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中南石油地质局第四普勘探

中南石油地质局第四普勘探

发布时间: 2021-02-16 10:13:58

1. 华北石油地质局第五普查勘探大队职工医院 520华北石油地质局第四物探大队职工医院

河南新乡,火车站座5路甲

2. 勘探开发状况

(一)西藏地区

西藏地区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因自然环境恶劣,早期以路线地质概查为主;60年代中期原地质部第四石油普查勘探大队通过路线地质调查选择了以伦坡拉盆地为主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其后在90年代原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局又接着在伦坡拉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至20世纪末,先后开展了1∶50万航空重力、磁力普查和近4000km的二维地震测量、134km2三维地震,累计钻井66口,在3口井中发现油流,初步探明储量300×104t。于1999年,对伦浅3井和伦浅1井实施注气热采获得成功,伦坡拉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对西藏地区海相盆地比较系统的油气调查始于1993年,1993~1997年中石油先后在羌塘、措勤、比如、昌都、岗巴-定日等盆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地质调查,完成1∶20万路线地质调查5541km、1∶10万石油地质填图71594km2、1∶20万重力测量25.4×104km2、1∶20万航空磁测39.4×104km2、1∶20万大地电磁测深路线调查5619km、二维地震勘探2640km等主要工作,并取得了近万件(生储盖)样品的分析数据。2001~2004年,国土资源部组织了重点项目“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两个部门的工作都进一步肯定了西藏地区的油气前景,并明确了羌塘盆地是找寻中生界海相油气最有前景的盆地。

(二)松潘-阿坝地区

松潘-阿坝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其研究勘探工作总体上可以2002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阶段和石油地质详查与勘探阶段。该区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地质调查工作,至2002年以前都是路线区域地质调查和石油地质调查。2002年以来,随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加大南方油气勘探的步伐,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油气勘探开发分公司加快了对松潘-阿坝地区的勘探,实施了地震(529.75 km)、非地震物化探工作(MT 测线13 条,长度3957.1km;重磁勘查面积11×104km2;化探概查面积19240km2),并进行了地层及含油气性基干剖面研究和构造调查等工作,初步进行了盆地早期评价研究。

(三)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54年,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74年,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初探阶段。发现了冷湖油田,证实了涩北一号含气构造的存在,发现了一批埋藏较浅的油气田。

第二阶段:1975~1983年,在东部落实了涩北一号气田并发现了涩北二号气田以及台吉乃尔含气构造。发现了盆地最大的油田——尕斯库勒油田,开辟了潜伏构造和第三系深层找油的新领域,形成了现今盆地油气田分布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重要产油气盆地。

第三阶段:1984年至今,勘探开发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在盆地西部狮子沟、南翼山等构造深层裂缝性储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在侏罗系首次发现近千米的优质烃源岩,发现了南八仙中型油气田;三湖地区天然气的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

3. 江汉盆地早期油气勘查历程(~)

1958年3月,湖北省地质局江汉平原石油普查队成立。下属三个地质分队分别在平原北部、南部和沿长江一带开展1:100万路线概查,认为“从边缘地层的含油性来探讨平原地区,可以深信,二叠、三叠、侏罗、第三系这些可能的含油目的层在盆地内应该存在。”强调侏罗系希望最大,其次是第三系,说明在早期是把侏罗系当作主要打油对象。

同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4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完成了1:100万航空磁测工作,解释平原内部除局部地区有火成岩活动外,整体磁场平缓。并据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所做的重力、电法及地震等工作综合解释,初步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将平原分为三带,指出西部重力负异常带最有含油远景,推测中新生代沉积厚约3000米以上,这样盆地基本轮廓已勾画出来。

4个地质分队对盆地周边长阳、宜昌、当阳、荆门、远安、钟祥、京山、崇阳、通山、蒲圻、咸宁等地进行1:20万石油地质普查,结合物探资料解释,初步确认鄂中的中、新生代盆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对区域地质情况,尤其是地层层序和沉积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用中深钻,在潜江凹陷打了第一口井(潜1井)。

