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游览地质大学感想

游览地质大学感想

发布时间: 2021-02-13 22:03:00

❶ 上旅游文化课的感想

偏废任何一科,相应加紧了其他几科的学习,就此打破了"瓶颈",几门功课都有明显进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池哪得清如许,为何源头活水来。"这"水"是什么?是知识,是信息,是负熵,是能使头脑的"池塘"由"混"变"清"的东西,是获得进步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这"水",相当一部分来自课本;但如果仅仅来自课本,就只不过是在学生与课本之间循环,实则是一潭死水,如何能"清"?要真正形成活水,必然要有其他水源,其一就是课外读物。
有的人认为课外书对功课无益,实则是大大的误解。只要书的内容健康,又有时间支读,课外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从小喜欢读书,到现在仍然如此。鲁迅的骨气,老舍的幽默,余秋雨的博雅,金庸的才情,李敖的笑傲,无不令我折服;天象奇观、地质变化、质能转化、微观探秘、生命之谜,无不令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人的文化修养需要逐渐积累,课外书正是丰富文化底蕴的一件法宝。我的语文成绩能够提高,又何尝不是得益于课外书呢?
另一个"水源",则是日常生活。无论报纸、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还是打球、游泳、旅游、做家务,都有可以向我们提供大量的知识。我经常把生活中、电视中的事作为作文的素材,使我的作文更加鲜活,更有感染力,作文成绩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还记得2000年的欧锦赛决赛吗?当法国队0:1落后于意大利时,当意大利全力死守,法国一次次无功而返时,当所有人--连同解说员黄健翔一致认为意方必胜时,法国队在最后十几秒将比分板平,并在加时赛中金球取胜,获得了冠军。
看这场比赛时,正是高考前几天。当观众席上的法国球迷狂呼万岁时,我突然明白了:暂时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胜利之神就会向你露出微笑。
足球、篮球比赛中,最后一刻打入致胜一球的例子数不到胜数;保龄球比赛,靠最后两轮全中而反败为胜的例子也经常可见。生活的赛场,就如同台球中的九球比赛,只有打入最后一球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而前面的击打,只是为最终胜利打下基础,本身代表不了任何东西。
学习,同样如此。平时的成功、失误,反映了当时的水平,但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成败。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最后的挑战--在高中生眼中,就是高考。
当我完成第一天高考的答案卷,走出考场时,几乎有些心灰意冷;化学试卷竟如此容易,而我又分明有一道填空题答错了。我想:本来打算靠化学拿分,现在根本拉不开档次。而第二天要考数学和物理,我对这两科把握并不很大。但我知道,现在必须从这两门上得分。于是当天晚上,我刻意多看了一些数学、物理的书,然后才放松心情去休息了。
数学考试很难,但我一直控制着情绪,没有过度焦虑。中午,我对自己说:下午一定要咬住,拼了!拿物理试卷,我又稳了稳心情,通读了一遍,才开始答题。这一次,虽然题型有些新奇,但由于我尽全力去仔细分析,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走出考场,心中一阵轻松,然而我知道考试还没有结束,绝不能浮躁。第三天,当我终于答完了全部试卷时,才长出了一口气。
最终我的物理成绩是满分,以总成绩692分顺利地进入了北大,到了现在,我认识到,高考还远不是最后的挑战,我仍然要把握好心态,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这,同样是后来者应当注意,甚至是高度重视的。

