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地质局
㈠ 荆门周边有哪里风景好点的,好玩点的
荆门景点大全:如果喜欢能否给个采纳谢谢
1、明显陵AAAA
景区内森林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景区主要以自然景观、奇特的溶洞、山岩、藤蔓为特色,体现了参与性,健身性。主要游览景点有:王莽洞军旅探险、藏佛洞、篡峰寺遗址、蝴蝶镜潭、石仓雨林爬山攀岩等,被誉为“生态保健园,天然健身房”。王莽洞相传为西汉末年王莽龟息待机藏金之穴,洞深达千米,幽深莫测,入口奇特悬妙,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惊险的旅游胜地。荆门市王莽洞风景区开放时间7:00-18:00荆门市王莽洞风景区门票价格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通票:50元/人(含王莽洞、石仓雨林、藏佛洞、神龙山庄等景点)荆门市王莽洞风景区天气情况最佳出游时间:荆门地处湖北中部,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平均气温约为17℃,气候温暖湿润,春季气候多变,夏季雨水集中,秋季最适合出游。王莽洞洞口垂直而下,深达千米,洞中大景16个,小景48个,大小钟乳,奇形怪状,色彩斑斓;洞中有洞,
㈡ 荆门市605高中怎么 样
荆门市605高中是荆门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历史37年,位于荆门市航空路西端的605研究所内(18路、28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下车),距市中心2公里。605研究所知识分子云集,科研气氛浓厚,周边没有工厂、游戏机室、网吧等外界干扰,东宝分局海慧派出所就设在学校门口,校园风景优美,青松围绕,幽雅静谧,四季花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
办学理念超前:
办学原则: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原则。
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沟通,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用教师对学生的尊敬、理解、信任、宽容和热爱,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学习的情感和自信心。
育人目标:“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
庄重承诺: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如亲子。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保证成绩优秀者考上大学,保证基础薄弱者有所提高,保证学生品行健康发展。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职工54名。有30人次获航空部优秀班主
任和先进教师称号, 18人次在各级别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奖,2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部级刊物上发表,28篇论文在论文交流和评比中获奖。2004年被评为中国航空工业基础教育先进学校。同年被确立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基地,2004---2005年,学校参加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践,2005年,学校被确立为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学校。
课堂教学扎实:
学校致力于针对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相对欠缺的中低层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全体教师通过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分类辅导,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方略,努力实现低进高出。在课前准备上,教师做到用心钻研教材,用心分析学生,用心设计教学方法,用心书写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练,重点知识突出练,关键问题反复练,易混问题对比练,保证学生每次课都能学有所获,不断提高。
高考成绩突出:
自2003年起,学校连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各类高校输送了大量人才。同时我校体育高考成绩斐然:连续四年体育专业过线率都在90%以上,体育本科升学率都在70%以上,帮助一批批文化成绩基础薄弱但具有体育潜质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学校管理科学:
准军事化管理:学生凭校牌出入校园,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坚持班主任“五到位”和“学生全天考勤”制,每天有4名教师和8名保安24小时值勤,每晚有3名管理员和4名教师陪寝,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全部网络于学校的监督、指导、服务之下。海慧派出所与我校共建了“警校联合治安室”,学生的在校安全有绝对保障。
注重人文关怀:学校倡导理解教育,常年开展师生谈心活动,教师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学生,常年开展师生谈心活动,确立师生帮扶对子,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树立理想,努力学习。通过心理辅导报告会、主题班会、户外远足、电影欣赏等活动,调适学生心理,增强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实现学生品格升华。
预防重大违纪:学校对学生逃学上网、聚众打架等重大违纪现象十分重视。采用专题报告会、校园大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其危害,积极预防了重大违纪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制定了学生管理补充规定用以约束学生行为,使我校学生严重违纪事件得以杜绝。
收费标准合理:学校每学期按荆门教育局、荆门物价局下发的文件所规定的学杂费标准实行一次性收费,中途不再收费。
㈢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的地理位置
地址:象山二路9-1号
㈣ 荆门市二级以上医院有哪些
福州医院是两个以上的!福州总医院,省立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六医院,第七医院...
