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色地质局书记
❶ 有色地质局局领导你们知道现在的后勤服务中心领导是怎么当的吗
可以像上级部门领导反映
❷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的介绍
河南省有色金来属地质矿产局是河源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组建于1949年。现有职工381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8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9人。
❸ 看了你之前的回答,想问一下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下属的哪个单位比较好呀现在招聘吗
呵呵,目前有色地质一队最好了,勘查总院也不错。他们原来都属于郑州的,在郑州开拓市场比较早,工资发的貌似也很及时呀……
❹ 河南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有什么关系级别分别如何后两者的待遇
国土资源厅、地质来矿产自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没什么关系。
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都是省厅局级单位,但论级别国土资源厅是正厅级而地质矿产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可能是副厅级。
地质矿产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的待遇还可。
❺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对外合作: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黄彩丽 杨群周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对外合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开始主要是引进外资进行风险勘查与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8年局实施“走出去”战略,局属地勘单位在境外取得多处矿业权,在非洲、南美、东南亚到蒙古国都有河南有色找矿人。
一、引进来,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的对外合作是从“河南省洛宁县月亮沟银矿详查”等5个勘查区和内乡县银洞沟等3个勘查区引进外资进行风险勘查开始的。前者由于当时地质事业费拨款不足,该地区的勘查工作进展不大,局属一队也曾设法引入一些社会资金进行勘查,但限于其经济实力,资金投入也不大,勘查成果也不明显,且有严重的“后遗症”。后者自2000年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由于投入多,取得的勘查成果也较突出。
2004年1月30日,加拿大SKN公司总经理高建国由中国矿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益康先生陪同,实地考察“月亮沟”、“银洞沟”铅锌银金矿项目。考察后外方对这两个项目比较满意,双方于2月3日签订了合作意向。外方为英国威克多矿业有限公司(属加拿大SKN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方为河南有色地质矿产有限公司。2月20日,在谈判后,双方就月亮沟、银洞沟地区的8个探矿权的合作签订了协议。4月12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国际经贸洽谈会”上,冯锐代表英国威克多矿业有限公司、毕福海局长代表河南有色地质矿产有限公司就上述合作签订了合作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决定成立中外合作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该项目的合同签字仪式。
成立中外合作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首先面临的是军事禁区问题。在此前已有十几家外国公司想在河南省进行矿业勘查,都是因为此问题而失败。前期局通过洛宁县委、县政府等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毕局长亲自出面,多次到洛阳、北京,利用洛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各方关系同军事基地方面进行接触,同时毕局长还到第二炮兵参谋部进行汇报。经过了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个问题总算有了结果:内乡银洞沟3个探矿区的合作勘查开发被军方否决,洛宁月亮沟的5个探矿权只能限制在其范围内进行勘查开发。在河南省进行风险勘查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
军事禁区问题解决后,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4年8月30日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办理“月亮沟”等5个探矿权由有色一队到合作公司的转让。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6月6日向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颁发“月亮沟”、“西庙—垒垒石”两探矿证。省工商局于2005年6月24日已向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颁发长期营业执照(30年),合作公司注册地已由郑州变更到合作公司生产经营地洛宁县。
二、合作中,以真诚的态度达到多赢
中外双方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对月亮沟地区开展合作探矿工作。在合作中,双方以诚相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两年多共投入坑探近5.5万m,钻探5万m,勘查投入8000余万元,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效果,目前仅在月亮沟勘查区就获探明、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银为中型规模,铅锌为中型规模。
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底取得月亮沟铅锌银矿采矿证,4月份开始采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中方在该项合作中从经济上受益匪浅,而加拿大希尔威金属有限公司(原加拿大SKN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在与中方的合作中得到大幅度的攀升,目前是数十家在华进行风险勘查的加拿大上市矿业公司中股票价格最高、最为成功的公司。
自公司成立以来,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为洛宁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6年上缴税2000余万元,2007年上缴税9000余万元,另外还为当地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该项目不仅给局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局还派出一些技术骨干参加到该项目。他们在与外方的交流磋商中,直观地了解了国际规则,规范了管理方法,更新了观念,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三、走出去,寻找更大可持续发展空间
2008年局党组深刻分析勘查开发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并认识到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历史给予我们“走出去”的新机遇,要求局属地勘单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境外取得矿业权,做强勘查,做大开发,真正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形成长期稳定的优势产业。目前局属地勘单位在境外取得矿业权的有:①局属一队在菲律宾拥有一个矿业权;②局属二队在津巴布韦有一个矿业权,在蒙古国有两个矿业权;③局属五队在蒙古国有3个矿业权;④局属六队在澳大利亚有一个矿业权;⑤局属地勘总院在智利有一个矿业权。
