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原广东地质局653简史

原广东地质局653简史

发布时间: 2021-02-14 23:33:54

① 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门诊部怎么样

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门诊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门诊部更多信息和资讯。

② 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的东段,地质发展历史与华北地台发展史基本一致,曾经历过基底形成、盖层演化、构造变形改造等几个重要阶段。

从区域地质背景来看,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形成,经历了太古代及早元古代这一漫长的地槽发展阶段,吕梁运动造成地槽褶皱回返,形成了华北地台的统一结晶基底。本区虽然未见有大面积太古界及早元古界变质岩系的出露,但是尚可以看到新太古界绥中花岗岩。

自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但在中、新元古代(特别是中元古代)地形起伏还是比较明显的,地台北部的燕山地区发育北东东向的狭长海槽,并有隆起带相间。本区缺失中元古界,其原因与台拱区西界的青龙-滦县大断裂密切相关。该断裂为基底型断裂,古元古代初期至新元古代早期,该断裂两侧呈明显的差异升降活动,西盘持续下降,堆积了厚达数万米的海相地层。东盘即台拱区则不断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并为西盘提供了沉积物源。在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地台整体下降,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向东越过了青龙-滦县大断裂,直达山海关一带,在本区形成了滨浅海相的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在新元古代晚期,即8.0亿~5.7亿年的震旦纪,华北地台主体部分上升成陆,因此在实习区没有接受沉积。

从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末期,华北地台总体处于海侵环境,地壳运动主要发生在海盆内部。早寒武世华北地台再度下降,在本区表现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假整合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上升,曾一度出现沉积间断,即馒头组与下伏府君山组呈假整合接触;而其余时期虽有短期上升,但沉积是连续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中奥陶世晚期,整个华北地台再次全面上升成陆,转入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的地史时期,因此,实习区和华北地台其他地区一样,缺失这一时期的沉积,并形成广泛分布的古风化壳。在古风化壳上形成了残积型为主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

中石炭世,华北地台又开始缓慢沉降,中、晚石炭世沉积的主体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

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致使华北地台的主体基本脱离海洋环境,转为陆地环境。早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以河湖相、沼泽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建造,晚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不含煤的河湖相碎屑建造。

早-中三叠世本区处于上升阶段,缺失沉积。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在东邻辽宁省内比较强烈,往西进入实习区明显减弱。在实习区,印支运动造成了下侏罗统北票组与下伏古生界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侏罗纪发生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极为强烈的燕山运动。早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Ⅰ幕较弱,在本区表现为由局部掀动而造成的中、下侏罗统之间的弱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侏罗世以来,地壳活动进一步发展,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发生了裂隙式火山喷发,并有岩浆侵入,在本区形成了中侏罗统兰旗组中性火山岩。

中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Ⅱ幕比较强烈,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广泛发育轴向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基底断裂复活并产生新断裂。实习区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柳江向斜的初始形态就是由燕山运动Ⅱ幕造成的,可能当时的轴向是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两翼倾角都是比较平缓并且接近相等的。

晚侏罗世为地壳剧烈活动时期,火山活动有中性和酸性岩浆喷发,在实习区形成上侏罗统孙家梁组火山岩。晚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主幕———第Ⅲ幕造成了区域性的强烈构造变形和大规模岩体侵入。在实习区表现为大规模的酸性深成侵入活动,形成响山花岗岩基和后湖山花岗岩株,它们侵入于孙家梁组及更老的地层中。位于柳江向斜南端西侧的响山花岗岩岩基侵入时对周围产生侧向挤压,导致柳江向斜进一步变形。向斜南端西侧受到由西向东的挤压力,造成褶皱轴向由近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变为近南北向,向斜西翼地层产状变陡,发育南北向逆断层,局部地层直立、倒转或缺失;而东翼地层受影响很小,倾角较缓,南北向逆断层不发育。

燕山运动Ⅱ、Ⅲ幕形成了区域主体构造格局,在实习区形成了柳江向斜和一些新断裂,并且使老断裂重新活动。从白垩纪开始,区域构造运动强度总体上逐渐减弱,全区总体上升遭受剥蚀,局部地区出现裂谷系和断陷盆地。实习区地壳上升运动明显,并且西北部抬升幅度大于东南部,全区缺失白垩纪—新近纪的沉积,在古近纪—第四纪早期发育了海拔大约为600m、450m、300m的三级夷平面,在第四纪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和溶洞。

