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岩石薄片鉴定地质大学

岩石薄片鉴定地质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2-11 14:20:49

⑴ 哪能检测岩石种类

简测岩石种类属于薄片鉴定和光片鉴定的工作,需要有甲级资质的化验室来做的,才有权威效力。我就是干地质的,内蒙境内好的单位六院、局化验室。你可以咨询。

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学到矿物薄片鉴定的是什么专业啊

资源勘查工程啊。

⑶ 岩石薄片鉴定和普通薄片鉴定的区别

光片和薄抄片的区别如下袭:
1、切片方式不同
薄片要把岩石切至0.3mm以下,用树胶贴在载薄片下便于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岩相学和
岩组学特征。
光片不需要载薄片或是盖玻片,只需要把岩石表面抛光
2、实验仪器不同
薄片:主要用透射光显微镜
光片:用反射光显微镜
不过现在高级的显微镜同时配备有透射和反射光路。
3、磨片目的不同
薄片:主要是对岩石中的透明矿物进行观察,适用于一般岩石。但是若岩石中含有金属
矿物,等无法判别。
光片:适用于矿石中矿石矿物(方铅矿、黄铜矿等)的判别

⑷ 实验五 岩石薄片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岩浆岩类一般鉴定特征、分类命名方法及薄片版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权】

1.观察与描述标本、薄片的一般岩石特征,确定岩石详细名称:

——辉长岩(Id10.4,四川力马河,岩床,因蚀变斜长石呈淡绿色调)

2.确定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和归纳矿物成因类型及组合。

3.初步判别矿物生成顺序并说明依据;进行岩石结晶成岩过程的简要分析。

【教学提示】

1.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标本和薄片鉴定,确定岩石名称。

2.教师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对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进行成因归类,并结合矿物特征和矿物的相互关系,初步分析岩石的形成过程。

