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河北地质大学恐龙博物馆

河北地质大学恐龙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1-02-12 22:27:02

Ⅰ 石家庄学院南校区到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怎么走

石家庄学院南校区到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地铁的回方案到达:答

公交线路:79路 → 地铁1号线 → 40路,全程约26.5公里

1、从石家庄学院南校区步行约90米,到达石家庄学院北门站

2、乘坐79路,经过5站, 到达海世界站

3、步行约420米,到达留村站

4、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0站, 到达新百广场站

5、步行约360米,到达新百广场(东)(习三内画博物馆)站

6、乘坐40路,经过20站, 到达经济学院北校区站

7、步行约150米,到达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

其他公交车路线方案:

Ⅱ 石家庄经济学院恐龙博物馆坐518路公交车怎么到

1、518路公交车坐到终点医大一院

2、

公交线路:73路,全程约1.1公里

1、从医大一院乘坐73路,经过2站, 到达经济学院西站

2、步行约70米,到达石家庄经济学院


其实走也没多远

Ⅲ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石家庄经济学院的情况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始建于1953年,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1985年迁至石家庄市,2000年经国家高教体制改革为中央与河北省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就业,兼有经、管、理、工、文、法等多科性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同时,学校又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学三大学科门类。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高校区(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校园建筑新颖别致,林木葱郁,环境优雅宜人,充满现代文化气息,不愧为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
学校设制
学校设有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21个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28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还设有经济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科技开发机构,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企业管理”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
学院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队伍。现有教工1420人,其中专任教师876人,正副教授334人,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著名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我国地球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680余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9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所办学术期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当代经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图书馆藏书
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800余种、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专业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自然类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30000多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宝宝玉石、恐龙古生物化石等各种标本。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50多个、16个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000余万元,有校园网、远程教育基地、CAI课件制作中心和49个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优势,按照“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成效显著,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举办的“挑战杯”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高校,并获银奖,2004年又获一银二铜的好成绩。该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多次荣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的表彰。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等历年名列河北省高校前茅。该校学生代表队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03年10月CCTV杯英语竞赛中又取得华北地区二等奖的好成绩。近几年来,该校学生体育运动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体育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2003年获得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冠军;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决赛中获得第四名。河北省的攀岩、定向越野训练基地设在该校,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于2005年9月在该校举行。
学院交流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各部委、社会各部门培养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近5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律师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学校还一直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曾派出百余名师生赴美、英、日、加、法、德、意、俄、西、荷、比、菲、新、奥、挪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学习。学校还招收留学生,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和长期任教,与美国布郎学院、日本鹿儿岛经济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加拿大圣力嘉应用文理学院、德国威斯玛大学、芬兰沙沃理工学院、挪威奥斯福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或合作办学。
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作贡献。
2005年该校本科专业按大类式(本科专业目录二级分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实行通识教育,三年级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志愿和学校教学资源等,在专业大类内相对自主地进行专业选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沿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川流不息的,世界是变化更新的。石家庄经济学院在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令人深思的教训。沿着学院五十年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足迹,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为实现该校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忆往昔,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精心培育英才;
看今朝,继往开来,走向世界,全力创建名校。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1971年)
宣化地质学校在18年的历史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地质行业培养了大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与经济管理人才。正是宣化地质学校卓有成效的建设与发展,为河北地质学院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化地质学校的光辉历史照耀着我们新的征程。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河北地质学院时期
(1971——1996年4月)
河北地质学院的诞生与发展是该校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她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批地质、水文、物探、探工、岩分、会计、统计、管理等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塞北美丽的古城宣化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省会城市石家庄,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创业者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广大教职工的青春、智慧与贡献。历史永远记得他们,后人永远感激他们。
1971年11月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
(1996年5月——2003年7月)
变化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可谓沧海桑田。从河北地质学院到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变更,正是世间变化的力量作用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石家庄经济学院继承了宣化地质学校、河北地质学院的光荣传统与优秀的教风、学风、校风,并加以弘扬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新的时期,石家庄经济学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如今,石家庄经济学院正在以新的姿态,昂扬向上,与时俱进,一所工、管、经、法、文、理等多学科交融渗透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996年5月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2003年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建校近五十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教授、专家、学者时刻关注学校的兴衰,为了祖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学校永远记得他们,学生永远感激他们。
刘路 邵克忠 李祚俊 马乾乐 杜汝霖
卢耀如 刘光亚 刘建勋 徐海江 周振玲
苏伯苓 贾贵廷 庞其清 曹成 张洪
董兆祥 杨昌明 牛树银 郝东恒 田立富
孙班军 张瑞恒 刘云 史继忠 刘亚民
孙卫东 邵爱军 张红保 孙爱群 刘唐生
宋德文 王金山 郝建民 王彦祺
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建校五十年来,该校培养各类人才36000余名,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学校的自豪与骄傲。昨天,母校哺育你们,今天母校以你们为荣。愿我们携起手来,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里仅收录了博士生导师、副厅级以上干部等部分校友的业绩(按姓氏笔划排序),愿他们敬业创新的精神激励全院师生及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奋发图强,迎接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国玺 马秉奎 王光远 王殿琦 毛景文
石昆山 朱井泉 李建新 李胜荣 杜建国
吴玉才 吴爱民 宋永祺 侯增谦 杨世忠
杨金忠 杨咏中 杨建军 胡 军 唐 波
武 胜 武 强 郑海飞 赵全乐 段怡春
徐 备 徐德明 聂凤军 雷振明 樊春福
专业
〔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统计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
英语专业
土木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广告学专业
法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现任领导
郝东恒:党委书记,负责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财务、发展规划工作。
辛彦怀:院长,负责行政全面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审计、依法治校、人事、外事、老干部和西校区工作。
张红保: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统战、工会、教代会、学生和共青团工作。
李相佑:副院长,分管设备资产处、博物馆和育才校区工作。
张举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和学术传播中心工作。
张伟良: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和现代教育中心、研究生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工作。
刘建平:副院长,分管后勤、校产和图书馆工作。