由此可见,侏罗纪燕山运动,特别是晚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Ⅲ幕,对实习区的地质演化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运动奠定了实习区现今构造格局的基本轮廓,以后的地质作用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已。

③ 矿床发现简史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阿尔泰山的西端,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哈巴河县西北约30km。

新疆阿尔泰地区开采金矿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尤以砂金著称全国,有所谓“阿尔泰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之说。虽经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一直未发现原生金矿床。

1985年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检查验证哈巴河阿舍勒物探电法异常,发现阿舍勒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后,新疆地矿局为扩大矿区远景,寻找新的铜矿,决定由第四地质大队六分队在阿舍勒铜矿区及外围进行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同时根据地矿处王广平、邓振球高级工程师的建议,确定在进行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选择在该地区面积570多km2范围内,开展以找金为主的1:5万比例尺水系沉积物测量。由第四地质大队七分队王日辉任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完成。工作结果,以金元素含量3×10-9为异常下限,划分出11个金元素异常。王日辉根据异常面积、强度、规模、元素组合特征、浓集程度,以及有利矿化的地质构造等评价准则,评出哲兰和多拉纳萨依两个最佳金元素异常。经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多拉纳萨依异常区地质构造条件更为优越,更有利成矿。为此,确定对多拉纳萨依金异常优先进行检查。

在1:5万比例尺水系沉积物测量确定的多拉纳萨依金异常范围内,采用1:1万比例尺土壤测量进行检查,并辅以岩石测量。土壤测量结果,金异常面积较大,强度较高,最高值大于1000×10-9。据此认为金异常是由金矿引起。在异常浓集中心,布置探槽工程进行地表揭露,发现原生金矿床。经进一步钻探工程探明为中型金矿床。1990年开始进行地表开采利用。

④ 地质发展史

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的东段。在古太古代(3000Ma前),中朝准地台西起内蒙古大青山,向东经山西阳高、河北怀安、遵化、迁安,经本区再向东进入辽宁新金一带,最先出现了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火山岩建造为主的迁西群堆积,其中已测得了3500M a左右的Sm-Nd法同位素年龄。在古太古代晚期,中朝准地台出现了初始陆核,并开始了陆壳和洋壳的分异。在距今3000Ma左右,包括本区在内的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构造-变质热事件,造成了迁西群的强烈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可见混合花岗岩。这次构造-变质热事件产生的构造形迹主要是短轴褶皱——穹窿。新太古代末期,秦皇岛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本区所在的山海关台拱区主要就是由新太古代花岗岩组成的,整体为一个花岗岩穹窿。

本区缺失古-中元古界,其原因与台拱区西界的青龙-滦县大断裂密切相关。该断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导致了当时沿断裂的海底中基性熔岩喷发,从古元古代初期至新元古代早期,断裂两侧呈明显的差异升降活动,西盘持续下降,堆积了厚达数万米的碎屑岩系和火山岩系;东盘即台拱区则不断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并为西盘提供了沉积物源。在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地区地壳整体下降,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向东越过了青龙-滦县大断裂,直达山海关一带,在本区形成了浅海相的青白口系长龙山组。

在新元古代晚期,即800~570Ma的震旦纪,整个中朝准地台上升成陆,没有接受沉积。在本区表现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假整合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之上。

从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末期,中朝准地台总体处于海侵环境,地壳运动主要发生在海盆内部。在早寒武世出现沉积间断,即馒头组与下伏府君山组假整合接触;而其余时期虽有短期上升,但沉积是连续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从晚奥陶世开始,整个中朝准地台再次全面上升成陆,直到晚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因此,本区和中朝准地台其他地区一样,缺失这一时期的沉积。

进入晚石炭世,中朝准地台又开始缓慢沉降。晚石炭世沉积的主体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由于遭受了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长期风化剥蚀,在古风化面上富集了大量的铁铝质矿物;当海水再次入侵时,富含铁铝质矿物的碎屑岩最先沉积在凹凸不平的风化面上,结果在本溪组底部形成了以残积型为主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根据古风化壳中含有较多铝土矿可知,在晚奥陶世—早石炭世,中朝准地台位于低纬度(N10°~20°)地区,以后发生了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才到达现今的位置。