⑸ 变质岩鉴定报告是怎样的

变质岩鉴定报告的内容主要有,手标本鉴定、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和显微照片。
一、手标本鉴定1.标本编号和产地2.岩石的颜色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3.矿物变质岩石的主要矿物、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描述矿物的颜色、晶形、解理、硬度等,粒径大小(mm)和百分含量。
对上述矿物特征的描述只需要选择该矿物最具有特征的几项内容,但对其主要矿物含量的估计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它是确定岩石名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对特征变质矿物的描述内容要相应全面些。
4.结构观察和描述变质岩石的主要结构特征。
5.构造据矿物在岩石中空间排列分布特征,确定变质岩的构造。
6.岩石的肉眼命名二、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1.薄片编号和产地2.矿物
首先区分出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等,然后按上述顺序分别描述矿物在显微镜下的光性特征,粒径大小(mm)和含量。应注意描述岩石中矿物之间的接触关系,如相互之间的包裹关系、变质反应关系、交代置换关系等。
显微镜下观察矿物光性特征的内容有:单偏光系统下观察晶形、颜色、突起、解理特征(解理有几组,其发育程度和解理夹角等);正交偏光系统下观察矿物的最高干涉色级和色序、消光类型、延性符号和双晶等。对未知矿物还需在锥光系统中测定矿物的轴性和光性。
应强调的是,对大多数矿物一般只需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系统下描述该矿物最主要的几种光性特征,并不需要按上述内容逐项描述。
可使用显微镜的目镜微尺测定主要矿物粒径大小(mm)。估算矿物的百分含量时,最好是在低倍镜下选择岩石中矿物分布较均匀的视域中进行估计。
3.结构
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是变晶结构,以岩石的主要矿物的粒径大小、晶形特征及其在岩石中含量多少按变晶结构的内容描述。对变质的沉积岩和火成岩类,其主要结构是变余结构,而碎裂结构是碎裂岩的主要组构、糜棱岩的主要结构是糜棱组构。但对于变形程度较低的碎裂××岩和部分初糜棱岩的主要结构是原岩结构,而岩石中的糜棱结构和碎裂结构则成为其局部结构。
局部结构大多只发育在变质岩的矿物之间,如交代结构、变质反应结构、包含变晶结构(包含嵌晶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构、旋转结构等)和显微变形结构等。而在以变晶结构为主的岩石中有少量变余结构,或以变余结构为主的岩石中有变晶结构等这些次要的结构都属局部结构。在这些局部结构中常提供变质岩矿物之间形成的次序,变质条件改变的信息和变质岩的原岩类型,是研究变质岩成因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岩相学的标志,应加以重视。
4.构造
据岩石中矿物在空间排列分布的特征,确定岩石的构造类型。
5.岩石定名
据上述内容按变质岩的命名原则详细定名。
6.分析与判别
据岩石中矿物之间的关系,划分矿物形成的次序,确定矿物共生组合,初步分析岩石的变质条件(低级及很低级、中低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变质)。如有压力标志矿物存在时,也可加以低、中、高压等。
对变质条件的初步分析时,需要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能反映变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岩石全由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和方解大理岩,它们在各种变质条件下均能稳定存在,其变质条件只能据与其共生的能反映变质条件的其他变质岩石来确定。
根据岩石中矿物及含量来判别该变质岩所属的化学类型变质岩类(属泥质、长英质、钙质、钙镁硅酸盐、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变质岩)。如岩石中有变余组构存在时,则可进一步恢复变质岩的原岩类型(最好与岩石的地质产状相结合)。
应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一种变质岩石都能恢复其原岩类型,特别是一些长英质变质岩石,其原岩可能是中酸性火成岩类或沉积岩的碎屑岩类,如岩石中变余组构不存在,那就不可能恢复其原岩类型。因而可以说,对每一变质岩石均要求恢复其原岩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变质岩石中有变余组构存在的情况下,同时也要有岩石的野外产状等相关资料才有可能恢复其原岩类型。
在变质岩石的鉴定报告中,描述内容符合要求,变质岩石的命名准确,达到了鉴定报告的要求。而分析和判别的具体内容,只能根据岩石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显微照片