这样,在非洲、南美、东南亚到蒙古国都有河南有色找矿人。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局不仅在对外合作勘查开发中获得了收益,更为参与更广泛的对外合作积累了经验,熟悉了规则,锻炼了队伍。
❻ 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转企后属什么性质
属于四不像
❼ 河南省地矿局领导简介
这是一r家事业性编制的单位,待遇一r般,但是福利比1较高,可以7估计3,你一u年的内收入m大l约在2w左右……并容且,发展也j会不i错,因为7,现在政府部门v的官员将扩大e来源,增加透明度,那么c事业单位的小a领导会成为7一l个n主要的吸纳对象,所以4,以0后你还是会有机会走入e政府的。至于h技术层面上b来说,那个b单位很一v般,就像各省的地质队1或者地质勘察院差不y多,没有多少3什6么h值得骄傲的成绩,不c过,作为4河南为3数不j多的几h家地质勘察单位,她的效益还是很有保障的,所以3,建议要回省内3工o作的你选择她 pキ
❽ 新战略催生四十个境外矿权——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走出去”勘查纪实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网(2010-01-20)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和地勘单位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河南省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意见》,鼓励省内的地勘单位和企业以自身技术优势为依托,以铁、铜、铝土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开拓非洲、美洲及大洋洲,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此,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成立了境外地矿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工作,在境外勘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长足的进步。本期我们介绍该局境外勘查之路,以飨读者。
对于众多的地勘单位而言,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境外发展空间,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然而,由于地质勘查周期性较长,“走出去”对地勘单位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境外找矿还伴随着政治风险、政策风险、语言障碍、风俗习惯、勘查成果难以预料等难题。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为了加强“走出去”的适应能力,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划分国别、集团作战”的战略,既整合了力量,又减少了重复投资。
比较优势分别布局
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下属各单位的境外矿产勘查项目,大多位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该局通过境外勘查项目运作实践,掌握了关于各投资对象国政府的矿业政策、政府效率、当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质工作研究水平、人文状况等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项目密切相关的投资信息,收集了大量关于投资对象国矿产资源法律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对投资对象国的政策环境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在项目筛选、立项论证的过程中,该局下属的地勘单位做了大量的踏勘和地表地质工作,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境外找矿勘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年来境外勘查项目的选择、立项论证和实施,该局各地勘单位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勘查战略的部署方案,也深化了对国外重要成矿区带的认识。例如,蒙古国存在以著名的奥尤陶勒盖为典型矿床的铜矿成矿带,既是部署铜矿找矿的有利选区,也是开展煤矿、铁矿、铅锌矿等找矿的有利区带;由于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菲律宾具有部署铬铁矿勘查的有利区带,也成为了开展铜金矿勘查的有利地区;老挝、越南等国家则是开展铁矿、锰矿、铝土矿找矿的有利地区;而位于安第斯铜矿成矿带的国家智利,部署以斑岩铜矿为主的找矿,有望获得较大的突破;非洲各国是铜多金属和铬铁矿、铁矿等我国紧缺矿种相对富裕的成矿地带,尤其是刚果(金)的铜矿、利比里亚的铁矿,津巴布韦的铬铁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经过一番实践探索,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所属八个地勘单位按照比较优势分别布局,将一队、三队、六队、七队境外勘查目标选在非洲,二队、四队、五队选在蒙古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目前,各地勘队伍已经开展了程度不同的境外找矿工作,地勘总院在智利等拉美地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一大批地质、化探、物探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境外矿产勘查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境外地质工作经验,培养出了一批从事境外地质勘查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实施“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心。
“不换思想就换将”催生喜人战果
“在境外找矿工作上,每个单位都必须痛下决心,打一场硬仗,‘不换思想就换将’,境外找矿一定要有实质性进展。”这是2009年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工作会议上,局长朱东晖代表局党组号召各地勘单位要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口号。
正是在这种有力的政策指导和促进下,河南有色地矿局下属各地勘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大胆尝试,抢占市场,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局境外共获得探矿权38个,总面积达3726平方公里;采矿权2个,面积为3平方公里;获取政府境外风险找矿基金2000多万元。八个地勘单位在境外找矿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较大进展。
地勘总院与智利有关部门合作,注册成立了总院控股公司。以新公司为载体,通过收集、分析研究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实地踏勘,选定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矿业权申请区。截至2009年11月底,新公司已获得7个探矿权,面积141平方公里。在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矿区,共勘查出红土型铝土矿3600多万吨,铁矿2600多万吨。
