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质局恩施
Ⅰ 恩施-利川地区
(一)地球内部系统
1.地球深部构造
图6-6是湖北省莫霍面等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恩施地区为湖北西部幔坪区一部分,处于城口幔陷和咸丰幔陷的肩部地幔微隆区。但从整体上看西部幔坪仍处在下陷状态,它的东部为武陵幔坎或幔阶与太行山幔坎带相连,具有显著的地壳陡倾和重力梯度带特点。本区西部为著名的四川幔隆区。
图6-6湖北省莫霍面等深线图(单位:km)(据湖北省区域地质志,1984)
2.构造和断裂系统
与西部幔坪区相对应,地壳以缓幔隆升为特征,形成上扬子台褶带。其西部邻区为扬子地台四川拗陷盆地,东部邻区为武陵褶皱山系。随上扬子台褶带构造历史演化,本区经历了三个地质发展阶段:①地台盖层沉积阶段(∈—T2),②地台活化阶段(T3—K),③新构造运动阶段(N—Q)(见第五章第二节)。根据卢纪仁等研究(1996),扬子地台活化最初是从二叠纪扬子地台西部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和峨眉山玄武岩大面积喷发开始的。当时本区正处于地台凹陷沉积阶段。据他推测,巨型的地幔热运动和火山喷发对本区沉积会产生影响。根据本区下二叠茅口组和上二叠吴家坪组地层记录,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炭质页岩、煤系等组成的黑色岩系可能反映当时湿热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特征。其中的硅质岩条带和硅质炭质页岩很可能有海底热水沉积性质。总之它们所反映的是一种湿热的还原沉积环境。在黑色岩系中发现了与Se有关的V、Ni、P、S等元素富集及相应的钒矿、磷矿和黄铁矿层,最近在恩施还发现了首例独立的硒矿床。
本区断裂属于武陵山断裂系,由西向东有齐跃山-大娄山断裂,咸丰断裂和建始-恩施断裂,呈北东或北北东平行排列。断裂之间形成一系列斜列式断陷盆地。但无火山-岩浆活动。
3.岩石系统
本区出露岩石为一套古生代连续沉积层序。主要的含硒岩石层位有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炭质页岩黑色岩系。这些黑色岩系都以灰岩、白云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和煤系为特征,分布于齐跃山以东地区。本区低硒岩石则分布在齐跃山以西,主要的岩石层位为晚三叠统-侏罗、白垩系的砂岩、灰岩、粉砂岩、页岩等。低硒岩石为侏罗系紫色砂岩、粉砂岩。高硒背景岩石中,只有下二叠茅口组和上二叠吴家坪组地层岩石控制的范围内发生人畜硒中毒现象。在低硒岩石背景中,也只有侏罗系紫色砂页岩控制的范围有克山病发生。
岩石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含炭硅质岩和硅质炭质页岩硒平均值分别为3.13、52.40和247.707μg/g,紫色砂岩平均硒0.097μg/g。
综上所述,本区西部邻区发生的地幔柱热运动和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可能是造成本区含V、Mo、Cr、Ni、S、P、Se高背景值的主要原因。它们主要赋存于含炭黑色岩系中。与本区相邻的南部川、滇、黔、桂等地区赋存有类似的岩石层位,并发现V、Mo、P、Au、Ag、Pt、Pd等矿床和矿化。被认为是与地幔柱有关的玄武岩浆作用的结果,因为高Cr、Ni、V、P、Pt、Pd等元素通常是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由此可以设想,本区及其相邻的川、滇、桂地区在古生代以来一直在地幔热柱活动的高热流值异常控制下,海底出现硅质和含藻碳酸盐沉积,并有V、Ni、Cr、P、Se、S等元素富集。经过多旋回的海进海退不整合运动,在二叠纪中晚期这种富集达到高峰。
(二)地球表生系统
1.地形地貌景观
本区西部为齐跃山系,东部为武陵山系余脉,呈北北东走向延伸。在两山系之间和山系内部发育大大小小的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山区海拔1000m以上,盆地<300~500m,高差500~700m。在齐跃山以西为丘陵和丘陵盆地,以东为低山丘陵和盆地。本区植被茂密,机械风化剥蚀作用不强,故很少出现巨厚的洪积物堆积和冲洪积阶地景观。
2.天气气候特点
本区受云贵高原和我国东部季风双重影响,为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当东南海洋性季风弱时,容易形成干旱气候。例如1959~1963年持续干旱气候,给本区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硒中毒也在这几年中暴发流行。
3.地下水和地表水系
本区岩石有渗漏层(如砂岩、灰岩),又有隔挡层(如泥炭质页岩、煤层等),因此,地下水位低,泉水露头彼彼皆是。地表水系发育。以齐跃山为界可分为两支水系,东支为清江水系,西支为长江干流水系。
本区居民主要饮井水和泉水。根据中毒区—未中毒区—克山病区采集的水样分析,其水硒平均值依次为24.4→3.4→0.20ng/ml,中毒区水硒已超过我国规定的国家饮水标准(Se<10ng/ml。克山病区的饮水硒则低于缺硒带平均值(0.5ng/ml)。
4.土壤系统
以齐跃山为界,东部山区为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在河谷盆地发育沼泽土和水稻土;西部丘陵区发育紫色土和沼泽水稻土。本区土壤以坡残积土为主,只在河谷盆地才出现冲积土,因此本区土壤对基岩的继承关系特别明显。由于本区大部地区岩石产状比较平缓,当其产状与坡向、坡度接近一致时,土壤的性质(包括硒)对某一种岩类的继承性就特别突出。在第五章中曾特别强调指出罗家坝和沙地高硒非中毒和高硒中毒的两个村出露的吴家坪组含硒很高的硅质炭质页岩夹煤层呈与坡向一致的缓倾斜面状分布,其原地形成的土壤都呈高硒状态(20.56和18.54μg/g)。在其它一些高硒未中毒村(比如晓关,自生桥等),大面积出露的是含硒相对较低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其生成的土壤含硒量较低(2.19和3.99μg/g)。同样在低硒区(比如长坪,支罗),面状分布的低硒紫色砂岩,其发育的土壤也呈低硒状态(0.12和0.073μg/g)。但是在褶皱发育岩石产状较陡的地区(比如鱼塘坝和新塘),由于坡度也陡,残积物容易被搬运,在地势低洼处或河谷区会出现冲积成因的灰褐色砂质粘土(即沼泽土和水稻土)。由于这些运积物成分复杂土壤的总硒不高(4.99和4.96μg/g),但水溶性硒却很高(23.51和66.38μg/g)。
