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煤炭地质局刘军
A. 江苏省 地质勘测局下属单位 待遇
恐怕不高。
B. 江苏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进编一线野外,职位:环境规划
事业单位,很好的
C.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铁矿接替资源勘查
(1)概况
梅山铁矿位于南京市南郊,距南京市中心仅13千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勘查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区内人口稠密,劳力充足,农业盛产稻麦,为江南富庶地区之一,农、轻、重、化工、建材、科教文化各业都很发达。
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8日,为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开展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铁矿,工作程度为接替资源勘查,勘查资金825万元。
(2)成果描述
本次勘查工作验证了罗卜山磁异常,发现了工业铁矿体,以及发现和初步圈定了金铜钼(钪)矿体。金矿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梅山式铁矿存在共生的金铜钼(钪)矿矿体,在以往文献中没有记载,这对完善“玢岩铁矿”成矿系列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本次勘查在梅山铁矿深部共圈定矿体17个,其中铁矿体7个,硫铁矿体8个,金铜钼(钪)矿复合矿体2个;矿区外围共圈定矿体8个,其中铁矿体2个,硫铁矿体6个。Au1号金铜钼(钪)复合矿体、Fe3号铁矿体和Py3号硫铁矿体是主矿体。Au1号金铜钼(钪)复合矿体分布在408~412线,埋深-313~-441米,矿体呈薄板状、透镜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20°,矿体长653.5米,倾斜长最大505米,厚度2.47~13.11米。Fe3号铁矿体分布在408~414线,埋深-584~-600米,矿体呈透镜状,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平缓,矿体长140米,倾斜长136米,最大厚度11.15米。Py3号硫铁矿体分布在408~414线,埋深-308~-441米,矿体呈薄板状、透镜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20°,矿体长653.5米,倾斜长255米,最大厚度4.97米。硫矿石和金铜钼(钪)矿石以块状和稠密浸染状为主,其次为脉状、层纹状和条带状,结构以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铁矿,少量黄铜矿,局部见胶状黄铁矿和毒砂,偶见自然金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碳酸盐矿物。
铁矿石资源量:工业矿石(333)58.89万吨,平均品位36.42%;低品位铁矿石(333)98.45万吨,平均品位25.19%;合计(333)157.34万吨。硫铁矿矿石资源量:工业矿石(333)75.69万吨,平均品位17.63%;低品位矿石(333)76.08万吨,平均品位10.64%;合计(333)151.77万吨。金金属量(333)5748千克,平均品位2.52×10-6。铜金属量(333)4700.7吨,平均品位0.35%。钼金属量(333)1045.4吨,平均品位0.078%;低品位钼金属量104.2吨,平均品位0.036%。此外,伴生有益组分Ag金属量28922千克,平均品位17.50×10-6;Sc金属量7443.91千克,平均品位4.32×10-6。Au金属量585千克,平均品位0.79×10-6;Cu金属量436.2吨,平均品位0.15%。资源储量已通过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勘查工程自2009年4月开始施工,2009年11月8日第一个钻孔结束,见磁铁矿15.80米,同时按照设计在410线施工ZK4101钻孔,终孔深度851米。392.20~407.80米处见Au矿化层15.60米,其中矿层13.11米,平均品位1.03×10-6;单样最高2.34×10-6。在412线ZK4121孔设计孔深为800米,于2009年11月15日终孔;孔深801.20米;在406.28~414.77米处见Au矿化层8.49米,平均品位1.88×10-6;单样最高4.98×10-6。项目自2009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至2011年6月8日野外工作基本完成,共施工完成钻孔15个,进尺7097米;施工坑道(含铜室)460米;采取基本分析等各类样品751件,物探磁化率和三分量测井4100米。对矿区1981年完成的1∶10000重磁测量资料重新进行了二维及三维处理。
D.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灾害点信息查询数据库
E. 你知道江苏地矿局 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的情况
你说的是俩单位
地矿局是属于江苏省的 包括很多组成单位
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应该是组成单位之一
待遇应该都是事业编制单位
F.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的介绍
江苏省地来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源大队成立于1958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从事地质勘察、工程勘察、测绘、岩土施工、建筑防水、商业贸易等业务的综合勘测施工企业,现有在职职工38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人,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37人),离退休职工361人,拥有固定效益2200多万元,辖有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市大光工贸有限公司、苏州大光不锈钢制品公司、东凯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家嘉建筑防水工程公司等经济实体,年生产经营规模3000余万元。
