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质局高级职称人数
❶ //为什么广东高中高级职称通过率这么低为什么具备了条件却不给过
现在国家对职称评来审的自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光是广东,别的省现在也是特别严格的,不过中级还好些,当地市人事局就有权力评审,要求上也相对没有那么严格。这个你懂的,不过高级就不一样了,要求越来越严,这样也有个好处,减少了所谓的破格的机会。公平竞争。评审结束的公示也让这评审透明化。而且每年的评审都是有通过比例的。一般高级的只有六成的通过率。从各位进行职称评审的材料给出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取分数高的,达到比例后剩下的就只能等明年了。不过这样也算公平。
❷ 广东省地质局这个单位怎么样,我说的是里面的公务员
搞地质的还是不错的,公务员属于机关,所以待遇也差不到哪里去
❸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通过率一般为多少
一般个人申报评审的话,高级通过率也只有5%-10%左右,机构申报的话,一般在30%左右,有实版力的机构申报评审权60%-80%左右。
❹ 请问广东省地质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待遇
你好复 同志 请谨慎报考 国家制文件规定 今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企业单位制度 凡有经营性质及其盈利性质的 均要被转为企业单位 关于是国企还是股份制或者私企 这由当地市级部门指定 花都区新华街的 是吧 你爱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❺ 全国有多少高级职称
高级职称有很多!分大类的!你是什么大类,需要什么专业的职称呢?专
如果是工程大类的:
建工类:工属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设设计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地质勘测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铸造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程师、采矿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
装饰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
水暖、化工类: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消防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热处理工程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化工工程师
建筑电气: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工程师
计算机、电子、
通信:计算机工程师、电子仪表工程师、通信工程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师、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师、电子技术工程师、光电子技术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师
园林、园艺类:农艺师、园艺师、讲师、园林设计工程师
船舶、冷冻类:船舶技术工程师、
❻ 广东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在我省注册登记的地质勘查单位有54家。职工总人数30149人(其中在职职工13708人,比2005年减少98人;离退休人员16441人,比2005年增加2328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7295人,比2005年增加138人,增长1.9%;技术人员4292人,比2005年增加175人,增长4.3%;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23人,比2005年增加71人,增长8.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03人,比2005年减少31人,减少2.2%。在职人员年均收入约3.32万元,比2005年增加0.61万元,增长22.5%;离退休人员年均收入2.42万元,比2005年减少0.42万元。
技术人员占地质勘查从业人员的58.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2.7%,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19.2%。
(二)地勘单位资质基本情况
全省地勘单位资质情况:甲级资质76个,乙级资质87个,丙级资质89个。其中:
(1)区域地质调查甲级5个,乙级11个;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15个,乙级14个,丙级12个;
(3)固体矿产勘查甲级19个,乙级11个,丙级16个;
(4)液体矿产勘查甲级5个,乙级14个,丙级14个;
(5)气体矿产勘查乙级2个;
(6)地球物理勘查甲级7个,乙级11个,丙级9个;
(7)地球化学勘查甲级5个,乙级1个,丙级12个;
(8)遥感地质勘查甲级3个,乙级3个;
(9)勘查工程施工甲级13个,乙级10个,丙级11个;
(10)岩矿鉴定岩矿测试甲级3个,乙级10个,丙级15个;
(11)选冶加工试验甲级1个。
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在我省注册登记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有49家,职工总人数12251人,比2005年减少91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6806人,比2005年增加138人,增长2.1%;技术人员4053人,比2005年增加352人,增长9.51%;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7人,比2005年增加69人,增长9.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46人,与2005年基本持平。在职人员年均收入约3.29万元,比2005年增加0.63万元,增长23.7%;离退休人员16402人,比2005年增加2334人,年均收入约2.43万元,比2005年减少0.42万元。
技术人员占地质勘查从业人员的6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1.9%,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18.3%。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从业人员占全行业的90%以上(93.3%),仍占地勘行业主体地位。
(二)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资产总额386720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159939万元,专用仪器设备54033万元,总负债185845万元,净资产216486万元,总收入186028万元,总支出157203万元,资产负债率48%。
