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学煤炭地质大赛
Ⅰ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获奖信息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奖名单
团体一等奖:成都理工大学
团体二等奖:桂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团体三等奖:东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一等奖
48
程志国、尤敏鑫、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41
朱存金、陈靓颖、潘军利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34
杨晨英、宋 炯、王鹏飞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47
孟五一、刘 利、刘 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13
阮 昆、孙 冉、江 海
东华理工大学
优胜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2
朱 讯、高 雄、龙 斌
西南石油大学
优胜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9
张育芳、罗智勇、黄宇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二等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三等奖
05
赵晓燕、孙 羽、杨李红
长安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三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38
付 玲、南 云、李智超
西北大学
三等奖
49
姜高磊、梁 蕾、桑 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等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优胜奖
04
陈 静、袁学银、付宛璐
北京大学
优胜奖
15
蓝冬妮、李群芳、陆元芬
桂林理工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8
姜 爽、张佳佳、程 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61
栾东肖、宋丙慧、程俊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钻井岩心地质编录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二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1
荀志国、武立军、张志浩
河海大学
二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三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三等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44
梁 静、吴梦阳、文 馨
西南石油大学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54
王首同、王 恒、陆 鹿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59
杨 茜、宋泽章、王丙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06
张苏楠、刘 通、汪晓伟
长安大学
优胜奖
07
孟德明、康 珍、姜 超
长安大学
优胜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2
路文龙、曾贤友、吴金凡
河海大学
优胜奖
25
杨 朋、卢春江、吴晓东
湖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30
尹灵强、皮宏章、尚 卫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优胜奖
35
张腾蛟、张 倩、张 龙
石家庄经济学院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6
闫永刚、陈国辉、郑 蕾
中山大学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熊 波、倪春雨、张夏楠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肖万峰、郭凤霞、时 晨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张宝森、刘 栋、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杨晨英、田恒次、张腾蛟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李 雨、曹斌风、马 微
西北大学
三等奖
曾 磊、鲜海洋、张 雄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李专鉷、邓福理、钟福军
东华理工大学
三等奖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Ⅱ 美国有什么著名的矿业大学
第一、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第二、宾州州立
第三、西弗吉尼亚大学
如果纯粹为了学术深造,其实去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很不错,尤其是澳大利亚!
我是矿大(北京)采矿的,希望能帮到您。
Ⅲ 矿业大学分布
一共有12所,大部分已改名。学费都是工科类一年4000-5000 采矿专业的学生还有生活补内助。
1中国容矿业大学 这个最强,也最难考。
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太原理工。都是改过名字的,都是211,但分数要求一般。
3.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都是二本里最热门的学校,分数接近一本。
4.湖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二本线高出30分左右。
5.还有河北理工等,合校改名后煤炭特色已不突出建议不考虑。
Ⅳ 中国矿业大学与北京矿业大学(北京)有什么区别
1、学校地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沙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南二街9号院。
2、学校属性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3、学校面积和专业设置不同。截至2019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校舍建筑面积155余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58个本科专业,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700余人。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院部,32个本科招生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现有58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科建设: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Ⅳ 矿业大学
矿大数学不是很好,整体实力不怎么样,至于毕业就业问题就不咋样了!
大一会有选双学位的机会,可以辅修,得双学位!
Ⅵ 中国矿业 地质 石油 这三所大学哪所最好啊
矿业大学和石油大学比
两个学校历史上都有大的劫难,中国矿业大学历经焦作矿业学院、天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数次变迁,被称为中国最能流浪的大学,受计划体制中“低价供煤,高价供电”的影响,煤炭行业长期亏损,中国矿大作为煤炭部属高校,资金支持受到很大影响。现在煤炭成了盈利大户,矿大却划转了教育部,当然直属教育部是有利的,我的意思是说矿大一直没有受到石油大学在石油系统那么高的待遇。
至于非煤学科和非油学科的发展,和两校的地域差别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不是主要原因。我注意到,中国石油大学在非油学科上很少有国家级的纵向课题,多数老师沉迷于采油厂和炼油厂的横向课题上,说实话,横向课题能挣到钱,但对学科建设没多大作用。一些不入流的核心期刊上刊登了某些专家的大作,影响不是很好。没有上水平的纵向研究课题的支撑,博士点、硕士点的争取是很难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源产业联动、安全生产事故的复杂性等方面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支撑,有的甚至是重大项目,而石油大学在这方面做的不好。矿大文法学院以公共资源管理为特色成功申办MPA的做法,值得石油大学学习。上海交通大学有一金融博士的题目是《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研究》,我个人认为,石油大学应该是强项,但很可惜,石油大学没有这方面的专家。石油期货、期权,石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石油的进出口贸易这些和石油相关的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在石油大学几乎是空白。
山东省和江苏省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导致了两校的差距。山东省只有三所211院校,山东是能源省,对石油大学非常重视,省部共建进展非常顺利,这是石油大学的优势,也是石油大学前景好于矿大的最好的条件。而江苏省只有徐州有煤矿,对能源科教极不重视,现在都没有达成省部共建,江苏省有11所211院校,矿业大学在江苏不可能得到石油大学在山东的待遇,因此,石油大学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山东省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官本位意识肯定比江苏省浓厚,石油大学在软环境建设上应该注意克服这一点,这和历史、区位有关,只能靠加强建设解决。
中国矿业大学原机电学院院长是党外人士,现在担任徐州市副市长,尽管没有实权,但在梳理校地关系上出了不少力。所以矿大和徐州的关系可能比石大和东营的关系要和睦一些。
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确需要合作,因为考虑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性,如何确定能源战略,如何应对石油紧缺,怎样实现煤炭液化最终接续或者代替石油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如果在这方面强强联手,真的是石大和矿大的大幸,是中国能源教育事业的大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没有电气工程这个专业,有自动化,但是很不好!