我的考前经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97级 199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是将高中3年所学的知识总结、升华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中的“读薄”阶段。这个时候再去盲目地做题或只是肤浅地看课本已经毫无用处了。下面我就理科几门高考科目分别谈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
语文重在平时的积累,剩下的这一个月似乎没什么用,其实不然,不妨想一下:高考中出现的名句你都会背了吗?语音题中经常出现的字你都能准确地发音吗?这些虽然占分不多,但在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复习是最有效的。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找过来,专攻一下这些不太显眼的但却容易失分的项目。另外还可以重点训练一下作文。我所说的作文训练不是去写作文,而是有目的地做审题、命题、开头、结尾的训练。大家都知道高考中最常考的是议论文,而阅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也不可能非常仔细地去看,在这种情况下,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在总复习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把书上的定理再证明一遍。虽然说有些定理很容易,有些定理太深而高考不做要求,但是只要把它们系统地整理一遍,你头脑中的那条“链”一定会更加清楚。
英语同样重在平时的积累,最后一个多月只能去强化一下写作和阅读。有的同学只喜欢做单项选择,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因此我建议考生朋友们多做一些阅读的训练。不妨把《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拿来读一下,如果有精力甚至可以把一些较好的文章背下来。这样不仅是阅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语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也有优势。据我所知,清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是背过《新概念英语》的。
最后,我谈一下考前和考场上的一些小技巧。在考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放三四天假,在这几天中应该充分地休息,但切记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学习。因为有些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在这几天里可以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这对于身心的调节都是有好处的。高考期间的着装一定要是自己感觉最舒适的。进考场后可以闭上眼睛,把要考科目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迅速回顾一遍,这样才更容易进入状态。考试中可以有一些轻微的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更加兴奋,大脑更加活跃。但如果过度紧张了一定要及时地停下笔,望望窗外,这样状态就能迅速地恢复过来。

状元谈:我的四点经验

王碧波,1999年陕西省高考状元
说到备战高考,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知识。
关于心态,我觉得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前两个我就不细说了,至于开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学了点儿知识,有掌握了一套做题方法,你还可以想考完试我就可以迎来一个最轻松的假期,还有多么精彩的大学生活在等着我,想到这些难道你不开心吗?至于放心,你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都会有收获的。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总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还不是一点事没有!毕竟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少睡一会儿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到知识,首先要全面发展,对弱门功课或某门功课的弱项一定要花时间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补救;其次要跟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别忘了,老师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课本和笔记,考前回归课本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解题能力要想突飞猛进是比较困难的,而理清知识却比较容易,理清了知识再做题就会好得多。
我认为合理地利用模拟题也很重要。要从那像小山一样的模拟题里抽出一部分题限定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和自己拿不准的题来做就行。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后者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虽然高考题每年都在不断求新,但不变的传统题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历年的高考题,把这些题搞清楚至关重要。 关于高考我总结了四点经验,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一是长题不难,纵观历年考题,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试卷中间一点的位置,最后一道题往往不是最难的题,所以考生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三是不必做完,考试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儿算哪儿,高考时我数学题就没做完,结果数学成绩仍是全省第一,有选择、填空的满分撑着,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四是作文,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结构的工整,表达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写议论文也不要大讲空话,说自己想说的,只要有“情”,得分一定不会低,当然不能跑题。

我的学习经验
叶蕴青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也较初中有很大改动。在适应高中的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学习经验。
首先应该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是学习好的基础。平时应该看些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会逐渐被科学的魅力所吸引。我过去并不喜欢自然科学,但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宇宙起源》等书,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常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兴趣逐浓厚。当我按书上内容动手做了许多小制作,小实验后,更被自然科学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对科学由喜欢到热爱的过程中我的物理、化学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次,学习重在课堂,课堂45分钟所达到的效果是家教、培训班等所不能比拟的。上课要认真听,还要讲究课效率。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首先要听懂,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能用课堂时间去想,应做上记号,课后再思考。对老师讲的例题,我不主张题题都记,应选择重点、难点尤其是易错的题目记。当然,在课堂上,老师有时只构建了一个知识的框架,对这个框架的充实还靠课外。正如上面所说,有了对知识的兴趣,平时充实这个框架也就更加丰富多彩。“框架”中有对知识的理解,有重点、难点,有错例分析,还有课堂知识的补充。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适时温习,等于自己又巩固了一遍,复习时也方便得多。
学贵有疑。我觉得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会提问题。我问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不会做的题,二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清的地方。对于第一种问题,我一般不轻易提出。也就是说,对于一道难题我不会做,我仍要自己思考,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哪怕求不出答案,甚至导出矛盾。直到实在无法解决,才去问老师同学。把思路写下来有助于缩短向老师说清问题的时间,同时易于让老师指出谬误,可以说这样做一题胜过做百题。对于第二种问题,我觉得才是真正要问的。对要领理解不清无疑是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我总喜欢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比较,用新的要领长解决旧的问题,看是否能顺利解决。但由于自己对新知识理解还不 透彻,很可能引出与旧知识矛盾的地方,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再去问老师。记得我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区分不清即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这两个概念,以至出现了用两种方法求加速度结果不同的矛盾,后来问老师才彻底弄懂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科学用脑也十分重要的。在长时间做一门作业后,换一种作业做也是一种休息。高中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我在做作业时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最后再谈谈考试心理问题。我不主张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轻松复习,减少压力,多看概念多思考,少做习题。考试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自信、冷静、细心、沉着。比如这次期末考试,物理较难,我也做得很不顺手,但由于我保持冷静的心情,专心,不分神,认真细心地思考每一道题,从而得了全班最高分。考完物理后,我也并未受考试难的影响,在下面考试中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总之学习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事。只要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

