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环境地质工程技术学什么
『壹』 中南大学地质工程怎么样大一要学什么课程大一结束后分专业哪个更好
中南大学地学应该在亚洲有名。
课程设置
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自然辩证法、外容语、应用数学、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与应用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地质工程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学及其应用、工程地质学及其应用、环境地质及质量评价、灾害地质及防治、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综合信息处理方法、技术及地质解释、现代岩石学、现代矿床学、中国地质学、综合地层学、矿产勘查与评价、成矿预测学、资源经济学、地下水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构造地质学进展、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测试技术及方法、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等。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或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程硕士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其他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分。
中南大学地质工程含地质资源与环境勘察、勘察与基础工程2个专业方向,前者属资源地质及找矿方向,后者是指地基与基础方向,各有千秋,各有所爱!
『贰』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
我是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地质工程专业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太一样,专业名称叫法也不尽相同。从实力来讲是中国地质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最强,两个学校地质工程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地大那边是岩土钻掘工程方向最强,成都理工这边是工程地质方向最强。成都理工这边本科阶段叫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下面分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和物探三个方向,前两个方向在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后一个方向在地球物理学院。中国地大北京那边地质工程没武汉这边强,北京那边学的比较杂,以基坑处理方面为主,武汉这边工程学院有个地质工程的实验班,不过理工这边今年开始在一本招生也要组建实验班了。
先将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专业介绍贴出来,供你参考。
成都理工这边
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理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力学、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生发展成为工程地质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奠定基础。
●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数值法、岩土锚固和支挡工程、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测试、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地质新进展等。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市政、建筑、公路、铁路、机场、水利、水电、矿山、港口、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技术工作。
● 深造方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校或其他科研院所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勘查技术与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理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力学理论、机械设计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岩土钻掘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工程建设发展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钻掘工程专门人才。学生在学习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公共课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钻探工艺学、掘进工程、石油钻探、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具有资源勘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以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 主要课程: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钻进设备、钻井液工艺原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掘进工程、岩土工程设计、石油钻探、特种钻进技术等。
专业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校内外拥有多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实践学分占全部学分的近30%。其中,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安排校外实习一次。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开发(化石燃料开发、水力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固体矿产开发等):工程建设(道路、机场、桥隧、高层建筑等)、地下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岩土工程施工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核、中建、中铁建、中铁工、中国水电等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各研究所、公路设计院、各省地矿局及下属地勘设计单位、油田等单位。
● 深造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方向)的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硕士阶段)。因而勘查技术与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学生可对口完成地质工程(硕士、博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深造。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理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含化探、遥感)方法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本理论、一般方法和现代化技术,具有油气藏、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等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在水电、铁路、交通、建筑、国土资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保护、工程勘察与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学、场论、弹性波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测量学、电法勘探、重磁勘探、物探测井、计算方法、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3S技术原理及应用、油气勘查新方法、油气物探软件技术、工程与环境物探、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等。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勘查设计、油气勘探、环境保护、水利水电、航天、海洋、煤炭、能源、建筑、交通、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勘探及管理工作。
● 深造方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本校攻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地球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中国地质大学
080106 地质工程试验班
地质工程试验班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依托,旨在培养培养地质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我校地质工科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重点培养地质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学校对“试验班”提供了优良的育人环境与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产学研、学研产”、本硕统筹、享有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等待遇。其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部分,重视培养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研究型,将有8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学位。试验班实行末位淘汰、分流—补进的动态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在全院范围内择优选拔补进。
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注:岩土钻掘工程)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岩土钻掘、应用地球物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资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可以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和基础工程方向上有所侧重。
办学特色:以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从机械电子、岩土钻掘技术与工程地质等多方面给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注重实践环节,使培养的学生具备研究和解决地质工程与石油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领域:地质勘察、油气钻井、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
『叁』 地质工程专业具体干什么都学哪些课程
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
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
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
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一)基础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
(二)主干课程
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
(三)特色课程
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总学分170学分。必修课占10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形式与政策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6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23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跨学科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选 0 0.0 0 0.0
专业类基础课 必修 25 14.5 450 14.5
专业课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选 24 14.0 432 13.9
任选 23 13.4 414 13.3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计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品德修养 2 36 1
2 法律基础 2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54 6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36 6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7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54 7
7 形式与政策 1 自学,全校统考
8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9 体育 4 144 1,2,3,4
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11 高等数学 12 216 1,2
12 线性代数 3 54 1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
小计
(二)专业类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地球科学概论 4 72 1
2 工程制图 3 54 2
3 工程化学 4 72 2
4 工程力学 5 90 2
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72 3
6 Fortran程序设计 2 36 3 1-17周
7 工程测量学 3 54 4 1-14周
小计 25
450
(三)专业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构造地质学 3 54 3
2 工程岩土学 2 36 4 1-6周
3 土力学 3 54 4 7-16周
4 岩体力学 4 72 5
5 工程地质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计 19
342
(四)指定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54 3
2 地基基础工程 3 54 5
3 边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结构力学 3 54 3
A7 弹塑性力学 3 54 3
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渗流力学 3 54 5
B6 数学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54 3
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54 5
小计 24 43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2 20-20周
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4 18-20周
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6 17-20周
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
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学实验 0.5 18 2
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0.5 18 3
10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实验 1 36 4 5-13周
12 岩体力学实验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0.5 18 5 15-19周
小计 25
828
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
(六)任意选修课
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3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17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6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遥感地质学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论 2 54 7 1-10周
