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质局流苏专家
①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查院怎么样
简介:测绘勘查院前身是甘肃省地矿局测绘队,始建于1958年3月。为全民所有制内事业单位,隶容属于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首批“全国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曾荣获地矿部“改革开放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3年10月通过ISO9001-2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升级到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② 急!!!有谁知道甘肃省核地质219大队的联系电话以及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的联系电话
大队办公室:0938-2791224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于1956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组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中,为国家探明和提交大中小型铀、金矿床数十座,提交重要地质成果49项,6项获国家科学大会成果奖,2项获国防科技成果奖。
八十年代在贯彻核工业部“保军转民”方针和省核地质局“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指导方针,从1986年起开始了部分转产,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期。在产业结构上,全队职工坚持以地质找矿为龙头,巩固提高促多种经营发展的思路,队伍结构迅速转化为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大队。从此,以大队长项着手,逐步形成了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工程勘察、石油钻探、矿山运输、设备制造和社会性服务为主的产业链。在落实以找矿为龙头产业发展中,以黄金堆浸为主体的探、采、冶“一条龙”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了黄金生产的排头兵。并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取得了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现有职工1720人,在职职工652人,专业技术人员198人,拥有各类地质勘查设备仪器631台(套),固定资产2.13亿元。拥有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6个甲级、2个乙级和3个丙级地质勘查证书。2005年,大队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十年来,二一九大队坚持“地质立队、矿业强队、民品富队、服务稳队”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了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经营收入1.4亿元,利润1580万元,工业增加值3000万元。
核地质二一九大队重视本地区位优势,加大在陇南和天水地区的地质找矿力度。特别是近几年,他们认真落实“甘肃省地质找矿三年突破行动”,抓规划、抓机遇、抓落实,加大地质找矿投入和规模,在原有设备和技术设施的基础上,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了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加拿大凯瑞克便携式岩芯钻机和美国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同时,大量引进和招聘了一批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四个项目部,开展了多金属矿产普查和详查,寻找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现己发现了多个较好的矿化信息,后续勘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③ 甘肃煤田地质局149队,甘肃地矿局第四勘察院
你好!我问你一下!你怎么这么容易拿编制啊?我也是应届测绘工程毕业生,我去应聘了一些事业单位,他们都说你们应届生进去之后是没有编制的,现在编制都是要考试的。我郁闷中。。。。。。
④ 各位前辈,学地质的本科生去甘肃省煤田地质局和金川公司,哪个更好一点。
这两个单位明显不是一个等级的啊!煤田地质局如果没改制还是事业单位,肯定回是个国企!进去答有个编制以后发展了你就是煤田系统的人;而金川公司(我没查相关资料)明显是个私企;我是地质工程的研究生;我今年签了陕西煤田地质局;我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想去私企的;大家都想的是有编制、进大单位大平台发展。其实我们地质行业的,年轻人只要能吃苦,都能赚到钱,都不会很差的;差别会出现在工作后的5年左右,你的平台有多大?如果你是单位的主力了;单位都会努力培养你;但私企就不会;私企更多的还是期待你不停的干活;赚钱。以上只代表我找工作一年的心得!如果是我,我肯定豪不犹豫的去煤田地质局!希望学弟你有个 好前途;大家以后多多交流!
⑤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的介绍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简称第三勘查院)坐落于黄河之滨的古城兰州版,在发展地质权事业的半个多世纪中,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踏遍祖国西部的山山水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寻找着丰富的宝藏,取得了一大批地质生产和科研成果,树起了甘肃地质事业的一座座丰碑。
⑥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怎么样
我感觉还行,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别人适合你不一定合适,别人说不行,也不一定你就行,这种事情要自己去想,去做,想明白了,做过了,才不会后悔。你说是吧,这可是人生的大事,怎么能在这问个问题就可以的呢?