学好语文靠平时积累
1999年宁夏理科状元刘飞同学的访谈录
问:平时你怎么学习语文的?刘飞同学,你的高考考了多少分?
答:首先,我觉得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拿我小时候来讲,我在父亲的督促下,经常阅读一些关于诗歌欣赏,散文,小说的报刊杂志。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的语文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再者,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对于理科生来讲,在复习的攻坚阶段,我们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拿小学的一篇名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语文老师采取让同学自己作小老师的办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对条条框框的背诵。我高考总分是679。
问:如何保持状态呢?
答:首先是自信,我曾经给班里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这样说:“考不上清华还有宁大呢,何必紧张”。还有在考前的几个月中,尽量把自己的兴奋状态调节到早上9:00-11:00和下午的3:00-5:00。拿我来讲,我每天坚持午休半个小时,晚上10:30下自习以后,立即睡觉。
问:请问状元,怎么样选择一份好的资料来练习?
答:首先,不要单凭很多的课外资料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必须要精读。选择参考书,必须要注重它的权威性。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全程学习》,它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而且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和重点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我觉得对于高三的综合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喜欢那些比较有特色的参考书,所谓有特色,我认为在对知识的分类、理解有独创。比如:我高中结识了一套名为《中学物理模型专辑》的材料,我觉得它注重了把各种纷杂的物理情景归纳为某一类型,只要你掌握了它的精髄,举一反三之后就可以掌握了。

英语的学习方法
郑佳,2000年重庆市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一、语感:语感是最重要的,“我”的方法是先走语感,再走单词、语法。
如何培养语感呢?很简单,就是要多听、多背文章、大声朗读……,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英语的空间之中。
二、语法:语感是基础、框架,语法则起填充框架的作用,二者一个也不能偏废。
找本较好的参考书,一本就够了,认认真真,精读下来就可以了。要辅之于字典。其次要自己做有关语法的归纳,不要完全依赖语法书。
三、听力、口语:有利于语法、语感的锻炼。
四、英语的做题:习题是要做的,要扎实,一道一道题弄清楚,要注意做题的质量,事半功倍。
五、有关应试:英语题有一个趋势,题目越来越长,大家解题的速度也应该加快。阅读:越来越重要,文章的长度将加长、难度将加大、篇数将增多。写作:所占比重也将加大,题目的分数将增加,使得学生之间英语分数的梯度越来越大。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

高 怎样安排好答题顺序
李强,1999年天津市文科状元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太多话可讲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在高考考场上可能由于太过紧张或过于亢奋而一时手足无措,答每道题都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上几笔就觉得没有思路,又急着去做下一道,弄到最后“一题无成”,平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题顺序,自信,沈稳地完成试卷是高考成功的的先导,对此,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要给予重视。
首先,一定要大体上看一下试卷结构,看看各种题型,分值的分布,对整个卷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全面的把握,这样你才能在安排答题顺序时心里有数,不致慌乱。这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请各位千万不要“常谈常忘”。
然后开始答题,这没有太多的窍门,按照整个试卷的设计结构逐道求解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学喜欢反着答题,即从后往前答,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答题习惯,因为整个试卷结构是出题人按照程度由易到难、分值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好了的,打乱了顺序,会给自己增添不少的麻烦。
另外,就答题顺序,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确实要按照由简单到难的顺序,能得的分一分也不丢,将没有把握的题放到后面再去努力争取。但这里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先放一放的题不能太多,最多不超过三道。因为当你着手做一道题时,毕竟有了一些想法,若浅尝辄放,回头再看时,可能那些解题思路有的已被遗忘,有的步骤得数没有保存下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重复劳动,解题成本变大;而且留下的题太多、会使自己心里没底,解后面的题时会产生急躁情绪和挫败心理,总觉得又是一道过不去的“关卡”,动辄欲轻易放弃,搞得“一题不会,满卷皆输”;再有你现在解不出的题回头再做时,也往往不易得解,即便得出,困难程度也会变高得影响你全卷的检查。所以,虽然很多老师,也有很多状元都建议大家做难题时先放一放,回头再攻克不迟,但我想告诉各位将要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情绪再稳定一些,不要轻易弃题,或许你稍稍慎重沉稳一点就能“柳暗花明”了。
总之,安排好答题顺序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一环,希望我的一点经验教训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准备3+X考试

