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部西北地质局丘冬建
A. 中国石油部部长是谁
中国历任石油部部长:
李聚奎,1904年生,湖南省安化(令涟源)县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3军第3纵队支队长,第9师27团团长、师长,红1军团第1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31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第1纵队副司令员、旅长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驻北乎“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2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余秋里,1914年10月生,江西吉安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29年参加江西省吉安县农民暴动,后任吉安赤卫队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入党后在吉安永阳军事部工作。1933年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曾在红军大学第四分校学习,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二连指导员。1934年任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1935年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其间:率部任红二军团前卫。1936年11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副主任。1938年起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一二○师三五八旅八团政治委员、团长。1944年起任一二○师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晋绥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一二○师三五八旅政治委员,晋绥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政治委员,6月起任第一军副政治委员,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起任中共川西区委委员、常委。1950年10月起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1951年起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54年12月至1955年9月任解放军总财务部副部长,1955年9月至1957年5月任总财务部部长,1955年1月至1957年5月任总财务部党委书记。1957年5月至1958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1958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5月至1965年2月任部党组书记。1959年9月起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1964年12月至1970年6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领导中央“小计委”工作。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其间:1980年3月前兼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组书记。1977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9年3月起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1980年2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任国务委员。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其间:1982年10月起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书记。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欧阳毅,1910年4月生,湖南省宜章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29团党委秘书,第10师党委办公厅秘书长,第28团连政治委员,红4军无线电台政治委员,第10师教导队政治委员,红4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长,红4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10师师党部秘书长,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秘书、执行科科长、秘书长,红5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秘书长,总指挥部1局局长,西路军总指挥部5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文革中曾任石油工业部军管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宋承志,1917年出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少先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红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随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1940年7月,任炮兵团教导营副营长。宋承志还担任过延安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1944年成立延安炮兵学校,宋承志担任训练部副部长。1945年9月,炮兵学校奉命开赴东北,历任东北军区炮兵3团团长、第3炮群群长、炮兵第2指挥所副主任、炮兵2师副师长、师长。1950年,宋承志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2师师长,参加了第1、2、3次战役。回国后,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文革期间,出任石油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后回到军队,担任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授衔少将。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 星,军队干部,1969年1月至1970年6月任石油工业部军管会主任。
伊文,1916年生,浙江省余姚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区队长,第1分校区队长、军事教育干事、青年队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教导队教员、队长,山东纵队第2旅参谋,滨海军分区参谋、股长,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作战科科长、代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参谋处处长、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后勤科科长,华东野战军山东团南线指挥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过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计划处处长,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部长,营房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燃料化学工业部主任。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康世恩,1915年5月生,河北怀安人。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1935年在北平高中读书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分队长,并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1937年至1940年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民运部工作队队员,晋西北区党委警卫连指导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委会主任、中共朔县县委统战部部长,山西决死四纵队游击六团组织股股长,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组织部部长。1940年至1946年任晋绥八分区行政公署专员。1946年至1949年任晋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晋绥独立五旅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至1955年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党委书记,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北京石油管理总局局长。1955年7月至1956年9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党组委员(1955年10月起)。1956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委员、党委书记(1965年2月起)。1967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至1971年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兼江汉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1970年6月至1971年9月任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1971年9月至1975年1月任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代组长。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其间: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国家经委党组书记;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80年至1982年5月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二书记;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国务委员。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9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宋振明。1926年生,河北馆陶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化教员、连指导员、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安康军分区干部部副部长。建国后,任玉门矿务局运输处处长和采油厂厂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军、中共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大庆油田革委会主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党组副组长,1978年任石油部部长。1981年后,任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原油田会战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石油开发公司总经理。1990年6月13日在大庆逝世。
