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地质博物馆观后感1500字
⑴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2012年12月22日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专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博属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⑵ 参观郑州地质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 走到博物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数十米的汝阳黄河巨龙母子龙的仿真模型。它们好像对我们点着头,向我们打着招呼,欢迎我们的到来。 地质博物馆主要有地球厅,古生物厅,地质环境厅,恐龙厅,矿产资源厅等数十个展厅组成。 当我们进入古生物厅,就像来到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世界。走进恐龙厅,那里陈列着数百种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和化石,仿佛把我带到了侏罗纪时代。最吸引我的要数矿产资源厅的矿产资源了,大厅里摆放着数千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让我们进入矿石的海洋里遨游吧! 透亮的方解石像珊瑚,像玛瑙,像翡翠,像 ... ... 有浅黄色,淡红色,浅紫色,淡绿色,海蓝色,乳白色 ... ... 那经过了火山严峻洗礼,才会那样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的紫水晶,把一个约半人高的岩洞簇满了,它是那样美丽,那样耀眼。 还有发出暗绿色光芒,犹如丝绒布般的孔雀石:星光点点,奇形怪状的闪锌矿,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矿产——是地球亿万年物质演化的结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希财富,是不可再生的。但人类长期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的掠夺和采掘,部分矿产已日见匮乏。据专家预测,我国43种主矿产至2020年仅剩6种,形势严峻啊!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爱护自然,爱护矿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吧!
⑶ 谁能帮忙写一下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急要!!20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姓名
:
XX
班级
:
XXXX
摘要
:
打开尘封的记忆,
越过历史的长廊,
去追寻几百年前的印记。
观汉室遗珍,
追溯历史的本源,领略徐州两汉时期的辉煌,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感悟两
汉文化,揭示汉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徐淮处曦、汉室遗珍、史河流韵,金缕玉衣,民族文化、精神。
云淡风轻,阳光明媚,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徐州博物馆,伴着汽车的轰鸣我
们开始了今天的旅途。
沿途的风景边走边忘,
只有对目的地的期待在始终吸引着
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
感悟传统文化
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
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
,
人
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
更加体现了徐
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
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
羊头、
明光宫等。
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
它彰显
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
象征着汉代的强盛。
往下走,
一面古朴的大门
映在眼前,
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
是火与血的交融,
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
利。
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
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
如果没有发
掘出民族魂,
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
变得背叛。
因为他们没有精神
支柱。
历史上,
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
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
亡,
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
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
关系。
二、
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参观了二楼
3
厅,
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
铠甲。
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
甲,
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
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
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
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
,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
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
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
正是因为
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
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
有短刃匕首,
有长枪铁戟,
斑斑的铜锈遮不住
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
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
这血性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
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的豪情
.....
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
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
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
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
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
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
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
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
因为他最终胜利了。
历史
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
可以力能扛鼎,
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
但他终究是败了,
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
他自己,
因为他输不起。
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坚持失
败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
: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
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
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
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
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
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最后看到的是
“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
据史书记载玉衣以
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
,
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
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
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
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
“我们”
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
国家的大角度
看,
仅从徐州来看的话,
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
它用这种方式
激励后人,
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
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
通过
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