河南2001年理科状元王攀的访谈与点评
王极盛:王攀同学,我想问一下你们河南省是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具体课程是什么?
王攀:今年河南省采用了3+X,理科是3门主课,语文、数学、外语还有一门大综合,每门都是150分,这样合起来一共就是600分,这600分作调档线。然后另外你再选考几门课程,这几门作调档以后学校的参考,其实几门课程是可以随便选的。
王极盛:这样说来,河南省今年高考改革不是文理科。文科、理科的题目都一样,大综合反正都得考,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王攀:感觉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现在我所在的生物系,有一部分同学就是从3+X的省市来的,他们的生物基础就比较差一些,自从考完就没再复习过,再学习起来就感到比较吃力一些。另外它与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比较起来,你不但要学理科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文科方面一些必要的知识,对文科的知识了解比较多,这样平时学理科的同学不太喜欢学政治、历史方面的课程,相对也可以避免一下。这样对同学的要求,对同学们知识的培养是比较完整的。
但是,作为改革,可能因为是第一年,大家都有些不太适应。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就是偏科,如果你把学过的知识做为你主要的学习目的的话,那你肯定就不会存在偏科的问题,对这样的考试也是比较适应的。这种考试模式实际上也要求大家转变学习的观念,就是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不管哪门知识都应该获取。所以,我认为今年的高考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
王极盛:那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文科、理科都一样的,那过去学文科的同学是不是感到数学题难一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王攀:今年我们考试的题目是这样的,理科同学感觉还容易,文科同学感觉一般。其实就数学这门课程来讲,不论对学任何一科的同学来讲他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统一起来一起考也是有一些好处。
王极盛:这样,原来学文科的同学在复习阶段因为不知道高考是考大综合,文理科都考一样的题,而使他们相对来讲,客观的看吃了点亏?
王攀:这个数学吃亏倒不是主要的,因为数学他如果吃一些亏,那他语文、英语是比较沾光的,而且在综合里面他们也比较沾光,因为那里面有很多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这样文科同学在这方面沾点光,所以平均起来是差不多的。
王极盛:你的意思是说,文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比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好,是这样的吗?
王攀:总的来说应该是这样,文科同学他之所以选择文科,就是说他在理科上,一方面是兴趣问题,另一方面是他对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学起来比较吃力一些,这样的话,相对其它方面用的精力多一些,可能语文、英语好一些。但是理科同学呢,他们是数、理、化抓的比较紧,这样分给语文和英语的时间就比较少一些,到高三以后,开始就显得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就比较差点,但是经过一年时间,慢慢改的话,到最后应该是差不多。
王极盛:你原来是学理科还是文科的?
王攀:我就冲着清华来的,本来打定主意是要学理科的。
王极盛:河南省2001年高考实行大综合你们是什么时间知道的?
王攀:这个我们是上高三之前就知道要考试改革,但是不知道选考科目在这个考试里面是个什么地位,所以当时选考科目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到了今年3月份才具体通知说,今年就是4门划线,选考科目作为参考,这个制度到春节后才具体的定下来,所以这样对选科目就不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就是来学习这个大综合。
王极盛:那你的选择科目选了几门?
王攀:我选了两门,是物理和化学。
王极盛:物理和化学,那你不是学生物的吗,你为什么不选生物呢?
王攀:由于学生物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生物本身的课程是比较简单的。
王极盛:你在这三门中,物理和化学相对来讲是不是比生物要好考一些?
王攀:也不是这样,因为我的生物也是学的很好的,本身对生物也比较感兴趣。
王极盛:那你怎么不作个参考,看你的分考的高还是低,你如果生物考的分高,你可以选择生物的。
王攀:是这样,每个学校来规定这门课的选考科目是什么,在这门课有个必须选考的科目。像清华来讲,它的每门课所要求的必选科目就是物理,因为清华工科的基础比较雄厚,它要求你在这方面的功底要很好,所以说它每门课都要求选修物理,另外如果你能够把化学学好的话,对你学生物也是很有帮助的。
王极盛:今年清华大学在你们河南省招生当中选修科目就是物理,另外一门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另外一门你不选行不行,就选物理其它的不选了,物理必选我选了,其它科我不选也可以吗?
王攀:可以。
王极盛:也可以,那你这是实力强的,还选了一门化学,要是我化学很弱我就不选,是不是?
王攀:对,是这样的。