对鉴定的每一类岩石应附有具有代表性的显微照片,照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岩石全貌和特征的照片,应选择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具有典型的视域以合适的放大倍数,拍摄显微照片。如果岩石成分复杂或矿物分布不均匀,可拍摄其他照片互相补充,使之能在显微照片上较全面反映该岩石的主要特征。另一类是呈现岩石局部特征的照片,选择岩石中特殊的矿物,重要的组构特征和矿物之间的关系等现象可放大拍摄,使其特征更为清晰。
在所附的显微照片中应有矿物代号和比例尺。并附有下列说明:该照片的薄片号、矿物代号的矿物名称、岩石名称或照片的内容说明、偏光类型和产地等内容。
四、变质岩鉴定报告实例1.手标本描述
××号,产地:山西省五台山
岩石的颜色 银白色,风化面灰黄色
矿物 主要矿物为白云母、石英,特征变质矿物为十字石、石榴子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后三种矿物在岩石中呈变斑晶产出。
白云母 呈银白色、片状,一组解理完全,在岩石中连续定向分布,粒径小于1mm,含量为55%。
石英 无色、粒状,粒径细小,含量在30%。
十字石 暗褐色,短柱状,横断面有时呈六边形和尖菱形,有时可见呈十字形贯穿双晶,晶体可达1~4cm,含量为3%~5%。
石榴子石 暗红褐色,粒状,粒径为0.3~1mm,含量5%左右。
黑云母 暗褐色,片状,一组解理完全,粒径为1~3mm,含量5%左右。
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结构,细粒粒状片状变晶结构(也可写成斑状细粒粒状片状变晶结构)。
构造 白云母连续定向分布,形成片状构造。
岩石定名 十字石榴白云母片岩。
2.显微镜鉴定描述
薄片号和产地(同手标本)。
矿物 主要矿物为白云母、石英,呈变斑晶产出的特征变质矿物有石榴子石和十字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斜绿泥石,副矿物有电气石和不透明矿物,晚期退化变质矿物为叶绿泥石。
白云母 细小片状,无色,一组完全解理,闪突起明显,干涉色鲜艳可达二级红,平行消光,粒径为0.1~0.3mm之间,含量在50%左右。白云母在岩石中连续定向分布。
石英 无色,粒状,正低突起,无解理,干涉色一级黄白,粒径0.2~0.05mm,含量在35%左右。
十字石 具有无色—金黄色多色性,短柱状,横断面呈菱形和六边形,正高突起,干涉色一级橙黄,柱面为平行消光,正延性。在十字石晶体中含有数量很多的无方向分布的细小石英包裹体,形成筛状变晶结构,有时石榴子石和黑云母也在十字石晶体中呈包裹体产出。由于十字石晶体很大,在视域中不能测定其粒径大小和估计其含量。
石榴子石 粒状,半自形,浅褐色,正高突起,均质体矿物,沿其晶体边缘和裂纹中有少量叶绿泥石分布。粒径为0.34~2mm,在石榴子石晶体中有少量无方向分布的石英包裹体,形成包含嵌晶变晶结构,含量在5%左右。
黑云母 片状,具浅黄色—暗褐色,多色性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干涉色达四级红,平行消光。黑云母中也有少量石英包裹体,无方向分布,形成包含嵌晶变晶结构。沿黑云母边缘和解理有少量叶绿泥石。其粒径为1~2.5mm,呈变斑晶产出,含量约5%。
斜绿泥石 片状,浅绿色,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呈一级绿灰色(绿色是其本身颜色影响所致),斜消光,具聚片双晶。斜绿泥石斜切片理生长,其晶体中含有少量定向分布的石英包裹体,与片理方向一致且相连,呈残缕结构。上述特征显示斜绿泥石形成于片理之后。斜绿泥石粒径为0.5~1mm,在岩石中呈变斑晶产出,数量很少。
副矿物有电气石和黑色不透明矿物。电气石呈柱状,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具无色—绿褐色,多色性明显,正中突起,干涉色达二级,平行消光,负延性。黑色不透明矿物呈不规则粒状,零星分布于岩石中,两者含量很少。
叶绿泥石 片状,浅绿色,呈灰蓝色异常干涉色,多分布于黑云母边缘和石榴子石的裂纹中,是由黑云母和石榴子石部分转变而成,数量较少。
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结构,细粒粒状片状变晶结构(或斑状细粒粒状片状变晶结构)。
十字石变斑晶中的筛状变晶结构,石榴子石、黑云母晶体中的少量无方向分布的石英包裹体形成包含嵌晶变晶结构,斜绿泥石晶体中石英定向分布的包裹体,形成残缕变晶结构,而叶绿泥与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关系形成交代结构。上述这些结构都属局部结构。
构造 由白云母连续定向分布形成片状构造。
岩石定名 细粒十字石榴白云母片岩。
分析与判别 据岩石中矿物白云母、石英、十字石、石榴子石和黑云母都互相接触,它们应属于同一个矿物共生组合,其变质程度相当于低角闪岩相,中温中压的变质条件(在另一薄片中曾有蓝晶石与十字石和石榴子石共生)。少量的叶绿泥石只分布于石榴子石的裂纹和黑云母的边缘,它是晚期低温绿片岩相的产物。但退化变质作用的程度比较弱。至于岩石中的斜绿泥石未与叶绿泥石、十字石、石榴子石和黑云母接触,它与叶绿泥石是否属同一世代的矿物还不能肯定。
据上述矿物的特征,显示岩石应属于泥质变质岩。
附岩石显微照片。