3 地质灾害与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矿业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电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统 2 36 8 3-11周
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2 54 8 1-11周
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筑概论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 2 36 6 1-14周
A15 环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2 36 6 1-10周
A17 地质体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
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电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实习) 2 36 6 1-7周
B15 数字信号处理 2 54 6 1-15周
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计 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
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
(一)课外活动
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
(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
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
(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
(1) 实习时间及安排
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最后一周进行;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4学期最后三周进行;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学期最后四周进行;
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
(2) 排课要求
第2、4、6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其中:
第2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9周末结束,第20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第4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第6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20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八、副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
(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
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30学分、双学位50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课 程 学 分
副 修 双学位
地球科学概论 4 4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
构造地质学 3 3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3
工程岩土学 2 2
土力学 3 3
工程地质勘察 3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4 4
工程渗流力学 3 3
工程建筑概论 3 3
岩体力学 / 4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
地基基础工程 / 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
合计 32 50
(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
(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
(2) 授课时间、内容、要求均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同,不另外单独安排。
(3) 若原专业已修本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则免修相应课程,不计学分,不足学分从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中选择。
九、其它有关说明
(一)本教学计划修订宗旨
针对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地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反馈信息,本着“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理念,在2004年“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经修订而制订本教学计划,突出兰州大学地质工程学专业的特色。
与2004年教学计划相比,本教学计划在以下方面进行的修订。
(1) 注重工程地质学基础,主要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修正与更新、部分课程名称的更改与相应教学内容的变更、增设部分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口径。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辅相成,在教学计划修订的同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尤其加强了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掌握地质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对策)的基础上,熟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领域和各类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问题。
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
(三)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本计划不对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作统一要求,由任课教师在公平、公共的原则下,评定学生的成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如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学生学术讲座等)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和更进一步的基本技能训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临时选修课程的安排
根据当年就业形势,适当开设部分本计划中未列课程,供学生选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学计划从2006级开始执行。
十、地质工程学本科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
学
时 学时
总数 课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
授 习题
讨论 实验
或
上机 课外
辅导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础
课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养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础 2 2 36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36 36 2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3 54 54 3
7 形式与政策 1 0 1 自学
8 大学英语 16 4 288 288 4 4 4 4
9 体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数学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3 54 54 3
12 线性代数 3 3 54 54 3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54 54 3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4 地球科学概论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图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学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学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设计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测量学 3 4 54 54 4 1-14周
专业课 必修 21 构造地质学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学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学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体力学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质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选 27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础工程 3 4 54 54 3
29 边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结构力学 3 3 54 54 3
A32 弹塑性力学 3 3 54 54 3
A33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验) 3 3 54 54 3
A34 工程渗流力学 3 3 54 54 3
B31 数学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实习)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3 54 54 3
任选 本专业任意选修课 17
跨学科任意选修课 6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35 工程力学实验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0.5 2 18 18 2
38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0.5 2 18 18 2
39 土工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体力学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1周 X
44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3周 X
45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4周 X
46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10 X
课外活动和
社会实践等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专业实践教学 24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学分合计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课学分、学时、实验合计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选修课学分、学时合计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总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合计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注:备注栏中“(+414)”为任意选修课总学时;
各学期课时合计中不含任意选修课的课时;
实践课学时为折合学时,且不含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
附: 各学期课程分配
第1学期(第一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思想品德修养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公共基础 3 54 3
6 线性代数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学概论 专业基础 4 72 4
8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实践教学 0.5 18 0 2
9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实践教学 1
小计 (必修&指选) 24.5
402
24
第2学期(第一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法律基础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 5 90 5
6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 3 54 3 2
7 工程化学 指定选修 4 72 4 与土木合
8 工程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0.5 18 0 2
9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20-20周
小计 (必修&指选) 26.5
420 24
第3学期(第二学年第1学期)
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 2 36 2 全院合班
5 构造地质学 专 业 课 3 54 3
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实践教学 1 36 0 2
7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0.5 18 0 4
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专业基础 4 72 4
9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0 结构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1 弹塑性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B10 数学物理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学原理 指定选修 3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27.5 540 27
第4学期(第二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工程测量学 专业基础 3 54 4 1-14,与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学 专 业 课 2 36 6 1-6周
5 土力学 专 业 课 3 54 6 7-15周
6 工程测量学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
8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实践教学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
A10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计 (必修&指选) 21 586 26
第5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岩体力学 专 业 课 4 72 4
2 工程地质勘察 专 业 课 3 54 6
3 地基基础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6
4 岩体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实践教学 0.5 18 0 4
6 遥感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渗流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8 工程建筑概论 任意选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8 重磁电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B9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14.5 288 19
第6学期(第三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公共基础 3 54 3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公共基础 2 36 2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专 业 课 4 72 6 1-14周