王极盛:当你知道河南省实行3+X大综合这种考试方法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王攀: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对于大多数人是很有好处的,对考核人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使学生的视野能够开阔一些。从这点来讲,我是比较欢迎这种考试制度的。另外,在平时我的每门课学的都很平均,每门课都不错,这样遇到这种考试也不用很担心,如果是3+2的话我也不吃亏,如果是大综合的话,我更欢迎,就是这样。
王极盛:这就是说,平时偏科的同学,这种考试方法对他有一点压力。
王攀:对,有一些偏科同学主要是什么呢?他想偷懒,他认为老师不要求的就不学了,这样的话,应付过高考就完了。像这样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或是工作中肯定最终还是要吃亏的。
王极盛:你知道是大综合之后,是怎么准备大综合的?我在河南讲课当中曾反复强调,准备大综合首先是要把这6门课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这是最关键的,学科自身的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肯定因为第一年考,相对联系不会很大,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好就没问题,你是怎么准备的?
王攀:可能因为我高一、高二的时候各门课的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后来到了高三首先是把各门的基础又都串了一遍,就是各个知识点合起来以后都能够回忆起来。达到这种程度以后又稍微插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课本上没有而平常又经常用到的,比如说事实方面的,或者是一些科学进展方面的。另外是把老师发的题目适当的做了一下,这样到了最后阶段你首先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如果到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话,你至少是课本上的东西没有错,这样没什么可遗撼的,如果你只是去抓外面的东西,把课本丢了,到最后你会很遗憾的。
王极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你感觉大综合里的课本知识的比例大体是多少?
王攀:有百分之六十吧,全是课本上很基础的练习题目,另外百分之四十是发挥的一些东西。
王极盛:你到了清华大学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王攀:首先,清华大学的环境是非常好的,它各方面场馆还有绿化环境都很好,另外这里的学生看起来都很富有朝气,不像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是一种很沉闷的氛围,使人感到在这所大学里有一种比较自由的很宽广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会给你很多很多的选择,比在高中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
另外这里的师资是非常雄厚的,一提起来某个老师都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让人对这个学校充满了崇敬的心情,在这种环境里学习,心情当然会是非常愉快的。
王极盛:开学典礼后,校长找你们状元、奥牌得主开座谈会,当时校长讲了什么内容?
王攀:校长主要是了解一下我们当了状元之后自己的心态,和到清华大学以后,自己心里有什么感想,另外就是说了一下到清华来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要注意心态调整好,学习方法要注意转变一下,另外说的是,到这里来过集体生活,要跟同学处好关系,主要就是这些问题。
王极盛:校长让你们谈谈感想,你举个例子,哪个同学谈的比较好?你谈了,你怎么谈的?
王攀:我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不要互相敌视,这样互相取长补短。接着党委书记把今后学习中要注意的东西说了一下,就是学习不要单凭你的兴趣,有些东西是你必须知道的,尽管没有兴趣你也必须学,不能只学你喜欢学的,不喜欢的你也得学。我还提了一个问题,就是问在大学里的学习特点跟高中有什么区别。
王极盛:谁回答你的?
王攀:校长也讲了一点,主要是党委书记讲的。他主要就是说,首先就是要求你的自觉性,另外一个就是,你得要有自学能力,另外要自己作一些选择,需要你自己去多看一些书,虽然有人说在大学里要轻松一些,但是你要想取得成绩的话,还是不能放松,还是要多下功夫,多努力一些。
王极盛:参加座谈会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王攀:我觉得首先是学校对我们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很重视,对我们的想法也很重视,对培养人材是很重视的。另外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也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王极盛:校长讲了什么话?
王攀:主要就是说,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把过去的成绩当作自己的包袱,另外也是强调学习要刻苦,说现在竞争更激烈了,要求大家拿出更多的热情,另外说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王极盛:老师说什么了?
王攀:老师说,大学里不是老师逼着你学习,在这儿抄作业也没有人管。但是你应该明白,哪些事情对你有好处,哪些事情对你不好,自己要有自立

