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核工业地质局航测遥感中心

核工业地质局航测遥感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2-10 03:37:43

㈠ 中国铀资源图片编研的理论与实践

杜建农郭安北江成泽李新明曹泽欣

(核工业地质档案馆石家庄050002)

摘要本文对《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建设项目中的图片、解说词编研理论依据和编研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了符合核工业地质档案大型展览的编研方法步骤。这种集历史资料和专业技术工作、展览艺术与行业写实为一体的地质档案编辑研究尚属首次,突出的展览效果印证了编研的技术路线可行,为今后的核地质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铀资源图片档案编研理论与方法

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策划,核工业地质档案馆(石家庄)、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档案馆承担的核工业地质档案编研项目,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历经三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编绘出陈列画面180余单元,编制展板面积520平方米,展览内容9个部分,涵盖了铀矿地质队伍的创建及其沿革演变,介绍了中国铀资源分布和中国铀成矿区划,总结了中国铀矿田、中国铀矿床典型特征,展示了中国核工业地质雄厚的找矿力量和先进的找矿技术,概括了铀矿地质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其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发布的红皮书,编制了世界铀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世界典型的铀矿床。这是核工业地质行业首次通过对档案资料编研,以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铀矿地质勘探的丰硕成果、找矿模式的成功探索、铀成矿理论的科学总结,实现了全国铀资源概况的全新展示,是核工业地质档案编研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重点项目、优秀成果。

1 中国铀资源图片编研依据

1.1 编研的任务依据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以2007-77号任务书,要求对馆藏地质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编研,采用图片形式总结铀矿地质队伍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全国各省区铀矿资源分布状况、铀成矿区划理论及状况、中国铀矿田、铀矿床概况及典型铀矿床展示、中国铀资源勘查技术、中国铀资源勘查科技成就、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及世界典型铀矿床等。图片陈列还要兼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中国铀资源勘查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勘查成果。

1.2 编研的理论依据

(1)档案信息理论。档案信息理论是信息论与档案学基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档案信息理论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核工业地质档案馆的技术方案研究,为中国铀资源图片的编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编研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次、三次加工同时为某些地质资料的保密做了恰当的处理,为中国铀资源图片展览消除了障碍。

(2)档案价值理论。档案价值理论在档案界有了大量的论述,而档案编研正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对全国铀矿地质勘探技术和典型铀矿床的编辑,使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图片、表格表达一览无遗,不仅对新入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较高参考价值,也可以方便新、老技术人员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并可提供最新的数字化图件资料,促进了数字核工业地质档案馆的建设。

1.3 编研的铀矿地质技术依据

(1)铀矿地质基础理论。中国铀资源图片编辑以铀矿床学、铀矿床放射性勘探、放射性地球化学、放射性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中国铀成矿区划概论、大地构造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铀矿床的分布和分类、铀成矿分析、铀矿床特征分析等编图作业。

(2)铀矿勘探成果报告资料。遵循档案编研“存真、适应”的工作原则,对资料进行压缩、归纳、总结。使用最新勘探资料,采用一线勘探技术观点为原则,参考科研资料和专题研究资料,加以专家系统的咨询和审校。

(3)矢量化图件制作依据。基于国标GB 958—99、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规范和核工业地质档案馆《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设计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之“核工业地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指南”,确保编研项目图件符合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的要求。

2 编研技术方法

2.1 资料整理

对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建立目录数据库(与档案馆检索系统同时进行),录入案卷目录和附图目录约300万字。对一万多盒、三十多万件(本)档案资料核实登记,增加到计算机查询系统之中。对素材资料进行分类选择登记,一是档案资料共分5个类型,即:铀矿储量报告、铀矿勘探科研报告、以往铀矿地质成就展览资料、“七五”—“十五”及部分“十一五”科技成果报告、有关声像档案等;二是著作、文件10个方面,即:五大区(华东、华南、西北、中南、西南)铀矿地质志、铀矿放射性勘探理论、中国铀成矿理论、铀矿床学、铀矿勘查技术交流论文汇编、遥感地质学及其铀矿遥感图集、专题科研学术专著、中国军事工业铀矿地质勘查史、铀矿地质大事记、相关行政文件等。