鱼塘坝中毒村土壤硒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硒,硫化物硒和残余态硒加和达到95%以上,而水溶态硒、交换态硒的加和只有24~75ng/g,占总硒量1%~2%。其中的交换态硒大多为Se(Ⅳ)(表5-13)。其可溶性还要受pH,铁锰氧化物和有机炭控制。因此,仅水溶态硒和交换态硒可能还不能满足植物对硒的吸收需求。通常情况下有机态硒对植物有效性可能更大。
5.植物及粮食系统
由于本区东西两部分地貌、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其植被也各具特色。东部山区产青冈林、油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针叶林和灌木林。西部丘陵产柏木松、杉木、马尾松、青冈林等针叶林和阔叶林。
种植物东部山区以玉米、烟叶、茶和柑桔为主,盆地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西部丘陵区以水稻、小麦、玉米、柑桔等为主要农产品。
本区按高硒中毒村—高硒非中毒村—低硒村粮食取样分析,硒平均含量出现三个级别范围:0.78~3.30(高硒),0.05~0.18(中硒)和0.00147~0.0029(低硒)μg/g,分别定义为高硒中毒危险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村。在高硒级别中,罗家坝和芭蕉是非中毒村。本次分析结果与以往研究分析的数据对比,在高硒区从中毒的60年代至今粮食硒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自80年代以后,粮食硒已降至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见第五章第三节)。
将中毒时期的大米和玉米硒与本次分析的大米和玉米硒比较,两次结果数据为3.96、8.66与0.816、1.645μg/g。玉米硒是大米的2倍。本次测试的大米和玉米硒比中毒期共同降低了约4~5倍。即使如此,经估算,目前的粮食硒水平,仍然能使人体处于高硒中毒危险状态,除非以食大米为主并增加食物多样性(见第五章第三节)。
6.人群生活方式、食物结构及人体硒状态水平
恩施地区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人群以食大米为主,广大山区居民则以食玉米杂粮为主,肉食主要为自养的牲猪,因此形成一个较封闭的生态食物环境。随着生活改善,山区居民目前也以食大米为主,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喂养牲畜。因此近十几年人体硒中毒病症已逐渐消失,但牲畜硒中毒现象却时有发生。
硒中毒村—非中毒村—低硒村采样分析结果人发均值同样出现三个硒级别范围,高硒20.80~62.90μg/g,中硒0.701~7.63μg/g,低硒0.262~0.339μg/g。基本上与高硒中毒危险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克山病)村对应。但也出现了两种特别情况:一是罗家坝、芭蕉两个非中毒村人发硒落入高硒中毒危险村范围内,与粮食硒情况一样;二是鱼塘坝村人发硒5.41μg/g落入富硒非中毒村范围内,这是因为这里的居民以每年一轮换的方式生活,因此发硒水平比其它中毒村低,但又比一般非中毒村高。这种情况说明一个重要事实,即低硒或正常人在高硒环境中生活,很快就能使人体内硒水平增高;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在相同的硒环境条件下,儿童和老人对硒的吸收效应比青壮年人灵敏(图5-11)。这可能与儿童和老人身体代谢功能较弱硒,在人体内积蓄的时间长有关。因此,儿童和老人比年青人更易感染上硒中毒。然而在低硒地区可能又是另一种情况,儿童从低硒环境中吸收的硒比成年人少,硒还不能满足身体发育时各器官的需要。
Ⅱ 湖北省恩施地区有哪些地质勘查单位麻烦把单位名称及联系电话写清楚 谢谢
湖北第二地质大队,在恩施土桥坝。
Ⅲ 湖北恩施硒中毒区土壤硒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张光弟张绮玲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葛晓立罗代洪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毛大钧苏宏灿胡蔚红
(湖北省恩施州卫生防疫站,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将湖北恩施地区高硒环境的土壤划分为:①高总硒高水溶性硒;②低总硒高水溶性硒;③低总硒低水溶性。前两种类型可定义为高硒中毒危险区土壤,后一种类型为非中毒区正常土壤。这种分类便于对高硒危险区预测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控制高硒区不同类型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母质和出露的岩石类型、产状及地球化学环境。
关键词恩施硒中毒土壤
恩施地区是国内外知名的人体硒中毒区。研究已经证实人体硒中毒是由于摄入过量的在高硒土壤种植的高硒粮食、蔬菜等引起的。因此查明高硒土壤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是预防人体硒中毒的基础。以往的研究,将高硒区分为高硒中毒区和高硒非中毒区,其含义是说同处于土壤、粮食、水、人体高硒状态,有的地方发生硒中毒,而有的地方不发生中毒。然而实际情况是在非中毒区既有与中毒区相同的高硒介质环境,也有相对富硒但不足以引起人体硒中毒的介质环境。因此上述分类是不太确切的。本文希望通过对硒的地球化学分类,区分硒中毒危险区和非中毒正常区,提高预防的准确性。
1技术方法
