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地质大学郑州研究院

地质大学郑州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1-02-11 23:19:20

⑴ 筑波大学的学术科研

截至2015年2月,筑波大学有国际联合共用设施4个、校内共用教育研究设施(科学研究类)18个、世界先端研究开发支援组织2个。
国际联合共用设施(4个):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下田临海实验中心、遗传基因实验中心、等离子体研究中心
世界先端研究开发支援组织(2个):生物体机器人研究中心、分子行动科学研究中心
校内共用教育研究设施(科学研究类)(18个):生命领域跨学科研究中心 (TARA)、农林技术中心、生命科学动物资源中心(旧:动物实验中心)、菅平高原实验中心、大学研究中心、质子线医学应用研究中心、产学结合共同研究中心 、教育开发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知识型社会基础研究中心、跨学科物质科学研究中心(TIMS)、特别支援教育研究中心、北非研究中心、学术信息媒体中心、研究基础综合中心、同位素环境动态研究中心、放射线安全管理部(旧:同位素综合中心)、陆域环境研究中心(旧:水理实验中心)、次世代医疗研究开发教育统合中心(CREIL) 、半机器人(Cybernics)研究中心 、风险企业实验室 科研概况 平成18-24年科学研究经费一览年度平成18年平成19年平成20年平成21年平成22年平成23年平成24年项目数 1061 1075 1078 1157 1269 1366 1433 总金额(単位:千丹) 3309310 3359123 3275771 3759909 3399760 3882068 4134265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2月筑波大学官网) 世界先端研究开发支持项目名称主要研究者单位为健康长寿型社会服务的支援人类技术最先端研究项目山海嘉之人・机器人・信息一体化融合研究核心探索高级神经活动的分子基础及控制方法柳泽正史分子行动科学研究核心备注:研究期间为2010年3月10日~2014年3月31日(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2月筑波大学官网)
影响因子 根据2014年3月《自然》发布的年度自然出版指数(日本机构排名)报告,筑波大学2013年《自然》杂志高质量论文的贡献指数位列第15名。 研究文章排名(日本机构)机构CC2Articles31日本东京大学(UTokyo)56.11542物理和化学研究所(理),日本32.691223日本京都大学29.12774日本大阪大学19.79755日本东北大学12.99516日本东京理工学院11.06307日本九州大学9.99438日本名古屋大学7.64369日本北海道大学7.392210日本NTT集团6.871111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产业),日本6.22612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净利)5.832513日本海洋地球科技机构(JAMSTEC),日本5.351614日本横滨市立大学(YCU)5.271515日本筑波大学4.2311备注:以上为1-15名的名单,详细名单请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大学(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07
浙江大学
2007.11
南开大学
2007.12
吉林大学
2008.02
西安交通大学
2008.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2
厦门大学
2008.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4
北京师范大学
2011.04
北京大学
2011.10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7
大连民族学院
2013.03
吉林农业大学
2004.02
湖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1996.03
上海交通大学
1997.02
上海图书馆
1999.10
清华大学
2002.0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2.08
沈阳农业大学
2004.02
清华大学
2005.05
中国地质大学
2005.11
郑州大学
2005.11
大连大学
2007.0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
2007.04
云南大学
2008.03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2008.04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008.05
中国美术学院
2008.05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01
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2010.09
中国科学院
2010.12中国人民大学
2013.06浙江科技学院
2013.07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2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4.03 澳门大学 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
2010.03
香港理工大学
2014.11
香港中文大学
2015.02 国立台湾大学
2007.11
国立台湾大学
2015.04(更新)
国立清华大学
2007.1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2.12
辅仁大学
2014.04
国立成功大学
2014.05
国立台湾芸术大学 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形芸术研究所
2005.07
国立政治大学 文学院 ,社会科学院 ,外国语文学院 ,法学院
2006.06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2008.09
国立交通大学 电机学院
2010.08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2011.11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3.03
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
2013.10
高雄医学大学
2014.09

⑵ 哪些学校有设计或美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点呢

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

博士点
北京师范大学 Z
湖南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Z
清华大学
苏州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Z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Z
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点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Z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Z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大连轻工业学院
东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Z
东华大学
东南大学 Z
福建师范大学 Z
福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艺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Z
杭州师范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Z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Z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南京大学 Z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Z
南京艺术学院 Z
南开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青岛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Z
山东艺术学院 Z
山西大学 Z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上海大学 Z
上海交通大学 Z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Z
深圳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Z
四川美术学院 Z
苏州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Z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林学院
厦门大学
燕山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林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Z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Z
中国人民大学 Z
中国艺术研究院 Z
中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Z
中原工学院
重庆大学 Z

⑶ 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其工业工程专业很好的。
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截至2013年10月,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初步建成。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两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被列为自然科学、理学A级以上学校。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有17个学院(课部)、60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2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MFA)、法律硕士(J.M)、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专业工程领域。2005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文科博士点申报方面取得了突破。