❷ 读了《祖国并不地大物博》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要爱护环境,要节约资源

❸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理科学专业就读是种什么感受

地质学抄是自然学科之袭一。本人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毕业,谈谈感受吧。地质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王牌专业,本科专业有地质学基地班和地质学普通班两个,但是两个专业的教学模式,师资,设备等等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基地班是国家重点办学,有特定的研究和教学经费,一直是小班授课。在基地班学习比较紧张,每个学年都有末位淘汰制度。记得入校时有28名同学,但是到了毕业的时候,首发阵容只剩下6个人,还有16名同学是从普通班,数理系,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补进来的。本科毕业以后,基地班专业保研率80%以上,普通班在50%左右。学地质学首先需要对这个专业热爱。搞地质的好处是,野外实习多,经常出野外,游山玩水。另外,就业也很广泛,例如留校教学,进中科院从事研究工作,或者到省级地级地勘单位工作,或者进入油田。如果地质学专业英语好,出国留学或者交流也很平常。这种看似冷门的专业,其实就业前景很好。

❹ 去上海科技馆后的感想..

上海科技馆游记
自已改一下吧

7月21日,二十多名来自园区各大外资企业的通讯员、在园区外企协会的组织安排下,乘坐巴士前往上海,此行我们将参观上海科技馆。
虽然是炎炎夏日,但车内的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周末外出旅游的愉悦和开心。有的人在透过车窗欣赏着高速公路两侧的田园风景,有的人全神贯注的在观看车载电视播放的电视剧,有的人则兴高采烈地在聊天。
一个多小时后,汽车进入上海市区,我们也仿佛进入一个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的 “都市丛林”。一边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一边是风格各异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构成了典型的上海景象。
下午一点钟,我们到达了上海科技馆。这次我们的游览方式是从一楼游览到顶楼。上海科技馆南临浦东世纪公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它由天地馆、生物馆、智慧馆、创造馆和未来馆组成,几乎可以容纳现代科技的任何展示,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21世纪的科技一流水平,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外形独特,由硕大球体和4层的框架结构组成,整展馆以转合的弧形平面,螺旋上升立体,将立体复盖在一片由西向东缓缓升起的1万平方米的巨型翼状屋顶下,正好与科技馆的展示功能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建筑内最抢眼的是拥有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堂。那直径20米、形如地球的蛋黄悬浮球体矗立在卵形的中央大堂,即象征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无限。球体内是极具特色的激光演示。大堂内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和舞蹈机器人相映成辉,让你惊愕历史的深远和现代科技的深奥。进入地壳探区,苍穹的夜色中,不时有流星彗星从头顶掠过,让你置身太空的感觉;在生物万象展区,典型的活体雨林和生态景观,让你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儿童科技园里,孩子们可利用激光操纵“光控飞机”、“栏河发电”,可经历独立探索、团队合作、竞争挑战等考验;到了智慧之光展区,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通过隧道幻光历险、陡壁吸盘攀越、雷区红外探测等关卡,在获得意外惊喜的同时理解相应的科学原理。
正是如此,科技馆才不断给我们以惊喜,我们亲身参与体验了各种视听娱乐活动,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媒体影视技术的无穷魅力,我们的参与意识、想象能力得到了鼓励和激发。当然胆小的通讯员不时地会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蛇,蟑螂,蜘蛛等吓得胆战心惊。但我并没有被这些动物们吓怕,我不断地逗逗小蜘蛛,向高空中的蝴蝶眨眨眼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参观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让我倍增知识,感觉像上了一堂堂科普课。
或许正是带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知识,使我觉得上海科技馆虽然不像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以矗入云霄、直指苍穹的高度傲人,却以近10万平方米的博大胸怀,涵盖科学、技术、人类、自然,“包容”中外、古今、未来乃至整个宇宙而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科技馆逗留了近4个小时才基本参观完毕。傍晚时分,乘车返回苏州。在回来的路上,我还在回想着上海一日游的精彩有趣,心想以后还要再来参观 答案补充 今天我们又雄辩地向世界证明“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冰已经打破;科技星火已成燎原,人们品味小康、幸福生活;强起来的祖国,才品味出什么叫尊严,什么叫主权,什么叫强大,什么叫巍峨! 博大强劲的民族凝聚力!随着“神州五、六、号”的成功发射,我们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我们高兴地看到,碧空如洗,明亮澄澈;鲜花怒放;红红的中华结...... 从心灵深处萌生出无限的骄傲与自豪!科技能振兴祖国更能强国,只能用科技发展的硬道理才能振兴中国!