⑹ 地质学中的薄片鉴定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薄片技术是保护油气层的岩相学分析三大常规技术之一,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分析。应用光学显专微镜观察薄片,属由铸体薄片获得的资料比较可靠。制作铸体薄片的样品最好是成形岩心,不推荐使用钻屑。薄片厚度为0.03mm,面积不小于15mm×15mm。未取心的情况除外,建议少用或不用钻屑薄片,因为岩石总是趋于沿弱连接处破裂,胶结致密的岩块则能保持较大的尺寸,这样会对孔隙发育及胶结状况得出错误的认识。

⑺ 沉积岩薄片鉴定要点

沉积岩薄片鉴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室内鉴定工作,它可以为沉积相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最终编图工作提供定性、定量的数据。

为了使野外和室内工作、宏观和微观研究紧密结合,提倡野外人员要自己鉴定薄片、室内鉴定人员也要参加主要剖面的测量工作。

1.砂岩薄片鉴定

砂岩主要由碎屑、胶结物、杂基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砂岩薄片鉴定包括组分、结构、显微构造及成岩后生变化四部分。

砂岩碎屑组分的研究,应注意统计碎屑石英(Q)、长石(F)和岩屑(R)的质量分数,并据以计算稳定碎屑组分和不稳定碎屑组分的比值,即Q/(F+R)。这个比值反映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并可作为判断沉积环境、母岩区构造性质和碎屑搬运、沉积历史的重要参数。此外,应对石英、长石和重矿物进行研究,用以判断母岩区特征、距离远近以及气候条件等(见图5-2,图5-3;图版Ⅰ-25)。

砂岩中的杂基是指与碎屑颗粒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较细粒物质,主要是黏土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等。杂基的含量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超过15%时则称为杂砂岩。杂基含量多的岩石分选差,结构成熟度低,表明流体的密度和黏度较大。根据杂基含量的多少,还可以区别砂岩是杂基支撑还是颗粒支撑,前者反映重力流体性质,如浊流沉积;后者则为牵引流搬运,如河流、波浪等流体作用形成的岩石。

砂岩的结构包括颗粒的结构特征(粒度、形态、表面特征等)以及胶结组构(颗粒间的接触关系、支撑类型、胶结类型)。砂岩颗粒的粒度大小受搬运介质作用强度的控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粒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砂岩沉积环境研究。粒度分析的数据可以通过筛析法、薄片法或沉速法获得。资料整理包括各种粒度分析图(常用的有频率曲线、累积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的各种参数计算(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尖度),以及粒度或粒度参数图(如C-M图、离散图等)的编制。

成岩后生作用研究包括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阶段及其成岩作用演化等。这些对砂岩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影响极大,对油气勘探或某些后生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碳酸盐岩薄片鉴定

首先,研究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方解石、白云石、陆源碎屑、黏土及有机质等。鉴定时应注意它们的相对含量,非碳酸盐组分的成分和含量对环境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碳酸盐岩结构,包括颗粒、灰泥基质、胶结物和孔隙四个部分。鉴定时要注意:①正确确定颗粒的类型,确定生物骨骼颗粒是破碎的还是完整的。非生物骨骼颗粒包括鲕粒、内碎屑、球粒、藻粒等(图版Ⅰ-19~图版Ⅰ-21)。②要取得几个重要数据,即不同类型颗粒的相对含量、灰泥基质的含量、亮晶胶结物的含量、颗粒总量/基质含量、基质含量/亮晶胶结物含量等,它们是环境解释的重要参数。③对生物碎屑要详细研究,主要根据生物骨骼的显微结构特征确定其所属门类及其相对含量,结合野外的宏观观察,了解生物组合及其相对丰度、生态特征等。

最后,研究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对于白云岩,应确定其生成时期,是准同生期、成岩期还是后生期,通常以其粒度大小和晶形特征,结合野外产状和其他因素加以确定。除准同生白云岩化外,其余的不具有环境意义。因此对成岩白云岩或后生白云岩,应采用多种手段恢复其原岩特点,最终确定其沉积相类型。

3.泥质岩的研究

泥质岩颗粒很小(图版Ⅰ-34),所以必须配合其他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泥质岩研究一般是观察其颜色及原生沉积构造(纹理、层理、页理、生物扰动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有机质含量、生物化石等。其中,页理如图8-1所示。

图8-1 油页岩中的页理

⑻ 岩石光、薄片鉴定鉴定价格行业标准

光片和薄片的区别如下:1、切片方式不同 薄片要把岩石切至0.3mm以下,用树胶贴回在载薄片下便于答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岩相学和岩组学特征。 光片不需要载薄片或是盖玻片,只需要把岩石表面抛光2、实验仪器不同 薄片:主要用透射光显微镜 光片:用反射光显微镜 不过现在高级的显微镜同时配备有透射和反射光路。3、磨片目的不同 薄片:主要是对岩石中的透明矿物进行观察,适用于一般岩石。但是若岩石中含有金属矿物,等无法判别。 光片:适用于矿石中矿石矿物(方铅矿、黄铜矿等)的判别

⑼ 实验十一 岩浆岩岩石综合鉴定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岩浆岩各种岩石特征。

2)掌握各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3)学会岩浆岩岩石的鉴定步骤。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

1.常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

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偏碱性岩类以及火山碎屑岩类等各类岩石的手标本及对应薄片。

