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地质局投资管理

地质局投资管理

发布时间: 2021-01-18 01:25:44

① 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事业转企业

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变化,集中表现了要把一部分事业性质的地勘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这个企业包括继续从事地质工作的地勘企业,也包括形成探采结合的矿业企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的企业。其中原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整体转为石油企业,就是这次体制、机制改革最成功的实例,即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的诞生,其具体的改革过程如下。

一、根据改革所确定的企业构架,实行企业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区别在于:是事业单位,一定有一个主办单位,由这个主办单位向它下达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经费,通过完成任务,核销其经费;凡是企业单位,一定有一个或若干个出资者,由出资者授权经营,确保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见,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报销制度,企业单位实行资本金制度。因此,一个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首先应当改变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这样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业构架是:将原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本部,改成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将局所属的地区局,分别改成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中西北局、东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华北局、华东局、上海局、广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据企业构架,财政部于1996年以财基字[1996]3号文,批复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主要内容是:

(1)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其中对该公司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油气勘探项目,应加强财务管理,补充设置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2)该公司由地矿部授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按规定核实资本金,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1996年1月1日起,由国家地质勘探费、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及使用油气开发基金形成资产部分的,首先增加资本公积,待一定期限再增国家资本金。

(3)鉴于该公司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油气勘探工作资金来源有一定困难,同意该公司在过渡期间内,暂按油气销售收入的12%,提取储量有偿使用费,计入生产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维护费,具体执行由该公司编制各油田提取计划,报经财政部批准后,下达到所属企业执行,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5)国家地质勘探费形成的地质成果对外有偿转让所得收入,增加油气勘探开发基金。

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扩大油气地质成果,逐步形成“以油养油,以气养气”的良性循环。基金的来源有①按油气销售收入12%提取的储量有偿使用费,②以地质成果资料有偿转让净收入转入,③从税后利润转入,④经批准返还的税费转入等。基金的用途是①用于弥补地质勘探费用的不足;②用于油气勘探项目的投入,扩大油气地质成果;③用于油气田试釆的技术措施、科学研究等。

上述规定的第3、第4、第5条,作为过渡办法已经终止,财政部已经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星石油公司从2001年开始执行。

根据当时财政部的批复,原地矿部石油局制定了“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办法”,其中有关内容的规定是:

(1)建立资本金制度。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地矿部授权,对其全部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自主经营全部财产。

(2)总公司将国有资产以法人名义投入地区子公司及直属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资本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工程公司或多种经营企业,接受地区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投入,建立法人资本金。

(3)由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投入,国家其他专项拨款投入、基本建设基金拨款投入,及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含油气井资产)增加资本公积。

(4)各级公司取得的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科研三项费用拨款等,以及提取或拨入的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在未核销或未形成资产前,视同长期负债。

(5)国拨地勘费对上按国家规定办理,对下近期实行部分资本化,逐步达到实行全部资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风险补偿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经费良性循环的机制。

(6)勘探经费按项目经费、经常性经费和转产经费三大类,实行项目管理或预算管理。

二、根据公司所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战略,抓好资金筹集

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起步阶段关键是抓发展,此间的发展是持续生存的条件,没有发展就很难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作为事业单位的终结,最主要的标志是主办单位的撤出,代之是资本的出资者。而主办单位和出资者的最大区别是:主办单位提供的是经费,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务之后,即可核销,如此往复,不存在生存危机;而出资者提供的是资本,授权经营之后要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如果不能保值,就会出现生存危机。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虽然由主办单位换成了出资者,但是主办单位留给地勘单位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本,却很难保证它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必须有一个过渡期,通过过渡期,一方面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促使国有资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本的经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过渡。

新星石油公司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这期间,人均净资产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即使这样,它与石油总公司相比还差很远。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阶段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的战略,正是体现了以发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确了主业,即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是公司主导产品,而勘探又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气产品需求比较旺盛的条件下,勘探提供可供开发的油气储量,就成为新星石油公司求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资金,如何筹措这些资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头号任务。

从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实现的投资规模如表2-3所示。

表2-3 新星石油公司投资规模(1996~2000)单位:万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其资金是如何筹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内部改革投资机制。在勘探投资方面,改革了勘探费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作法,实行公司总部与地区局拼盘投入,即根据勘探项目的性质不同,实行不同的拼盘比例:

1)国家专项,由国家专项拨款统一安排专款专用。

2)区域评价项目,投资由总公司统一安排,风险由总公司承担,成果归总公司所有。

3)区带工业勘探项目,经费全部按贷款方式运作,资金由总公司承担80%、地区公司承担20%,风险和成果按出资比例分配。

4)滚动勘探开发项目,资金全部自筹,风险自行承担。

拼盘办法的执行,发挥了上、下两个积极性,增加了勘探资金来源,加大了投资力度。该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资为5.4亿元,而2000年为13.5亿元,增加了1.3倍,有力地保证了“增储上产”的需要。

在基建投资方面,停止内部无偿拨款,对非生产性设备由总公司所属单位自行解决;对生产性设备,经同意后,总公司与所属单位五五分摊;对大型设备,由总公司统一购入,对下租赁。实行这套办法以后,改变了基层单位盲目购置设备的情况,加快了设备更新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实行多种方法筹资,鼓励负债经营。勘探投资除了用国拨地勘费和专项拨款外,还实行了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用于勘探投入,甚至还动用了油田资产折旧。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励负债经营。但负债经营的原则必须坚持两条:第一,必须有比较好的远景,不能用于风险比较大的项目;第二,必须控制负债率。全公司的银行借款,从1996年的6.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36亿元,但资产负债率仅从1996年的40%,增长到2000年的46.5%,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3)筹集资金重点在自我积累。为了增加所属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公司在对下考核业绩时,没有将利润作为主要指标,而是将企业内部积累作为考核重点。所谓内部积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气成本划分三大块,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人工费、井下作业及测试费、其他直接费,这些是必须当期支付的,不可能形成内部积累;二是摊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旧、油田维护费、递延资产摊销,勘探投入摊提,其他摊提等,这些资金一经形成,企业在再生产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业真正的实力;三是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税金,这些也是当期必须支付的。此外,在成本之外,还有利润,它也是可以用于再生产的资金。上述的摊提成本加利润,就是内部积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内部积累,从1996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21.7亿元,五年实现内部积累69.7亿元,占五年投资总额的55.3%,可见,资金来源主要在内部。

三、根据所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财务预算,二是资金预算。每项预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说明所组成。

(一)关于财务预算

主要包括4项内容,即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其他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1)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资产总量要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净增减量,其中具体列出增减的项目,如银行借款、国家基建拨款、勘查投入转为资产、其他增减因素等;②负债总量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其中具体列出增减项目,如银行借款(长期和短期)、各种应付款的增减因素等;③净资产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并具体列出增减的因素;④最后计算出资产负债率,确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的水平,并具体列出主要收入项目;②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控制的水平,并具体列出生产经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预测;③利润总额达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产品和劳务利润,其他产业利润;④所得税预计;⑤净利润预计;⑥利润总额预计。

(3)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包括计划年度预计达到的油气总产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担的单位;油气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摊提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担单位的落实。

(4)其他主要财务指标的预测,包括计划年度生产增加值的预安排,经营现金净流量的预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预安排,资本收益率的预安排,总资产报酬率的预安排,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工资的预安排等。

上述预算指标都要细化,并落实到所属单位和总部有关职能部门。

(二)关于资金预算

主要分两大类,即资金来源与支出。

(1)资金的来源预测,包括:①国家拨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业向企业过渡期间,仍然保有国家预算拨款,这是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是逐年减少,其中地勘费每年减少1亿元,最终停留在基数1.8亿元的基础上,不再减少,用于老职工的养老金。其他还有科技三项费用,资源补偿费和基本建设拨款。②油气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气成本中的摊提费用,如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勘探投入摊销,递延资产摊销、油田资产折旧、其他资金等,都要逐项做出预安排。③除油田资产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折旧,也是再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要逐个单位做出预安排。此外,还有动用以前年度结存货币资金,职工住房周转金等,也作为资金来源,进行预安排。

(2)资金支出预测,即各项投资的预安排,如:①勘探投资,这是大头;②开发投资,这也是大头;③科研投资;④土建投资;⑤设备更新购置投资;⑥技术改造投资;⑦多种经营投资;⑧前期费用;⑨机动费用;⑩经常性经费;瑏瑡结转项目投资等。

(3)上述资金的来源与支出,经过平衡以后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决缺口的主要途径是银行借款。但对贷款总规模总公司是严格控制的,即控制资产负债率。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对地质勘查投入“尽量不给”。勘查投入主要用油再投入和国家拨款安排,这样做比较稳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下,降低油气综合成本是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