㈤ 陆缘坻主要聚磷区基底构造古地理概况和地形地貌特点
一、鄂西聚磷区
鄂西聚磷区北以东西向展布的青峰-襄樊-广济深大断裂与秦岭地槽分界。断裂以南包括兴神保磷矿(兴山县、神农架林区和保康县)、宜昌磷矿和荆襄磷矿三大矿集区分布的地区称为鄂西聚磷区(图3-3)。
鄂西地区由新元古界武当群、神农架群、崆岭群、杨坡群组成的构造层经晋宁(雪峰)运动形成较为开阔的地台边缘褶皱带,澄江运动除继承NE-SW向挤压作用外,又新生有SN向与NW-SE方向的挤压应力,使陡山沱期沉积基底构造与地形地貌复杂而多样化,具备上一节陆缘坻基本特征中第四条所有构造-古地理特点,区内有古陆(岛)(武当古岛)、有规模较大的短轴水下隆起(神农架隆起、黄陵隆起、报信坡隆起)、有规模较小的成群分布的背向斜(褶皱)或次级隆起与凹陷(图3-4),还有一个鲜明特点是三个规模较大的水下隆起东侧有成群NW向背、向斜带并与之衔接,有的形成联合弧形构造带,正是这样复杂多样的构造古地理,控制了磷块岩的大量沉积,分别形成兴神保、宜昌和荆襄三大矿集区,鄂西聚磷区无论是地域面积还是矿石蕴藏量,均居扬子地块九大聚磷区之首。
综上所述,鄂西聚磷区陡山沱组沉积的基底构造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按性质和规模大体可分为三级(类),第一级以武当古陆(岛)及其南北两侧坳陷和EW,NW向断裂为基本构造古地理格局,第二级是有神农架、黄陵和报信坡三个规模较大的水下高地(古隆起区),第三级是在上述三个较大水下高地东侧发育成群的北西向(少数东西向)次一级的背、向斜(褶皱)并在接触部位形成联合弧形构造的构造-古地理景观(图3-4),当来自东偏南方向的上升洋流抵达后,所携带的磷等物质滞留下来,尤其遇到神农架、黄陵、报信坡三个规模较大隆起及其东侧成群的背、向斜带(次级隆起与凹陷)这样的复杂地貌地带,导致磷集中大量沉积。神农架隆起东侧与北侧的背、向斜带形成兴神保矿集区、黄陵隆起东侧背、向斜带形成宜昌矿集区,报信坡隆起东侧背、向斜带形成荆襄矿集区。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控矿(找矿)模型。
图3-3 鄂西聚磷区区域地质图
(据湖北省地矿所,1985)
图3-4 鄂西聚磷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古构造略图
(据湖北省地矿所,1985,修改补充)
1~3—东西向构造带:隆起带轴线、凹陷带轴线、压性或压扭性断裂;4~6—北西向构造带:隆起带轴线、凹陷带轴线、压性或压扭性断裂;7~9—东西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的联合弧形构造带:隆起带轴线、凹陷带轴线、压性或压扭性断裂;10—北东向构造对北西向构造的横跨复合构造带:凹陷带轴线;11—古陆;12—海侵方向;13—沉积等厚线;14—断裂编号;15—隆起与凹陷编号;16—较大规模隆起编号;17—沉积相界线
断裂名称:①马坡断裂;②白河-襄樊断裂;③青峰断裂;④九道-阳日断裂;⑤清泉断裂;⑥板桥断裂;⑦雾渡河断裂;⑩天阳坪断裂
隆起与凹陷名称:①郧西-丹北-襄樊凹陷带;②武当山隆起;③报信坡隆起带;④清泉-荆门凹陷带;⑤铁匠垭隆起;⑥晓峰凹陷;⑦莲沱隆起较大隆起名称:Ⅰ神农架隆起;Ⅱ黄陵隆起;Ⅲ报信坡隆起
鄂西聚磷区陡山沱期总的地理地貌景观是西北部毗邻武当古岛,地势较高,保康茅山岩与黄陵背斜北翼之间时而出露海平面,遭受剥蚀,向东部和南部渐低。中部马良-仙居地区为宽缓的水下隆起(报信坡隆起),陡山沱组只有几十米厚的沉积,而其南北两侧和东部凹陷区沉积厚度达200~300m(图3-5)。表明聚磷区基底构造与古地理地貌的复杂性,这一特点在具体磷矿区也表现得十分清晰,下面以兴神保磷矿区为例说明之。
兴神保磷矿区陡山沱组沉积基底为神农架群变质岩系,澄江运动造成矿区东部NNE向宽缓隆起与坳陷带及断裂构造,北部为E-W向褶皱与断裂,中西部形成局部小型凸起与洼陷,构造运动来自SN向挤压应力,使基底构造更趋复杂,成就了陡山沱期东、西、北、中各个不相同的复杂的构造格局,仅选择东部和中部局部地区进行概述,其复杂程度即可见一斑。
图3-5 鄂西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古地理略图
(据黎荫厚并修改,1984)
1—泥质粉砂岩;2—灰岩;3—白云岩;4—砾岩;5—含钾磷页岩;6—磷块岩矿层;7—相界;8—陡山沱组等厚线
东部南北长11km,东西宽3.5km范围内,有白竹、郑家河和瓦屋三个矿区(图3-6,图37)。三个矿区距离较近,含磷岩系地层组成、厚度等基本一致。北部白竹,郑家河矿区与南部瓦屋矿区中间为NNE向展布的“S”形古隆起带。白竹与郑家河矿区分布于隆起带北西侧,瓦屋矿区分布在南东侧。含磷岩系底部粉砂质炭质泥岩沿隆起带两侧逐渐加厚,在白竹矿区发现泥岩滑坡卷曲构造,滑动方向为NNW向,瓦屋矿区亦发现滑坡构造,滑动方向指向SE。磷块岩沉积在隆起带两翼,隆起带中央相变为细晶-粗晶白云岩,磷块岩缺失,只有层位意义,表明隆起带为基底高地,磷块岩沉积于基底洼地及其与基底高地过渡带。
中部武山地区,在25km2范围内的武山磷矿陡山沱组沉积了长约4km,宽约1.2km的两个小的洼陷(图3-6)。