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致使中朝准地台的主体到早二叠世基本脱离海洋环境;至晚二叠世海水全部退出华北地区,转变为陆地环境。早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以河湖相、沼泽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建造,晚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不含煤的河湖相碎屑建造。

早—中三叠世本区处于上升阶段,缺失沉积。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在东邻辽宁省境内比较强烈,往西进入本区明显减弱。在本区,印支运动造成了下侏罗统下花园组与下伏古生界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侏罗纪发生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极为强烈的燕山运动,早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Ⅰ幕较弱,在本区表现为由局部掀动而造成的中、下侏罗统之间的弱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侏罗世以来,地壳活动进一步发展,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发生了裂隙式火山喷发,并有岩浆侵入,在本区形成了中侏罗统髫髻山组中性火山岩 中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Ⅱ幕比较强烈.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广泛发育轴向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基底断裂复活并产生新断裂。本区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柳江向斜的初始形态就是由燕山运动Ⅱ幕造成的,可能当时的轴向是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两翼倾角都是比较平缓并且接近相等的。

晚侏罗世为地壳剧烈活动时期,火山活动有中性和酸性岩浆喷发,在本区形成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火山岩。晚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主幕——第Ⅲ幕造成了强烈的区域逆冲构造变形和规模不大的中性中深成岩浆侵入活动。燕山运动Ⅱ、Ⅲ幕形成了区域主体构造格局,在本区形成了柳江向斜和一些新断裂,并且使老断裂重新活动。

在早白垩世,本区及邻区进入了重要的伸展构造活动时期,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成大致为北西-南东向伸展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强烈的伸展构造作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在邻区形成了构造带主要呈北东向的伸展断裂系统与伴生断陷盆地,产生了强烈的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在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中性、酸性深成侵入活动,形成了燕塞湖石英正长岩岩株、后石湖山花岗岩岩株(118Ma)和响山花岗岩岩基(110Ma),它们侵入于张家口组及更老的地层中 位于柳江向斜南端西侧的响山花岗岩岩基侵入时对周围产生侧向挤压,导致柳江向斜进一步变形。向斜南端西侧受到由西向东的挤压力,造成褶皱轴向由近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变为近南北向,向斜西翼地层产状变陡,发育南北向逆断层,局部地层直立、倒转或缺失;而东翼地层受影响很小,倾角较缓,南北向逆断层不发育(见图2-1,图2-3)。

从白垩纪开始,区域构造运动强度总体上逐渐减弱。直到现在,华北地区构造运动呈减弱趋势,全区总体上升遭受剥蚀,局部地区出现裂谷系和断陷盆地。在本区地壳上升运动明显,并且西北部抬升幅度大于东南部,全区缺失白垩纪-新近纪的沉积,在古近纪-第四纪早期发育了海拔高度大约为600m、450m、300m的三级夷平面,在第四纪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海蚀阶地和其他古海蚀地貌。

由此可见,侏罗纪燕山运动,特别是晚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Ⅲ幕,对本区的地质演化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构造格局的基本轮廓,以后的地质作用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已。

⑤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现任局长是谁求解!!

欧阳志鸿。

⑥ 广东省地质单位有哪些

广东省主要地质专业单位(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单位)一览表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1号

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

邮编:512026

韶关市新华南路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邮编:516008

惠州市古塘坳鹅岭南路101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3地质大队

邮编:524018

湛江市椹川大道南20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大队

邮编:512023

韶关市北江路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5地质大队

邮编:512023

韶关市工业西芙蓉二路嘉兴楼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6地质大队

邮编:526020

肇庆市端州梅庵路9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19地质大队

邮编:515021

汕头市护堤路30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22地质大队

邮编:514089

梅州市环市路地质大厦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23地质大队

邮编:516300

惠东县平山镇广汕路107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56地质大队

邮编:529000

江门市河南中沙41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57地质大队

邮编:524033

湛江市椹川大道北88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

邮编:519000

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

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秀全大道59号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邮编:518023