2.实验方式

课堂综合型实验。

三、使用仪器设备

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三角板。

四、鉴定步骤

(一)手标本(野外露头)观察

手标本的鉴定主要是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通常可以分四步完成,即颜色、组构、矿物成分和命名。不同的岩石,其特征不同。

第一步,观察颜色,见表11-1。

表11-1 岩浆岩的颜色

第二步,观察组构,见表11-2。

表11-2 岩浆岩的组构

第三步,观察矿物成分,见表11-3。

表11-3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第四步,岩石定名,见表11-4。

表11-4 岩浆岩岩石定名

手标本鉴定岩石时,岩石的具体特征如下。

1.岩石的颜色

岩浆岩岩石的颜色或色率是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人们对岩石的第一感观。如侵入岩主要采用色率描述,一般来讲,橄榄岩的平均色率为90,辉长岩平均色率为50~90,闪长岩平均色率为15~50,花岗岩色率小于15。暗色矿物含量越高则颜色越深。喷出岩主要采用颜色描述,如基性、超基性岩呈灰黑色,中性岩呈褐灰色、灰色、紫色,酸性岩呈灰白色、紫红色,玻璃质岩石呈黑色。

根据颜色和色率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即: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2.岩石的组构

岩石的组构特征是鉴定岩石类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观察岩石时最易鉴别的特征。

全晶质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半晶质岩石形成于浅成岩和喷出岩;隐晶质和玻璃质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中粗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

似斑状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基质为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块状构造、带状构造、斑杂构造等为侵入岩的构造特征,而气孔、杏仁和流纹构造为喷出岩的构造特征。

根据以上特征初步判断岩石是侵入岩、浅成岩、喷出岩等。

3.岩石的矿物成分

肉眼鉴定的矿物主要是中粗粒结构的岩石和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而细粒结构的矿物仅靠肉眼较难区分。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为颜色、晶形、解理、光泽、双晶等性质。

岩浆岩中主要有七种矿物,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鉴定时:首先区分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其次区分橄榄石(橄榄绿色,粒状)、辉石(黑绿色、灰黑色,短柱状)、角闪石(墨绿色,长柱状、针状)、黑云母(褐灰色,解理发育,珍珠光泽,硬度低)。再区分长石与石英,长石为灰白色或肉红色,玻璃光泽,有解理,偶见双晶;石英为无色,粒状,油脂光泽。最后区分钾长石和斜长石,钾长石多呈肉红色,宽板状,卡式双晶;斜长石多呈灰白色,板状、长条状,聚片双晶。

此外,斑晶成分是肉眼鉴定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依据。如:橄榄石斑晶主要出现在苦橄(玢)岩和玄武岩中,前者基质为细晶结构,后者基质为隐晶质结构。辉石斑晶主要出现在玄武岩和安山岩中,玄武岩中常与橄榄石共生,基质为微晶结构;安山岩中常与斜长石斑晶共生,基质中斜长石呈微斑晶分布在隐晶质基质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主要分布在安山岩中,具有褐铁矿红色边缘,并与斜长石斑晶共生。斜长石斑晶主要分布在安山岩中,具有环带构造,与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斑晶共生。钾长石斑晶出现在正长斑岩、粗面岩、花岗斑岩、流纹岩中,其中粗面岩、流纹岩中可出现透长石。石英斑晶主要出现在花岗斑岩、流纹岩中,前者与正长石共生,后者与正长石、透长石共生。

矿物成分是鉴定岩石的根本,矿物种类及含量是岩石命名的重要依据。

4.野外产状

岩石的野外产状是鉴定岩石类型的直接证据,如呈脉状产出的,通常是浅成岩;呈岩基、岩株产出的为深成岩。有时结构相近的岩石不好区分,就需要通过野外产状来确定,如闪长玢岩和安山岩不易区分时,就要考虑野外产状,脉状产出的是闪长玢岩,层状产出的就是安山岩。

5.次生变化特征

岩石各种次生变化的特征,也是鉴定岩石的参考特征。如蛇纹石化的岩石肯定不是花岗岩,蛇纹石化是橄榄岩和辉石岩的蚀变特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或钠黝帘石化是基性岩的主要蚀变特征。青磐岩化或钠黝帘石化是中性岩的蚀变特征。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是酸性岩的蚀变特征。