上述东部与中部这种复杂的古构造和古地形地貌特点,反映了鄂西聚磷区成矿的构造-古地理特点。
二、黔中聚磷区瓮福磷矿
磷矿分布于白岩-高坪背斜(基底高地)两翼,背斜呈NNE-SSW向展布,北部白岩矿区包括玉华、王家院、大塘、穿岩洞和新桥五个矿区,南部包括磨坊、小坝、大寨和英坪四个矿区(图38)。北部白岩矿区矿层倾角,在背斜西翼为25°~35°,东翼为60°~75°,南部高坪矿区矿层倾角较小,背斜两翼近似,均小于20°。白岩矿区北部玉华矿段下矿层向南变薄,至王家院和大塘矿段北部缺失,表明下层矿沉积时,此处隆升为古地形凸起区。
图3-6 鄂西兴神保地区磷矿地质图
图3-7 白竹-瓦屋矿区构造与古地理
1—推测岸线或隆起;2—水下滑坡方向;3—不对称波痕反映的水流方向;4—斜层理倾向;5—叠层石倾向
三、黔中聚磷区开阳磷矿
磷矿分布于洋水背斜(基底高地)两翼,背斜呈NNE-SSW向展布,包括温泉、两岔河、极乐、沙坝土、用沙坝、马路坪和牛赶冲七个矿段(图3-9)。全矿区南北长17.5km,东西宽4.5~5.7km,背斜核部出露板溪群青江组变质岩,翼部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含磷岩系以马路坪矿段剖面为代表,将其合并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部为砂岩段,其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粒度变粗,北部温泉矿段厚近18m,中部极乐矿段厚11m,到南部用沙坝矿段变为7m,表明南部古地形高于北部。
图3-10显示,开阳磷矿是由黔中隆起围限的一个半封闭凹陷,凹陷中部存在次一级的NNE向洋水隆起。总的构造古地理景观为呈NE向展布的三隆两凹的格局,而且洋水隆起又是不对称性隆起,其西翼较陡,东翼宽缓,因此东部凹陷形成的矿床规模远远大于西部凹陷。黔中水下隆起在含磷岩系沉积初始阶段暴露于水面,提供陆源砂质,形成磷矿层下部砂岩段地层;上部磷矿段,全区矿层厚度平均7m左右,厚度无明显变化,表明下部砂岩段沉积于洼陷区,“填平”后全区又沉积7m厚的磷矿层,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矿层,全矿平均品位(P2 O5)在34%~36%之间。
图3-8 贵州瓮福磷矿矿段划分示意图
图3-9 贵州开阳磷矿地质略图
四、滇东矿集区
滇东矿集区北起巧家,南至华宁,为一巨大矿集区,区内基底构造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有成群的隆起与凹陷,控制含磷岩系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图3-11)。
五、昆阳-海口磷矿
1)海口磷矿鸣矣河矿段的上矿层(相当于第四章第一节标准剖面第六层)下部,局部见到滑坡形成的卷曲构造,滑坡方向 NNE20°左右,表明含磷岩系沉积时,此处 SSW 方向有古微地貌凸起存在。
2)水下隆起。昆阳磷矿与海口磷矿之间存在一近E-W向展布的水下隆起带,现代表现为香条冲背斜(图3-12),经勘探证实,两地含磷层厚度沿水下隆起带的斜坡方向逐渐增厚,矿层沿斜坡倾斜方向,每延伸1000m,增厚1~2m(1‰~2‰的增厚率)(曾允孚等;1987),而且昆阳磷矿区临近水下隆起轴部的局部地段下矿层缺失,底板顶面见风化壳,表明水下隆起局部曾露出水平面又沉降接受沉积。
3)昆阳二街与梅树村之间存在一穹状高地,高地缺失下矿层及以下各层(见第四章第一节标准剖面1~4层),第五层即上下矿层之间夹层含火山灰磷质水云母黏土岩直接覆盖在下伏小歪头山段之上,而且底板有薄层铁质风化壳(张朝显,1982,工作交流中口述),表明穹状高地为基底高,并在下层矿沉积前间歇性暴露水面。
图3-10 黔中隆起围限的磷块岩盆地示意图
(据中化贵州地勘院,2009)
对比鸣矣河、昆阳与王家湾NW-SE 向三个剖面,鸣矣河剖面厚22.5m,昆阳中谊村剖面厚11.6m,王家湾剖面厚54m,按大地水准面控矿原则,以大海段顶面做水准面,明显看出昆阳地区为古地形高地,其NW和SE逐渐降低,地层变厚。
4)昆阳磷矿局部在28m范围内,有2m深的洼坑被磷块岩填平(图3-13)。
六、云南安宁县草铺磷矿
草铺磷矿基底地形还要复杂些,有的地段磷块岩直接沉积在白云岩形成的喀斯特地形之上,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洞深一般几米,最深达18m,磷块岩厚度代表溶蚀坑的深度,局部地段磷块岩厚度从0m至几米,在2m距离内厚度可达7m,表明古地形地貌特点。
七、辽东-吉南聚磷区