⑦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的资质
我院拥有建设部颁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治理)、桩专基动测等甲级资质证书属;拥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工程物探甲级证书、工程测绘乙级证书、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和环境质量评价乙级证书;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证书和省建委颁发的丙级建筑设计证书。院属化验室(原地矿部第十实验室与省地矿局第七实验室合并组建)是省级质量认证通过单位。
⑧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领导简介
男,汉族,1955年12月生,甘肃庆阳人,陆军参谋学院军事理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74年7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2月在甘肃省庆阳地区毛纺织厂参加工作。1972.12—1983.05陆军四十七军服役,历任战士、文书、保密员、副政治指导员、正连职参谋;1983.05—1990.05,兰州军区司令部工作,历任副营职秘书,档案馆副团职副馆长、副团职参谋、正团职参谋;1990.05—1998.02,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队务处处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副部长兼队务处处长;1998.02—2002.09,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2002.09—2003.10,青海省军区副参谋长兼西宁军分区司令员;2003.10—2004.11,青海省西宁警备区司令员;2004.11—2008.12,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师级)。2008年12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男,汉族,1956年6月生,陕西临潼人,大学学历,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
,高级工程师。1977.01—1987.05,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测绘队任供应科副科长、科长;1987.05—1990.06,省地矿局测绘队副队长;1990.06—1992.03,省地矿局物供总站副主任;1992.03—1999.03,省地矿局物供总站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99.03—2000.08,省地勘局局长助理、地质工程总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男,汉族,1963年3月生,甘肃泾川人,大学学历,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
加工作,高级政工师。1983.07—1985.0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物性测定员;1985.03—1990.04,省地矿局物探队劳人科副科长、科长;1990.04—1994.05,省地矿局物探队副队长、工会主席;1994.05—1996.12,省地矿局区调队党委书记;1996.12—1997.12省地矿局区调队队长兼党委书记;1998.01—2000.06,省地勘局兰州地勘院院长兼党委书;2000.06—2001.01,省地勘局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2001年2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男,汉族,1954年12月生,河南南乐人,大学学历,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
作,高级 经济师。1969.09—1976.07,先后任甘肃省酒泉县造纸厂工段长、劳资、统计及管理干事;1976.07—1979.09,酒泉县计划委员会统计组长;1979.09—1981.05,省地矿局水文一队综合统计;1981.05—2003.06,先后任省地矿局计划财务处综合统计、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综合计划处副处长、副总会计师兼财务资产处处长 ;2003.06—2004.06,省地矿局局长助理兼局副总会计师、财务资产处处长;2004年6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女,汉族,1962年8月出生,陕西韩城人,大学学历,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9月
参加工作 ,经济师。1980.09—1989.11,甘肃省纺织机械厂先后任劳资科、组织科、党委办公室干事;1989.11—1992.02,甘肃省服装职工大学办公室、学生科干事;1992.02—1993.05,甘肃省计划委员会人事处科员、副主任科员;93.05—2004.03,甘肃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处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4.03—2006.09,甘肃省经济委员会人事处处长;2006年9月,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委委员。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甘肃酒泉人,大学学历,1978年8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74.05—1975.11,甘肃武威县新华公社插队;1975.11—1988.03,兰州三毛厂工作、任产品设计员;1988.03—1993.02,甘肃轻纺厅纺织处助工;1993.02—1996.11,甘肃省纺织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1996.11—1999.07,兰州棉纺织印染厂党委委员、厂长;1999.07—2007.08月,甘肃省委组织部招待所所长党总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干部三处副处长(正处级);2007.08—2009.05,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2009年5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男, 汉 族,1955年6月生,甘肃陇西人,大学学历,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5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75.09—1977.09, 甘肃省陇西县渭河乡滩儿队生产队长;1977.09
—1978.03,空军34修造厂工人;1978.03—1982.01,武汉测绘学院航测与遥感专业学生;1982.01—1983.12,甘肃省测绘局第二测绘队作业员、组长;1983.12—1984.11,甘肃省测绘局第二测绘队生产技术科副科长;1984.11—1991.03,甘肃省测绘局第一测绘队副队长;1991.11—1995.12,甘肃省测绘局生产技术处处长;1995.12—1998.04,甘肃省测绘局党委委员、副局长(1996.05起兼甘肃省第一测绘大队队长);1998.04—2001.11, 甘肃省测绘局党委委员、局长;2001.11—2010.03,甘肃省测绘局党委书记、局长;2010年3月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巡视员。 男,汉族,1957年3月生,甘肃景泰人,大学学历,1986年8月入党,1