深圳市宝港路7号

深圳市地质勘查局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建集团

邮编:528000

佛山市卫国路43号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邮编:510510

广州市广花路石柱岭大街34号

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探矿机械厂

邮编:510620

广州市体育东路160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邮编:510620

广州市体育东路160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邮编:510030

广州市豪贤路193号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邮编:517000

河源市长安路73号

河源市国土资源局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440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嘉禾园坛岭路200号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663

广州市天河东圃

广东省食品药品学校

邮编:524057

湛江市坡头区22号信箱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邮编:510663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1404号

广州泰峰地质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邮编:510630

广州市天河北路鸿翔大厦B座2505室

广州云金地数码科技公司

邮编:510060

广州市环市东路348号(东)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075

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邮编:510440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地质大院

广东煤炭地质局

邮编:511515

韶关市曲江县犁市镇

广东煤炭地质局201勘探队

邮编:512143

清远市小市北江三路

广东煤炭地质局202勘探队

邮编:510034

广州市越华路116号

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

邮编:514500

兴宁市城镇106号区

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四望嶂留守处

矿山安全技术事物有限公司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滨湖路1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

邮编:512026

韶关市63信箱

核工业290研究所

邮编:528133

佛山市三水区河口文塔西路11座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1大队

邮编:510800

河源市18号信箱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2大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路48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3大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滨江大道1号

广东省核力工程勘察院

邮编:512028

韶关市芙蓉北路64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075

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广州公司

邮编: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邮编:510640

广州市五山1131信箱地化所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邮编:510301

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邮编:510070

广州市先烈南路81号

广东省地震局

邮编:510403

广州市机场路111号

中国建材地勘中心广东总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云山大道宾馆新村二栋

广东省化工地质勘察院

邮编:510170

广州市荔湾路陈家祠道48号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东环路4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

邮编:512026

韶关市新华北路126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2队

邮编:526040

肇庆市明珠路26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3队

邮编:516023

惠州市小金口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8队

邮编:510600

广州市东风东路846号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611

广州市天寿路沾益直街19号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邮编:510631

广州市石牌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邮编:510405

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广州大学地理学

邮编:528000

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

佛山科技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邮编: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编:510060

广州市建设二马路23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230

广州市前进路157号

广州四航工程技术研究院

邮编:510631

广州市五山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邮编:518026

深圳市福中路15号市勘察研究院

深圳市地质学会

邮编:518028

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深勘大厦410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邮编:518026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东路15号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49号8楼

广东省黄金公司拓展部

邮编:510030

广州市越华路116号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

邮编:511400

广州市番禺市桥桥兴路29号

番禺区城市建筑设计院

邮编:515500

揭阳市北环路8号

揭阳市建筑设计院

邮编:512028

韶关市曲江县沙溪凡洞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邮编:512129

韶关市曲江县沙溪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地测分公司

邮编:512325

韶关市凡口

广东省凡口铅锌矿坑口地质科

邮编:510510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⑦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19七一九地质大队情况

硕士又咋的,连博士后(一个名叫刘正庚的博士后从长沙来的)也留不住,待遇是内可以想象的,如是你是学地质容的一年在野外起码要耽上八、九个月吧,从野外回来的人同要饭的差不多,来了也得要自己去买商品房住,集体宿舍是几个住在一起的,有女友的是非常不便

⑧ 地质简史、新构造运动及气候变迁

昆仑山系是在经历了地质历史的各期构造运动之后,最终形成于华力西期。在此之后的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中,山峰又进一步剧烈上升,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沉降带则相对沉降。在这种强烈的上升与下降运动中,山体再次遭受巨大外营力的剥蚀改造,大量的碎屑物质倾泄到北部地区。