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
让徐
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认,
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
在
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
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
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
但作为汉文
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越过古老的街道,
聆听着圣贤的教诲,
细数汉家之往事,
弘扬汉家文化与精
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
⑷ 河北省博物馆观后感1500字
古往今来,
有多少英雄被我们铭记心中,
历史的脚步随着时间的长河源远流
长。
作为炎黄子孙,
谁不为伟大的祖先创造的成就感到自豪。
我们的先人曾经创
造神一般,
连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都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
如壁画,
瓷器,
青铜器,雕刻等等。今天让我们领略古时文明,今昔“中国梦”
。
给我印象之深刻的是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
这一馆,
一走进这馆便有种浓
浓的紧张氛围,
感觉一场大战就要爆发。
首先印入眼球的是一排排的山字形的兵
器,
似乎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又像是阻挡人们进入。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中山墓出
土的一些瓷器,发现这些陶器都有一个特点,造型端庄优美,纹饰流畅典雅,色
泽明亮,外表光滑细腻等。如磨光压划纹黑陶碗,碗的内壁在灯光下光滑剔亮,
外壁上卷云纹和菱形纹;
磨光压划纹黑陶鼎,
鼎盖上有三个羊角,
暗喻三阳开泰,
鼎身有许多横
S
的花纹,
整个鼎身金光四射。
这些些足以陶器堪称中山国陶器奇
葩。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时间的考验下,
这些陶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那
么的苍老,
而是越来越明亮,
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让我们看到一个鼎盛的古中山
国,
看到当时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正沉浸在古中山国人幸福的生活中,
突然产生一个想法,
古中山国是怎么走向衰灭的呢?于是我们就去看了中山国的
征战史,古中山人喜欢狩猎,尚武,擅战。中山国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先
后与一些大国征战,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最后被赵国给灭了。中山国的兵
器有铜剑,
铜铍等。
虽然这些兵器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氧化成铜绿,
但是仍给人一
种他们那种骁勇好战,爱自己的国家,舍身为己的精神。正是由于这些精神,中
山国跻身强国之列。
中山人的精神少不了本国文化的熏陶。
古中山国接受了中原
文明,
也遗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习俗,
从出土的文物,
上面印有文字,
符号。
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
,
主人公刘胜。
在刘胜墓出土了铜铁,
金银,
陶玉,
漆木,骨角,玻璃等。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是多么的
发达,文化的先进,社会文明的发达。其中最吸引人的目光是刘胜的金缕玉衣,
小说
《盗墓笔记》
中把金缕玉衣写的非常的神奇,
使人不禁对金缕玉衣产生一丝
丝的幻想。今天总算是大开眼界,看到这神奇的东西,心中顿时浮现出一些《盗
墓笔记》中的情景。这衣服做工非常的细致,一片接一片的用金丝连在一起,可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以看出当时的手工业是多么的发达,
人们的智慧达到那时社会的顶峰。
在头顶下
有一个头枕,可以看到当时刘胜在墓中睡着舒适的觉,睡着没人打扰的生活。
刘胜墓中还出土了一些车马,
映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些余件装饰金属器件,
我
们站在面前,仔细的观察这些金属器件,花纹之优美,形状各异。当时的人们马
车的结构设计之非常精美,雕刻技术达到了同世纪的巅峰
,车上的装饰物更是
散发出冉冉金光,
让人回想到汉代时候王室乘坐马车出行,
一片欢声笑语,
在车
上尽情的玩耍,喝着小酒哼着歌曲。刘胜墓还出土了一些钱币,文具,石磨,陶
器等,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繁荣昌盛,经济发达的西汉风景。
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
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
此次博物馆之行,
让我们
对“中国梦”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博物馆陈列的一件件物品,不仅仅是历史
的遗迹,也是先辈们梦想的凝结。如今的我们,更应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开拓
创新,将“中国梦”变成我们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我们向前行的脚步。
⑸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500字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18号,建筑面积5800m,布展面积4100 m。建筑新颖版别致,独具风格。权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5万多件。
值得一看,又不要门票,每周一闭馆,周一不要去就行了,
⑹ 北京地质博物馆200字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期末考试后,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史前生物厅和国土资源厅。地球厅主要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矿物岩石厅展示了自然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矿物岩石,这些精美奇特的矿物标本生动地向我们诉说着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和它们自身的特点。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展品。这些展品旁的文字说明简洁,再加上讲解员的认真介绍,使我们很快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来展厅参观后,我们还可以基本掌握宝石的鉴别方法,区分天然品与相似品、合成品与模仿品的本质。还可以在显微镜下放大并观察一些矿物体的显微结构,直观地认识宝石。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我们介绍生物的发展路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通过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同时又学到了地质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可谓是娱乐、学习双丰收。
⑺ 兰州地质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参观博物馆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我们走进博物馆中,首先参观古动物陈列版室权.一进门,只见大厅正中,摆着一具巨大的古动物骨骼模型.它很古怪,小而扁的头骨,细长的颈骨,足有八九米,庞大的躯体,有腰那么粗的大腿,他爪子伸得长长的,瞪着眼睛,好像要展开猛烈的攻势.我们看了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什么动物啊 "这时,讲解员走过来告诉我这是动物王国的巨人——河川马门溪恐龙的骨骼模型,科学家从它显示出中生代恐龙生活情况.然后我又参观了许多古动物. 我们又走到了动物第一室.我边走边看,瞧,那三角脑袋,红脖颈,短尾巴,叫响尾蛇.那椭圆脑袋,身上有一道道白环,叫银环蛇.那条翘嘴的蛇,叫五步蛇……他们张开嘴,舌头伸得长长的,吓的我毛孔都竖起来了.然后又参观了许多海洋生物等等. 我们又参观了动物第二室.兽类中有长着大犄角的牦牛,有的大熊猫黑眼圈,好像戴了太阳镜,有的大熊猫黑耳朵,好像戴了黑手套.有顽皮的猴子.鸟类中有美丽的孔雀,有善于学别人说话的八哥. 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使我更热爱大自然.
⑻ 参观平原博物馆观后感1500字论文
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英雄史诗。平原博物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档案馆,2007年总投资约3亿元开工,于2011年合并建成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一、二层为展览空间,设文物展厅19个,档案展厅6个。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于原平原省所辖的范围。无论是馆藏量还是馆藏价值,在全省地级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该院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其三表现为“太行山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在参观后受益颇深,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的轮回,感受了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我更加有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⑼ 急求一篇关于郑州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要含金量高的
呕。。
白痴啊 这么简单一篇观后感不会写?
还含金量高?呸。。凭什么啊?就凭你那区区5元的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