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质大学博士贾丽辉简历
A. 于青春的个人简历:
1963年5月生。
1996年经教育部公派作为政府交流博士研究生到日本京都大学攻读专博士。
2000年7月毕业后属到日本软件工程公司任软件工程师。
2003年2月被水环学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同年12月被大学正式聘任为教授。
目前职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B.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博士生能保送吗
有直博生。
C.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那个研究生(博士生)导师最好孙春岩老师啊
孙老师是我们院的老师,很有成就:“九五”、“十五”期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专了8项国属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4项横向国家三大石油公司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和生产性课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上有所专长,别是在海洋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探方面研发了具有高技术特色的海上地球化学快速探测系统,填补了我国海上快速地球化学勘探的空白,在国内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3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24篇,SCI检索3篇,专著:3部。
目前的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烃气、非烃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探测技术。
2、船载地球化学快速探测系统技术手段的研究开发和仪器研制。
3、高技术发展计划研究成果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D. 学贯中西科教双馨的地质大学———贺王鸿祯教授华诞
翟裕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鸿祯先生今年已 90 高龄,他依然思维清晰,兴趣广泛,近年来还不时发表专题论文和诗词佳作。我们能经常得到他的教诲,也感受到他对时事、校务、学界、友人和弟子们的深切关注之情。他是一位健康、睿智、德高望重的长者,我们向他的 90 寿辰表示最衷心、最诚挚的祝福。
王先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著名地质学家,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回顾他的业绩,学习他的为人,一定能够获得很多教益。
一、王先生的简历和贡献
王先生是山东省苍山县人,他于 193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西南联大) 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书记和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书记和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80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先生博学多才、严谨求实、目标远大、勤奋耕耘、开拓创新、成就卓著。他是杰出的地质学家,深入到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他开拓了研究四射珊瑚新的领域,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他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主编了 《中国古地理图集》,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好评。他建立了层序地层级别体系,提出了泛大陆聚散周期和地球节律的普遍意义。在大地构造和全球构造方面,他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划分了中国和全球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古大陆再造,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的地球史观。这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理论观点对相关学科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地质学史方面,王先生主张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正确评价地质学历史人物,提倡以学科史和学术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并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国 50 年来的地质科学发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研究会保持了不事张扬的纯朴的学术风格,得到广大同行的赞许。王鸿祯先生学识渊博,勤于著述,共发表论文等 250 篇,出版图书 27 部。他的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
王先生是热忱的教育家,经历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几个阶段,67 年来终身从教,备极艰辛,既曾主持校务,又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培养了几代地学人才。他讲授过多种课程,我们的 《地史学》课就是王先生教的,内容新颖丰富,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他编著的 《地史学教程》在地质院校中广为应用,获得了首届高校教材特等奖。他强调地质基础教育的重要,主张拓宽基础,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倡导教学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他善于通过组织大型科研项目,集中多学科中青年人才,在研究工作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
王先生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建院元老,他是 “北地”建校委员会 10 成员之一,是首任大系 ( 地质矿产勘查系) 主任。在院党委领导下,他曾长期主持系务和校务,从办学思想、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材、实习基地、实验室到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成效显著。他还和前辈师长们一道,把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北洋等校的优良传统和科学作风传承到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们言传身教,使我们深受教育。在这样有深厚科学、文化底蕴的大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人才。王先生他们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是巨大和深远的。
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由于他的经历和贡献,王先生在我国的地质科教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色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地质大家,备受地质学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还有一点应当提到的是,王先生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富强和统一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政协工作。他是第六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还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进言献策,尽心尽责地履行了肩负的历史责任。以上几个方面就我所知,谈了王先生的部分事迹。
二、我的学习体会
我是王先生的一个学生,从 1948 年我入北大地质系学习起,他作为我的启蒙老师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敬爱和尊崇的师长。在我和王先生的接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他一生脚踏实地,不图虚名,认真做事,荣辱不惊,委曲时默默奉献,顺利时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从他在西南联大的破旧铁皮房里专心整理、鉴定大量化石标本,到迁校困难时期受命出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再到 80 高龄还亲自指导学生们的调研实践,都显示出他对地质教育和科技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了严谨求实作风。他的讲话和文章都经过深思熟虑,言之有据,力求精准且富有新意。他的多种著述都被同行们视为精品。有一次我同他一起起草一个专家建议,他十分认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才最后定稿。“于细微处见精神”。我想,正是这种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帮助王先生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业绩。
王先生之所以能作出杰出贡献,既源于他的个人天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来自他一生的勤奋耕耘。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亲历祖国的忧患与崛起、挫折与发展、封闭与开放,时代的需要坚定了他为祖国富强而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生活的磨炼铸就了他的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深究地球奥秘,探索教育规律。“为有育人多壮志,敢将格物证丹心” ( 《八十述怀》中句) 恰好反映了他的心志。他既秉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经历了西方现代科学锻炼; 既能通晓科技教育,又具备文史素养,达到了古今中外兼容和交汇的很高境界。他既尊师重友,珍视团结,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地质大师们的学术贡献和优良学风,又甘为人梯,热忱提携青年,悉心传授先进的科学成果和思想作风。他是学贯中西、科教双馨、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前辈地学大家,他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哺育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是广大科教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时代造就了人物,而人物的活动又丰富了时代内容,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推动了时代和社会向前发展。王先生的经历和事迹就是一个例证。
今天我们国家正处在最好时期之一,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迫切地需要人才和人物。我们和年轻的一代学子都要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王鸿祯先生和前辈师长们的高尚品德和杰出业绩,将他们艰辛开创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使其发扬光大。
( 注: 此文转引自 《中国地质教育》2007 年第 1 期)
E.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有女博士吗
有的,安全工程招女博士
F. 为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又有人要跳楼
因为地质不景气,大家找不到工作,地质大学却还吧研究生,博士生当免费劳动力。
最新消息,确实是研一的,30多岁了,想报一个老师的博士,人家老师没答应。
G.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博士毕业难吗
中国地质抄大学(北京)博士研袭究生在学位申请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下同)发表SCI(SCIE、SSCI、A&HCI)检索论文1篇;或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2、申请两年毕业的博士生,以及本-硕-博或硕-博贯通式培养的博士生,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SCIE、SSCI、A&HCI)检索论文1篇。
H. 中国地质大学吕军简历
1962年5月出生,江苏人,复中制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分学位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技管理协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协会会员。学习经历:
1. 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学习,矿床学专业毕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
2. 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I.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的博士研究生初试分数线是多少
分数线:一、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成绩为≥60分。二、 报考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的考内生,理工容科英语分数线为≥61分;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英语分数线为≥71分。
三、 报考国家计划外(委培、自筹)的考生,理工科英语分数线为≥58分;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英语分数线为≥68分。
博宸教育给予的复习建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博英语平均考试难度在大学六级至专业四级水平;近几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常考题型有:听力理解、改错、阅读理解、句子填空;其中的听力、改错、句子填空都属于比较特殊的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初试考察专业英语,使难度更是添加了一层。如有考博英语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博宸教育客服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