唐克,1918年2月生,江苏盐城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毕业,大专学历。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1938年春至6月为河南确山县竹沟教导队学员。1938年6月至1939年2月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后方留守处宣教干事。1939年2月至12月任新四军直属政治处、军医处宣教股股长、政治指导员。1940年1月至10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宣教(科)副科长。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统战科科长。1941年10月至1944年6月任苏北解放区阜东县县长。1944年6月至9月任苏北解放区射阳县县长。1944年10月至1945年12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1946年1月至3月任东北解放区开鲁县县长。1946年3月至6月任东北解放区中共乾安县委书记。1946年6月至8月任东北解放区前郭旗吉林专署财经处处长。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任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1947年1月至8月任黑嫩省企业管理局局长。1947年9月至1950年秋任东北经济委员会工矿处经理部主任、办公处副处长、基建处处长。1950年冬至1953年7月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1953年7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学习。1955年夏至1958年10月任石油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其间:曾兼任石油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58年10月至1965年2月任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司长。196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6月至1977年6月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7年6月至1982年3月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组书记。1982年3月至1985年6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8月至1989年7月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党组书记。1987年9月后曾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董事长。中共第11届、12届中央委员。
王涛,1931年11月生,河北乐亭人。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副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8年至1950年在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学习。1950年至1952年任哈尔滨工农速成中学党总支部干事。1952年至1953年在东北工学院干部补习班学习,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学习。1953年至1954年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1954年至1963年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矿业学院学习,莫斯科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63年至1965年任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勘探室、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实习员,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勘探室主任、院副总地质师。1965年至1970年任大港油田副指挥兼总地质师。1970年至1979年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兼总地质师。1979年至1983年任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珠江口筹建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兼临时党委书记。1983年至1985年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总经理。1985年6月至1988年4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8年至1989年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临时党委书记。1989年至1996年1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级顾问。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李范一,1891年生,湖北应城人。两湖师范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和研究电机工程。1924年回国,1927—1929年,创办短波无线电机制造厂,建立我国第一座短波无线电台,举办中国无线电上海国际电台,为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曾任陕西省教育厅长、湖北省建设厅长。因不满国民党特务的暴行,于1935年辞官回乡,兴办合作事业。“七·七”事变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任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解放后,任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汉口第一纺纱厂总经理。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4月30日在北京病逝。
李人俊,1914年出生,浙江温州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供给部部长,新四军苏北财经部副部长,江淮银行副行长兼印钞厂厂长,淮北边区行署审计处处长兼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政委,苏皖边区政府货管总局局长,山东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兼山东省渤海区财办主任,华东财办工矿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山东淄博特区党委副书记,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工矿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李人俊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委秘书长,解放军建筑第五、第六师(联合司令部)政委,1953年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任石油工业部常务副部长,1964年任建筑工程部部长、党组书记。1972年后先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人俊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者之一,1983年他参与组建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任董事长、党组书记。他为石油、石化工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因病于1999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周文龙,1909年生, 湖南浏阳人。浏阳中学学生。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三军团先后任八军四师司令部书记、总指挥部秘书。1932年冬,担任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一军军部管理科科长。1933年6月部队缩编后,改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部参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改任第十三团管理主任。9月,担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毕业留校工作,担任校务部副部长。1938年春,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很好地完成了抗大的物资保障任务。1940年3月,调任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2月,改任前总供给部政治委员兼后勤政治部主任。1943年秋,担任前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政治委员。协助部长杨立三领导了八路军前方的后勤工作建设和保障工作,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1946年6月改任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参与领导组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物资供应和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7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57年9月调任国务院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参与组织开发大庆油田的工程会战。1978年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等职。曾荣获二级红星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2月8日逝世。
焦力人:(1920-2007),男,汉族,1920年8月出生,陕西省韩城县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延安中央印刷厂管理科科长,陕甘宁边区第一兵工厂总务科科长,晋绥军区第十兵工厂总务科科长、副政治协理员、职工大队队长、指导员、天水军管会企业科科长。玉门油田解放后,担任玉门油矿军事副总代表、党总支副书记,协助军事总代表康世恩同志在油田建立了工会组织,并建立和发展了党的基层组织。1958年3月任玉门矿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60年2月带领以全国劳模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玉门石油职工参加松辽石油会战,并担任会战指挥部工委委员、副指挥。1964年10月起先后担任石油部地质勘探司司长,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工委副书记、总指挥,江汉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组织了胜利油田和江汉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1972年2月担任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院长。1975年10月担任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并兼任华北油田工委书记、总指挥。1978年4月担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0年年初主持石油工业部全面工作。1983年1月从石油工业部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担任石油部顾问。1998年7月离职休养。2004年1月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15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天相:(1928-2005),男,汉族,1928年12月8日出生,北京市人。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到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学习,1951年7月在甘肃玉门油矿钻探大队实习,1952年毕业后,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技术员,石油工业部供应制造局技术员、工程师、副处长、处长,湖北潜江“五七”油田机械处副处长,燃料化学工业部勘探开发组装备组组长,石油化工部勘探开发组副组长,石油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8年7月离职休养。