其他的三所不太清楚,即使有,也不怎么样!
不过,地大(北京)的地质类和能源学院(这个学院主要是学习勘探和开采石油)很强,但是属于艰苦专业,很少能留在北京工作,工作环境艰苦,但是这几年工作基本上不用犯愁,很好找!
中国地大(北京)和矿业(北京)除了地理位置好点,自他方面都没有另外两所好!
哈尔滨理工大学和沈阳工业差不多吧!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矿大全国排名十多名,其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国家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相比肯定是矿大的好点。过程装备与控制这个专业全国开设的学校不多,西安交大、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处于前三名,矿大和石油大学这个专业的水平应该相差不大。化工应该是石油大学更好点,其主要方向是石油化学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我只知道矿大这两个专业不好。土木工程在矿大算比较好的专业,每年分数都挺高的,找工作容易,不过在全国看来也只是一般水平,石油大学的土木也不是它的优势学科,其实力不会比矿大强多少。这两所大学但从实力上说都差不多,看你自己喜好了,如果你看好石油行业,你就去石油大学,如果你觉得煤炭行业也不错,那就去矿大。这两个行业都是高薪行业。
我对这几个大学没什么了解,也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只做参考,希望对你能有些帮助,
Ⅶ 中国煤炭地质是不是矿大认同的核心期刊
不是的,不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而且这个期刊也只不过是普通的期刊而已
Ⅷ 中国的矿业大学有哪几个
叫矿业复大学的就只有中国矿业制大学,其他的以前有一些学校名字里有和矿业相关的名词,不过后来都改了,改成什么科技大学什么的!如果要说最好的矿业学校当然是中国矿业大学,矿大的和矿业相关的专业是从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和焦作工学院合并来的
Ⅸ 中国矿业类大学排名
请给好评哦 (一)自然科学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科学总分列全国高校第33名,B+/538。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96名,C/445;工学第22名,A/469。中国矿业大学没有农学、医学本科专业。 1、理学:C/445。6个学科类9个本科专业。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C/249;信息与计算科学:C/249。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D+/93。化学类:应用化学:B第45名/188。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B+第27名/82;地理信息系统:B+第10名/70。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B+第14名/12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D+/44。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B+第15名/112。 2、工学:A第22名/469。15个学科类23个本科专业。 地矿类:采矿工程:A++第1名/25;矿物加工工程:A++第1名/16;地质工程Y:A++第1名/16。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D/58。机械类: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A+第4名/66;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Y:B+第11名/52。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C/126。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D+/102。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Y:A第3名/15;自动化:A第15名/206;信息工程Y:C+第9名/2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第92名/415。土建类:建筑学:C+第42名/96;土木工程:A+第4名/184;环境工程与设备工程:B第34名/92。水利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C/25。测绘类:测绘工程:A第2名/39。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A第8名/187;安全工程:A++第1名/46。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B第27名/158。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C/67。工程力学类:工程力学:B第17名/51。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C+第49名/128。公安技术类:消防工程:A++第1名/4。 (二)社会科学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87名,B/557。在社会科学的7个学科门中,经济学第127名,D/380;法学第121名,D+/361;教育学第24名,B/192;文学第141名,D+/487;管理学第36名,B+/491。中国矿业大学没有哲学、历史学本科专业。 1、经济学:D第127名/380。1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 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B第65名/314;金融学:C/181。 2、法学:D+/361。2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 法学类:法学:D/277。政治学类:思想政治教育:B第49名/171。 3、教育学:B第24名/192。1个学科类1个本科专业。 体育学类:社会体育:A第7名/49。 4、文学:D+/487。3个学科类3个本科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E+/233。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B第70名/412。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新闻学:C+第32名/66。 5、管理学:B+第36名/491。3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管理:A第7名/93;工程管理:A第7名/121。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B+第74名/297;市场营销:B+第43名/229;会计学:B+第46名/264;人力资源管理:B第35名/120。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C/119;土地资源管理:B+第8名/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