980年12参加工作。1980.12—1984.1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技术员;1984.12—1986.1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分队长;1986.12—1987.1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工会副主席;1987.12—1993.1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物资供应科科长;1994.01—1994.08,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队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1994.08—1998.02,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工会主席;1998.02—1999.06,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副队长(主持行政工作),工会主席;1999.06—2000.11,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队长;2000.11—2007.02,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党委书记;2003.10—2005.05,兼任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党委委员;2005.05—2005.06,兼任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委员;2007.02—2007.06,不再任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党委书记、院长,调局机关工作;2007.06—2009.08,甘肃省地矿局政治部主任、组织处处长;2009年8月,任甘肃省地矿局副巡视员。 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甘肃山丹人,博士学历。199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08—1986.11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六队填图组长;1986.11—1993.10 甘肃省地
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填图组长、副技术负责、分队长兼技术负责;1993.10—1996.06 中国地质大学地矿系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1996.06—1998.09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科办主任;1998.09—2000.03 甘肃省地矿局地矿科技处主任科员;2000.03—2000.11 甘肃省地矿局地调院总工程师;2000.11—2001.01 甘肃省地矿局地矿科技处处长;2001.01—2004.08 甘肃省地矿局地矿科技处处长兼地矿科技信息中心主任;2004.12—2007.02 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秦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2007.02—2009.07 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地矿科技处处长、信息中心主任、秦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2009.07—2010.09 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地矿科技处处长、秦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2010.09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巡视员。
⑨ 甘肃煤田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甘肃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3年,是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的副厅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⑩ 甘肃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的要求,我厅立即对当前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要求对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逐项核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注册登记33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其中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有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下属的24个各地勘单位;中央直属地勘单位有建材地勘中心甘肃总队和冶金地勘西北局五队2个,其他经济主体的地勘单位有7家。全省(不含金川集团、白银集团、酒钢集团三企业)地勘退休人员13210人,在册职工人员12171人,从事地质勘查人员4496人,技术人员2504人。
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自2001年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以来,各地勘单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贯彻落实。省财政对属地化各单位实行“基数加增长”预算管理模式,地质勘查费年增长幅度达13%(见表1)。从1999年至2006年,省财政从生活补贴、正常晋级、工龄工资、工资调档等方面给属地化地勘单位补贴达9亿元,地勘费基数中转增了国家资本金29397万元(10%)。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时,国家投入的部分转增国家资本金,其余部分计入地勘单位主营业收入。由中央政府给予的转产贷款财政贴息率在44%~59%,中央财政划拨的地勘事业费40%用于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原地矿部管理的单位每年仍享受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2006年未下达,其他地勘单位没有享受此政策)。各地勘单位基本上参加了医疗保险,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
表1 地质勘查费基数与年增长幅度表 单位: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基本建设问题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前,国家每年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但属地化管理以后,就基本上再没有安排,地勘单位遗留的问题如基地搬迁,特别是一些老基地年久失修问题以及新基地建设问题就特别突出,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仅依靠各地勘局自身的力量以及省上的财政一时难以解决。为保证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建议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列专项基金给予妥善安排和解决。
(二)职工住房问题
长期以来,地勘队伍职工住房欠账多,遗留问题多。职工住房货币化改革后,各个地勘局按政策需要发放住房补贴的资金缺口很大,大多数省局资金缺口达数亿元,各个地勘局根本无力承担,地方政府也无力承担这个压力。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应设法帮助解决这一困扰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遗留问题,以确保地勘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广大地勘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出台属地化地勘单位的住房改革政策。
(三)养老保险问题
地勘单位进入地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是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事业单位申请加入养老社会保障政策尚未出台。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接轨。
(四)职工工资及野外津贴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的统一政策下,地勘职工的工资调整增幅较大。但其中一部分中央财政要求各省自行解决,而我省财政解决确有困难,一直是差额增长,造成了地勘单位被迫挤占地勘工作资金,影响了地勘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没有出台新的野外津贴标准,仍执行国家以往野外津贴标准,很多地勘单位技术人员野外津贴每天只有10元,这对地勘职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我省几个地勘单位的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因工资、福利低等问题已跳槽到民营企业工作。如果职工工资及野外津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技术人才流失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此建议国家出台对地勘单位进行调整工资及野外津贴费的政策,所需经费大部分由中央财政承担。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