年终,朱培维、陆曦初等编写的《江汉平原石油地质普查总结报告》和1959年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成果总结报告,都认为潜江、江陵凹陷及后港凸起是最有远景的地区。这是对江汉盆地找油首次认识上的飞跃,从此以侏罗系为平原地区找油主要目的层,转向以白垩—第三系为主要找油目的层。

中原石油物探大队在潜江和江陵凹陷,展开了地震面积普查和部分详查,发现了潜江、周矶(王场)、广华寺、沙市、资福寺、金家场等地震隆起或局部构造。

1960年末,地震五队还在潜江凹陷初步圈定了王场构造,并提出了钻探井位的建议,至此物探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在江汉盆地发现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就油气勘查而言,应该说在江汉平原大地上人们已看到希望之光!

1961年6月,湖北石油地质队在潜江凹陷王场构造上打王1井,于老第三系周矶组中发现4层油砂,总厚6.96米。

1962年3月,地质部决定:在原湖北省地质局石油地质队的基础上,组建地质部第五普查勘探大队(简称五普),从四川调来3008和3206两个钻井队,以加强深井钻探。地质部还决定:在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江汉工作站基础上,组建地质部第四物探大队,与五普并肩作战,共同承担江汉盆地油气勘查任务。

1964年,四物地震普查证实了老泗港断层(后改为潜北断层)的存在。同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4队完成了江汉盆地1:20万航测。

在此三年时间内,五普在江汉盆地区域展开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油气勘查,尤其是综合物探方面的成果较为突出。人们从反复实践中认识上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实现油气突破打下了基础。在这期间,四物地震普查落实了王场和沙市背斜,更是成绩显著。但是,五普承受着外界的重大压力,华北胜利、大港等油气田的发现对照江汉,很自然会产生思想情绪,难怪四物、五普把这段勘查史称做“沉闷时期”。

江汉油气地质中还有诸多问题认识存在分歧。有认为膏盐盆地沉积环境属于炎热、蒸发、氧化的环境,主要表现在地面出露的红层和钻井中所见的膏盐,由此推论不利于油气生成。甚至被称之“膏盐无油论”。

这段时期,五普地质人员对资料进行了大量整理,包括地面地质、井下录井和岩心编录等。通过整理和研究,对盐湖盆地成油地质规律加深了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展开了地质问题大讨论,逐步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把勘探目的层从侏罗系转向第三系,把勘探选区从建南山区拉回到盆地沉积中心潜江凹陷来。

认识的发展,总是随着客观事实的存在和得以确认而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此普遍真理对地学来说也不例外。而要达到此目的,需要实践时间,允许挫折和失败,甚至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1964年9月,五普3206井队在江陵凹陷沙市构造上打江深1井时,发现了新沟咀组的含油砂岩,连同王1井所见的老第三系周矶组(后改潜江组)含油砂岩,以及石油工业部江汉石油勘探处在钟市构造上打的钟1井、钟3井所见的含油砂岩,从江陵到潜江普遍分布有油气显示,预示着突破出油关前的重要信息,以客观的事实说明:江汉是个含油气盆地已是勿庸置疑的了。

从华北看江汉,至1964年前这段时间,在江汉做了大量的油气勘查前期准备工作。已做到了三具备:有利的油气凹陷已具备、有利的生油层已具备和有利的圈闭背斜已具备。我来江汉后对此充满信心,油气勘查确实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理论导向方面的成就,如陆曦初、田慕劬等应用地质力学理论,首次提出了潜江周矶旋卷构造体系与油气的控制关系。这一切提醒人们把潜江凹陷列为勘查重点是最现实的。因此,有理由把这个时期过去误认为是“沉闷时期”纠正过来,改称之颇有成效的“准备时期”。

4. 有没有人知道中石油西南局地质勘探总公司的普通正式员工的待遇咋样啊可否说的具体点。月工资能上3千吗

下井的正式工肯定不止3000,算是加班月工资上4000都没问题。井上的也差不多有3000.而且福利待遇不错,就是不好进。

5. 有人知道长沙的中南石油局好吗

楼上的好详细啊。我在长沙呆过,知道中南石油局在长沙市中心,生活工作都非常方便,而且待遇很不错,好多人都想进那个单位呢!