2.2 素材提取

(1)历史资料提取。根据编研大纲的需要,按时间顺序查阅机构变革相关文件,查阅人事任命文件。对于无法查找到文件依据的,则采取上查和旁证、访问等办法给予补全。此次编研工作收集补全了一些历史资料和声像档案,丰富了档案馆藏。

(2)典型铀矿田、铀矿床资料的提取。根据中国铀矿床学的理论,对全国铀矿床按照十大类进行制表统计,然后按类型查阅铀矿地质志、铀矿床勘探报告、有关学术专著等,提取每一矿床突出的特征,编辑简要文字描述。

(3)数据资料的提取。查阅铀矿储量报告档案,储量批准文件、铀矿勘探成果报告和军工史,查阅铀矿地质志,外协核查部分矿床经济数据。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制表统计,如矿床(田)数统计、矿床类型统计、坐标统计、分省统计、探明资源量统计、成矿省数据统计、成矿带数据统计、矿田(床)经济数据统计等。

(4)矿田、矿床景观照片、勘探工作照片提取。外协收集各核地勘单位的野外工作照片档案,部分补拍矿床景观照片,从专题材料、勘探成果报告、军工史等档案中扫描照片,对所有照片列表说明待用。

2.3 素材粗选和初加工

(1)图件的加工。根据编研大纲,概略选取矿田、矿床进行地质图、典型剖面图、交通位置图和矿床局部特征插图进行初步加工以达到符合清晰展示画面的要求,突出重点地质特征如控矿构造等,突出重要地名、主要交通。

(2)照片的加工。一是扫描获取的历史照片,采用“魔术手”、“photshop”等工具进行编辑加工,去除影响主题内容的部分。部分效果较差又无可替代的照片,则通过精细洗印后高清晰翻拍,取得新的底片的二次处理方法。二是收集的照片,因为拍摄机器、技术等因素质量参差不齐,粗选后同样进行上述方法的二次处理。

(3)解说词的初步编辑。根据历史顺序和铀矿地质区划、类型的逻辑顺序编写出初稿。

(4)图片的初步编辑。根据解说词,采用粗选图片资料编制小幅面的送审稿。

2.4 陈列图片的编制

第一,为了达到美术与地质专业的有机融合,在地质图件的色彩上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既不能脱离地质专业规范的图谱色系,又不能完全照搬规范而影响视觉美观,先对有关图件进行整体色彩搭配,然后对全部图片的章节内容进行分配;第二,对被选图进行矢量化加工,按照在陈列图片中所需的实际大小尺寸输出;第三,选取特征性矿床剖面三维制图和模拟三维作图,特征矿田采用DEM和遥感图像数据合成,制作精确的立体图件;第四,矿床景观照片分配到适当的章节中;第五,各画面中的图件、照片大小和整体色彩、美观的调整;第六,电子书、触摸式液晶展示屏、自助式计算机查询屏、数字液晶相框、网络多媒体液晶播放宽屏、铀矿分布沙盘电子查询等的分配;第七,解说词的进一步修改、精炼;第八,领导、专家审校。

3 编研成果

(1)展览成果。编制陈列图片180余单元,建设了520平方米、由9个部分组成的《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集背景音乐和解说扩音设备、背景灯光与艺术灯光、静态电子展示与动态滚动演示、平面展览艺术与浮雕立体技艺、传统展览手法与现代最新展材结合为一体的行业陈列馆。

(2)图片、资料成果。整理加工、修饰、矢量化图件550余幅,统计计算形成了全国最新铀资源情况统计资料和重要矿田、矿床的统计资料。

(3)铀成矿特征电子图件成果。根据铀矿地质志和铀矿勘探档案资料编辑出全国各铀矿床矿区地质特征和铀矿成矿特征等多媒体查询资料。

(4)铀成矿区划数字文件资料。根据《中国铀成矿区划概论》编辑并录入各成矿省、成矿带概况及其主要特征描述等多媒体查询资料。

(5)视频资料。根据核工业地质档案资料和核地质声像档案资料等编写出《走向辉煌(暂名)》的电视专题文稿,介绍中国铀资源勘探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国铀资源勘探发展的美好前景。拍摄的专题片将为陈列馆网络播放设备量身定做。