一队与赞比亚共和国贝特利新生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展铜矿勘查合作协议。在菲律宾宿务地区阿特拉斯铜矿外围进行了普查,范围为14.74平方公里;三队和纳米比亚华东有色工程公司就探矿权合作相关事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刚果(金)地质调查公司及七队签订了境外找矿联合勘查协议,取得了刚果(金)赤道省和东方省的两个铜、金探矿权,其中三队占有52%的权益;四队与菲律宾方签订了前景广阔的三宝颜矿区转让协议,并与菲律宾当地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菲律宾金山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在菲律宾从事地质找矿、矿业开发、矿产品加工及销售的营业执照;五队在蒙古国拥有煤、铀4个探矿权,总面积为142.56平方公里,而风险勘查合作的事宜也在洽谈中;六队获得了刚果(金)地质调查公司的两个铜、金多金属矿探矿权的控股权,占有该矿业权52%的股份;七队于2009年5月正式成立了蒙古国金泰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七队在境外共计拥有或参股18个探矿权,面积3043.31平方公里。其中,蒙古国拥有探矿权1个,面积240.90平方公里,刚果(金)17个探矿权,面积2802.41平方公里。在与刚果(金)地质调查公司合作共同拥有刚果(金)17个矿权中,占有67%的权益。
在多个地勘单位走出去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二队近几年“走出去”的步伐同样坚定执着,目前拥有境外探矿权6个,面积为425平方公里。他们多次组织技术力量到津巴布韦开展工作,与中水公司合作取得了2个铬铁矿采矿权,面积为3平方公里。在该采矿选区选准了2个铬铁矿作为重点区域,已获取铁矿资源量500多万吨,预期前景良好。在蒙古国获取了三个煤探矿权,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对获取的一个铜钼矿权地开展了地质填图和物探工作,地表发现了3条铜钼多金属构造带,该矿权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此外,二队还通过竞标成为了中利联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在利比里亚共和国中东部的邦州邦山脉铁矿区勘查单位。通过多年努力,该矿区总资源量预计可达40亿吨,其中已探明铁矿资源量13亿吨,远景资源量27亿吨。据了解,该矿区是我国在境外第一个拥有百分之百权益的矿山,这对缓解我国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索“外联内合”之路
“走出去”这条路,是摸石头过河。地勘单位在境外实施矿产勘查,需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地质先行,企业跟进”的思路,采用了政府补贴与企业联合的融资方式、以技术服务换取资源信息的合作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河南省有色地矿局还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外联内合”之路。“外联”即与局外部单位联合,鼓励局属各地勘单位积极与大型企业签订地质技术服务协议,拓宽地质找矿工作的融资渠道。考虑到境外找矿政策风险和勘查风险等多种因素,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采取基地化、集团化以及与大企业合作等措施,通过独资、入股参股、合作合营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分解了境外找矿的风险。同样,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也一直遵循着“诚信双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先后与河南省煤化集团、神火集团、金龙铜管、东方希望、锦江(开曼)等省内外的实力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勘查开发协议,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利益共享,借助大企业集团的雄厚实力,扎实推进“走出去”战略。“内合”则是局内部的资源整合,局属各地勘单位在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等资源统一配置方面达成一致。只有内外兼备,握紧拳头,合力出击,才能实现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的目标。
(叶晨)
❾ 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的领导
院长,刘伟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院长,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国家级咨询专家,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专家。刘伟院长长期从事氧化铝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九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多项行业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获授权专利18项,先后获科技成果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3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主要参与完成的“30万吨选矿拜耳法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选精矿“双流法”溶出新工艺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后加矿增浓溶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刘伟院长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知名专家,先后组织研究开发的化学品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其中“SH-M75干白氢氧化铝”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超细氢氧化铝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国家列为2006年度火炬计划项目,“超细、高白氢氧化铝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获“河南省焦作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中国铝业公司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第六批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建华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金属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有色行业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同年分配至郑州轻金属研究所工作;1989年东北工学院应用化学硕士毕业;1991年任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材料研究部副主任;1994年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研究设计院新材料部主任;1998年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研究设计院副院长;2002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08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长期从事轻金属冶金方面的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工作,在金属表面处理及合金材料的研制开发方面有较深造诣,是行业内著名专家。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四等奖1项;2008年获郑州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