6. 河北煤田地质局第四地质队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会改成什么样的单位啊公务员还是企业啊

生产性来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源向是企业化,单位工作人员(入编人员)在2015年之前将逐步核销事业编制,签订劳动合同,不在享受财政拨款,但在改革初期,单位会有一定的贷款、税收等优惠,所以效益的好坏就看单位自身努力程度了。需要补充的是,地质勘探行业是比较辛苦的行业,长年在野外作业,“脏、苦、累”就是这个行业的特征,即便不是学地质、钻探等专业的,例如文秘、管理、会计等也要到野外实习一年(女性不必野外实习),实习期间职位是钻工,脏活儿、累活儿都要做,所以,报考地质勘探类单位的考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别辛辛苦苦考进去,适应不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再离职就得不偿失了!

7.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的服务范围

拥有各种专业配复套的先制进设备400多台(套)。服务领域涉及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工程施工、环境评价、地震安全评价、矿井技术及施工服务、地球物理化学勘探施工、地热开发与深水井施工、地质勘查监理与技术咨询、数字测井、地质测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工程施工、钻探和矿山机械及钻探工具的研发、设计及生产等。

8. 青年地质科技奖的授予情况

到目前为止 ,475名优秀青年地质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授予金锤奖95名,银锤奖380名。同时有21名金、银锤奖获得者荣获了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地质科技奖”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品牌,在地质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奖者绝大多数已成为地质科技工作的骨干。(下附部分获奖者名单)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1989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5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毛景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石彦民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建潮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高延林 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董树文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银锤奖 (1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安建 长春地质学院 马昌前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李小彦 西安煤炭科学研究院 李长江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李继江 山东省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李荣清 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朱玉磷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汪振文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张 韬 宁夏地矿局矿产地质调查所 张明泉 兰州大学地质系 张哨楠 成都地质学院 张德润 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杨闽中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 罗 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绍甫 广西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聂风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康豹成 河北省综合研究地质大队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1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石昆山 河南省地矿厅第三地质探矿队 汤良杰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吴景勤 核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探局 陈 骏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周国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徐学纯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晏建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查局 317 银锤奖 (3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万渝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会祥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地质研究大队 王英民 成都地质学院 王鹤龄 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 刘金山 湖南地矿局 405 队普查分队 刘蒙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华佑南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 朱筱敏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系 朱儒峰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一分队 阮利民 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地质探矿技术研究所 吴澄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张超群 广东茂名矿产公司 李乃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兆慧 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 周 翊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勘查及城乡建设工程系 林畅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罗先熔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郑国东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侯建军 北京大学地质系 段太忠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 郝梓国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报编辑部 栾文楼 河北地质学院 殷跃平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 秦克章 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地质研究所 耿 弘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阎子忠 宁夏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黄建闽 建设部综合勘查研究院 舒 航 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地质探矿技术研究所 蒋少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潘 懋 北京大学地质系 戴凤岩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3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9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陈践发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庞忠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胡雄健 浙江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 赵文智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锡伟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郭英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黄润秋 成都地质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 温 宁 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银锤奖(30名以姓氏笔划排列)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 剑 地矿部成都地质研究所 王恩志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王照林 山西省地矿局 215 队物探分队 韦星林 有色总公司江西地勘四队三分队 甘盛飞 沈阳黄金学院地质系 曲国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任书才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刘代志 中南工业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 刘树文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杜杨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处 李延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邱小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区划室 何思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工系 汪东波 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张光辉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陈衍景 北京大学地质系 邵益生 建设部城市地下水资源研究中心 苗培森 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罗 强 西南石油学院 周平根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国土地质研究室 周永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 胡 凯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郜建军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贺安生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郭正堂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黄运飞 中国兵器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蓝先洪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赖旭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教研室 蔡耀军 水利部能源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漆家福 石油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5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宗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朱立新 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 吴吉春 南京大学 周瑶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郑永飞 中国科技大学 姜钦华 北京大学地质系 胡圣标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 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秦四清 中航勘察设计院 舒 航 中国矿业大学 银锤奖 (共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万 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于青春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方维萱 有色西北地勘局物化探总队 王 驹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 清 长春地质学院 王京彬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 冯庆来 中国地质大学 任战利 西北大学地质系 刘 震 石油大学(北京) 刘小宇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刘晓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孙晓明 中山大学地质系 许文良 长春地质学院 宋 彪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正伟 河南地质科研所 张祖海 江西有色地勘局地研所 张晓培 长春地质学院 张献民 河北地质学院 李江海 