2006年资产总额比2005年减少2306万元,减少0.59%;生产性资产比2005年增加359万元,增长0.22%;专用仪器设备比2005年增加3080万元,增长6%;总负债比2005年减少13202万元,减少6.6%;净资产比2005年增加15342万元,增长7.6%。总资产比2005年有所减少,但生产性资产、专用仪器设备、净资产均比2005年有所增加。专用仪器设备、净资产增加还比较多,说明经济实力有所增强。负债率虽然比2005年减少3%,但总体来说,负债率仍然比较高。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
我省2006年承担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地质勘探费、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和中央地方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其中国家财政资金投入22112万元,比2005年减少2633万元(减少10.6%),地方财政资金投入56952万元,比2005年增加3433万元(增长6.4%)。
(四)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情况
我省2006年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总收入13231万元,比2005年增加1974万元,增长17.5%。矿业权转让收入1008万元。矿产开发收入1858万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9394万元,比2005年增加7789万元,增长15.1%。其他产业收入20902万元,比2005年增加2906万元,增长16.1%。
2006年我省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总收入超过财政拨给的地质勘探费和地质专项拨款,收益占总收入的51.8%,比2005年增长4%。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以改革促发展,成果显著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我省地勘单位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实用技术,拥有地质矿产信息资源的优势,不仅已经占有许多矿业权,而且还具备有较强竞争力的找矿技能和勘查施工技术。此外,我省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也取得一定进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完成了由单一的地质找矿向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勘察与施工、矿产开发与矿产品加工销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械制造、地质技术咨询服务、房地产等多种经营的转变。大多数地勘队伍已进入市场,成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体,商业性收入已超过国家拨给地质勘查经费。
(二)初步树立“大地质”观念
在地质找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在开展与地质勘查相关产业上取得较大发展,增强地质勘查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省外、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也取得一定进展。
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设想
(一)把地勘体制改革与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一并解决
目前省编制部门正在拟定我省地勘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其他相关部门也正在为地勘单位改革制定有关措施,出台有关住房、社保和离退休人员待遇等优惠政策,将为地勘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
在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的主要成矿带开展新一轮固体矿产资源的远景勘查工作,快速筛选靶区和找矿后备基地并进行矿产勘查评价,重点开展油页岩、地下热水等非常规能源勘查。针对我省现有部分大宗矿产资源缺乏和找矿潜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展境外周边国家及国内其他省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扩大我省矿业对外开放,建立境外、省外矿产资源基地。
(三)加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培育地质勘查市场,增强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认真抓好区域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省内地级城市的地质调查;在完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省其他重要农业种植区推进。同时,根据省情,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观念相对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部分地勘单位思想未转变,仍把发展寄托在财政和国家投资,没有积极开拓市场,与广东经济发展脱节。一方面坚持保留事业单位的“帽子”,保留现有的财政拨款扶持;另一方面又参与商业性地质工作,通过市场获取利润。在这种心态下,改革的主动性不强,面向市场、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地质勘查管理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国家已不再下达计划找矿任务,但地质勘查队伍运作方式没有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地质勘查还没有分体运行,地勘工作机制转型较慢。
2.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管理上仍沿袭了属地化之前按矿种组队、按部门管理的体制,导致分工过细、业务交叉、勘查资源配置不合理。各部门在某些地区都设置队伍,比如韶关市就有3个部门5支地勘野外队,队伍、设备、技术、任务大多相近,造成工作重复,勘查资源浪费,恶性竞争难以避免。
3.人员结构不合理
人才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补充。造成地勘单位人员总体素质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一是岗位结构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占从业人员的58.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2.6%,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9.2%。二是学历水平总体不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2%,本科占17%,高中以下却占53%。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地勘行业属于野外作业的艰苦行业,人员明显老化,45岁以上工作人员占了30%,后备力量缺乏。四是人员专业结构单一,“余缺”并存的矛盾突出,特别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型、管理型及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大多数地勘单位竞争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4.历史包袱沉重