(1)财政部已经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的财务政策主要是对油气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储量使用费和油田维护费的做法,采用国际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气成本,即将勘探投入中钻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通过每年计提折耗的方式分摊计入成本。钻井的无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费用及其他勘探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部进入当期损益。这种作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坏,对当期油气生产的效益影响巨大。也就是说,勘探投资规模不再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多少资金,而是取决于油气勘探生产综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决于当前目标利润指标和中长期目标利润。

根据这一变化,他们首先对计划年度油气产量、商品率和油气市场价格进行预测,计算油气销售收入。其次,确定年度计划利润目标,再根据目标利润,计算、确定油气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然后,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进行分解:①确定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②确定摊提成本,包括油气井资产折旧和递延资产摊销;③根据总成本和扣除上述现金成本和摊提成本后,剩下的是可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的最高限额。再次,根据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转油气井资产和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支出,确定总的勘探投资规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对成本的控制。与油气产品相关的成本有五个指标:①油气综合成本,即开采每吨原油发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摊提成本、期间费用;②现金成本,即综合单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现金的成本,包括现金操作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③储量成本,即探明每吨油气储量发生的勘探支出;④产能建设成本,即建成每百万吨产能发生的油气开发支出;⑤勘探开发成本,即发现每吨原油或每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发生的勘探支出和开发支出。这五个成本是相互牵制、互为关联的。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是其他各个成本控制指标的落脚点,随着其他成本指标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减少,在产量和市场油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气利润水平。现金成本是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反映各油气生产单位经营性的现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现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单位的现金净流入量,增加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直接反映油气生产单位的勘探、开发投资效益,通过油气井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和勘探费用支出来影响油气单位综合成本。勘探开发成本是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的结合体,它要求油气的勘探规模和开发规模有规律、成比例、协调地开展,综合体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关系。所有这些关系要求各单位必须讲成本、讲投资效益,充分考虑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对油气成本的影响,加强对现金成本的控制,通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来降低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们的做法是:①加强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体效益的关键,新的形势要求他们在勘探决策中必须精心部署,加强综合研究。部署和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必须把好部署决策关。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勘探开发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资效益。紧跟世界石油工业科技发展水平,积极采用适合公司情况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降低综合成本的必要条件。强调要兼顾好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利益,处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观念。③切实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他们强调要重视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开发项目必须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技术把关,强化施工监理,降低开发成本。④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生产操作成本和期间费用,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种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财务成本,节约一滴油,节约一滴水。

五、从新星石油公司事业转企业中得到的启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查和开发的,它的产品(只要成本低于价格)是销路畅通的,从这一点说新星的经验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原来的事业单位,整体向企业转化,它的许多做法又具有普遍意义。

(1)在保持原来事业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质不变),下决心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并且从财会制度转起,义无反顾。在他们转制期间,国家财政原来拨给他们的地勘费、基本建设投资,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工交事业费、资源补偿费、资源保护费等,照给不误。他们深知,如果作为事业单位的既定条件已经限制后(如基数不变),再按事业的路子走,是没有作为的。

(2)以企业为动力,立足于发展,用发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业性质不变”求生存。他们懂得,作为石油天然气的企业,事业单位留给他们的老底,即人均6万元资产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向国家要政策(国家财政各种拨款不变),并且通过企业机制运作,用好用足这些政策,求得发展,才能取得生存条件。果然,经过5年的努力,他们的人均资产已经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

(3)抓发展,必须具体落实在产业上,即首先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主导产品和关键环节。新星公司的主导产品就是石油天然气,关键环节就是地质勘查,因此他们提出“增储上产,加速发展”的战略。所谓增储上产,就是只有增加储量,才能把产量搞上去,而增加储量,就是加强地质勘查,而地质勘查,不仅风险大,周期也长,这就必须以总公司为单元,统一部署和指挥油气勘查和开发,并把两个油气远景比较好的地质局,直接掌握在总部手中,组建成分公司,从体制上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4)抓主业发展,必须有资金保证,因为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把经济规模做大,而为此,必须有大量资金投放。新星公司5年筹措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其中除四分之一是银行贷款外,主要靠内部动员: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在机制上调动公司总部和子公司、分公司两个积极性;在核算上强调增加摊提费用,而不是单纯鼓励增加利润,5年实现摊提费用50.1亿元,实现利润19.7亿元,二者之和为69.8亿元,占总投资的63%。