上述磷块岩成矿的特定的构造-古地理环境,不仅上扬子区陡山沱期与梅树村期磷块岩所独有,华北地台东至南缘早元古代锦屏期磷块岩(磷灰岩)也有类似特点,华北地台东至南缘早元古代锦屏成磷期是我国三大成磷期之一,沿鄂东—苏北—辽东—吉南(再向东延伸至朝鲜金策)4000km的巨大“S”形成矿带,各地含磷岩系地层厚度差异较大,这与基底背、向斜构造及古地形有关,构造坳陷幅度大或地形凹陷大的地区厚度大,反之厚度小。鄂东与皖南地区含磷岩系地层厚度大,达850~1280m,鄂东大悟地区厚度250~850m,苏北海州地区230~450m,辽东甜水604m,吉南浑江地区428.1m。这种构造隆起与坳陷及地形的凸起与凹陷,不仅在几百至几千千米的巨大成矿带如此,就是在几十千米长,乃至几百米的矿区内也表现得丰富多彩,例如,吉南浑江北岸珍珠门组(相当于锦屏组),沿矿带自西向东在30km长的范围内依次有6个古地形凹陷区,形成6个矿区(图314),其含磷岩系厚度分别为:旱葱沟30~40m,黑沟200m,大顶子-珍珠门240~260m,板石沟450~550m,表明古地形凹陷的不同。就是某一个磷矿区,古地形洼地控制磷矿的沉积也常表现得很明显,例如,辽东甜水磷矿,堆积在一个长800m,深190m的小型洼地中(图3-15),经勘探查明为一中型矿床。这类小型洼地是古地形的洼地,而不是同沉积构造沉降所形成的坳陷。
图3-11 云南东部早寒武世地形及磷块岩沉积剖面图
水平比例尺1:2000000;垂直比例尺1:1000
(据云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1977)
图3-12 昆阳矿带和海口矿带地质略图
(据钱佐国等,1981)
1—第四系;2—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3—侏罗系;4—二叠系;5—石炭系;6—泥盆系;7—大海段、中谊村段;8—小歪头山段、白岩段;9—筇竹寺组;10—沧浪铺组;11—灯影组;12—昆阳群;13—海侵方向
图3-13 昆阳磷矿采坑素描图
(据钱佐国等,1984)
①硅质白云岩;②砾屑磷块岩;③粒质磷块岩;④第四系
图3-14 吉林省浑江北岸磷矿区域地质图
图3-15 辽东甜水磷矿东部矿段3号矿体地质剖面图
(据何树鸿等,1982)
1—炭质板岩及大理岩;2—变质辉长岩;3—磷块岩、磷灰岩矿体;4—白云石大理岩;5—变质凝灰岩;6—断层;7—钻孔
陆缘坻概念或者陆缘坻构造古地理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从大量实际资料中总结出来的,上述实际资料仅仅是为阐明磷块岩成矿的构造-古地理特征而集中列举的例证,以后有关章节还有许多内容涉及并论证了陆缘坻独特的构造古地理,陆缘坻构造-古地理特点可能是世界工业磷块岩普遍的共性特征,例如,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到南弗吉尼亚州中新生代磷块岩沉积在上升的穹窿侧翼构造凹陷中(詹姆斯等,1980),M·S·尤塞福(1965)研究层状磷酸盐成因时指出:含磷建造沉积时,海底成群的背斜、向斜和非构造的凹陷发育。澳大利亚中寒武世磷块岩主要沉积在前寒武纪古陆的西南一侧,佛罗里达磷块岩产于欧卡拉背斜的东南侧。王东方(1975)分析世界磷块岩古地理指出,具体矿床的形成则主要在更次一级的凹陷或小的向斜里。朱上庆(1974)根据资料分析认为,磷矿常产于海底原有的向斜凹陷处(图3-16)。O·K·谬尼耶夫(1979)认为,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大,大部分沉积物质都“疾驰过”大陆架地带,大陆架上的堆积主要限于海底地形的洼地和盆地。
图3-16 磷矿沉积古地貌图
(据朱上庆,1974)
㈥ 江汉盆地早期油气勘查历程(~)
1958年3月,湖北省地质局江汉平原石油普查队成立。下属三个地质分队分别在平原北部、南部和沿长江一带开展1:100万路线概查,认为“从边缘地层的含油性来探讨平原地区,可以深信,二叠、三叠、侏罗、第三系这些可能的含油目的层在盆地内应该存在。”强调侏罗系希望最大,其次是第三系,说明在早期是把侏罗系当作主要打油对象。
同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4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完成了1:100万航空磁测工作,解释平原内部除局部地区有火成岩活动外,整体磁场平缓。并据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所做的重力、电法及地震等工作综合解释,初步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将平原分为三带,指出西部重力负异常带最有含油远景,推测中新生代沉积厚约3000米以上,这样盆地基本轮廓已勾画出来。
4个地质分队对盆地周边长阳、宜昌、当阳、荆门、远安、钟祥、京山、崇阳、通山、蒲圻、咸宁等地进行1:20万石油地质普查,结合物探资料解释,初步确认鄂中的中、新生代盆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对区域地质情况,尤其是地层层序和沉积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用中深钻,在潜江凹陷打了第一口井(潜1井)。
年终,朱培维、陆曦初等编写的《江汉平原石油地质普查总结报告》和1959年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成果总结报告,都认为潜江、江陵凹陷及后港凸起是最有远景的地区。这是对江汉盆地找油首次认识上的飞跃,从此以侏罗系为平原地区找油主要目的层,转向以白垩—第三系为主要找油目的层。