G. 江苏省煤田地质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如何,什么时候能完成
查询养老保险信息。
养老保险查询:
社保中心查询: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内,可以携带身份容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
上网查询: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电话咨询: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个人帐户对帐单:每年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将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对帐单发到每一个参保人员手中,通过个人账户对账单查看缴费和帐户记录情况。
H. 徐州市丰沛煤田(4)
丰沛煤田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分布于丰县和沛县境内,与山东省毗邻。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50公里,宽25公里。南距陇海铁路25公里,有支线进入矿区,东临微山湖与京杭运河相通,公路成网,水陆交通方便。
丰沛煤田包括三河尖、龙固、姚桥、大屯、孔庄、张双楼、龙东、丁楼、沛栖等9个大、中型井田和6个小型井田。成因类型属滨海泥炭沼泽沉积煤田。含煤地层主要有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除丰县华山有太原组和山西组的长石砂岩出露外,含煤地层均被74—578米厚的第四系所覆盖,为一隐伏煤田。含煤地层总厚约272米,含煤15—20层,各矿区煤层总厚平均为6,81—16.2米,含煤系数为6.2%—15.75%。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6层,厚5.5—12.51米。山西组含煤性好,含煤系数为5.02%,含煤2—5层,厚2.23—8.87米,平均5.68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1—3层,厚1.35—6米,平均4.7米,单层最厚11.64米,为薄层—厚层煤。太原组含煤性相对较差,含煤系数2.90%,含煤8—15层,厚3.11—6.3米,平均4.6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2—6层,厚0.79—4.30米,为薄层—厚层煤。煤层以凝胶化物质为主,次为丝炭物质,山西组煤层局部丝炭物质占57.7%。显微煤岩类型为亮暗煤和亮煤。煤质排号以中等—易选的气煤、肥煤为主,次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局部岩浆活动强烈,天然焦占总量一半以上。原煤分析含:水分1.06%、灰分7.02%—36.47%、挥发分34.11%—48.01%,发热量2.47—3.72千焦耳/千克,精煤含碳82.92%—88.49%。山西组为中灰、低硫、低磷煤,太原组为低—中灰、高硫、低磷煤。可作动力、配焦和炼焦煤。
1956年,地质部物探局华北综合普查大队重力二、三分队所做的1∶100万重力测量,首先推论丰沛地区第四系之下有隐伏的局部隆起。九里山煤田发现后,为扩大战果,1957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四队(简称一二四队)普查小组到丰沛地区踏勘,发现了栖山的寒武系及丰县华山震旦系的地层(1971年8月,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对华山含钾砂页岩矿普查时确定为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据此推论沿北东—西南方向存在背斜构造,其两翼可能有煤系赋存。6月开始钻探普查,发现奥陶系和侵入岩,认为该区寒武-奥陶系隆起受走向断层切割下降很深,若有煤系存在,仅是靠断层边缘小范围保存,且第四系冲积层厚,没有进一步勘探的必要,故停止工作。1958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徐州办事处(由原一二四队等单位合并组成,简称徐州办事处),在丰沛地区布置了大面积电法普查。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电法二队技术负责人姚多银和李世焕、顾善礼、赵立强等奉上级指示,根据1∶100万布格重力图,于1958年3月,在丰沛地区采用8×2公里网度,开展1∶10万电测深法普查,控制面积4000平方公里,12月提交《丰、沛具地区1958年电法勘探资料说明书》,分析了第四系之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圈出了赋煤远景地段,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丰县与山东单具之间长约40公里,宽9公里的东西向隐伏隆起,为进一步普查找煤提供了有希望的含煤地段。1958年4月,徐州办事处(同年6月,徐州办事处划归江苏省煤炭工业局领导,徐州办事处所属队组成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后改为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六九煤田地质勘探队,简称一六九队),工程师孙绍庚、地质组长冯永希、张富贵等,再次进入丰沛地区进行钻探普查,根据物探成果,以6000×2000米的网度布置钻孔,在大屯(郝寨)402孔首先见到山西组B煤层。经10个钻孔验证,找到了大屯、孔庄、姚桥(杨官屯)、龙固等见煤点,随后又找到了沛城、张双楼二煤点,在华山、首羡集发现含煤地层。钻探结果与电法推断基本相符,从而肯定丰沛煤田的存在。这是继发现九里山煤田后,江苏煤田勘查史上又一重大进展。
1959年,普查勘探全面展开,电法勘探分丰县和沛县二个勘探区进行,重点控制了沛县地区286.5平方公里的面积,与钻探相配合,初步查明姚桥、孔庄、张双楼、沛城等四个井田的地质构造,圈定了含煤范围,找到了龙固以东的新矿区,9月提交《沛县地区电法勘探资料》;一六九队11月提交《沛县煤田普查报告》,为进一步勘探打下了基础。