北京大学地质系 李建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杨夕辉 云南地矿局三队 沈树忠 中国矿业大学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 陈松岭 中南工业大学 周乐尧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屈建军 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 施 斌 南京大学 闾国年 南京大学 唐金荣 冶金勘察研究院 唐胜利 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 贾爱林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章雨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续世朝 山西地勘局区调队 银剑钊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所 黄 海 地矿部地质技术勘查院 龚汉松 海南地矿开发局高新爆破技术公司 傅雪海 江苏煤田地质勘探研究所 彭少梅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蒋泰然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解习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1997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何庆成 地矿部环境地质所 李功伯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苏俊青 大港石油地勘院 林承焰 石油大学 ( 华东) 范洪海 华东地质局 270 所 侯泉林 中科院地质所 徐义刚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高 俊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董国臣 河北地勘局 潘葆芝 长春科技大学 银 锤 奖 ( 共 40 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于学峰 山东省第二地勘院 毛先成 中南工业大学 王文武 化工部辽宁地勘院 王世泽 西南石油局 王建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春亮 山西地勘局 216 邓吉牛 有色北京地质所 田升平 化工部化学矿产院 全裕科 华北石油地质局规划设计院 刘 杰 宁夏石炭井矿务局 刘再华 地矿部岩溶地质所 刘俊来 长春科技大学 孙友宏 长春科技大学 朱云鹤 地矿部南京地矿所 汤 彬 华东地质学院 邢红星 第三地勘局勘查院 吴培康 石油勘探开发中心 张立东 地矿部沈阳所 张伯友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张招崇 地矿部地质所 张振福 山西地矿局地调队 李 晓 中科院地质所 李志群 有色西南地质所 李俊建 地矿部天津地矿所 杨学明 中国科技大学 杨忠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杨振宇 地科院地质力学所 肖举乐 中科院地质所 陆建军 南京大学地质系 陈远荣 桂林矿产地质院 陈海弟 中南地勘局 侯恩科 西安矿业学院 施泽进 成都理工学院 柳建新 中南工业大学 赵 平 中科院地质所 徐贵来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聂高众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 顾雪祥 成都理工学院 赖绍聪 西北大学地质系 薛良伟 河南省地科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1999年)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名单
金锤奖8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 作 单 位 刘财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 刘福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孙占亮 山西地勘局区调地质队 陈国忠 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队 周翠英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秦克章 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蔡忠 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油藏地质研究所 谭永杰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银锤奖26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于海峰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骏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规划院勘探所 王常明 长春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 王登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 刘国平 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李忠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李国平 河南有色地勘局地质所 杨晓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杨晓明 化工部辽宁地质勘查院 邱检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汉林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周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与环境工程系 周绍智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武威 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院 姜月华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贺文华 湖南省地勘局418队 凌水成 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 徐扬青 煤炭部武汉设计研究院 徐旭辉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实验地质研究院 康凤新 山东省地勘局地矿处 麻土华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黄同兴 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 赖健清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谭承军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院 黎良杰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魏祥荣 核工业华东地质局二七O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2001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化建新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 成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六大队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自强 中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所 汪东波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郑和荣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祝文亮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郝世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廖立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银锤奖(42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马 明 长江委综合勘测局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 王惠初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史长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刘 敏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刘长礼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刘传虎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刘贻灿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研究所 刘海泉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 匡立春 新疆油田公司测井总监 吕修祥 石油大学(北京) 吕晓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吕新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纪友亮 石油大学(华东)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 闫相宾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德文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张永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起钻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总院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张德民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李青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技处 李晓昭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杨计海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 汪时成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 陈占成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陈建文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周志芳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虎维岳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水文所 郑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姜在兴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赵英俊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唐书恒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唐建明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队 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徐学义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秦玉英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井下作业大队 符巩固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湘东矿产地质调查所 曾义金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钻井研究所 曾大乾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温书亮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董云鹏 西北大学地质系 鲁安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翦知湣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2003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名单