(5)大量的内部资金积累,是靠严格的管理实现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预算管理,用财务预算保证资金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把计划期的总资产、总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率确定下来;把主要产品产量、总收入,成本费用和利税要达到的指标确定下来,并且落到实处,来保证内部积累的顺利完成。同时又用严格的资金支出预算,保证重点项目的投入,保证投资效益。最后他们用生产增加值、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资水平等指标,来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气企业、勘查投入是靠矿产品成本补偿,并与矿产品开发构成良性循环(其他矿产也一样),新星公司从2001年起,实行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已是体现探采良性循环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油气综合成本。而这个综合成本,是倒算出来的,即首先预测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然后再算出综合成本,对算出的综合成本能不能实现,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实现,就可以在油气市场上占有份额;不能实现,就可能被挤出油气市场。因此,成本和费用管理,是企业的生存线、生命线。

以上六条经验,对所有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来说,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关键在于怎么去落实。

② 国有企业都有哪些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1、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基础上改组的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壬午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
3、中国华电集团公司(China Huadian Corporation)简称中国华电(CHD),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组建的五家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属于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
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英文:China Guodian Corporation)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以发电为主的综合性大型电力集团、副部级大型央企。
5、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集团)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是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电投集团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20亿元,在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是国家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
(2)地质局投资管理扩展阅读:
国有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这类企业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企业和资源类企业,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定价,以此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
国有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企业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通过向国家财政上交股息和红利,间接提供公共服务。
如果由于特殊环境,这类企业不得不履行一些公共职能,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财政给予补偿。不过,在补偿以后,股息和红利不能免除。当然,通过约定和核算,二者可以相抵。

③ 测绘专业毕业去中建三局还是去地质队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能干什么

测绘专业毕业主要是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工作;或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还可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维护管理和信息处理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为办公自动化、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投资环境的评估、各种用地的评价、重大工程的选址、规划及各种灾难的损失估计和预告提供科学信赖的依据;也可在各类企业公司从事测绘产品、软件和设备的研究开发等工作。

大地测量从业领域: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海洋、航空航天部门、测绘部门、地震地质部门单位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工程测量从业领域: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

摄影测量从业领域:可从事数字测绘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应用与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国土资源管理、规划等相关领域中测绘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卫星应用从业领域: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测绘相关部门、航空航天部门、导航系统设计制造单位、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开发应用单位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④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与制度框架

为了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目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设计系统的、能体现提高地质技术装备效率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健全的不同层次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机构,配备相关人员。见图7-5。

图7-5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基础条件示意图

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框架

1.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4个层次,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使用者(含地质技术装备托管单位),其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图7-6。

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装备管理政策、办法的审定,装备规划、计划、预算的申报与下达等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是组织实施装备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局地质装备管理制度、编制计划和预算建议、组织实施、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监督考查,具体负责局管设备集中采购、审批报废、调配等。局属单位负有向上申报计划、装备维护管理、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清查装备、组织分散采购等主要职责;对装备的使用情况负有直接责任,对装备的配给提出建议。装备使用者负有装备合理使用、维修、保养、向上级汇报装备情况的直接责任,接受上级单位对装备管理情况的检查。装备使用者是有具体控制权的使用主体。

2.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框架建议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组织结构,从管理主体上分为上述4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和第四个层次,分别是总量管理和具体操作使用管理,而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则承担了大量的过程管理,其管理内容既全面又重要,既要管理实物形态,又要管理价值形态;既要搞好静态管理(合理配置),又要搞好动态管理(设备状态);既要管理技术装备本身,又要保证生产需要。所以,这两个管理主体,必须在内部建立装备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落实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职责。

当前,在局机关及局属单位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装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见图7-7。局机关有专门的装备管理部门,财务部承担了部分价值管理的职能。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27家单位有33%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52%的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将装备管理机构挂靠在其他机构并设立装备管理岗位,15%的单位组成的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等临时性组织,指导“野战军”装备的采购和装备全面管理工作。27个局属单位的装备专职管理人员共51人,兼职管理人员42人。多数单位的技术装备专门管理人员为1~2人,全面负责装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总体上讲,目前的装备组织体系基本能够应急性解决目前装备管理的需要,但很多职能还没有到位。