中原石油物探大队在潜江和江陵凹陷,展开了地震面积普查和部分详查,发现了潜江、周矶(王场)、广华寺、沙市、资福寺、金家场等地震隆起或局部构造。
1960年末,地震五队还在潜江凹陷初步圈定了王场构造,并提出了钻探井位的建议,至此物探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在江汉盆地发现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就油气勘查而言,应该说在江汉平原大地上人们已看到希望之光!
1961年6月,湖北石油地质队在潜江凹陷王场构造上打王1井,于老第三系周矶组中发现4层油砂,总厚6.96米。
1962年3月,地质部决定:在原湖北省地质局石油地质队的基础上,组建地质部第五普查勘探大队(简称五普),从四川调来3008和3206两个钻井队,以加强深井钻探。地质部还决定:在中原石油物探大队江汉工作站基础上,组建地质部第四物探大队,与五普并肩作战,共同承担江汉盆地油气勘查任务。
1964年,四物地震普查证实了老泗港断层(后改为潜北断层)的存在。同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4队完成了江汉盆地1:20万航测。
在此三年时间内,五普在江汉盆地区域展开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油气勘查,尤其是综合物探方面的成果较为突出。人们从反复实践中认识上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实现油气突破打下了基础。在这期间,四物地震普查落实了王场和沙市背斜,更是成绩显著。但是,五普承受着外界的重大压力,华北胜利、大港等油气田的发现对照江汉,很自然会产生思想情绪,难怪四物、五普把这段勘查史称做“沉闷时期”。
江汉油气地质中还有诸多问题认识存在分歧。有认为膏盐盆地沉积环境属于炎热、蒸发、氧化的环境,主要表现在地面出露的红层和钻井中所见的膏盐,由此推论不利于油气生成。甚至被称之“膏盐无油论”。
这段时期,五普地质人员对资料进行了大量整理,包括地面地质、井下录井和岩心编录等。通过整理和研究,对盐湖盆地成油地质规律加深了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展开了地质问题大讨论,逐步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把勘探目的层从侏罗系转向第三系,把勘探选区从建南山区拉回到盆地沉积中心潜江凹陷来。
认识的发展,总是随着客观事实的存在和得以确认而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此普遍真理对地学来说也不例外。而要达到此目的,需要实践时间,允许挫折和失败,甚至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1964年9月,五普3206井队在江陵凹陷沙市构造上打江深1井时,发现了新沟咀组的含油砂岩,连同王1井所见的老第三系周矶组(后改潜江组)含油砂岩,以及石油工业部江汉石油勘探处在钟市构造上打的钟1井、钟3井所见的含油砂岩,从江陵到潜江普遍分布有油气显示,预示着突破出油关前的重要信息,以客观的事实说明:江汉是个含油气盆地已是勿庸置疑的了。
从华北看江汉,至1964年前这段时间,在江汉做了大量的油气勘查前期准备工作。已做到了三具备:有利的油气凹陷已具备、有利的生油层已具备和有利的圈闭背斜已具备。我来江汉后对此充满信心,油气勘查确实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理论导向方面的成就,如陆曦初、田慕劬等应用地质力学理论,首次提出了潜江周矶旋卷构造体系与油气的控制关系。这一切提醒人们把潜江凹陷列为勘查重点是最现实的。因此,有理由把这个时期过去误认为是“沉闷时期”纠正过来,改称之颇有成效的“准备时期”。
㈦ 回顾黄陵背斜1∶ 万区调工作及其社会效益
李东旭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此次研讨会主题是 “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史的社会经济文化作用研究”。就此命题要求,不禁令我回想起自己早在 1958 ~1961 年亲自做过的第一轮区调工作。虽然时隔近半个世纪,由于印象深刻,至今几乎每个细节还历历在目。至于工作成果在后来的学科发展中是否经受考验,发挥什么社会效益,也多少有所关注。总的感受是: 区调工作是发展地质科学的基础; 区调图件也是国家建设中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一