(1)离退休人员负担重。一方面,地勘单位历史长,离退休人员众多,超过在职人数,有的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是在职人数的2.3倍。另一方面,地勘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尚未出台,与地方养老保险未能很好地衔接。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与企业养老保险存在一个差额,仍需财政补足。这些负担对地勘单位来讲过于沉重,是推进企业化改革的最大困难。
(2)资产总量小,质量差。非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偏大,经营性资产质量差,是地勘单位的共症。地勘单位现有闲置多年甚至毁损的资产以及长期积累的死账、呆账仍虚充国有资产。以广东核工业地质局为例,全局共有净资产15247万元,人均占有3.4万元,只有一般国有企业的1/30,一般事业单位的1/10。
(3)职业病问题突出。地质勘查队伍属于特殊艰苦行业,长年从事野外工作,条件艰苦,职业病发病率高,特别是从事核原料勘查的单位,放射性职业病的情况尤为突出,其医疗、保健、抚恤费支出负担沉重。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1)尽快出台住房、医保、社保等各项改革配套政策,以解决地勘单位历史遗留问题,为地勘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2)深化改革、加快地勘队伍企业化进程。地勘队伍尽管面临许多问题,但总体上,深化改革、加快企业化进程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一是外部发展环境较好。我省经济发展迅猛,地质勘查相关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如工程勘察与施工市场状况比全国要好,而这方面正是地勘队伍的优势所在,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经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近几年我省地勘队伍在市场化、企业化道路方面,尤其是在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三是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扶持。目前,省财政给省地勘单位年度拨款已达5亿多元,为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实行改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地勘环境处)
❼ 副高级职称通过率是总报考人数的55%吗
在55%以下
2018 年度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要求控制在正高40%以内,副高55%以下
各高级评委会组建单位在制定量化评审细则时,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计算机水平和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工作学习业绩内容,均赋予一定的评价权重。要对论文、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对单纯数量应实行权重上限设置或加分上限设定。
在乡镇专业技术岗位累计服务满20年且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请单列评审职数(中小学除外)。长期援藏援疆任务或援外医疗任务结束、考核合格且达到申报上一级职称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请单列评审职数。事业单位按照“对岗申报”的要求,在符合本岗位(专业)申报条件的人员中原则上按不低于1∶2的比例组织差额推荐。
(7)广东地质局高级职称人数扩展阅读: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的最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
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高职称评审通过率不超过40%
❽ 全国副教授级技术职称人数
大学教师中的抄副高职称即副教授。副教授属于高级职称,通常被大家称作“副高职称”。副高级职称是职称的一个级别。按照国家现行制度,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共分了29个专业序列。每个序列里面又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而高级里面又包括了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大学教师序列为:高级分为教授、副教授,中级为讲师,初级为助教。
❾ 广东省中高级工程师评定有人数限定吗
一:2014年广东省职称评定条件:
1、中专毕业生,二年工作经验,才能成为助理级职称资格;
2、大专毕业生,一年工作经验,才能成为助理级职称资格;
3、本科毕业生,一年工作经验,定助理职称资格;
4、获得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
5、博士学位获得者,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
二:申报材料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助理: 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工作简历复印件。
2.中级职称: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原有职称复印件(可不需要)、个人简历、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可以代发)、评审表需本单位盖章(可不需要)。
3.高级: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原有中级职称复印件(本科满十年可不需要)、个人简历、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可不需要)、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可以代发)、评审表需单位盖章(可不需要)。
三:以上资料符合条件,经审核后,在一个月至三个月内评审完毕,颁发国家职称及相关资格证书。
四:报名方法:报考人员须准备有效证件(身份证)复印件,填写报名表,由评审人员将报名信息录入计算机。报考信息必须准确、完整,并经报考人员核对。
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以进行职称评定,没有人数限制。
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代办的,你可以搜索看看!
祝你评审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