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实践教学 4 0 0 17-20周
5 边坡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
A8 环境岩土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A9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B7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1-7周
B9 数字信号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小计 (必修&指选) 19 1923
第7学期(第四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2 36 2
2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论 任意选修 3 54 6 1-10周
4 地质灾害与防治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电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7 矿业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1-6周
9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0
A10 地质体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B10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小计 (必修&指选) 5 5
第8学期(第四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10
2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3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统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A5 动力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A6 环境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无损检测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小计 (必修&指选) 10 0
『肆』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都是学的哪些课程啊,急求!!!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主要课程有: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学。
『伍』 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哪些
全国共有18所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同济大学,以下是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列表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1 南京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同济大学
4 中南大学
5 中国矿业大学
6 西南交通大学
7 长安大学
8 成都理工大学
9 兰州大学
10 山东科技大学
11 西安科技大学
12 河南理工大学
13 安徽理工大学
14 西南科技大学
15 河海大学
1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17 三峡大学
18 桂林理工大学
以上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是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在热门省市(北京、湖北、广东等)的录取分数线综合排名,供大家参考。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工艺与设备开发等的能力。本专业可设置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要求可各有侧重。
『陆』 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都学什么课程啊
环境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一直是热门专业,不少艺术生留学都选择的是环境工程专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世界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或译作史丹佛大学,通常直接称作斯坦福大学,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是一所享誉世界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35人,研究领域包括六大方向。其中,环境工程当之无愧是世界第一。
2.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位于荷兰中部,是一所研究生命科学的著名高等学府,始建于1876年。作为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的一部分,它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科研机构。
瓦格宁根大学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机构中其排名世界第一。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是美国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中最老的一所,也是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创始会员之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院被誉为世界顶尖工程师的摇篮,工程学院下设八个本科工程项目,其中就有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系。
4.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哈佛大学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5.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建立于1878年,坐落于素有北欧的威尼斯之称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大学之一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建立授予学位制度,在随后的20年间创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
6.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分校迈阿密大学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设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硕士学位。
7.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简称CSU)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成立于1870年,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之一。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工程类设有环境工程专业,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热门专业。
8.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院创建于185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在全世界范围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理工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
9.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缩写为UIUC),建立于1867年,位于伊利诺伊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多年一直位居美国专业排名前列。其环境工程专业设在工程学院,有EES和EHHE两大方向。
10.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简称昆大,世界百强名校和顶尖的高等科研学府之一,始建于1910年,是昆士兰州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学,也是澳大利亚最大最有声望的大学之一,同时还是六所砂岩学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
昆士兰大学优势专业很多,环境专业和工程专业就是其中之一。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又对整个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有全面了解的环境科学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的介绍,希望对环境工程专业留学的艺术生有所帮助。
『柒』 环境工程学习的是什么专业 就业怎么样 工作是干什么的
[编辑本段]一、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评价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二、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勇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2、掌握化学、流体力学、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及市政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编辑本段]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编辑本段]四、专业特色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编辑本段]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编辑本段]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编辑本段]七、相近专业: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灾害防治工程 水质科学与技术 给水排水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风能与动力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城市规划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编辑本段]开设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工学院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五年)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业学院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化工学院沈阳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焦作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工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学院西安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大学长江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南方冶金学院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甘肃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青海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大连水产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林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学院黄石理工学院 南华大学长沙电力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大学长春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德州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捌』 地质工程是什么专业
地质工程属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的一个专业,恭喜你!
你可以去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主页上查看有关资料:http://civil.swjtu.e.cn/index.asp
地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和岩土工程设计能力,既能从事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又能进行各类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相应防灾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本专业所学课程包括工程测量学、基础地质学、矿物岩土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探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成绩优秀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适用方向]:毕业生可在交通工程(铁路和公路)、水电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国土资源、环境和市政工程等单位设计研究院、工程局和管理局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例一直均保持在1:4左右,就业前景好。
『玖』 什么大学有环境工程的专业
一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977年,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在清华大学诞生,1984年,正式设立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建有环境模拟与水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水污染控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培训中心。
设有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环境工程博士点被评为我国惟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2001年环境工程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环境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4个博士点: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7个硕士点: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微生物学。4个本科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200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环境科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环境工程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四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学院设4个系、8个研究所、5个本科专业。学院新增植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五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拥有环境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
六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见“环境科学类”“名校聚焦”。
七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见“测绘类”“名校聚焦”。
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组合而成,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环境科学、热能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可招收化学工艺、化学工程、材料学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九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见“环境科学类”“名校聚焦”。
十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