(6)收集归档新资料。在陈列图片的编研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图件、照片,购买了部分重要地理、地质信息数据,根据真实地质情况创作了一些三维模型和模拟三维图件。这些原始资料将整理归档,从而为档案增添新的内容。

4 结语

《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建设的立项,是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领导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的体现,第一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编研可以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陈列馆可以成为一般民众铀矿知识和铀资源国情普及的场所,也可作为新入门的大学生提供专业辅导第一课堂,为铀矿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第二,对档案管理而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陈列图片的编研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编研方法,加深了对档案编研理论的理解;第三,对今后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如何发挥档案为地勘生产服务的作用,如何主动为地勘生产所需、所急,得到了一些思想上的启发和指导;第四,《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建设,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行业陈列、展览形成了内容新颖、方式多样、主题突出、灵活可变(全部标题磁吸可变,全部展布简便可换)的特点,处在行业展览的前列。

参考文献

葛荷英.档案编研的理论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4)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葛荷英.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5)

㈡ 四川省地质测绘院航测遥感中心怎么样

工作环境可能有点苦,但由于当地地形复杂、灾害较多,相对于其他省,会得到国家更多的资助。另外,我觉得一定要了解到那边事业单位有没有改革,拿死工资没多大意思,有项目提成干的才有劲

㈢ 中核集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待遇怎么样啊 就业以后行业前景怎么样呀

中核集团的单位还行,目前核工业大规模矿产勘查,做地化很有前途。但是该单位毕竟没有中科院地化所、廊坊的一些测试单位待遇好。

㈣ 所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省的和地质勘查、建筑和岩土测绘有关的单位和公司(集团)。谢谢!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中国地学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一览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黑龙江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地震局 北京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福建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江苏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 四川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广东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气象局 北京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仅供同行参考!!!

㈤ 中国地质类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谁知道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㈥ 问一下,谁知道石家庄那个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好吗急…………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成立于1963年,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核应急技术后援单位,加挂“国家回核应急航空监测中心”牌答子。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10人,硕士18人,研究员级高工20人,高工70余人),主要从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环境航空监测、遥感技术应用、地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放射性仪器制造、辐射仪器检定与核素检测、地质矿产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已完成航空物探面积380多万平方公里,遥感地质调查280多万平方公里,发现大中型铀矿床数十处。近20年在寻找石油、天然气、钾盐、金、银、铜等矿产,在环境航空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城市遥感、工程地基与城市活断层调查、测绘等方面成效显著,4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二等奖3项)。1991年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称号,七次(连续14年)被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

㈦ 内蒙古塔木素特大型铀矿床

侯树仁彭云彪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塔木素铀矿床的落实经过了编图预测研究、调查评价、区域评价、预查和普查等勘查阶段,历经10年发展成为特大型铀矿床,取得了巴音戈壁盆地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矿床赋矿层位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受扇三角洲前缘与层间氧化带的控制,矿体具有规模大、局部较富集的特点,属“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复成因铀矿床。

[关键词]塔木素;特大型;复成因;铀矿床

塔木素铀矿床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管辖,位于塔木素苏木境内,交通便利。矿床为处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为内蒙古高原西部沙漠地貌景观,地形平坦。

1发现和勘查过程

巴音戈壁盆地铀矿地质工作始于1959年,主要工作集中分布于盆地东部(东经104°以东)。内蒙古三队、原二机部西北一八二大队五分队、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和地矿部102队、901航测队在盆地东部开展了第一轮地面伽马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工作。20世纪80年代,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七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三大队、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北京铀矿地质研究院先后在盆地东部开展了地面伽马、伽马能谱、活性炭、钋法、航空放射性测量及放射性水化学测量等工作。在苏红图地区发现了3160、3098和3025等热液型铀矿化点,迈马乌苏地区发现了159、160、161砂岩型铀矿化点,恩格尔乌苏地区发现了T77-1等砂岩型铀矿化点,本巴图地区发现了604、5-101、5-382、5-453、5-460砂岩型铀矿化点,银根地区发现了601、602泥岩型铀矿化点。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七大队在测老庙地区落实了1个小型泥岩型铀矿床。