我国采用航空照片按苏联 1∶ 20 万区调规范有计划大面积开展区调工作始于 1958 年。此前,在天山、大兴安岭、南岭已开始由苏联专家领导进行试点。1958 年春夏之交我正为马杏垣老师助构造地质课,马先生跟我说: “期末课程结束,你到新疆天山十三大队去学习,看他们如何利用航空照片填图。”待课程考试刚结束,尚未出发,党的 “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颁布。北京地质学院党委为响应这一精神,迅速决定全院地质专业师生暑期实习全部参加区调工作。时间紧迫,马老师又通知我暂不去新疆了,要我赶快到地质部资料局借来天山区调资料办个小型展览,向领队老师简单介绍航空照片解译方法。然后大家就匆忙出队,奔赴各省。
当时,我被编入由马杏垣先生领导的湖北大队,湖北大队由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石油系和北大地质系 3 个单位部分师生组成; 普查系负责竹山、谷城、南漳、宜昌、随县 5幅,石油系负责巴东、长阳、恩施 3 幅,北大地质系负责宜城幅; 基本覆盖了大半个湖北省; 我被指定负责宜昌幅。考虑到各图幅之间接图方便,采取集中踏勘统一地层认识,鄂西北荆山中队由李树誉老师领队在南章幅踏勘。正当踏勘归来,各分队即将进入自己图幅开展工作之际,一场新的政治运动掀起,全民大炼钢铁,我被安排到图幅外钟祥、宜城、荆门 3 县配合当地找铁矿。直到 8 月份才回到自己负责的图幅工作。次年,由于鄂西南石油系师生转战石油普查,他们负责的 3 幅图提前验收,巴东幅东部包括一窄条黄陵背斜核部的前震旦纪岩浆岩和变质岩工作不能通过。为此,当时湖北局夏湘蓉总工电报北京,要我立即到武汉,商量如果我同意承担完成一幅完整的黄陵背斜核部地质图,即可放走巴东幅师生离开; 宜昌幅可只做西半幅地质图,东半幅交由石油五普队负责。填图面积虽然减小,内容却比其他图幅复杂,岩、沉、变三类岩区都有,沉积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跨度也大。这幅图只有我一个教员负责,带着十几位学生完成,主要依靠几位高年级同学协助,但是,到第二年原高年级学生毕业,又换一批新同学,又要重新培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现在看来那时的同学确实水平不低,工作认真负责,现在的中科院院士陈旭就是1958 年的学生队长; 后来中国地质大学的副校长刘玉发曾任当时的党支书,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对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很大作用。编图、写报告都要由学生协助; 最终成果还算不错。经地质部区调局和省地质局领导组成的专家组按照区测规范逐条严格审查,正式验收,最终获得很高评价,认为这幅图的质量不亚于他们刚验收过的苏联专家领导的韶关幅。这是同时验收的几幅图中的最高分。时隔几十年后,回忆那时的工作相当艰苦,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野外工作吃糠咽菜、忍饥挨饿,上山带着炒面和喂牲畜的豆饼,爬不动山时,才能吃一两口 “加油”; 没有大路和交通工具,身负行李、资料、图筒、标本、样品、马灯、陶沙盘,边爬山、边观测、填图记录和取样。但所获的区调成果还是在地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参加这项工作的两位当时的学生邓运松和金静波已先我而去,当时一位负责变质岩,一位负责岩浆岩,他们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这个图幅高质量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借此文,顺作缅怀和告慰。简而言之,这次区调工作是在极不寻常年代度过的。不仅任务艰巨,工作条件艰苦,而且还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二
总结宜昌幅 ( 或黄陵背斜) 1∶ 20 万综合区调成果发挥的社会效益,可概括为以下 4个方面。
1. 填补了地质图空白区,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提供了工程地质和区域稳定性评价基础资料
大家知道,1956 年毛主席横渡长江在水调歌头词中曾写道: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就意味着武汉长江大桥完成后,将要建三峡大坝。长办已开始筹划长江三峡工程,1958年地质部直属的三峡水文队也开始沿江勘察选址,当时依据的地质图还是 1924 年李四光、1925 年赵亚曾、谢家荣等做的沿江地质图; 黄陵背斜北部还是大片空白区。对于三峡工程来说,急需一张新的完整的包括外围的区域地质图。当时三峡水文队总工胡海涛对我说: 他非常希望有一张正规的完整的地质图,因为三斗坪坝址、南津关坝址都在我们的图幅内,外围的雾渡河断裂也在我们图幅内。另外,与我们工作同步进行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勘察,也到我队搜集资料。总之,这次区调填图,不仅填补了一部分全国地质图的空白,同时也为三峡工程提供了第一张正规的区域地质图。
