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总部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研究生部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根源上来说,两个校区是一脉相承。
总的来说,北地地理位置更好,对于未来如果想要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发展的同学来说,这种地理优势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带来一些便利。武地的校园环境更好,如果想要在更加宽阔的校园中学习生活的话,武地会有更好的生活体验。从学科优势角度上来说,虽然以前武汉校区是总部,但是自从独立办学后,北京的地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两校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最后我觉得还是由于北京地理优势,北京的地大分数线一般都要更高一些,但是如果想要就读于地大的优势专业的话,武汉的地大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⑥ 武汉各大学的面积排名
1、华中农业大学:7425亩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7425亩),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6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
2、华中科技大学:7000余亩(约466万平方余米)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占地7000余亩;设有45个学院,99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3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7人;有20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8所附属三级甲等医院。
3、武汉大学:5167亩(约344.5万平方米)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设有34个学系,开设123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博士后流动站。
4、武汉理工大学:4000余亩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3个校区,占地近4000亩,总建筑面积174.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9.41万册;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300余人。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000余亩
截至2018年9月21日,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有图文藏书854万余册;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8000余人,博士生1300余人。
6、武汉科技大学:2705.81亩。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截至2015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刊221余万册。建有32个研究所、1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7、湖北经济学院:2283亩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038.7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376.74万元,纸质图书册数196.625万册;有专任教师97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6万人;设置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7个。
8、江汉大学:2114亩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565亩,建筑面积668218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有1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
9、华中师范大学:2000余亩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下设3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0、武汉体育学院:1800余亩
位于湖北省会武汉,占地面积1398亩,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11、中国地质大学:约1700亩】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积815074.58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没有写的那么虚假 什么1000亩。三个学校加一起也许有,跟你高中的面积差不多大吧,也就只能稍微大一点。。。
⑧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占地多少
地大小~一个大校区,被分成西区、东区、北区这三个小校区,总共也就2000亩左右吧,每个小校区一下课就挤的慌啊~
⑨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地理位置即占地面积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专107国道,距北属京仅1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长城学院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校园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学院实际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与机房(与保定科技学院和虎振学院共同使用)、语音室、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配备有现代化的图书馆(与保定科技学院和虎振学院共同使用)、学生活动室等教辅设施;建有标准塑胶体育场、篮球场等各种体育设施。
⑩ 中国地质大学占地多少亩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占地1700余亩,建筑面积1133亩,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
(10)华中地质大学占地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教职工1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千人计划”长期项目4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5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7人,银锤奖2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此外,1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