按传统的分类方案将恩施地区分为高硒中毒区和高硒非中毒区(图1),每种类型地区选择5个采样村,系统采集土壤样品。每一采样村采集5件以上土壤样品。采样点均匀布置,间隔300~500m,并尽量避开房前屋后容易污染的耕地。每件样品采于同块耕地,布置一20m×20m方形,在四个顶点用取样钻钻取地表下10~20cm的土壤。将四个点的土壤样混匀,去掉石块、杂草,四等份后取对角线两份各装入一个样品袋中。共采集土壤样品68件,其中旱土64件,水稻土4件。
样品在低于35℃温度下干燥6~12小时,以避免硒蒸发,用玛瑙钵研磨至150μm以下,用硝酸-高氯酸处理后,用原子荧光光谱(AFS)测定硒。将制样在40℃温度下用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震荡,过滤,再用AFS测定滤液中的硒。
图1湖北恩施地方病分布和采样位置分布图
1—花被;2—沙地;3—新塘;4—鱼塘坝;5—杉坨;6—南潭;7—范家坪;8—罗家坝;9—芭蕉;10—晓关;11—自生桥;12—支罗;13—长平;14—南甫;15—民生;16—铜锣关;17—建南;18—箭竹溪;19—乐福店:20—继昌
2结果与讨论
高硒中毒区和高硒非中毒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水溶性硒的含量与平均值见表1和表2。如果按这两种硒参数指标考察高硒区土壤硒的分布,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相对高总硒高水溶性硒(沙地、花被、杉坨、芭蕉、罗家坝);②相对低总硒高水溶性硒(新塘、鱼塘坝);③相对低总硒低水溶性硒(晓关、自生桥、范家坪)。第①类型既包括中毒村,也有非中毒村;第②类型为中毒村;第③类型为非中毒村。如果将①、②类型看成中毒高危险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水溶性硒(12.93~112.66ng/g,平均50.98ng/g),然而总硒平均值相差甚远(最低只有4.96μg/g,而最高可达到25.42μg/g)。第③类可视为富硒非中毒危险区,其水溶性硒只有2.81~8.13ng/g,平均4.62ng/g,比高危险区低很多;但总硒却与危险区中的低值接近(例如鱼塘坝、新塘)。
上述三种硒分布类型的土壤分别来自两种土壤母质。第①、③类型的土壤主要来自富硒岩石的残坡积层,第②类型的土壤则来自富硒岩石和其他岩石的山麓堆积层、山间河流冲积层和池塘堆积层。残坡积层原地发育的砂质粘土呈灰褐色、褐色;土层较薄;土壤成熟度中等,分异不明显;土中岩石碎块较多但成分单-,基本上为硅质白云岩、硅炭质页岩;土壤pH值大多为6~7.5,呈中偏微酸性。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和土壤结构特征(表2)表明,这类发育于富硒岩石残坡积层的土壤继承了岩石富硒的特征,并受岩石分布范围控制。但是同一岩石层位上不同地点土壤从母岩中继承的硒含量是不-样的。例如图2中,范家坪与杉坨村都在吴家坪组层位上,采集的土壤都在这个层位的硅炭质页岩附近,然而范家坪土壤硒平均只有6.62μg/g,而杉坨村却达到15.18μg/g。类似的情况,在自生桥、晓关硅炭质页岩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硒平均值分别只有3.99和2.19μg/g,而芭蕉、罗家坝、沙地等同样的土壤样品硒平均值却分别达到25.42、20.56和18.04μg/g。这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不均的现象极有可能是同-富硒层位的母岩在各地硒含量不均造成的,也有可能与地形坡度、侵蚀面位置或剥蚀深度等有关。
表1恩施地区土壤硒含量统计
由运积物的混合物发育而成的土壤有两种产出形式。一种是新塘型,由山麓堆积+河流冲积组成;另一种为鱼塘坝型,由山间洼地池塘堆积而成。山麓堆积形成的砂质粘土呈灰褐色,土层厚,成熟度中等,分异不好。土中碎块多,成分复杂,有灰岩、页岩、炭质页岩、白云岩、含炭硅质岩等(表2)。在远离山麓的河流冲积土中碎块明显减少,砂质成分增多,大多为粘土质砂岩,土壤pH值为6.60~7.75,呈中性。鱼塘坝四面环山,中间为洼地,在最低处形成蓄水池塘,其北面即为硒矿局出露区。土壤为地表水搬运堆积形成的灰褐色粘土质砂土,土层厚,岩石碎块少,成熟度高。土壤pH值为6.04~6.67,略偏酸性(表1、2)。以上两种产出形式的土壤总硒偏低,但水溶性硒很高,可能是运积物中掺入了其他低硒物质,但可溶性硒却随富硒岩层演变的流体介质在地势低洼处富集。因此该类型土壤硒的分布除了受富硒岩层的控制,还可能受当地环境介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图2范家坪-杉坨村剖面示意图
表2恩施地区土壤特征用硒含量统计
3结论
按照土壤总硒和土壤水溶性硒将高硒中毒区土壤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高土壤总硒和高土壤水溶性硒,第二类为低总硒高水溶性硒,第三类为低总硒低水溶性硒。沙地、花被、杉坨中毒村和芭蕉、罗家坝非中毒村属于第一类型,新塘、鱼塘坝中毒村属于第二种类型,晓关、自生桥和范家坪非中毒村属于第三类型。第一、二类型土壤长出的粮食硒含量高,第三种类型的土壤长出的粮食硒含量低,因此按照土壤总硒和土壤水溶性硒含量,第一、二类型的土壤属于高硒中毒危险区,第三种类型属于硒正常非中毒区。这种类型划分适合于对高硒危险区的预测,亦可从改良土壤硒的角度制定预防措施。
土壤中的高硒含量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的类型。当母质来源于富硒岩石的残坡积层时,在这种高硒母质上发育的土壤总硒和水溶性硒含量都高;当母质来源于冲积层时,由于混入了许多低硒碎屑物,使母质的硒含量低,这种母质发育的土壤总硒含量低,但是由富硒岩层演变的流体介质在地势低洼处富集,可导致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增高。控制土壤中硒含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岩层的产状和侵蚀面的深度。当岩层产状平缓,侵蚀面达到低硒岩层时(比如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就低(例如晓关、自生桥);若侵蚀到高硒岩层时(比如硅质炭质页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就高(例如罗家坝、沙地)。