该校地质勘探是国管专业。

Ⅳ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景点

青龙山园区
青龙山园区是一个融恐龙化石群遗迹、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园区,包括青龙山恐龙化石群景区、荣县恐龙化石群景区和金花桫椤植物群生态景区,以及荣县大佛,总面积46平方公里。
1915年,在荣县旭水河畔官道旁出土了自贡第一块恐龙化石,之后,在荣县城东1.5公里处的西瓜山又发现了多个恐龙化石点,并出土了第一具保存较完好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骨架以及部分其他脊椎动物化石。荣县复兴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地质年代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大致相当,在已探测性发掘的60平方米范围内,化石层叠堆积,绵延不绝。这对于进一步弥补全球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较为缺乏,解决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研究中存在的有争议性问题,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荣县金花乡境内的桫椤植物群落生长有近2万株侏罗纪时代的古孑遗植物——桫椤(树蕨),它们曾是恐龙的主要食物,被称为“活化石”,为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对重现恐龙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的兴衰,有着重要的价值。
青龙山附近的方丘湾、胖泥冲一带2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恐龙化石遗迹核心区,由于地层情况复杂,暂时未进行发掘,搁置原地保护,待技术条件允许后再进行发掘。青龙山周边发现的其他化石点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规划作为一级保护区。荣县城郊富北、富东等地已经发现的6、7个恐龙化石点合并作为一级保护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金花乡桫椤植物群落范围约10平方公里,规划作为二级保护区,规划建成以生态为主,辅以恐龙仿真园及部分休闲设施,集科普、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园区。
恐龙园区-恐龙博物馆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建成开放于1987年,于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区东北部,距市中心 9公里,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性恐龙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以收藏、研究、展示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伴生脊椎动物为特色。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自贡恐龙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收藏中侏罗世恐龙最丰富的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中国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占地66000平方米,由主展馆、化石库房、配套设施、办公区等组成。博物馆建筑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由若干座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功能有别的石砌体建筑构成,好似一块块大砂岩状体错落有致的散布在一片亚热带植物群之中。其中一座中空的椭圆球形石砌体,坐落在一片绿色环状草坪之中,远看像一个硕大的恐龙头,又好似一个巨大恐龙蛋,这就是大型石雕:史前魂。博物馆主馆建筑粗犷朴实,简练浑厚,气势雄伟,其造型呈岩窟状,远望如一堆黄色巨石,与周围中生代残存植物相映生辉,给人一种远古洪荒的印象。主展馆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恐龙世界厅”、“埋藏厅”、“中央大厅”、“珍品厅”、“恐龙时代的动植物厅”五个常设展厅和“恐龙再现厅”一个临时展厅,以展示极为丰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极其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现场,以及恐龙同时代动、植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为特色,以普及古生物知识、地球科学知识、环境演化知识为基本职能。