6.定名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结构和构造,结合岩浆岩分类方案,进行岩石的初步定名。

7.鉴定报告编写

岩石鉴定报告的编写,是为了详细记录岩石的鉴定特征和结构。报告是给同事看的,要求科学详细、真实可靠、依据充分。对于有经验的地质工作者,鉴定岩石非常简单,如根据石英、长石、黑云母的有无及其含量,无片麻状构造,就可以确定这种岩石是花岗岩。但我们编写报告时,却不能如此简单,需要详细描述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因此,岩石鉴定和鉴定报告的编写是两项基本技能,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岩石鉴定是报告编写的基础。

(二)薄片鉴定

手标本鉴定岩石是初步的,它反映的是岩石的宏观特点,要详细鉴定岩石还要利用偏光显微镜等仪器。显微镜下鉴定岩石,主要是观察岩石的微观特征,也就是手标本的尺度观察不到的特征,或不能准确确定的特征,要具体的鉴定矿物种类、矿物间的关系、矿物含量以及岩石的准确定名,需要进行薄片鉴定,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岩石的结构

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定岩石的结构主要是指能在视域中观察到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一方面包括按晶粒大小、结晶程度、颗粒形态进行划分的结构类型,这些结构特征的鉴定可参考手标本的观察内容,显微镜下观察是在微观尺度下,详细测量和观察晶粒大小、形态和结晶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是一些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殊结构类型,如玄武岩基质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间隐结构,安山岩基质的交织结构,粗面岩基质的粗面结构,以及可以在手标本及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到的花岗岩的花岗结构,辉长岩的辉长结构,辉绿岩的辉绿结构,煌斑岩的煌斑结构等,这些结构特征无疑是鉴定岩石类型的重要特征。

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显微镜下鉴定的重点,它是岩浆结晶、岩浆演化的证据,是分析岩浆岩矿物结晶顺序的依据。如:反映矿物同时结晶的结构——辉长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映矿物生长有先后的结构——花岗结构、斑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辉绿结构、环带构造;反映次生变化的结构——溶蚀结构、次变边结构、暗化边结构等。

(1)岩浆结晶演化形成的结构

共结结晶形成的蠕虫结构,反映了钾长石和石英岩浆期符合共结比时形成。

岩浆演化形成的反应边结构,反映了早期结晶的矿物与熔浆反应的过程,如橄榄石的顽火辉石边、单斜辉石的角闪石边、角闪石的黑云母边、碱性长石的奥长石边或奥长石的碱性长石边等。

结晶作用形成的环斑结构、环带构造,反映岩浆化学成分演化的过程。

结晶作用形成的包含结构、嵌晶含长结构,反映岩浆结晶演化的顺序。

固溶体出溶形成的条纹长石,反映钾长石结晶早于条纹长石(钠长石)。

(2)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形成的结构

交代作用形成的条纹长石,反映钾长石被岩浆晚期钠质的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形成的蠕虫结构,反映钾长石被岩浆晚期钠质的交代析出多余的SiO2 形成蠕虫石英。

交代形成的次变边结构,是岩浆期后次生矿物交代形成的,如橄榄石的伊丁石边。

一个岩石薄片可以有几种结构。对斑状岩石,应对斑晶、基质的结构分别进行描述。

2.矿物成分

先在低倍镜下浏览整个薄片,了解大致有几种矿物。再根据浏览结果,按照矿物类型进行鉴定,根据矿物含量确定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同时根据矿物的次生变化确定次生矿物。

显微镜下首先要鉴定矿物的类型,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然后再详细区分各种矿物的种类,如普通辉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这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内容。进一步鉴定时,要注意尖晶石、榍石、锆石、磷灰石、金红石等矿物;还要注意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电气石、萤石等岩浆晚期矿物;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伊丁石、高岭石、绢云母等次生矿物。

鉴定矿物时,要以光性矿物学为指导,特别注意每种矿物的特殊光性特征。如黑云母的颜色、吸收性、解理,方解石的闪突起和高级白干涉色等。主要观察颜色、多色性、晶形及表面特征、晶粒大小、解理及解理交角、突起、干涉色、消光类型及消光角、双晶、与其他矿物间的关系、蚀变特征等。