第三纪末期,在经受了新构造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后,地壳运动处于暂时的相对稳定阶段,此期气候寒冷,已进入冰期,昆仑山北坡形成了大规模的积雪、冰川。冰川在沿自然地形向下运动中,使已被构造运动破坏的古老岩体再遭剧烈剥蚀,导致原始地形形态的极大改变和伴随冰川而来的大量碎屑物。到了早更新世初期,气候逐渐转暖,开始进入间冰期。冰川、积雪的消融,汇集为蕴含巨大动能的冰水流,携带大量冰川掘蚀之产物,堆积于北部山前地带以至更远的地方,同时,在山区的第三系和更老地层的剥蚀面上,发生着就地堆积,形成了今日所见分布甚广的西域砾岩。该岩组是以泥、砂、钙质胶结或半胶结的卵砾、砂砾层为其组合特征的。砾石大小混杂,层次不清,向北颗粒渐次变细,并显示出流水作用的特点。砾岩层的岩性特征显示了地层生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初期,冰后期的冰水作用仍在继续,但规模已远不如初。气候正向着潮湿多雨转变,与此同时,新构造运动又趋于活跃,山前地带正成为上升隆起带,丰沛的雨水形成的滔滔洪水流,伴随着地壳的再次大幅度上升,更加剧了对早更新世形成堆积物和地形形态的侵蚀改造作用。洪流挟带的大量碎屑物,广泛沉积于山麓地带和河流出山口以后的广大平原地区,组成古老之洪积扇地形。堆积层由单一的、大小混杂的土砂砾、卵砾石向北逐渐演变为冲积相的砂、砂砾、亚砂土互层。

晚更新世,地壳的上升运动仍在继续,但上升幅度和强度均小于中更新世时期。这时的气候仍然潮湿多雨,使之在山麓和广大平原地区,继续堆积了厚度颇大的洪积和冲洪积相物质。到了晚更新世后期,气候渐趋少雨干旱,雨水多集中在低山丘陵,其量减少,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补给,已无力搬运大量碎屑物质,充其量只能对原始的堆积地形稍加改造而已,亦即形成了今日之山前切割甚陡,宽度不大的沟谷地形。沟谷切割深度可达60~70m,河流下游则形成了比高不同的冲积阶地,随着气候的进一步趋向炎热干旱,风力作用盛行一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形成,细微颗粒被吹扬到了低山丘陵。甚至吹到了海拔3500m左右的中高山,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山地黄土状亚砂土堆积。

沙漠的形成,说明了气候进入干燥、炎热的新阶段。此期地壳上升运动仍在发展。这种气候的新构造运动特点一直延续到全新世。

进入全新世,新构造运动剧烈活动期再告结束。在南部山区这种运动表现为缓慢的上升。自南向北,上升运动的幅度、强度依次减弱,平原地区更弱,此期流水作用甚微。大规模的风成作用虽已减弱,却仍是平原地区主要的外力地质作用因素。风力作用使沙漠南侵,使细土带遭受到剥蚀而缩小了面积,又形成和发展了新的沙漠堆积,形成了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和北部地区沙地、沙漠之今日景观。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干燥、炎热,高山雪线逐渐上升到今天的5000m高度,雪线以上仅发育规模甚小的现代冰川。

自第三纪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规律有三大特点:其一,新构造运动是持续不断的,并以上升运动为主要特征,新构造运动强度和上升幅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二,气候从冰后期的潮湿多雨逐渐演化为炎热干燥,时至近代仍在继续;其三,由于前述两大原因,导致形成了大规模的、多种成因类型的第四纪地层,这些地层也是过去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客观记录。新构造和气候演变的三大特点是造成现今河流及其古河道分布的直接原因。

⑨ 广东省地质局是什么级别

正厅级

⑩ 地质演化简史

图1.3 地质演化示意图来(据张国伟等自,1996)

河南省的地质演化记录可追溯至36亿至34亿年前的古太古代。25亿年前的太古宙末,华北、扬子两个古陆块结晶基底基本形成。1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初,华北、扬子两个大陆板块与古秦岭洋洋壳板块之间的古板块运动发端。4.1亿年前的古生代中期古秦岭洋壳在两大板块运动作用之下消减完毕,华北、扬子板块前缘开始对接,统一的中国东部陆块形成。随后的陆内叠加造山产生了宏伟的秦岭山系(图1.3)。

在距今2亿年左右,扬子板块北部地壳的上部向北仰冲到华北板块之上,这部分仰冲的地壳之后演变成现今桐柏-大别山,下部向北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从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起,河南省境内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西部山地隆起,东部平原沉降,形成了北东向隆起与凹陷相间的现代地貌格局。新生代的地质演化,特别是260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气候变迁、新构造运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为古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基础条件,造就了当代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