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把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也是世界闻名的古生物研究基地,在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经过二十多年对科普场馆和科普工作倾力投入和建设,建安起了较为现代化的科普场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科普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1000万人次,开展科普活动上百次,先后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学习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为普及古生物知识、地学知识和环境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现有基本陈列“侏罗纪恐龙世界”,按照“恐龙世界——恐龙遗址——恐龙时代的动植物——珍品厅——恐龙再现”顺序展开,吸收现代陈列理念,采用场景式展示、拟人化组合,辅之以声、光、电及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展开了一幅蔚为壮观、神奇瑰丽史前画卷,再现了由恐龙及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同时,还突出展示了博物馆的精华―化石埋藏现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充分体现了专业博物馆与遗址博物馆的双重特色。
盐业园区-盐业历史博物馆
截止2008年,馆现有藏品12553件,珍贵文物172 件。 藏品中既有世界唯一的一套中国古代钻修治井工具群,又有以“中国最古老股票”为代表的一大批盐业契约、档案,还有反映四川、云南、西藏、山西、河北、江苏、浙江等盐区的盐业文物。此外,还收藏有一批传世文物、艺术珍品,主要以仇英、张大千、丰子恺、赵熙等大师的作品为代表。
盐业历史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陈列中国井盐历史文物为基本功能,是中国较早设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以清代建筑“西秦会馆”为馆址,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标本,从钻井、采卤、输卤、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沿革和发展,生动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仙市古镇
位于自贡市东南11公里、富顺县城西北27公里的釜溪河畔。仙市古镇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代,是以井盐文化主线为依托萌生、发展起来的古建筑。曾因“四街、四栅、五庙、三码头”和“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远近闻名。“串庙长龙通南北,闭关锁闸各成囚”的“仙人变阵”,是古镇主要建筑的布局精华。古镇被誉为“川南场镇风情的标本、西部古盐道上的明珠”。
彩灯博物馆
中国彩灯博物馆坐落于自贡市彩灯公园内,始建于1990年6月,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75平方米,建筑以彩灯文化为主题,造型以正方几何形体重叠组合,悬挑宫灯形角窗和镶嵌面的圆形、棱形灯窗,构成了一组大型宫灯形建筑。
中国彩灯博物馆内设8个展厅,分数十个单元,以中国彩灯历史、自贡灯会发展史、自贡彩灯精品和中外彩灯风情四大部分构筑的陈列框架进行陈列,既有旧石器时期至民国年间的灯史文物和灯史文献,又有部分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特色彩灯,还有自贡灯会历次在国内外展出的精品佳作,成为中国灯文化和自贡灯会的缩影。
中国彩灯博物馆作为中国彩灯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是迄今国内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彩灯文化专业博物馆,被国际旅游界专家誉为“最具东方文化神韵、极具开发潜能”的博物馆。
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即孔庙,坐落于富顺县城中心,距离自贡市中心30公里,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占地5.651平方米。它是依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文庙布局设计建造的,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文庙之一。
堂皇的大成殿高30余米,殿中供奉着全国独有的孔子石刻像,具有唐代“吴带当风”的特色。崇圣祠屋顶塔式宝鼎中裸体男童陶像,绝无仅有,世界之谜。文庙的装饰丰富多彩,大约有龙300多条。2001年富顺文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位于荣县城东500米处的大佛崖,海拔高度379~416米。大佛依崖而凿,佛头与山齐高,通高36.67米,其头部长8.76米,肩宽12.67米,脚宽3.5米,是一尊弥勒摩崖石刻造像,始凿于宋代元丰八年(1085年),于元佑七年(1092年)建成。
荣县大佛为世界第一大弥勒摩崖石刻造像、世界第二大石刻佛。荣县大佛气势雄伟,比例匀称,形态端庄,慈眉善目,神韵飘然,是我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民间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的赞誉。