2. 一系列新的发现,深化了基础地质研究
( 1) 提出取消 “美人沱片麻岩”层位,建立 “崆岭群”
此前三峡地区前震旦系地层划分大都是根据李四光先生 ( 1924) 建立的三斗坪系,划分为: 黄陵花岗岩、美人沱片麻岩、崆岭片岩 3 套层位。通过我们大面积填图,发现原来的美人沱片麻岩实质上是崆岭片岩和黄陵花岗岩接触部位的混合岩,混合岩中基体的原岩与崆岭片岩成分一致,是一套夹有石墨片岩和大理岩的富铝的副变质岩; 最近有人将其定为孔兹岩系。实际上,崆岭片岩名称也名不副实,因为,大部分崆岭片岩都不同程度受到混合岩化; 多数已变成混合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因此,1959 年第一次地层会议时,我曾撰文提出建议,在地层表中取消 “美人沱片麻岩”这个没有层位意义的名词,并建议将 “崆岭片岩”改称 “崆岭群”或 “崆岭系”。然后,根据基体成分差异,再将崆岭群内部划分 4 个组段。时隔数十年,追忆 “美人沱片麻岩”这一诗意般地层名称的消失,仍有所感,诗云:
高峡平湖淹黄陵,黄陵地层史有名。
崆岭滩前美人沱,彩带缠身似女神。
问美人兮何所因,答曰花岗混染身。
地质时代无实意,只得让位崆岭群。
关于时代问题倾向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当时采集了比较系统的同位素样品送苏联测试,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未见结果。从以后的文献看,这个建议基本被大家接受了。只是随着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发展,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 2) 黄陵花岗岩解体
自 1924 ~1925 年李四光、赵亚曾、谢家荣等确定黄陵花岗岩体之后,长期无人问津,直至 1957 年李鄂荣再研究,他认为黄陵花岗岩体为一中酸性岩基,黄陵庙的花岗岩体与三斗坪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体为一次侵入的相变结果。通过我们对黄陵背斜核部全面填图,发现这里的岩浆岩比较复杂,不仅有多种中酸性岩体,还发现许多小型基性超基性岩体,现在看来有些可能是幔岩包体; 根据当时的地槽学说将这里的岩浆活动从基性到酸性分为2 个岩浆活动旋回,5 期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旋回的造山前期为基性超基性岩体 ( 太平溪等岩体) ; 造山同时形成早期白色混合岩化及混合花岗岩体 ( 风箱坪、周家河) ; 造山晚期形成黄陵斜长花岗岩基。后第二岩浆旋回,早期为中基性小岩体如茶儿山、徐家河辉长辉绿岩; 晚期伴随第二期正长花岗岩混合岩化有圈椅塘、岔路口、烽火山岩体形成。现在是按单元超单元填图,岩石学研究也有很大发展,岩石命名也有许多变化。但是,最初的黄陵花岗岩基的解体和作图,还是通过这次区调填图完成的。
( 3) 雾渡河 “长寿”断裂的发现
雾渡河断裂是测区内最大的一条断层,走向北西,斜切黄陵背斜核部,并延伸到东翼古生代至中新生代沉积盖层中,从核部沿断裂发育红色混合岩化及小岩体侵入来看,早在元古宙已形成,但从晚古生代沉积岩相看,海西期这条断层两盘又有反复升降现象,中晚泥盆世地层 ( 云台观组、黄家磴组、写经寺组) 在断层北盘缺失,中石炭世 ( 黄龙灰岩)及早二叠世 ( 梁山组煤系) 断层南盘缺失; 从露头直接观察到断裂伴派生构造擦痕,又反映出燕山期有左行和右行平移特征; 断层延至东湖群红层中,两盘岩性粒度则有截然变化。当时给马杏垣老师汇报时,他饶有兴趣地说: “这是一条长寿断层”。总的说来,这条断层虽然长期多次活动,但每次活动都不强烈,现今活动性也不强烈。
3. 发现新矿点,指出矿产分布规律
1958 年 1∶ 20 万区调综合性很强,要求同时进行矿点检查、金属量测量、重砂测量和伽马测量; 最后上交了 37 张矿点检查卡片、4 张重砂测量成果图、6 张金属量测量成果图,还有矿点分布和预测图。总之,工作量很大。用现在的技术要求来衡量,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当时提出的一些找矿线索还是很有意义的。诸如: 发现花岗岩中有超基性岩体、在中酸性岩体与崆岭群中的大理岩接触部位有矽卡岩型磁铁矿、重砂金属量测量异常表明该区有多金属矿远景、崆岭群中的石墨夹层具有潜力等都是第一次提出。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我们发现晚泥盆世的宁乡式铁矿只是在雾渡河断层以南分布,而早二叠世的梁山煤系仅限于雾渡河断层以北分布。含煤层的向斜自北而南,由窄变宽、由深变浅。因为测区以北的荆山台褶带的整体规律是褶皱强度自北而南衰减,即波幅比值减小。最后验收时,湖北局周圣生总工异常高兴,他说: “我就希望你们搞区调的提供给我这种资料,对我指导找矿才有用。”
4. 为编制小比例尺多种地质图件提供基础资料