盆地西部塔木素地区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边缘,铀矿地质工作为空白。其铀成矿的铀源条件、目的层岩性岩相条件、后生蚀变条件、水动力条件、盆地开阔背景等方面均要优于盆地东部。基于上述条件的对比分析,2000年开始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对盆地宗乃山至沙拉扎山中央隆起以南进行了小比例尺铀成矿综合编图预测研究,历经10年的调查评价、区域评价、预查和普查等几个勘查阶段,发展成为塔木素特大型铀矿床。

1.1综合编图与研究

2000~2001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拉善左旗银根地区1∶25万铀矿区调》项目,按照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找矿思路,对巴音戈壁盆地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拉善左旗银根地区开展综合编图与研究。通过编图研究,认为塔木素蚀源区宗乃山隆起花岗岩铀迁出明显,盆地巴音戈壁组上段砂体较为发育,泥—砂—泥结构良好,发育北东向延伸的长约70km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并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存在3处伽马异常、大面积210 Po偏高带、5个210 Po异常点及较多铀水异常晕,为后期铀矿勘查的提供了很好的找矿线索。

1.2调查评价

200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2003~2007年),找矿思路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共施工了29个钻孔,完成了11000m钻探工作量。2004年首次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2005年发现了3个工业铀矿孔,落实了塔木素铀矿产地。对找矿目的层沉积相重新进行了定位,认为巴音戈壁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初步控制到3层对成矿有利的砂体,砂体单层厚度一般在15~30m之间,砂体延伸稳定,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是铀成矿的主要空间场所。铀矿化受层间氧化作用明显,大致控制层间氧化带3条,长10~15km,铀矿带长3.2km,预示塔木素地区具良好的铀成矿前景。

1.3区域评价

2006~2007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银根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13300m,施工了28个钻孔。发现有两种铀矿化类型,即砂岩型和泥岩型,由于矿化砂岩胶结较致密,密度较大,因此按常规开采的思路,泥岩和砂岩均按边界品位0.0300%、边界米百分值0.021 m%、最低工业品位0.0500%的一般工业指标估算铀资量,有工业铀矿孔5个、铀矿化孔11个,显示了好的找矿前景。巴音戈壁组上段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含矿性得到进一步扩大,矿带长度扩大到4.8km,矿带连续性较好,334?铀资源量达中型铀矿床规模。

1.4铀矿预查

2008~2009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铀矿预查》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9500m,施工了20个钻孔,新发现工业铀矿孔 9个、铀矿化孔3个。进一步查清了巴音戈壁组上段发育红色和黄色两种层间氧化带,也是主要的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砂岩型铀矿化受两种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明显。铀矿化主要以层间氧化带型成矿为主,少量同生沉积型。泥岩型铀矿化具有面积大、层位稳定的特点。铀矿带长度扩大到5.6km,宽100~400m,矿带连续性较好,334?铀资源量已达大型铀矿床规模。矿化砂岩中发现了硒铅矿、硒铜镍矿等硒矿物和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它们常形成于中—低温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已经发现的硒铅矿均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矿床[1],也就意味着铀矿形成可能经历了中—低温热液作用。

1.5铀矿普查

2010~201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铀矿床普查》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86800m,施工了129个钻孔,新发现工业铀矿孔95个,累计见112个工业铀矿孔、铀矿化孔19个。铀矿带总长约5.8km,宽约1.3km。向盆地中心厚度大、品位高的矿体逐渐增多,单工程矿段最大厚度为8.96m,品位最高为0.7075%。按常规砂岩型铀矿一般工业指标估算333铀资源量已达特大型规模。

2 矿床基本特征

2.1构造特征

浅层地震解译见有3条断裂,均呈北东向展布。F1断裂倾向北西,表现为压性逆冲断层特点。F2断裂距F1断裂1~3.5km,倾向北西,表现为正断层特点。F3断裂倾向南东,表现为正断层特点。3条断裂延伸均在40km以上。北东向断裂孕育于燕山早期,在燕山中、晚期达到鼎盛,喜马拉雅早期仍有一定的继承活动。早期表现为挤压特点,中期发生大规模的伸张走滑,后期构造性质反转,表现为斜压走滑性质[2]。铀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F1和F2断裂组成的夹持区域(图1)。