Ⅳ 哪些地方出现了恐龙的脚印化石

如果我们在松软的湿地上走过,如海滩、河边,地上就会留下一行行的脚印。它们能够反映出我们脚的长短、宽窄,以及其他一些细微的形态特征。根据脚印的深浅,能够判断出人的重量;从前后脚印的距离还可以看出人的高矮,因为高的人腿长一些,行走的步幅就大一些;甚至脚印还能记录下行走或奔跑等不同的运动状态的一些特征……正因为脚印记录下了如此丰富的信息,所以警察才把罪犯作案时在现场留下的脚印当成破案线索来侦破案件,抓捕罪犯。

恐龙等古动物也留下了它们脚印的化石。但是,因为脚印形成化石的条件较为苛刻,更多的一些脚印常常在形成化石之前就被破坏掉了。所以,动物脚印比动物骨骼形成化石的机会要少,脚印化石也就越显其珍贵。

尽管脚印化石不易形成,但由于恐龙数量多、分布广,生活的时间又长,所以在世界各地还是发现了不少恐龙脚印化石。现在,除南极洲外,所有大陆的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的地层里,都发现了恐龙的脚印化石。

最早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是1802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峡谷附近的红色砂岩中找到的一批像爪印的兽脚类恐龙脚印。除美国外,日本、泰国、韩国、南非、巴西、前苏联等都发现过恐龙脚印化石。有的甚至成百上千近万个脚印连续分布,且形态、大小各异。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交界的泥滩上,发现了已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其中有五条足迹分别延伸了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比原来在葡萄牙发现的147米长的足迹世界纪录还长。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时代为55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这些足迹同以前在欧洲和北美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相似,说明巨齿龙在侏罗纪晚期分布十分广泛。每个足迹约0.61米长,脚掌较长。从足迹的跨步长度(同一只脚的两个脚印之间的距离)可以推测出踩出留下这些脚印的巨齿龙有近10米长。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恐龙脚印的直径为1.3米,发现于西班牙。1982年在韩国釜山西南的一处海岸边,发现了好几百个恐龙脚印,最大的有4米宽。迄今最小的恐龙脚印,发现于加拿大东南部芬迪湾沿岸,足迹宽不足2厘米。

1944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恐龙脚印,其中一种脚印的直径为0.9~1米,是一条巨大的蜥脚印类恐龙的;另一种脚印是巨大的三趾着地、两足行走的食肉恐龙留下的,这两种脚印一前一后,紧紧相随,表现出肉食性恐龙正在追赶植食性恐龙的场面。这次追赶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读者们不妨推想一番。

我国也发现了不少恐龙脚印化石,其分布遍及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苏、湖南、广东、西藏等省区。最为壮观的,是在内蒙古一个地方发现的由数千个恐龙脚印组成的足迹群。它们被保留在一段长约80千米的灰色岩层上,时代为白垩纪时期。脚印长度从3厘米到60厘米不等,而且由拖在地上的尾巴形成的尾迹也夹杂其中。