⑷ 考研的abc区的学校分别是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 二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 2010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 (蓝色字体表示查分信息已公布 红色字体表示查分已开通 灰色字体代表往年查分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 社科院研究生院 首都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舞蹈学院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军事医学科学院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化工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央戏剧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外国语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 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城建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农学院 理化工程研究院 军事交通学院 航天科工8357所 航天科工8358所 航海仪器研究所M 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地质研究院 河北 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科技师范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通信测控技术所 煤科总院唐山院 陆军指挥学院 武警部队学院 炮兵指挥学院 军械工程学院 邯郸净化设备所 河北半导体所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八一农垦大学 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科学院 黑龙江省社科院 中医研究院 黑龙江省委党校 工程力学研究所 焊接研究所 船舶涡轮研究所 航工空动研究院 焊接研究所 黑龙江科技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泸州医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川北医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山地所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广西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医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艺术学院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中北大学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财经大学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所 山西中医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鲁东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潍坊医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大学 烟台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济南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 泰山医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省委党校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蚌埠医学院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皖南医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煤科研究院 重庆市委党校 重庆通信学院 后勤工程学院 重庆工学院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扬州大学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体育学院 南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徐州医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天文仪器研制所 船舶雷达研究所 徐州空军学院 工程兵指挥学院 江苏省委党校 地理湖泊研究所 江苏植物研究所 电子器件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天文光技研究所 血吸虫病防治所 电子技术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院 紫金山天文台 地质古生物所 水利科学研究院 总参第56研究所 船舶科研中心 自动化研究所 航空研院609所 河南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耐火材料研究院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新乡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财经学院 郑州烟草研究院 河南工业大学 中原工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广州医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商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海洋大学 广州能源所 广东医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西南林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昆明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大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动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植物园 云南天文台 贵金属研究所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工程技术大学 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光学精密机械所 上海天文台 硅酸盐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医药工业研究院 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发电设备设计院 上海煤科研究院 应用物理研究所 生命科学研究院 技术物理研究所 声学所东海站 上海香料研究所 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计算技术所 船舶设备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所 船舶海洋工程所 船用柴油机所 船舶电子设备所 电信科技第一所 上海化工研究院 船舶运输科学所 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材料研究所 微系统与信息所 内燃机研究所 核工程研设院 航空研究院640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生科院 青海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中科院盐湖所 中科院西高所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南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林业科技大学 吉首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委党校 中南林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长沙矿冶研究院 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沙矿山研究院 航动机械研究所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华侨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物构所 集美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塔里木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 乌鲁木齐天文站 新疆财经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 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 贵州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宁波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温州医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林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海洋学院 医学科学院 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 应用声学研究所 鲁迅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安科技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湖北 湖北公共课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沙科学院 三峡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湖北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植物园 >水生生物研究所 湖北师范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武汉岩土所 辽宁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医学院 渤海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金属研究所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宁夏 宁夏大学 宁夏医学院 北方民族大学 海南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金属材料研究所 甘肃 兰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兰州商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 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寒旱所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西藏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⑸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理事成员