1958 ~ 1959 年两年工作后,地质部指令各省根据新的区调资料编制全省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岩浆岩分布图、大地构造图。应该说,这也是区调工作的一种社会效益。没有区调提供的新资料,图件是编不成的。当时分工由我负责编制湖北省 1∶ 100 万大地构造图。记忆深刻的一个问题是,当时编图要求按苏联地槽地台理论划分和命名构造单元。而这一理论对 “褶皱带”的定义必须是 “地槽回返”的表现,而黄汲清先生在他的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1954) 名著中将扬子地台上的大巴山 、八面山、下扬子等地的构造带都称之为褶皱带。如果延用黄先生的命名,显然与当时流行的概念有矛盾,这两种褶皱带组成的建造不同,形变机理也不同。困惑之中,想到为什么不可以加个定语将两者区分开呢? 于是,想出一个 “台褶带”的术语,就是将地台褶皱带与地槽褶皱带区别开来,也未来得及请示马先生,就匆忙交卷了。没想到回到北京后,还得到张文佑先生和马杏垣老师的赞赏。此后还广为应用。
区调成果应用领域很广,1970 年我正在大别山钻机上劳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没想到收到学校军宣队加急电报,催我到湖北省地质局革委会报到。当时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要我干什么,到武汉后,才知道要我参加湖北军区 “兵要地质图”的编制,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地质和军事还有关系。
现在看来,区调成果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 ( 含地震) 、水文、工程、能源 ( 含地热) 、农业、旅游地质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区调成果———地质图。地质图带给人类社会的效益之大,难以估量。但是,在完成一幅地质图背后,区调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却鲜为人知。特别是 1958 ~1961 年 3 年困难时期完成的第一轮 1∶ 20 万区调工作是现代年轻人不可想象的。因此,我非常赞同总结每一阶段地调工作成果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建议加上工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工作条件。
附: 旋扭构造荟萃———追记牛口峪旋扭构造。
旋扭构造荟萃
———追记牛口峪旋扭构造
北京猿人周口店, 地质赤子建摇篮。
五七年暑期初教学, 构造奇观始发现。
大南坡上 “小磨盘” 原系穹窿旋转斑。
骰子沟里 “汽油桶” 轴近水平小旋卷。
牛角褶皱 “风车转” 张扭断层辐射散。
弧形走滑属外环, 重重旋扭套连环。
北岭向斜半月状, 动力来自花岗岩。
转折端处扭力强, 凤凰山上得应验。
帚状节理多级序, 旋扭复合更稀罕。
旋扭类型集大全, 堪称旋扭博物馆。
六二年成果始汇报, 李老闻之喜开颜。
地质年会作讲演, 会后师长齐参观。
李老上山亲指点, 补充工作更完善。
四十年后再去看, 封山育林沟壑填。
精彩现象多不见, 学子痛兮叹遗憾。
北京西山周口店牛口峪集中了极其难得、极其精彩的多种小型旋扭构造现象,其中有轴直立的旋扭构造、轴水平旋扭构造、涡轮状褶皱、三维连环旋卷构造、多序次旋扭构造、交叉复合旋扭构造等多种罕见类型,可谓精彩荟萃。2008 年秋冬之交,古稀之年为研究生讲授地质力学,课后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未料多数现象被破坏或被掩盖,遗憾之极。恰又收到纪念李四光诞辰 120 周年纪念会议通知,由于这项研究,幸蒙李四光先生亲自指点,故此简要追记研究过程,以资纪念。并期望今后大兴土木时,对于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地质现象手下留情。
㈧ 荆门国土资源局拖欠农民工工资
你们应该一起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去投诉,要带好你们的身份证劳动合同等等,要求劳动监察大队解决
㈨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的机构简介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是主管全市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测绘事业的市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地址: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二路9号
邮编:4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