根据恐龙脚印的大小、形态和反映出的指(趾)、爪或蹄的特点,就可以大致推测足印的“主人”是谁。恐龙脚印是了解恐龙世界的一面镜子,被称为“历史的脚印”。它记录了恐龙生活的瞬间行为,同样是研究恐龙的宝贵材料。通过对脚印化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恐龙的姿态、步态、脚的结构、运动速度及社会行为等。不少骨骼化石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可以从脚印化石中得到解决的信息。

恐龙的脚印化石告诉我们,恐龙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大量的恐龙脚印都反映出同一个体的左右脚印之间的距离比较窄小,与形成这一脚印的恐龙的躯干部宽度接近。这便是恐龙直立行走的有力证据。

恐龙的脚印化石告诉我们,多数恐龙是运动灵活的动物。恐龙脚印被用来推算恐龙的运动速度,这项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一位国外的古生物学家首先用恐龙脚印的跨步长度和留下这个脚印的恐龙的腿的长度,来测算这种恐龙的运动速度。后来又有人应用物理学,引入了与恐龙运动速度相关的体重因素,提出了计算恐龙运动速度的数学关系式。由此测算出,兽脚类恐龙跑起来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0多千米;小型鸟脚类恐龙可以达到每小时30千米;大型植食性恐龙,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20千米;甲龙和剑龙可能行走最慢,约为每小时6千米~8千米;体形较大的角龙可能是以小跑的速度行走,约为每小时25千米。关于恐龙是笨拙、运动缓慢的动物的观点看来是站不住脚的,恐龙中有不少种类的运动速度是很快的。

恐龙脚印化石告诉我们,不少恐龙种类都喜群居生活。古生物学家对发现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得克萨斯州的大量的恐龙脚印、恐龙行迹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留下这些脚印、行迹的恐龙大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就有力地说明许多恐龙有群居的习性。

恐龙脚印化石还对重建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恐龙足迹大都形成于水体边缘的潮湿地带,所以,通过了解这些足迹的移动、变化方向,就能重建古海洋、古湖泊的滨岸线。同一个体的脚印深浅,还反映出被踏踩地面含水量的变化,深印痕说明当时恐龙是从浅水中穿行而过,浅印痕则标志着较为干燥的地面。

如果恐龙是涉水而过,其水的深度不会大于它们的头的高度。研究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组正常的行迹,突然中断了,这往往意味着,恐龙在较深的水中开始了游泳的缘故。另外,恐龙在坡地上行走时,上行和下行会分别留下不同特征的脚印。据此,我们可以恢复当时的古地貌,重建古环境,再塑古自然景观。

Ⅵ 周五html网页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联系我们</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basic.css">
</head>

<body>
<div id="header">
<img src="logo.jpg" align="left" width="389" height="389" alt="河北地质大学"/>
<img src="konglong.jpg" width="700" height="389" alt="恐龙博版物权馆"/>
<img src="qianyuan.jpg" width="500" height="389" alt="钱圆博物馆"/>
</div>

Ⅶ 河北地质大学本部到河北省博物馆公交

30分钟83路
万达广场上车 | 步行557米 | 4.81公里

"河北地质大学"本部
步行405米,到达万达广场 详情
83路(东京北--博物院)
上车万达广场 上车
10站
下车博物院东 下车
步行152米,到达目的地 详情
河北省博物馆
39分钟43路
东明家具商城上车 | 步行1.27公里 | 4.61公里

36分钟65路 → 83路
万达广场上车 | 步行502米 | 4.81公里

37分钟57路 → 83路
万达广场上车 | 步行502米 | 4.81公里

38分钟83路 → 42路
万达广场上车 | 步行552米 | 4.8公里

Ⅷ 在河北地质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若说在一个大学的体验,一要看校园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其次要看校园氛围,三要看... 另外地质博物馆也在学校里,是这所学校的精华所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