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局位置
『壹』 湖北地质单位有哪些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湖北地质 湖北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
湖北省地质局 湖北地质医院 湖北省地质医院 湖北地质学院 湖北地质职工大学
『贰』 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怎么样
您好!我四年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 先在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内质勘探大队工作了三年,今容年刚调到武汉。这个部门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福利待遇依然很好,岗位津贴比我现在多很多,并且基本上每年都在涨。如果你想获得历练并且有一个较好的收入,这将是一个很好地地方,这是工作真的有点辛苦,但我认为在这里工作是我不断成长的三年。
『叁』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的介绍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始建于1955年,前称为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核工业中南地质专局三O九大队),曾属隶属于地质部、二机部、核工业部,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由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具体管理,是湖北省唯一的核地勘单位。该局发现的某大型铀矿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肆』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介绍
湖北省地质局(原湖抄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划归湖北省政府管理,现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主要承担全省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属地勘队伍,负责所属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现有职工16047人(含离退休职工)。局机关内设12个部门,核定事业编制8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25个。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坚持更加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构建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环境地质和地质经济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荆楚富矿、民生地质、新型矿业”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地质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伍』 湖北省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
一、矿床概况
1.矿床名称
湖北省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
2.地理位置
位于红安县城西北,距县城15km。地理坐标:东经114°31′55″~114°32′27″,北纬31°22′55~31°23′26″。
3.矿床类型、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勘查程度和开发情况
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本矿床1958年发现,1962年至1968年,湖北省地质局第十二地质大队对华河萤石矿区寨山矿段进行了初步地质勘探,但因有新任务,未完成初勘工作。1971年至1972年,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地质大队,对华河萤石矿床寨山矿体进行了深部补充勘探,提交了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该矿床CaF2平均含量72.91%。
该萤石矿床因矿体埋藏深,已经停采。
4.所属Ⅲ、Ⅳ级成矿区带
该萤石矿床位于Ⅲ级成矿区带Ⅲ-67-1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Au-Ag-Fe-Cu-Zn-Mo金红石-萤石-珍珠岩-天然碱-石膏成矿带桐柏-大别Ag-Au-Cu-Zn-Mo-Fe-金红石-萤石-珍珠岩天然碱-石膏成矿亚带。
5.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1)大地构造位置:矿区位于秦祁昆造山系,大别-苏鲁地块。
2)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太古宇变质岩系,以白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绿泥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的透镜体。
二、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区成矿及控矿地质条件
1.矿区岩石
矿区岩石为太古宇变质岩和少量岩浆岩(图5-6)。寨山萤石矿体近矿围岩有白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多蚀变成黑云斜长片麻岩)、早期正长(钠长)斑岩、晚期石英斑岩和硅质脉岩,以及主要由动力变质作用并受硅质热液影响而成的各种碎裂岩、角砾岩。
地表见到沿破碎带下盘分布的暗红色角砾岩,这种角砾岩成分复杂,常含有较多的萤石角砾,局部CaF2含量达30%以上,胶结物除石英外,还有大量的赤铁矿、褐铁矿。本区近矿围岩对萤石矿的控制作用不明显,萤石矿与围岩岩性无依赖关系。从围岩蚀变情况来看,位于破碎带中的岩石普遍受到蚀变,表明在断裂、破碎带形成时或之后,受到热液的侵蚀,同时也表明断裂和破碎带中的萤石矿可能是热液成因。
2.构造作用
矿区褶皱构造简单,仅局部可见小型挤压褶皱构造,一般倾向NWW和SWW、倾角10°~40°的平缓单斜构造。
矿区内断裂破碎构造发育,主要为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次为北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
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主要为大致平行的寨山-许晶山断裂破碎带、马头山-初家山-黄石岗破碎带及与之大致平行的次一级断裂破碎构造。主断裂破碎带倾向NW,倾角55°~85°,宽数米至数十米,总长达3~4km。断裂破碎带中往往充填有正长斑岩脉(局部为石英斑岩脉),并发育有各种碎裂隙、角砾岩,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等热液蚀变普遍。寨山-许晶山断裂破碎带充填萤石-石英脉,马头山-初家山-黄石岗破碎带充填重晶石-石英-萤石脉。这些脉体往往见有尖灭再现现象。同时,以硅质、萤石为胶结物的角砾岩在破碎带中常有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断裂破碎带是成矿前构造,在成矿时和成矿后均有过活动。断裂破碎带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北西向张扭性断裂破碎构造不发育,往往为正长斑岩和石英斑岩所充填,局部为重晶石-石英脉所充填,未见萤石矿。
控制华河萤石矿寨山矿段矿体的为一明显的断裂破碎带,这一断裂破碎带位于寨山至方刘田一带,成NE-SW向延伸,倾向约307°,倾角一般为65°~70°,地表破碎带长达1km,萤石矿体赋存于断裂带中。断裂破碎带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容矿空间。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岩性为正长斑岩,其次为石英斑岩和硅质脉岩。正长斑岩多沿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破碎构造带分布,呈脉状产出;石英斑岩,主要见于许晶山一带,多数沿张扭性断裂破碎带分布,呈岩株及岩脉产出;硅质脉岩,主要发育于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中,呈厚薄不一大小不等的脉状切穿各种围岩,并切穿萤石矿且彼此穿插,据野外观察,认为至少有3次脉动,并在成矿前后均有活动。
图5-6 湖北省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区地质略图
(据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地质队,1972)
1—人工堆积;2—萤石矿(脉);3—正长斑岩;4—矿脉产状;5—第四系残坡积及冲洪积物;6—萤石-重晶石矿脉;7—石英斑岩;8—矿山;9—太古宇白云斜长片麻岩;10—石英脉;11—片理产状
(二)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华河萤石矿床寨山矿段萤石矿体有主矿脉矿体和分支矿脉矿体两个萤石矿体。矿体形态、产状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从平面看,呈较复杂的分支复合之脉状(图5-7)。从剖面看,呈八字形分脉状,总体产状变化不大,倾向307°左右,倾角65°左右(图5-8)。
图5-7 湖北省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地质示意图
(据吴自强等,1989)
1—人工堆积物;2—第四系浮土;3—太古宇白云斜长片麻岩;4—太古宇绿泥斜长片麻岩;5—断层角砾岩;6—正长斑岩;7—石英脉(或硅质带);8—萤石矿床