为实现1960年丰沛煤田提交10亿吨煤储量的目标,尽快满足建井的需要,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管理处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决定丰沛煤田的勘探,采用普、详、精查一竿子到底的方法,在普查的基础上,全面进入精查勘探。除张双楼井田交江苏省地质局煤田地质大队勘探外,其余均由一六九队承担。一六九队于1960年3月首先提交了《沛县煤田孔庄矿区精查地质报告》,5月提交《沛县煤田沛城矿区精查地质报告》,6月提交《沛县煤田杨官屯矿区精查地质报告》,12月提交《沛县煤田郝寨矿区精查地质报告》和《沛县煤田龙固集矿区精查地质报告》,共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1.23亿吨,远景储量1.83亿吨。同时在石楼地区普查找煤。为配合一六九队精查勘探,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物理探矿队(简称煤田物探队)电法三队技术负责人李世焕和周光照、钱小东、王洪义等,于1960年4—11月又在丰沛煤田开展电法普查和详查,先后提交了《沛县杨官屯勘探区电法资料说明书》、《沛县胡寨地区电法普查勘探资料说明书》、《江苏省丰县地区电法普查勘探说明书》,进一步圈定了煤矿矿区范围和查明了主要地质构造格架。江苏省地质局煤田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陈国杨和阎凤昌、孙来顺、李式奇、姚皇坤等,以钻探为主要手段,于1960年3月开始在张双楼矿区进行勘探,1962年1月提交《江苏沛县张双楼矿区初步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5825万吨。为配合煤田地质大队勘探,江苏省地质局地球物理探矿大队二〇四队张森增等,于1960年8月开始在张双楼矿区进行电法(四极剖面法)勘探,1961年转向龙固地区进行电测深法普查,4月先后提交了《张双楼矿区电法工作总结》和《江苏省沛县龙固地区煤田电法普查工作总结》。1961—1963年,一六九队在姚桥、孔庄、龙固等矿区施工少量补充勘探钻孔。1964年3月该队调离江苏省,丰沛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完全停止。
为了解决上海市煤炭供应的严重紧缺,1970年上海市在大屯成立大屯煤矿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等建大屯、孔庄、姚桥、龙固、张双楼等5个井田。上海市水文队于1970—1973年在大屯、孔庄、张双楼等井田施工了少量钻孔。燃料化学工业部煤炭开发组华东工作组于1972年底组织北京、安徽、江西、湖南、江苏5个省(市)的煤田物探队,在姚桥、大屯、孔庄、三河尖等井田进行地震勘探会战,从此开始了对丰沛煤田全面补充勘探,以及深部和外围的普查工作。1973年1—4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物探营地震二队牛树昌、顾志民、黄波图、赵际福等,在姚桥井田进行地震勘探,7月提交了《大屯煤矿姚桥井田地震勘探报告》。燃料化学工业部一四七煤田地质勘探队(简称一四七队),于1973年6月,承担大屯矿区的补充勘探任务,在地震会战的基础上,首先对姚桥井田进行精查,12月提交了《大屯矿区姚桥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随后和大屯煤矿工程建设指挥部地质大队,共同对大屯井田进行精查,1974年12月与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共同提交了《大屯矿区大屯井田综合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1974年5月开始对孔庄井田进行精查,1975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孔庄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最终)》。以上3个井田经补充勘探共获得储量5.3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5.16亿吨,远景储量1.23亿吨,为大屯矿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矿区外围的石楼、鸳楼、孔庄东等地区开展普查找煤。
为了“四五”计划期间在江苏省实现原煤年产量1000万吨的目标,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二营宋文瑞、李崇山、王国忠等,于1973年3月先后调7台钻机进入沛城井田,并由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物探营地震二队赵际福、刘惠芬等相配合,进行综合性补充精查,12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煤田沛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最终)》和《沛城地区地震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3666万吨。同时在栖山和大程庄等地区开展普查找煤。1973年10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四营技术负责人孙进恒和胡国良、杨俊生等调到丰沛煤田,在地震一队技术负责人马子良等的配合下,选择了三河尖、石楼、首羡集等地开展普查找煤,并均发现山西组煤层,认为是有希望成为独立勘探区的地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丰沛煤田的范围。1975年,根据在三河尖等地普查找煤取得的重要进展,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徐州市建立了“徐淮勘探指挥部”,公司负责人魏绪玉兼任指挥,总工程师吴光荣任副指挥,组织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二、四、五队(简称煤田二、四、五队)和物探测量队(简称煤田物探队)地震一、二分队,开展了以三河尖为中心的会战,1976年7月结束勘探,提交了《江苏省三河尖勘探地质报告(最终)》,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83亿吨,远景储量881万吨。在三河尖会战的同时,各队仍保留部分力量继续在首羡集、石楼等地开展普查或精查。1974年5月,煤田四队和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在首羡集进行普查,1975年12月提交《江苏省丰县首羡集勘探区普查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474万吨。煤田五队在煤田物探队地震二分队配合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于1975年4月在石楼地区进行详查,1976年6月提交《江苏省丰沛煤田石楼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最终)》,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442万吨。煤田二队于1974—1975年在栖山进行普查,对深部煤层及其构造进行了解,为进一步普查打下了基础。