2.2地层特征

蚀源区由志留纪至三叠纪岩浆岩组成,二叠纪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沉积盖层由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和上段、上白垩统及第四系组成。下白垩统是盆地盖层的沉积主体,巴音戈壁组上段为含矿层位,厚度大于911m。矿床内巴音戈壁组上段出露地表,缺失上白垩统,第四系风成沙土沉积很薄。

巴音戈壁组上段可以分为上、中、下3个岩石地层结构,下部岩性以深灰色、灰色泥岩为主,为一区域性一级标志层。中部岩性以浅红色、紫红色、褐黄色、黄色、灰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和泥灰岩,整体粒度较粗,砂岩厚度大,内部可识别出4个较为明显的湖泛事件。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砂岩薄层,整体以细粒沉积物为特征,为一区域性一级标志层。各湖泛事件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泥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湖盆区湖泛事件形成灰色、深灰色泥岩,厚度大;湖盆边缘由于相变,湖泛事件时主要发育粉砂岩、细砂岩。根据区域性2个标志层以及4个湖泛面,将巴音戈壁组上段分为6个小层序组,即6个岩段(图2)。

2.3水文地质特征

矿床地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和古地理等条件控制和影响。巴音戈壁组上段含水岩组为矿床内主要的含水层,上部有稳定的隔水层,平均厚度为428.20m,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含水层受岩相控制明显,北部厚度大,南部厚度逐渐变薄并尖灭,为含水层的边界,含水层平均厚127.90m,钻孔单位涌水量平均为0.295L/s·m。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为主,水文地球化学类型属氯型水,矿化度平均为26.05g/L。地下水埋深较深,但承压水头高,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图1 塔木素铀矿床断裂构造平面展布图

1—压扭性逆断层及编号;2—压扭性正断层及编号;3—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4—工业铀矿孔;5—铀矿化孔;6—铀异常孔;7—无矿孔

图2 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综合柱状图

2.4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程度受岩石渗透性控制,不同岩段不同砂体中,氧化带的厚度、埋深差异较大。氧化带多沿河道呈多层带状发育,早期主要发育红色氧化带,晚期发育黄色氧化带,红色氧化岩石部分进一步被氧化成黄色。总体上,层间氧化带在剖面上具有由北西向南东厚度由大变小、埋深由深变浅的特征(图3)。铀矿(化)体主要产于氧化砂岩与灰色砂岩或灰色泥岩相邻部位,部分产于还原带的灰色砂岩中。平面上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多呈蛇曲状展布,氧化还原过渡带离蚀源区的距离大约12~14km,铀矿(化)体基本上分布于过渡带内(图4)。个别铀矿(化)体位于完全氧化带靠近过渡带位置,其矿化与氧化砂岩所夹的灰色细碎屑岩关系密切,矿化位于砂岩与泥岩的界面附近。

图3 塔木素铀矿床H32号线剖面图

1—地形线;2—巴音戈壁组上段岩段编号;3—岩段界线;4—岩性界线;5—深灰色、灰色泥岩;6—灰色砂体;7—氧化砂体;8—铀矿体;9—铀矿化体;10—钻孔、孔号、孔深(m)

图4 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三岩段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图

1—辫状分流河道;2—分流间湾;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4—决口扇及决口河道;5—水下泥石流;6—前缘泥;7—滨浅湖;8—主流线;9—岩相界线;10—氧化带/还原带界线;11—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12—工业铀矿孔;13—铀矿化孔;14—铀异常孔;15—无矿孔

2.5矿体特征

铀矿带总长约5.8km,最大宽度为1.3km。矿体形态呈层状、板状或透镜状,矿体层数多,共划分了52个矿体。333资源量≥100t的共有19个矿体、22个块段,≥200t的共有9个矿体(图5),≥500t的共有5个矿体。矿体产状平缓,一般3°~5°,扇三角洲前缘靠近前扇三角洲一带地层坡度较大,产状在10°左右。33号主要矿体长约2300m,宽50~750m(长宽均未封边)。

图5塔木素铀矿床主要矿体叠合图

1—工业铀矿孔;2—铀矿化孔;3—铀异常孔;4—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5—13-1号矿体及范围;6—14-1号矿体及范围;7—28-1号矿体及范围;8—33-1号矿体及范围;9—37-1号矿体及范围