会 长 杨开忠 北京大学副 会 长 郝寿义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现任理事长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侯任理事长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副理事长
樊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新才兰州大学金祥荣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李国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梁 琦 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石敏俊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研究中心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张建清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赵作权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存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刘秉镰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邓 翔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桂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韩增林 辽宁师范大学秘书长
沈体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常务理事( 68名,按姓氏拼音排序)1 安虎森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 安 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3 白国庆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4 白永秀 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5 陈 锐 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6 陈建军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7 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 蔡满堂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9 邓宏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10邓 翔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11豆建民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12樊 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13方创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4冯长春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5高国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16高新才 兰州大学17郭爱君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18韩增林 辽宁师范大学 19郝寿义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20贺灿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1侯水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2黄志亮 重庆工商大学23江曼琦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4姜四清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 25金祥荣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经济学院26李 伟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7李诚固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 28李国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29梁 琦 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30梁进社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31林木西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32刘安国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3刘秉镰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34刘耀林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5陆 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36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7栾贵勤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38罗云兵 泛华集团城市发展研究院 39马 波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40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41欧晓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42秦尊文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43沈满洪浙江理工大学44沈体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45沈正平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46石敏俊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研究中心47宋玉祥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48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经济研究所49王桂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 50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51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52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53薛 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54杨开忠 北京大学 55杨荫凯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56姚 飞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7殷存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58曾 刚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9张 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60张建清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61张可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62张召堂 河北沧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区管委会63赵 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64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65赵景华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66赵儒煜 吉林大学区域经济所 67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68赵作权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69周金堂 江西省教育厅
理事
1 安海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2安虎森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3 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4 安 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5白 彦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6 白国庆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7 白泉涌 民建北京市西城经济委员会8 白永秀 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9 鲍曙明 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10蔡满堂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11曹 华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12陈 璟 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3陈 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陈 斐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陈建军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16陈俊伟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7陈良文 天津滨海新区科委高新技术处 18陈秋玲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19陈锐 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 20陈志刚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21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2仇方道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23戴劲松 湖北支点杂志24邓 翔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5邓宏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26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7豆建民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 28窦文章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29杜凤莲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樊 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31方创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2封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3冯长春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34傅春 南昌大学中部经济经济中心35高国力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36高建民 中共河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37高启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38高新才 兰州大学39葛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0耿庆汇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41谷国锋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42谷人旭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43郭爱君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44郭清根 河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45韩增林 辽宁师范大学 46郝寿义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47何凤君 宁夏大学农学院48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49贺灿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0侯水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51黄志亮 重庆工商大学52江曼琦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53姜四清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 54姜 玲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55焦华富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56金祥荣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57雷 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58李 伟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9李诚固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 60李国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61李平原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62李天籽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63李文亮 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 64李秀敏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65梁 琦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66梁进社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67梁双陆 云南大学云南发展研究院68刘 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69刘安国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0刘秉镰 南开大学71刘传江 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72刘广珠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3刘曙光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74刘耀林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5刘云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76刘泽宇 两岸经合(北京)文化交流中心77栾贵勤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78陆 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9陆根尧 浙江理工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80陆杰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1路 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82林木西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83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84吕拉昌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85罗云兵 泛华集团城市发展研究院 86骆玲 西南交大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87马 波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88马晓冬 江苏师范大学科技处89毛艳华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90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91欧晓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92潘中艺 中国五矿集团93彭泽贤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94祁述裕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95秦尊文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96任建兰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97任宗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98沈满洪 浙江理工大学99沈体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沈正平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01石敏俊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研究中心 102宋玉祥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103孙才志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04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经济研究所105孙铁山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106覃成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107谭善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管理系 108田艳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109田 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10王广州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 111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 112王海平 河北建设集团113王家庭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114王金营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115王 磊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116王晓锋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所 117王兴平 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118王学峰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心119王学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20王燕祥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121王业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122韦海鸣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123韦文英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 124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25温锋华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26文余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127翁 瑾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128吴 浙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29吴必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130吴传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31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132吴巧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133吴玉鸣华东理工大学空间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34武晓庆 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 135象伟宁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136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137熊国保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38徐 鸿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39徐殿龙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140徐菊凤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141徐筑燕 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142许 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143许立勇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144薛 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45薛德升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146杨军 山西大学147杨毅贵州六盘水市商务粮食局148杨开忠北京大学149杨明洪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150杨树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151杨荫凯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152叶兴岳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153叶一剑 凤凰网城市与旅游频道154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55易可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156殷存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157虞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58姚飞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9原 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160曾 刚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61曾道智 日本东北大学162张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163张 璞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院164张 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165张雁 光明日报理论部166张春晓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167张贵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168张合林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169张宏岩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170张建清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171张军涛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72张可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173张满银 北京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74张明之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75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176张耀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所 177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 178张召堂 河北沧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区管委会179赵 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180赵 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181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182赵景华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183赵儒煜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184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185赵作权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86赵德启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187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188周 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189周金堂江西省教育厅190周丽敏中国经营报191周文兴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92朱春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93朱 舜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院 194朱显平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195祝尔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196左 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⑹ 中国地质大学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怎么样

首先,告诉你这个专业在地大还不错,分比较高。至于说什么努力了就能感到什么快乐啊,这个是肯定的,不管什么学校和专业都是。但是,极少数很努力,大部分将就的过,还有几个挂n科的。

⑺ 科学院 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54人)

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8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丁荣军 4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甘晓华 54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郭东明 52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7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唐长红 5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杨绍卿 7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
朱英富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2、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志杰 48 空军装备研究院
段宝岩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 文 55 北京大学
李天初 6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吾守尔·斯拉木 70 新疆大学3、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祥宝 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言荣 49 电子科技大学
钱旭红 49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中南大学
谭天伟 47 北京化工大学
王海舟 7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李晓红 52 武汉大学
苏万华 70 天津大学
孙龙德 4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徐 銤 7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玉卓 4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5、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崔 恺 5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龚晓南 67 浙江大学
李建成 46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缪昌文 54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超 53 河海大学
周绪红 55 兰州大学6、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段 宁 6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瞿金平 54 华南理工大学
王如松 6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谢剑平 5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7、农业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剑平 4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康绍忠 49 中国农业大学
李 坚 68 东北林业大学
吴孔明 4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朱有勇 55 云南农业大学8、医药卫生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丛 斌 54 河北医科大学
郎景和 7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沈祖尧 52 香港中文大学
王学浩 6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建国 5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于金明 53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詹启敏 5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9、工程管理学部(3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胡文瑞 6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赵晓哲 4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郑静晨 52 武警部队总医院10、外籍院士名单(略)

中国科学院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51人)

1、数学物理学部(9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化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4、地学部(10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5、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6、技术科学部(9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e65c30102dy3u.html

⑻ 有没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生

研究方向: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05电化学理论及应用等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后勤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

⑼ 中国地质类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谁知道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⑽ 研究院是事业单位吗

1、不是。
2、760研究所属于国企。
3、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公益性组织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