主矿体(主矿脉)沿破碎带上盘分布,总长约1000m,地表出露长约330m,连续出露。地表出露厚度平均6.70m,最厚达10m。向两端变窄趋于尖灭。经深部工程揭露,隐伏的盲矿体继续向SW方向延伸,并逐渐尖灭,盲矿体部分长约670m。矿体平均延伸约145m,并以分叉状向深部逐渐尖灭(图5-8)。
分支(矿脉)矿体 沿破碎带下盘分布,矿脉形态较复杂,总体产状与主矿脉大致相同,倾向307°左右,倾角较陡,70°左右。矿脉具明显的膨胀狭缩和“尖灭再现”现象,并在矿脉转折处,沿裂隙方向出现矿脉“尾巴”。矿体水平厚度最大8m,一般5~7m,矿脉总长250m左右,向深部尖灭。
2.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 以萤石型为主,其次为萤石-重晶石型。
矿石自然类型 本区萤石矿石分为块状矿石、似条带状矿石及角砾状矿石等。
(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 以中粗粒结构为主(往往具程度不同的压碎结构),次为不等粒变晶结构、似斑状结构。
图5-8 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108线剖面图
(据吴自强等,1989)
1—人工堆积物;2—白云斜长片麻岩;3—正长斑岩;4—断层角砾岩;5—萤石矿体
矿石构造 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似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3)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 矿石呈半透明和不透明,以白色—淡绿—绿色为主,其次为浅黄色、淡紫—紫色(往往在矿体边部见到)。矿物成分简单。有用矿物为萤石,呈半自型—自型晶粒,粒径1mm至数十毫米不等,多数为3~10mm,具三组斜交解理,部分萤石晶粒中含钛矿物(榍石、金红石)和锆石的包裹体。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玉髓,有时含围岩碎屑。石英一般占25%~30%,呈他形半自型粒状充填于萤石晶隙间,或呈放射状围绕萤石晶体生长,或呈脉状切穿萤石,或呈胶结物胶结角砾状萤石。萤石与石英的共生关系说明,在产出规模较大而气热作用较稳定的环境下,萤石主要结晶期早于石英,但在产出规模较小而骤然冷却的环境下,则往往以石英结晶开始,萤石生成较晚。
化学组成 矿石化学成分以CaF2,SiO2为主,占总含量的95%以上。有益组分 CaF2,在矿石中一般含量为79%左右,最低20%,最高可达95%。萤石矿品位随矿体的逐渐尖灭而逐渐降低。寨山矿段萤石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16.90%,矿体品位变化均匀。
主要有害杂质为SiO2,其含量变化与CaF2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函数关系。其他有害杂质为Fe2O3,CaO,BaSO4,S,P等。
三、矿床成因
该萤石矿床矿体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围岩蚀变强烈,矿体产于同源岩浆岩(正长斑岩)附近,矿体与正长斑岩、石英斑岩等脉岩在空间上的一致性和矿脉生成时的滞后性,说明晚期岩浆热液与成矿的密切关系,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陆』 湖北省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局(原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国土专资源部,属1999年划归湖北省政府管理,现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主要承担全省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属地勘队伍,负责所属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现有职工16047人(含离退休职工)。局机关内设12个部门,核定事业编制8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25个。 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坚持更加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构建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环境地质和地质经济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荆楚富矿、民生地质、新型矿业”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地质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柒』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及局决定事项的交办、督办;负责管理机关文秘、信息、宣传、档案、保密、文印工作;负责综合治理及信访工作;负责有关重大会议的筹办 ;负责对外联络、新闻发布和公务接待工作;负责电子政务建设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发展规划处。
组织研究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参与拟订地质工作发展中长期规划;开展有关政策法规研究。指导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拟订结构调整方案;负责工作目标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及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三)财务处。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统计、审计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并组织落实和检查;管理地质勘查基金;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财政预算及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资金筹集和融通;组织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论证,并对投资进行监管;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工作目标责任制经济指标考核及奖惩兑现工作。
(四)地质勘查处。
拟订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开发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规划得编制工作;管理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管理矿业权经营与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管理省外、国外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负责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技术业务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负责相关专业资质建设和管理。
(五)环境地质处。
承担全省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承担全省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负责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技术业务管理;负责相关专业资质建设和管理。
(六)工程地质处。
指导、协调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工作;负责工程地质、探矿工程等技术业务管理;指导、协调所属单位重大生产经营项目的实施;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相关专业的资质管理;负责局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七)科技处。
负责拟订地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前沿性、基础性地质研究以及地质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引进与推广工作;负责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对外科技与经贸合作;负责外事日常工作;指导有关学会、协会工作。
(八)组织人事处。
负责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所属单位搞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职工队伍建设;负责拟定人力资源开发 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保险福利等工作;负责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出国人员政审工作;负责职工教育管理工作。
(九)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十)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及在汉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立机关党委办公室,承担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十一)纪检监查机构。
(十二)地矿工会。
『捌』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和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有什么区别
地方军和国家军
地调院属湖北局或厅
地调中心属中国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