矿床平均厚1.54m,平均品位0.0997%。其他参数见表1、表2。

表1 单工程矿体埋深、厚度及品位特征一览表

表2 主要矿体厚度、品位特征一览表

2.6矿石特征

砂岩矿石物质成分见表3,泥岩矿石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次为高岭石,泥灰岩矿石中碳酸盐主要为方解石。

表3 砂岩矿石与围岩主要物质成分统计

硅酸盐化学全分析含矿岩石中的烧失量、TFe2O3、FeO、CaO、P2O5、K2O 含量略高于无矿岩石,SiO2、Al2P3、MgO、Na2O含量则低于无矿岩石(表4)。

表4 硅酸盐化学全分析(平均值)一览表

砂岩矿石多为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斜层理构造、砂状结构。大多为颗粒支撑类型,孔隙式胶结,部分基底式胶结。泥岩类矿石可见水平纹层理构造、泥状结构、炭质泥状结构等。

矿石主要蚀变有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针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碳酸盐化、石膏化、黄铁矿化、沥青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黄色岩石为黄钾铁矾所致,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3]等成岩改造的产物,石膏呈顺层、穿层均匀分布在砂岩胶结物中。此外,矿石中还见到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硫化物和硒矿物,硒矿物有硒铜镍矿、斜方硒铁矿、含硒黄铜矿、硒铅矿、硒铜蓝及未知的Se-Cu-Pb矿物。

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独立铀矿物和吸附态。独立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和含钛铀矿物[4]。大部分独立铀矿物分布在黄铁矿和有机碳屑的边缘或中间,有时也分布在碎屑矿物石英和长石的裂隙或溶蚀的空洞中。吸附形式的铀吸附剂为黏土化长石、褐铁矿及杂基中黏土矿物(图6)。

图6 铀的存在形式

A—沥青铀矿分布在钠长石(Ab)空洞内,且与片状黄铁矿(Py)共生;B—钠长石(Ab)“溶蚀”空洞发育,黄铁矿(Py)和铀石发育在钠长石的空洞中;C—含钛铀矿物以颗粒形式与碱性长石(Kfs)、钠长石(Ab)共生,边缘黑色部分为砂岩孔隙,含钛铀矿物与含钛金属矿物或氧化钛交替生长;D—杂色不等粒长石砂岩放射性照相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吸附剂为黏土化长石、褐铁矿及杂基中黏土矿物。4U、6U、10U代表电子探针测量点号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在巴音戈壁盆地西部的大面积空白区发现了第一个特大型铀矿床,并且具有进一步扩大的前景。

2)大致查明了目的层沉积体系特征及后生蚀变发育特征。巴音戈壁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发育红色层间氧化带,晚期发育黄色层间氧化带。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及分流间湾泥岩和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常联合控矿。

3)大致了解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展了5个水文孔单孔抽水试验,巴音戈壁组上段含水岩组的单位涌水量为0.013~0.830L/s·m,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为主,矿化度6.76~45.30g/L,水质较差。岩体普遍较完整,岩体多为块状,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岩体多属Ⅱ、Ⅲ类,稳定性中等—较好,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类型。矿区地震烈度区划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活动较弱,发震次数少,震级小,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矿区稳定性较好。

4)基本查明了矿床矿体特征,矿体呈多层产出,呈层状、板状或透镜状,产状近于水平,受扇三角洲前缘与层间氧化带的控制,矿体具有规模大、局部较富集的特点。

5)基本查明了砂岩矿石和泥岩矿石的物质成分,铀的存在形式有沥青铀矿、铀石、含钛铀矿等独立铀矿物和吸附态两种,并见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硫化物和硒矿物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

3.2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塔木素铀矿床为热液参与的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模式,即“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复成因铀成矿模式。层间氧化作用贯穿了铀成矿的全过程,局部热流体的参与可能使铀进一步得到富集,也生成了一些新的矿物,同时后期油气的参与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该模式的建立对巴音戈壁盆地其他地区的找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塔木素铀矿床铀成矿作用包括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成矿、中期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和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3个阶段。