(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邓运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刘四新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何宏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尚彦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明宽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龚士良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谢用良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处主任工程师 银锤奖名单(34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万余庆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云露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勘所 毛德宝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王玉往 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韦国深 广西地质勘查总院 丘学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甘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刘亮明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继东 甘肃煤田地质局 孙焕泉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况军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文鹂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吴珍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发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光学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 李细根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四分队 邱楠生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陆现彩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 陈昌彦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周建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荔青 中石化股份公司华东分公司 武恒志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侯读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姚建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 徐贻赣 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桑树勋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袁训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郭建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焦鹏程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所 韩士洲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韩颖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太原分院 雷从众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谭成轩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2005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刘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 刘志飞 同济大学 江同文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素梅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苗爱生 核工业二0八大队二分队 夏群科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庹先国 成都理工大学科技处 鹿化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潘彤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戴福初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银锤奖名单(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李文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 甘甫平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刘红樱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徐宏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陈晓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张元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代世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陈正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赵志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 程国明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何高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矿产地质调查所 张进德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异彪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张守林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聂振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杨振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程建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震勘探研究所 覃建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学院 张生根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马保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杨文清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 于 军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 琚宜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 沈春勇 中水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分院 杨自安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 王文峰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王岳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刘光祥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许以明 湖南省湘南地勘院地质调查所 陈志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胡新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彭和求 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国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 陈仁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 张延军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冯亚生 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王秉璋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调分院 王昆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分院 汪 珊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谢文卫 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2007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于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书来 北京矿产地质调查院 祁生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三忠 中国海洋大学 周心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温志坚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葛晓立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董月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覃小锋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韩忠 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 银锤奖名单(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万玲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丰成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仇建军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牛富俊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王之军 中非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王清华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叶晓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任云生 吉林大学 刘东辉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 刘忠群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陶勇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江山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钻井研究所 闫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何卫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何黄生 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 张永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礼中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传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吉寿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张家菁 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大队 李连生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李铁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单玄龙 吉林大学 和志军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南方地质调查所 林全胜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武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郑元平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侯树仁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 赵振宏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徐品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晏鄂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翁爱华 吉林大学 袁文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郭华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郭彦民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高文龙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黄伟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董瀚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廖忠礼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9.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的下属单位

下属资源勘探公司、勘察工程公司、地质技术研究院、山东鲁潍矿业新能源开发公司、山东潍坊鲁煤工程机械厂五个直属公司和山东鲁潍投资开发公司一个控股公司。

10. 地质矿产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退休工资是多少

地质矿产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的退休员工养老金金额并不是一模一样的,会因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职务不同、缴交社会保险基金的金额不同而不同,从每个月2000多元至每个月6000多元的都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