1975年3月,一四七队周继奋、孙吴等和大屯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地质勘探大队地震分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对张双楼井田进行补充精查勘探,1976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张双楼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最终)》,获得储量2.6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61亿吨。
1977年6月,煤田二、四、五队和煤田物探队地震二分队,又以更大的规模在沛县龙固地区进行勘探会战,集中20余台钻机,划分为龙固和龙东两个井田同时进行综合勘探,1978年3月提交了《丰沛煤田龙东精查地质报告》,12月提交了《丰沛煤田龙固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最终)》,共获得储量5.8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5.76亿吨,扩大了矿区范围,为开发利用湖下煤田资源提供了依据。在会战的同时,各队仍保留部分力量在外围普查或精查。煤田四队于1976年6月开始在三河尖、龙固、姚桥三井田之间的西陶屯地区开展精查,1977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三河尖外围西陶屯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645万吨;1976月7月在丰县华山西北复新河以西开展普查找煤,在丰黄公路边的151号孔首钻见煤,从而发现了大程庄煤矿,扩大了含煤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76年10月又在三河尖西侧的刘吴庄开展详查,1977年7月提交了《三河尖外围刘吴庄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9900万吨,远景储量5527万吨。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为配合煤田四队进行详查,于1977年1—4月,在吴庄一带开展地震详查,6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吴庄—水坑洼地震详查报告》。煤田五队于1976年10月,在张双楼矿区西面的鸳楼勘探区开展精查,1977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鸳楼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获得储量521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4889万吨。大屯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地质勘探大队赵云路、顾树棠、沈树根、马兆平等,采用钻探和地震相配合的勘探方法,于1977年4月和1978年1月,分别对孔庄井田和大屯井田向东(湖下)延伸地段进行普查勘探,1978年9月提交了《沛县大屯矿区大屯东部(湖下)总体勘探地质报告》,1979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孔庄东部(湖下)地质勘探报告》。二处共提交储量2.28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18亿吨。
1977年10月,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组织煤田地质四队、五队、物探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在张双楼井田(包括鸳楼井田)进行深部普查勘探,1978年10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张双楼井田深部勘探地质报告》,增加可供利用储量1.12亿吨。煤田五队技术负责人张道余和陈兆诚、吴得兴等,于1977年在煤田二队1974—1975年普查的基础上,继续对栖山勘探区及沛城井田深部一并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沛栖勘探区地质报告(普查)》,增加可供利用储量6802万吨;1978年11月张道余、鲍延辉、蓝林芳等对大屯井田深部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大屯井田深部勘探地质报告》,增加可供利用储量6307万吨。煤田四队技术负责人孙进恒和杨俊生、刘文涛等,于1978年在大程庄勘探区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大程庄勘探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130万吨;技术负责人胡国良和杨俊生、赵金昌等,于1979年3月在首羡集西南苏鲁交界的丁楼勘探区开展普查找煤,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采用地震法相配合,1980年6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丁楼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获得储量1.6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2037万吨。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1982年11月,编写了《江苏省徐州丰沛煤田地震普查勘探报告》,对1974年5月—1981年1月丰沛煤田地震勘探成果做出了较全面的总结。