❺ 观看金乡羊山纪念馆后感想作文,学校组织去的!

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暨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新闻发布会。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迪辉、处长王树茂,北方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博导张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王聚英,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红网等2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1947年,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著名的羊山战役在金乡羊山打响并取得重大胜利,为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拉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纪念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的8500多名革命先烈,1952年,国家在此建起了羊山革命烈士陵园,1997年更名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今年又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的鲁西南战役全景画馆、馆舍主体建筑3000平方米的王杰纪念馆正在建设,扩建后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占地510亩。自建馆以来,先后有500多万人次到纪念馆瞻仰、凭吊革命烈士。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参观,缅怀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成为鲁西南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据悉,金乡县委、县政府根据济宁市“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金乡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羊山特有的文化资源,以军事题材和羊山独特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为依托,全面整合羊山旅游资源,按照国际化的要求聘请北京大学对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进行规划设计。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以军事题材为主题,以羊山古民居、小屯古民居、红色旅游和山东罕见的地质地貌为依托,以奇特的山水石林景观为特征,以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内容。度假区位于鲁西南平原腹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入12.4亿元。根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标准建设、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总体要求,依托现有资源正在重点开发建设6个景区:即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景区、羊山地质公园景区、生态观光景区、民俗文化与汉文化博物馆景区、葛山景区、羊山古镇景区。同时建造军事训练场、军事五项比赛场所、CS模拟战场等军事体验设施,正在建设鲁西南战役全景画馆、兵器馆、王杰纪念馆、汉代生活文化展馆、崇德寺、回龙山等景点,把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集古镇古村、红色旅游、佛教文化、汉代墓群、地质公园、生态园林于一体的军事旅游度假胜地。

❻ 对中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感受

地大物博基本是在吹牛。那是建国的时候面对全世界的经济封锁,为了增强国民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所使的手段,听听就得了不用当真。
山川壮丽那是确实的。中国地形之复杂种类之齐全当得起这个称号。

❼ 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珠宝专业来的考试,学校自自编自演,考些名词解释,基本仪器使用。一些只有初中文化文化程度的中职生,在学校期间都已通过。
不过GIC,FGA这种证书只对有门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学生有点作用。如果家里经济不厚实,基本上只能当个营业员而已。

❽ 能够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是十分不错的体验,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3554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07575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2、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8635人,包括本科生18092人,硕士研究生7774人,博士研究生1764人,国际学生1005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6万余人。

3、有23个学院(所)、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❾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

在今年炎炎七月里,我参加了“关爱留守儿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麻城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9日至7月13日的五天时间内,我们走访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中,发现有好多年龄都很小,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性格也不是都很开朗。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好,产生了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以前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也没仔细的了解过。这次的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上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会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一个让大学生能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好机会。这次三下乡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被团队之间的凝聚力都克服了。从这次深入麻城市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孩子亲情缺失、心理失衡,以致很多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使我们感到很心痛。但是俗语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我们所了解到的留守儿童中,有好多孩子表现的都很早熟,很懂事,绝大多数都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们为此都感到很高心,很欣慰。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