参考文献
杨光圻,王淑贞等.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3,增刊(2),1~6
毛大钧,苏宏灿.鄂西自治州硒中毒的地理因素.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3.4(3),23~25
苏宏灿,毛大钧等.鄂西自治州环境硒成因的调查、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78~289
Ⅳ 恩施地质队,队长是谁
没有吧!只有地质局!!你是要勘探矿石还是???大峡谷
Ⅳ 湖北佳合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北佳合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03月2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承版接公司经营范围内的业权务(国家有专项规定的从其规定)等。
法定代表人:杜小平
成立时间:2014-03-26
工商注册号:42280100007244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湖北省恩施市东风大道443号怡宁苑2号楼一单元501室
Ⅵ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隶属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国家二级即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管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现有职工880人,专业技术人员55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工程师96人,工程师173人,博士生4 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工程院院士刘广润、胡海涛、卢耀如,中科院院士陈梦熊曾先后担任总工或从事科研工作。先后被授予“大庆式企业”、“全国地质勘察功勋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湖北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总站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专业技术仪器设备的更新、注重加强科研开发研究力度、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大的水工环专业地质队伍。 在全省设立武汉、襄阳、宜昌(三峡库区工作站)、荆州、黄石、孝感、咸宁、十堰和恩施分站,设立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地质灾害信息中心、水工环调查中心和水工环研究室等机构,还在加纳设立加纳长江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柬埔寨设有办事处。
Ⅶ 请问湖北省恩施州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具体怎么补偿要看市政府的专项文件,以下是国家指导意见,根据经济发展的程度会有差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第二十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分批次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二)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补充耕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时一并批准。
(三)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按具体建设项目分别供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分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方案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分期办理建设用地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二)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拟订供地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应当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供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划拨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四)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通过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第二十三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涉及农用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二)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涉及国有农用地的,不拟订征用土地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补充耕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时一并批准;供地方案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征用土地方案时一并批准(涉及国有农用地的,供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时一并批准)。