自1958年发现煤田至1980年6月,丰沛煤田的普查勘探已基本完成,煤矿的分布已经查明,区内主要煤矿大多数经过精查,投入的钻探工作总量约87万米。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8亿吨。已建成投产井田7个,设计年产量共621万吨,已经成为上海市和江苏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尚未开发利用的煤矿,多属规模小或煤层埋藏深,勘探程度较低的井田。部分井田深部尚有增加储量的希望。
在丰沛煤田的勘探过程中,为了加快勘探的速度,1960年4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在一六九队沛县工区召开誓师大会,动员向“高、精、尖”进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积极推广“钻探三器”(提升器、摆管器、扩管器),提高了钻探效率。1974—1976年三河尖勘探会战中,煤田二队201钻机、煤田四队401钻机分别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特别能战斗的钻机组”。1976—1978年,龙固勘探会战中煤田四队单台钻机实现了年钻进10141米的好成绩,首先成为万米队。403钻机创月进尺2140.24米的新纪录。在创办大庆式企业的活动中也取得了成效,1978年煤田五队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煤炭系统的第一个“大庆式企业”。工作中引进新技术和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使技术装备得到了更新。普遍推广应用化学泥浆,金刚石钻进和部分地采用了绳索取心,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物探成果,加快了勘探速度。现代沉积理论等煤炭基础理论的应用,在煤田预测和普查找煤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第四系广泛覆盖区,采用地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寻找和勘探隐伏煤田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电测深法,为埋深在500米以内的煤层的钻探普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地震法则为构造孔和储量升级孔的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煤田勘探的初期为求高速度、急于求成,忽视质量,个别矿区多数钻孔未取上岩心;过大放稀勘探网度(一般放宽一倍),降低对储量级别的要求,高级储量比例太低;片面追求储量数字,盲目扩大储量计算深度,钻孔控制最大深度在负500米左右,而储量普遍计算到负800米,甚至负1000米;初期放弃对太原组煤层的勘探,而这一部分储量后来勘探证实可达总储量的25%—33%。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使地质报告不能作为矿井设计的依据,1962年,地质报告复审时全部降级、降格,随后投入大量的补充工程,部分进行重新勘探,先后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既浪费了工程又延缓了建井时间。这是又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深刻教训。
I. 江苏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怎么样
江苏省第六地质大队成立于1975年10月,坐落于闻名遐迩的水晶之乡——江苏东海县,为省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本省东北部地区的国家地质找矿任务。占地面积109亩,在职职工2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63人,拥有资产530万元。下设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东海县壮禾复合肥厂、省水晶管理收购站(晶鑫宾馆)、天然珠宝首饰厂、机械修造厂等五个经济实体,目前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测量、物化探、岩矿鉴定、钻探机械加工与维修、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水晶珠宝工艺(礼)品加工、复混肥生产、宾馆、服务等。
二十多年来,向国家提交各类地质成果44项,发现有价值矿产地20余个,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促进了本地区水晶、大理石、花岗岩、矿泉水、地热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前期工作并顺利完成了Ⅰ、Ⅱ号预先导孔的施工任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先后承担了连云港、上海、南京、徐州等地高层标志性建筑的灌注桩施工,淮安盐矿、金坛盐矿的矿井施工,东海温泉地热井施工,参与了苏北地区找水改水降氟工作,徐连、京沪、京福等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等;“六彩虹”水晶工艺礼品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级贵宾礼品,2000年因参与中国第六届艺术节的奖杯及贵宾礼品的设计、制作而受到组委会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农霸”复混肥在本地区已成为知名品牌。
曾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评为“建设苏北有功单位”,多次受到省、部及市、局级的表彰。
J. 江苏省煤炭地质研制中心属于什么单位
事业编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