因病于2005年11月23日22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敬文,1916年生,河北盐山县人。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他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先后任西北青年战地工作团区团长,川康特委委员兼青委书记和上川东特委书记,重庆新华日报社党总支书记、营业部主任。1946年调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后任张家口市委民运部长和企业党委书记,中共察哈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孙敬文先后担任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局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城市建设部副部长和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建筑工程部代理部长和党组书记,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1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后担任天津市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和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8年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是党的八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5年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d >4g{
徐今强,1915年生,浙江省宁波人。煤炭工业部原部长。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联络科科长,中共中央华东局联络科科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石油公司军代表,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大庆油田党委书记、总指挥,化学工业部代理部长,燃料化学工业部副部长,1975年1月,任煤炭工业部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孙晓风,1917年生,山东蓬莱市人,1936年5月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机关党支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秘书处处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区第三纵队十师政治部主任,昌潍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孙晓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0师政委,华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厅主任。1956年8月,他调到石油工业部工作,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生产技术司司长等职,1962年兼任石油部炼油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65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75年后,历任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顾问,石油化工总公司副董事长。1988年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19日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
B. 中国第一任石油部长是谁
中国第一任石油部长是李聚奎。
李聚奎简介:
李聚奎,男,1904年12月31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人。原名李新喜。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
1955年—1958年任石油部长。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6月25日逝世。
(2)石油部西北地质局丘冬建扩展阅读:
历任职务
李聚奎,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支队长,第九师二十七团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
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一九五八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历史评价
李聚奎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坚贞不渝,百折不挠。1930年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他被诬蔑为“AB”团,在残酷的“审查”中,始终不改变革命意志;
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学习和应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李聚奎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但从不居功骄傲。
他一生襟怀坦白,豁达大度,光明磊落,节操高尚。他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同志,不计功名。
他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实际,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对工作极端负责。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开创新局面的气魄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关心群众生活,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灾区人民。他壮心不已,发挥余热,带病写下了战争回忆录,为党和军队留下了宝贵财富。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事业,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他的崇高品德和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
C. 中国石化新星下属公司有哪些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星石油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以地热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受国家能源局委托成立了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公司机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 263 号。国内所属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西安、沈阳、保定、咸阳、郑州、成都、运城、盘锦等大中城市,海外项目遍及埃及、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乍得、吉布提等国家。
D. 对比西北石油局和西部钻探
当然是西部钻探了,效益在新疆算是数一数二的,石油工程钻井方向的去很适合,至于石油局,效益一般 奖金不高的,但四级不过,进西部钻探可能不容易,尽量自己早联系吧
E. 中国石油化工西北石油局轮台怎么样
中石化的效益比中石油要好些,不过相差都不大
轮台我去过,生活区修得不错,版采用权的是酒店公寓式管理,男生简单生活比较方便,消费什么的可以不用考虑了,没什么好买的,有钱也不好花出去。周围乡镇维族人太多,不安逸,要少去逛。
如果你是宅男的话比较适合那个地方的生活,有个好点的电脑就行了,要是属于喜欢跟朋友一起聚的那种就比较难,估计只能天天自己喝闷酒哈
F. 中石化西北局和西北石油分公司的关系待遇一样吗
今天是来2009年,非常的一年,这个自是中石化的企业,同学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如果你家没人你是进不去的,或许你很优秀,但是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进不去”因为小弟我也是即将2009毕业的学生,经过许多的过程,现在牵进了中石油东北销售公司下的一个油库,中石化西北石油局和中石油东北销售公司都属于机关单位,你认为一个本科生刚毕业就可以让你进机关的!那是不会的!如果你很有才,相信你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祝你好运
G. 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现在是什么单位
我给你说说这段历史。
新星石油公司前身是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专质局属(下属多个地区石油及海洋调查局,包括广州和青岛)。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以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及其所属石油系统的普查勘探、科研队伍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广州和青岛海洋调查机构),拥有西北、西南、东海、东北、华东、鄂尔多斯等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发现并建设了多个大油田。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H.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的机构
局本部驻陕西省西安市,下设办公室、计划经营处、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安全保卫处、审计处、地质科技处、国内勘查部、国际勘查部、矿权信息部、工程管理处、矿业开发处、技术经济处、档案管理处、离退休管理办公室、机关后勤服务中心16个处室,以及纪委(监察)、工会、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团委、机关党委7个党群机构。
局下设十二个队级单位。711总队,驻地汉中市勉县,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石油钻井、岩芯钻探等;712总队,驻地咸阳市,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矿业开发;713总队,驻地商洛市,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石油钻井等;717总队、地质机械所,驻地宝鸡市,717总队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岩芯钻探等;地质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机械加工等;715总队、水文总队、物化探总队、地质研究院、测绘院、职工医院、地质勘查院驻地西安市。715总队主要从事石油钻井;水文队主要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工程施工等;物化探总队主要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探矿;研究院是集地质、测试、选冶、遥感技术运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矿产研发机构,测绘院主要业务为矿区测绘和各种工程测绘工作;地质勘查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地质勘探工程共九个方面。
I. 中国石油兰化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局有没有关系
一个是炼油的,一个是产油的,一个是中石油的,一个是中石化的,两者已经分家很多年了,西北局只管油田生产石油,而兰州化工是下游炼化企业,往大里说同属石油系统,实际上没多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