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矿形成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扇三角洲平原间湾沼化洼地及前缘湖沼洼地富含的有机碳、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是铀成矿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沉积的同时砂体也逐渐接受来自于蚀源区的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入,在氧化-还原界面(潜水氧化还原和层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铀初始富集,形成铀异常晕(图7A)。巴音戈壁组上段在整个沉积过程中存在多期次的沉积间断,盆地间歇性的蒸发浓缩使水中铀不断聚集浓度加大,岩石中的植物碎片、炭屑、黄铁矿等同时对铀进行吸附,最终在细碎屑岩中形成同生沉积型铀异常或铀矿化。薄层泥灰岩的出现说明当时水体很浅,而沉积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有利于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不同深度、不同规模的面状成矿带。当早期沉积物被晚期沉积物完全覆盖时,早期所形成的深部铀异常或铀矿化在地层压实过程中随着压榨水的不断排出,泥岩、粉砂岩再次对水中所含的铀进行吸附使铀不断聚集。随着物源的不断供给,这一沉积过程和铀富集过程不断重复进行。

中期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之后处于长期抬升剥蚀阶段,含氧含铀地下水沿层间砂体源源不断渗入,随着氧的不断消耗,铀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工业铀矿化或铀矿化体(图7B)。

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即苏红图期热流体具备区域上的构造-岩浆活动条件,热流体活动在时间上与断层和区域构造活动相一致。此时期大量的岩浆喷发,使得整个盆地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成岩、成矿物质活动频繁。铀矿石中发现的硒铅矿、硒铜镍矿等硒矿物均形成于中—低温物理化学条件。方铅矿与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出现也可能是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1]。石膏-黄铁矿S同位素温度测量获取的温度也属于低温热液范围[4]。热流体改造可能使铀矿化进一步得到富集,同时来自于深部层位的还原剂如沥青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在此过程中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一直在持续进行,这可以从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两期成矿年龄得到验证。

图7 塔木素铀矿床铀成矿模式

1—砂质砾岩、含砾砂岩;2—砂岩;3—泥岩;4—灰色岩石;5—红色岩石;6—黄色岩石;7—地层界线;8—岩性岩相界线;9—黄铁矿、有机质等还原介质;10—铀异常晕;11—控制及推测矿体;12—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3—断层(逆断层和正断层);14—基底岩石;15—含氧含铀水及运移方向;16—油气运移方向;17—中低温热液运移方向;18—巴音戈壁组下段;19—巴音戈壁组上段;20—第四系

取的温度也属于低温热液范围[4]。热流体改造可能使铀矿化进一步得到富集,同时来自于深部层位的还原剂如沥青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在此过程中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一直在持续进行,这可以从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两期成矿年龄得到验证。

2)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目的层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巴音戈壁组上段从下到上划分了6个岩段[4] ,第二至第五岩段为砂岩段,也是主要的含矿段,下部的第一岩段和上部的第六岩段为泥岩段,见有少量同生沉积型铀矿体。巴音戈壁组上段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泥岩中,同时与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关系密切。

4开发利用状况

矿床还处于普查阶段,目前对矿床仅仅进行了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研究和矿石加工技术工艺的室内条件试验研究。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类型,矿床稳定性较好。根据矿石加工技术实验结果,无论是砂岩矿样、泥岩矿样还是混合矿样,采用酸法搅拌浸出工艺实验,铀渣计浸出率均大于90%[5],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良好。

5结束语

矿床目前局部达到普查工程网度,矿体大多没有封边。矿体多集中在300~530m深度范围,垂向上矿体具有多层性,且厚度适宜,品位较好。向盆地中心矿体厚度有明显增大、品位明显增高的趋势,如盆地中心的ZK H 32-19号钻孔中的6层矿体品位均在0.1%以上,最高0.6770%,最大厚度6.53m。矿床资源潜力巨大。

塔木素西部为一大型斜坡带,长度达70km。由于地表沙化强烈未开展铀矿工作。蚀源区主要为志留纪至三叠纪花岗岩体,受印支期、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强烈影响,岩体内部及边缘断裂纵横交织,断裂带附近片理、片麻理颇为发育,岩体风化,对铀后期淋滤及迁移非常有利。矿床一带盆地宽度不超过30km,而西部地域开阔,形成了宽缓向斜。卫星图像显示巴音戈壁组上段由多个冲积扇组成,扇中和扇端往往是铀成矿的良好空间场所。湖盆中心的湖泊、沼泽、泉水及盐渍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进而控制了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特别是目的层形成后地下水一直保持了原来的径流状态,利于形成一定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因此西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条件,前景广阔。