(三)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划拨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四)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涉及农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的,只报批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第二十四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办理;但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军事设施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用地,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 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第二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应当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内恢复种植条件。
第二十九条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二)国有土地租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
第三十条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Ⅷ 湖北恩施是最穷吗
我们知道,湖北恩施,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还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仙境”它是位于北纬30度的人间仙境,一年四季美如画,初春的翡翠湖水,夏日的避暑森林,秋日的满山红,冬日的皑皑白雪,每个季节都美得醉人;
恩施最有名的当属恩施大峡谷,旅游不可错过,它内部分为了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个景区,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摄影,冬天欣赏雾凇,全程游览时间大约需要5小时,景交车往返约1小时。
第三个是土家腊肉
感受一下环境不仅造就人其实也造就猪,土家人每家都会喂年猪,就像草原牧民的风干牛肉一样,腊肉是最廉价和智慧的保存方法。但是过年吃不完的肉,土家人就会把肉制成腊肉,不仅方便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错,熏好的肉挡在通风处可以保存两三年不变质。
第四个是榨广椒
土家人非常喜欢酸辣口味,让他这道菜就是把玉米粉拌上辣椒粉放在坛子里,等发酵了以后就是一种该可以长时间储存的食物了,这个主要是用来蒸肉或者是扣肉底料、伴料、炒腊肉等,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非常好吃,大家去了可以尝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就是要体验独特的风景和美味,当然还有独特的文化。
Ⅸ 襄樊有哪些地质单位
湖北省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 。地址:襄樊市长虹北路35号
资质: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不一定非的在襄樊吧,干地质肯定不稳定在某个城市。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荆州市荆州区新南门外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孝感市体育西路西段特1号
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 恩施市土桥大道10号
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 宜昌市夷陵区夷陵路19号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屈原路桔颂街41号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武汉市汉阳十里铺夏家湾特1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
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武汉市解放大道684号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武汉市琴断口街夏家湾特1号
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 武汉市航空路26号
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联城路108号
湖北省鄂东北地质大队 孝感市建设路163号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 湖北省大冶市育才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