图7-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职责框架图

图7-7 装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图

课题组研究认为,未来发展应当建立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单位所属的全部地质技术装备。主要依据:一是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使地质技术装备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从长期发展看,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的规模和核心能力还没有到位,尚需要适度扩大规模,装备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主要靠增加人员,地质技术装备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具体从实际情况看,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并不需要过多地增加管理人员,而管理工作会大大加强。

装备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起责任落实体系。无论专门机构还是兼职机构,无论专职兼职人员,要能够相互配合,职责明晰,完成现阶段需要的管理任务。关键是责任要落实,责任要全覆盖。要树立全员装备责任意识,除了装备管理的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外,装备的使用者、各层级组织的负责人要有管理所使用装备的相应职责,这一点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确,要强化全员装备责任意识。

二、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应覆盖管理的各个方面见图7-8。针对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要方面,要分别研究制度建设规划,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编制申请计划和预算、装备采购、验收入库及保管、登记入账、领用发出、使用过程管理、装备处置、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统计报告和检查、管理和使用的培训、维护和运行、地质技术装备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1.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及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重要环节,结合管理实践,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应当包括11项管理办法:设备前期管理办法、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设备检修管理办法、设备备件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设备档案管理办法、设备统计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和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以下10个管理办法,涵盖装备管理的4个流程,并对每个流程作出相应的规定。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包括设备规划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外购设备的选型和订货;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效果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对设备前期管理各环节有效的安排、协调和管理,为设备后期管理创造条件,使之充分发挥设备投资的效果。设备前期管理办法包括:按照设备选购的基本原则,通过充分论证,编制企业设备规划;根据地调工作发展的需要和资金的可能,制订年度设备增置(更新)计划,报请批准;根据批准计划确定增购(更新)设备清单,并签订订货合同;实施到货验收,并及时组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组织有关部门参加设备鉴定、验收,履行转入固定资产手续,投入生产运营;明确上述各项工作的分工与责任。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是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润滑、点检、故障监测和定期技术状况检查等项内容实行科学管理的规定。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关于设备使用的要求,关于设备维护的要求,明确上述各项工作的分工与责任等。

(3)设备检修管理办法。设备检修是为了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恢复设备的精度与性能,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设备检修包括设备小修、项修和大修,以及为修理而进行的检查工作。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依据设备技术状况和生产运营的需要,确定设备大(项)修计划;进行设备状况检查,确定修理内容,并做好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修理工艺和修理停歇时间、修理工时与材料消耗定额,应用网络技术,组织修理工作;依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与验收;设备检修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要把修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设备检修要充分依靠社会化的维修市场,修理工时与材料消耗定额,应用网络技术,组织修理工作;设备检修的经济核算等。

图7-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图

(4)设备备件管理办法。设备的备件管理包括备件的采购(生产)、保管和供应等项工作。备件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加强设备备件管理对保证设备修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设备类型与数量,合理确定备件的品种与数量,并适时组织采购或自制加工,保证数量需要;加强备件的验收与保管,保证备件的质量要求;做好进口设备备件供应工作;健全图纸与技术资料,完善备件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开发和依靠备件的社会化供应渠道,减少单位备件储备;加强经济分析,降低备件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

(5)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以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和人身的安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设备事故管理办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规定,明确设备事故的含义与分类;采取预防措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和按期进行设备检查等),防止事故发生;依照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组织原因分析,确定事故性质,采取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进行教育和处分;组织设备修复,并进行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做好事故总结,必要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6)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因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和设备的磨损与老化,要对部分设备资产进行处置,其内容包括:闲置设备调出、设备外借、设备租赁和设备报废。为了使资产不受损失,应加强相应管理工作。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定期核定闲置设备清单,凡有使用价值的应积极调出和外借;处置前做好保管工作,使其完好、安全;调出或外借时,应履行相应手续,并进行财务处理。

关于设备报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资产保值和技术进步的原则,制订设备报废标准。按照规定程序,履行相应手续,必要时应作技术鉴定。报废设备不得留用和转让,原则上应作废料处理。做好报废设备的财务核算工作。