前面所述铀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地震解译的两条北东向断裂所夹持的区域。由于沉积岩特别是砂岩在钻进过程中结构构造极易破坏,即使存在构造在岩心中也很难观察到这些现象。这些构造是否存在?构造对铀成矿起什么作用?构造是否使上下地层存在一种水力联系?这是目前所面临的需要攻关的科技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家永,等.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矿石的物质组成初步研究[C].东华理工大学,2007:1-68.

[2]王利民,等.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报告[R].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2003:12-56.

[3]聂逢君,等.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与铀成矿条件研究[C].东华理工大学,2011:5-165.

[4]焦养泉,等.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含铀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C].中国地质大学,2011:11-187.

[5]塔木素铀矿搅拌浸出试验报告[C].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2012:1-126.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侯树仁,男,1968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开始在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2012年8月任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重大项目总地质师。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核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二等奖、中核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地质成果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㈧ 中国核工业有哪些单位

·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
·深圳中核集团公司 ·上海中核浦原总公司
·中国同位素公司 ·中核金原铀业有限公司
·中国宝原工贸公司 ·中国核仪器设备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稀土公司
·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中核丰原铀浓缩有限公司 ·海南海源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上海核电器材公司 ·秦山核电公司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兰州铀浓缩厂
·中核红华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铀浓缩厂
·光华化学工业公司 ·建中化工总公司
·甘肃华源企业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五洲工业总公司
·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七一○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七九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乌鲁木齐汽修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七二○厂 ·中国核工业长城企业公司
·核工业燕宁公司 ·深圳华原实业发展公司
·深圳凯利工业发展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十五建设公司
·河北葡萄糖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核仪器厂
·西安核仪器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上海电子仪器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光华仪表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武汉光明仪表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苏州光学仪器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安核设备制造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峨嵋机器制造厂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苏州阀门厂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中南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西南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西北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东北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天津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郑州储运贸易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华东公司 ·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哈尔滨公司
·北核品供销公司 ·电机运行技术开发公司
·中国核工业北华清公司 ·北利华消防工程公司
·北颐通医用工程开发公司 ·北核海高技术开发公司
·北宝公司 ·海南海原开发公司
·中国原子能工业北储运公司 ·北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
·核工业北地质研究院 ·核工业北化工冶金研究院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中国核科学技术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核工业大连应用技术研究所 ·核工业无损检测中心
·核工业科技开发咨询中心 ·核工业培训中心
·核工业研究生部 ·中核商务中心
·南礼士路招待所 ·中国核工业报
·核工业案馆 ·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
·核工业郑州干休所 ·核工业西安干休所
·核工业四一五医院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核工业四一九医院
·核工业总医院 ·核工业北医院
·深圳香密湖友谊医院 ·核工业江西矿冶局
·核工业湖南矿冶局 ·核工业广东矿冶局
·核工业甘肃矿冶局 ·核工业新疆矿冶局
·核工业云南矿冶公司 ·核工业地质局
·广东矿冶技工学校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O八大队 ·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
·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三大队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O三研究所
·核工业中南地质局二三O研究所 ·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O研究所
·核工业华东地质局二七O研究所 ·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O研究所
·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O研究所 ·和平里招待所

㈨ 石家庄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怎么样

这个真不知道。去贴吧问问。也许有专人知道。属

http://tieba..com/f?ct=&tn=&rn=&pn=&lm=&cm=0&kw=%CA%AF%BC%D2%D7%AF&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CA%AF%BC%D2%D7%AF&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㈩ 中核集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待遇怎么样啊

待遇很糟,以前来核工业不受重视,源90年代末曾大量精简员工,核工业部下属各单位目前都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后来稍有所改善,但远不能和油田,煤矿相比,与地勘系统的地质队相比,也差不少,初次就业,最好先考虑地勘,其次冶勘,最后再考虑核工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