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地质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研究生需要考什么科目
招生专业: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向
01.土地科学
02.资源管理与区域开发
03.全球环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04.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
05.资源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 复试阶段为综合面试。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3 360高等数学
4 870自然地理学
系所名称 城市与环境学院
招生总数 105人。
选拔方式和考试说明
城市与环境学院接受国内重点大学的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基本条件是获得推荐免试资格,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本科期间成绩排在年级前 3 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科研成果和获得科技奖励的学生。其中,特别优秀者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被录取 为直博生 的学生不占该校免试推荐生名额。大多数专业采用面试方法选拔免试推荐硕士生 或直博生 ,面试考查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和综合论述能力、外语口语能力等。
统考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为笔试,主要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复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主要考查更加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外语口语能力。初试和复试分数所占的比例为 5 : 5 ~ 7 : 3 。参加复试人数占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为 120 %~ 150 %。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历史沿革
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历史沿革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地理学门。[据王恩涌考证:1904年仅仅是个计划,并未实现。在北大讲地理课的是张相文教授,他1917-1919年在北大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编有《中国地理沿革史》讲义。学科发展历史与清华大学的地理系和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有直接的渊源。
清华大学于1928年成立地理系,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担任第一任系主任。地理系于1929年招收学生。由于系的发展,到1933年,在学科上有了扩大,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分别培养地理、地质、气象方面人才,改名为地学系。
抗日战争开始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于1938年4月在云南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合并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抗战胜利,三校回迁,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各回本校。清华原地学系的气象组遂单独成系。
1950年初,因当时国家急需地质人才,清华地学系中的地质组遂单独成立地质系,地学系只留有地理组。
1952年,为适应国家建设,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原清华的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的地质地理系。当时,学习苏联培养人才的经验,地理学遂采取按二级学科成立专业,分别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专门人才。在地质地理系,1952年设有自然地理专业。1955年又设立了经济地理与地貌两专业,同时引进部分地质学教师,开始招收地质专业学生。这种方式是我国地理学高等人才培养上重要变化。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高校于1966年停止招生。
北大地质地理系于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当时,考虑到世界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城市化与卫星遥感技术等方面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遂确定地理学的专门人才培养采取理科专业与应用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地貌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培养理科应用人才。这使地理学人才培养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文、理结合,而成了文、理、应用、技术大综合的新时代。
1978年,地理学方面的学科与地质学方面的学科分别成立地理系与地质系。地理系下设自然地理、地貌和经济地理三个专业。随着学科发展日益重视应用的趋势,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老学科的新变化,于1989年将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
由于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北大在2002年将原城市与环境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7年5月,学校决定将环境学院的两部分分开,原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院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建设,大力提高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动学院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使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设施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主要学科方向的水平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建院模式
学科建设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国际化战略。采用国际通行的办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和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建立国内和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突出中国特色、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学院建设注重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学科建设中将注重已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扶持和培养某些国家急需的学科和重要的新兴学科。发挥学院学科齐全的优势,学科布局注重文、理、工相关学科的结合。 2001年以来,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其中2004年获得批准的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2005年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2008年获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2001-2004年每年参与和主持的863、973项目均在2项以上。直接进入本院的横向项目平均每年在15项左右。
2003年,本院共有2个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别是陶澍教授牵头的“重金属形态的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及生态效应”以及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另有蔡运龙教授牵头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性的区域评价、区域战略及操作途径”获该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许学工教授参与的(排名第四)“渤海西南岸滨海油区环境演变卫星监测及预测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城市与环境学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两方面的科研经费接近。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环保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学院每年直接使用的科研经费维持在6000余万元,2012年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
学院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均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全院每年在sci和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2011年以来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大于3.0。方精云院士和朴世龙教授曾在science和nature等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共6篇。
3. 北京大学的城市与环境学院有哪些专业
固体废复弃物。城市与环境学院主要制讲的是指城市建设规划相关的院系,但工作不如前者好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指大环境。老是说两个都很不错,等各种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研究,比如说包括,气体,水,声音,但我认为学后者工资收入更高
4. 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城市与环境学院有什么区别哪个比较有前途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指大环境,比如说包括,固体废弃物,气体,水,声音,等各种环境版污染的治理和研权究。
城市与环境学院主要讲的是指城市建设规划相关的院系。
老是说两个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学后者工资收入更高,但工作不如前者好找。
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蒙吉军怎么样
北京大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是几本院校
一本
目前城市与环境学院共有教职员工99人,其中教授42人(含研究员7人),副教授31人(含副研1人),讲师9人。现有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4人,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外籍教师1人,以及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学院下设4个系、一个研究所,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经济地理系、资源与环境地理系、生态学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另有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十多个研究中心。 目前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也是落在城市与环境学院下面。 学院拥有地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貌第四纪、历史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涉及资源、环境、生态、城市等多个领域。学院有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人地系统与环境遥感实验室。
在教学方面,学院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和科学前沿设置专业。 本科生有5个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城市规划。 硕士研究生有10个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貌与环境演变、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第四纪地质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生态学。 博士研究生有6个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貌与环境演变、第四纪地质学。 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承担大量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发表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为国家的决策提出科学依据。
7. 北京大学 城环学院 为什么不叫地理
赶时髦,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而已。
8. 我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我们主要方向不是环境科学,大家别弄混了),城市规划专业咋样
这个专业跟资源,环境,城市,农村,规划,管理都有关系~~国内开这个回专业的学答校有很多,北大排名第一。这是个非常杂的专业,跟经济,地理,管理,环境,资源利用都有关系,所以就业渠道广泛,估计你们本科什么都会学一点点,但不深入,到了读研读博了才会细分方向,例如可以转向区域规划方向,旅游管理方向,资源利用方向,环境保护方向,经济地理方向等等,很杂很杂,运用相当广泛啊~~看你兴趣爱好了~~
9.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怎么样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很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双一流,国内综合排名很高,国内顶尖水平
1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院抄建设总的指导思想袭是以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建设,大力提高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动学院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使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设施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主要学科方向的水平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建院模式 学科建设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国际化战略。采用国际通行的办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和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建立国内和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突出中国特色、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学院建设注重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学科建设中将注重已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扶持和培养某些国家急需的学科和重要的新兴学科。发挥学院学科齐全的优势,学科布局注重文、理、工相关学科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