(7)设备档案管理办法。设备档案是设备一生主要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开展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设备档案是不能事后弥补的珍贵材料。因此,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设备档案管理是指对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建账、复制保管和借阅等环节的管理,为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应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凡主要生产设备均要按单台建立档案,档案袋应附有目录,并随材料汇入时增添。档案目录主要包括归档时间、材料内容、页数和经手人等项;新设备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时,就应建立档案,设备原始记录资料应随即转入档案。旧设备调入时,应向原单位索取档案资料,经核对无误重新建档案,继续管理;设备调出时,档案应随即调走,对于因整顿而关停并转的单位,更要注意档案的保管移交。设备报废但尚未拆除时,档案应暂存。报废拆除后,其档案中有价值的部分转给资料室,其他撤销;各单位要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领导下,建立设备档案室(组)或设备档案专柜,由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设备档案的集中管理。管理人员要掌握科技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并尽量保证人员相对稳定,使其比较熟悉业务,便于服务。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履行清点,交接手续。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将汇入档案的材料收集、汇总、登记入档。收集、汇总时,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重写。

(8)设备统计管理办法。设备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设备管理凭证和信息,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完成年度和月度统计报表,为编制设备规划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设备统计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根据国家有关统计的规定和地调工作的需要,建立设备管理统计系统,确定负责部门与人员,并明确其职能与责任;确定设备统计工作的分类、内容与要求;建立设备信息传递渠道,确定统计工作的程序与周期;规定统计结果的确定,划分不同内容的统计结果的发布形式与范围;建立设备统计与信息工作的反馈制度。

(9)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为了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和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应提高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制订设备工程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与要求;根据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制订分层次的岗位培训计划;培训结束,考试及格,由有关部门颁发结业证书,作为上岗工作的条件;培训工作可以自行组织,也应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单位;培训考核工作要与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和提级、提薪等相挂钩。

(10)设备管理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对设备管理工作应当实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调动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此,要对有关部门和相关岗位的设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惩。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应包括以下内容:制订有关部门、相关岗位设备管理的职责,以及考核标准;确定检查、考核的方式与程序,制订设备工作奖惩实施细则;经常性的考核情况与日常的奖励挂钩。年度评出的优秀班组、机台和职工应予以表彰或奖励;由于工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和其他经济损失的,应给予惩罚或处分。

2.地质技术装备效益评价探讨

为了全面、定量评价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的绩效,根据财政部财建[2004]404号文《中央经济建设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对绩效评价的要求和提供的参考指标体系,结合地质技术装备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用于评价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的绩效评价,也适用于其他资金渠道形成的地质技术装备的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共包括:实施内容绩效、资金管理绩效、装备配置绩效、装备使用绩效和装备效益绩效五大类18个具体指标(表7-3)。其中,实施内容绩效、资金管理绩效主要针对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整体的评价,装备配置绩效和装备使用绩效、装备效益绩效大多针对局属单位的评价。

表7-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评价指标设置

续表

指标包括定性描述的指标和定量测算的指标。有可能定量测算的,给出了测算公式;不能定量测算的,采用定性描述。定性描述的指标,要求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5个等级描述。定量测算指标的实现取决于公式中的参数是否能够获得,如果参数不能获得时,也可进行定性描述。

装备效益指标中,装备投资产出率是指年度单位装备投资承担的货币工作量,该指标中的装备投资额承担的货币工作量应当匹配。对工作效果的贡献是考核由于新增装备(技术进步)后在取得成果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找矿的新突破和测试难题的解决等。由于难以定量,可考虑定性描述,最好用具体实例说明。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是指由于采用了新装备,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的程度。环保贡献率是考核由于新增装备(技术进步)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测试水平提高,测试样本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减轻程度等。由于难以定量,可考虑定性描述,最好用具体实例说明。

该指标体系是针对全部局属单位设计的,具体到每个单位,不一定对18个指标全部评价,需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酌情采用。

⑤ 央企都有哪些

截至2019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现有97家,央企名单如下:
序号 名称
1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7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8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6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7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18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19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7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8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29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0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1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2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33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4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5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36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7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8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9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40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1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42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3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4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45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6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47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48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49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0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1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2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3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5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56 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57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8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9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0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61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62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63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4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5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7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68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
69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0 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7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2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3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4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5 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
76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77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8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79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8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82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3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4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85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8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8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9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90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91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9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93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94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95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96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97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2]
说明:
1、序号1-49的49家中央企业为中央管理的副部级单位,领导班子由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一局管理,其中正职由中央组织部任命。
2、序号50-97的48家中央企业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厅局级单位,领导班子由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管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