各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及方法见“岩浆岩鉴定指导”。

3.次生变化

岩石的次生变化反映了其成岩以后的变化历史,一般和矿物鉴定同时进行,或者描述在矿物特征之后。当次生矿物含量较高时,可以像主要矿物一样进行单独描述。

一般情况下,橄榄石易发生蛇纹石化、透闪石化、伊丁石化、滑石化;辉石易发生纤闪石化、蛇纹石化、绢石化、绿泥石化、方解石化;角闪石易发生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方解石化;黑云母易发生绿泥石化;斜长石易发生绢云母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黝帘石化、绿帘石化;钾长石易发生高岭石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霞石易发生钙霞石化、细分散状赤铁矿化、水铝氧石化。

岩石次生变化类型可以很多,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是多期次生变化类型的叠加,多种次生变化叠加时,要判断次生变化类型的先后,并写出判断依据。

4.矿物结晶顺序

确定矿物结晶顺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观察整个薄片,确定岩浆期结晶矿物和岩浆期后矿物,如交代、热液和气成矿物。根据矿物的相互关系确定岩浆期的矿物生成顺序、岩浆后期结晶的矿物生成顺序、岩浆期后次生蚀变矿物的结晶顺序。

分析矿物生长顺序的基本原理参见“岩浆岩鉴定指导”中的“矿物结晶顺序”部分。

5.岩石定名

岩石定名的基础是岩浆岩岩石分类表,采用分类表不同,岩石名称略有不同。为了便于交流,有时要明确采用的分类方案。定名时,矿物含量和矿物组合、结构和构造是岩石命名的依据。

6.素描图

素描图能够反映岩石类型、特殊矿物、特殊结构等主要内容。素描图各要素须明确说明,如图名、放大倍数、单偏光或正交偏光、矿物注释。素描图具有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的特点。

(1)素描顺序

1)先画大的主要矿物和次生矿物,再画小的矿物;

2)先绘斑晶,后画基质;

3)先画格架矿物,后画充填矿物(如粗玄岩的粗玄结构、花岗岩中的填隙石英等)。

4)先画自形的矿物,后画他形的矿物;

5)先画轮廓,后填内容(矿物的轮廓、结构的轮廓、显微构造轮廓)。

(2)注意事项

1)根据岩石的结晶程度,选用适当的放大倍数,以便得到一个宽广而清晰的视域。除特殊需要外,通常使用低倍镜或中倍镜。

2)选择一个合适的视域区,既能代表岩石的结构,又能包括主要矿物。

3)根据情况,加入或推出分析镜。一般为单偏光。

4)绘图一定要忠实于原有形象,不得任意拼凑或修改,但可适当简化。

5)绘图后,还要在图下有重点地说明图的中心内容,同时注明放大倍率、光学装置(单偏光或正交偏光)及矿物代号。

⑽ (一)显微镜薄片鉴定

自Henry Clifton(1849)创立“显微镜岩相学”这个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以来,偏光显微镜已成为岩石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今天,显微镜薄片鉴定法仍是研究沉积岩最基本的方法,作为一个沉积学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和充分利用此方法。不管是基础沉积学研究还是沉积岩(区)地质调查,职业研究人员一般都应该亲自完成采样、确定标本切片方向、制作薄片(这一环节也可由专门技术人员完成)、薄片鉴定、沉积岩定名及成分-结构成因分析的全过程。

1.基本原理

选择光谱的可见光部分(380~760nm波长范围)为光源,经起偏器形成偏振光,偏振光通过非均质矿物(具有双折射特性)时形成常光和非常光,出现双折射产生光程差,进而呈现不同级序的干涉色。在单偏光镜下可观察到矿物的形态、解理、糙面及结构等特征,在正交偏光下可观察到矿物的干涉色等特征。

2.样品要求

(1)薄片厚度不能超过0.03mm,否则会影响光性特征。

(2)观察时保持盖玻片清洁,否则影响观察质量。

3.地质应用

通过对矿物的形态、解理及干涉色等的观察,完成岩石中矿物成分、结构的定性分析,进而为岩石的定名提供依据;通过矿物鉴定及组构特征观察,开展沉积岩分类、沉积微相分析、成岩后生变化及成岩作用分析、岩石各类空隙特征及含量分析等工作。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