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吉林省地质局

吉林省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1-19 09:16:12

㈠ 吉林第一地质调查所好不好

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971年,原为地矿部所属吉林地矿局综合地质勘查单位。现为省属地质勘查事业单位。
单位地址:长春市经济开发区威海路721号。
单位现有在岗职工210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59人(其中教授级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05人,技术人员占全所人数近80%。
主要业务范围有: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测绘与工程测量、岩矿实验与测试、岩矿鉴定等。
建所三十多年来,我单位以地质勘查和找矿为宗旨,为国家提供基础地质调查、矿山勘查服务。先后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20份。在我省境内找到31处矿产地。其中长春市羊草沟煤田提交含量近3亿吨,为热电1厂、热电2厂的建立提供了资源保障,为解决长春市供电、供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吉林省煤炭研究院在其外围又找到了亿吨以上的煤炭资源。九台市膨润土矿、沸石矿属大型粘土矿床。长白县新北岗硅藻土矿(大型)、梨树县大顶子硅灰石矿、磐石长崴子硅灰石矿等为国内超大型硅灰石矿,国内硅灰石矿勘查规范由我所编制,为我国硅灰石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开创了先河。
科研生产方面,承担了吉中地区航磁、航电地面检查;辅助完成了吉林省东部山区贵金属成矿规律研究报告、吉林省石灰岩总量预测、大黑山条垒北段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承担了吉林省非金属研究项目报告、松辽东缘煤田预测、兰家金矿外围资料二次开发、吉林省硅灰石应用研究报告等。与吉林大学合作承担了吉林省老岭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长春市兰家金矿床为省内唯一的矽卡岩型金矿床,正在被开发利用。
基础地质方面,完成了蛟河市马鞍山幅、新站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7年,承担了黑龙江伊春五三零、寒月林场两幅1:5万矿调项目,第一年工作结束后评审获优良级,2010年项目最终评审结果为优秀,在同期来自全国各地22个地质勘查单位中,成果质量方面位列第一。
矿产勘查方面,近几年来完成了磐石市大泉眼金铜普查、吉林省舒兰新安钼矿普查、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铁多金属矿普查、羊草沟煤矿深部补充勘探,东风磁铁矿补充勘查,通化铺板石铁矿详查,长白1/万精度磁测,九台机房沟铁矿详查,靖宇腰驼岭铁矿普查,长岭县北正镇佟家店型砂矿详查,乾安县大布苏盐湖芒硝矿普查,二道煤矿外围泉眼沟井田详查。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大顶子山一带金矿普查、靖宇县岔水洞金矿普查取得初步成果。
市场项目有:长春市二道区羊草沟煤矿补充勘探;长白县三浦洞伊利石矿普查、长白县新北岗大型硅藻土矿(外资)详查、九台尹家沟硅石矿详查、珲春市板石地区煤矿详查;内蒙古西蒙东乌旗铅锌银矿普查;以及完成省内29个普查找矿项目的第一年度工作。
我所近2两年来,取得的地质成果有:发现金矿产地4处,铜矿产地2处,金、铅锌矿产地一处,型砂矿产地一处,陶粒页岩2处,承担国土资源部项目一个,各类储量分割、复核项目全部通过专家评审,保证了国家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单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依法登记勘查。
长期以来,我单位注重严抓质量管理,注意树立对外形象,通过实施各类地质项目,不断提高所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我省功勋地质勘探队伍。

㈡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地下水水位和水温自动记录仪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截至目前,吉林地质环境信息网正在筹备之中。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总站已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其中,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2005年5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给全国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下发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进行了操作和使用培训,现已形成了1990~2008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4年7月,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吉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4年以来,通过吉林电视台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40次,四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8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经过30年的积累,基本查清了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动态变化的因素。国家级点监测资料,上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编制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提供原始资料。吉林省监测分站曾为延吉、吉林、松原、白城、通化、白山等市的地方政府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为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遏制由于地下水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有效、可利用及具有连续性的基础资料,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仍有延吉和吉林两分站在为当地建设提供地下水监测服务以及城市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服务。

六、法制建设

1.1999年1月11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颁布《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版于2009年3月24日通过并将于2009年6月1日实施。

2.2007年1月1日颁布《吉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条例》。

㈢ 吉林大横路钴铜矿

该矿床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南部,距白山市约,行政区划隶属白山市八道江区三道沟镇。1987年,吉林地矿局第五地质调查所第六调查队在大横路地区进行金及多金属普查时,圈出了Cu、Pb、Zn多元素组合异常;分析认为该异常属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致异常。1990年布置槽探揭露该异常,发现了宽29m的铜矿体,铜品位最高达1.4%。1991年,本区转入铜矿地质普查,补测了1∶1万土壤测量,圈出了长达1200m,宽约1000m的Cu、Pb、Zn、Ag、Co、Ni多元素组合异常;Co异常含量峰值达900×10-6,均值为52.9×10-6,衬值2.99。1992年冬季,第五地质调查所总工认为本区可能存在铜钴共生矿床。提取铜矿矿体副样80余件测试Co元素,发现钴含量均达工业要求,铜钴密切共生,钴矿体比铜矿体略大,从而确立了该矿床为一处以钴为主的铜钴矿。1992~1996年,该矿区开展了1∶1万的激电、磁法普查,于1996年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矿区铜钴矿普查报告》。

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该矿床转入详查评价阶段。2005年7月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钴铜矿床详查报告》。

一、矿床地质背景

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地区位于中朝板块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朝鲜太古宙狼林地块和龙岗地块之间的辽吉裂谷带的北东段。区内最古老的龙岗地块由深变质深成侵入体(TTG)和表壳岩两部分组成,构成了裂谷带的结晶基底,其时代为新太古代。区内地层以古元古界老岭群变质岩系为主;其上覆新元古界地层,属于与华北地台一致的克拉通盆地盖层沉积;而中生代地层则表现为叠加在大陆板块之上的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相火山-沉积盆地特征。

从成矿地质环境上,该矿区应划为我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带中辽东-吉南成矿带中的“珍珠门-长白铜钴金银铅锌成矿远景区”。

矿床规模,西起大青沟,东至小西沟,东西长约1800m,南北宽250~520m。矿体产于矿区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容矿岩石主要为含炭绢云千枚岩;矿体总体呈北东60°方向展布,形态为复式褶皱,矿体褶皱形态与矿区地层褶皱形态一致(见图6-4-1)。褶皱轴向北东10°~60°,向北东翘起,向南西倾伏,倾伏角17°~22°。褶皱轴沿走向呈舒缓波状。

图6-4-1 大横路钴铜矿区地质图

目前矿床探求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钴为27617t,伴生铜为63890t。钴达大型规模,铜为中型规模。大横路钴铜矿床成因属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及岩浆热液叠加的多成因叠生矿床。其控矿因素如下。

(一)地层

老岭群大栗子组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直接赋矿层位为一套富含炭质的岩石。主要岩石类型为炭质绢云千枚岩,炭质条带绢云千枚岩和千枚状炭质板岩。区内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含矿地层中,严格受层位控制,沿走向及倾向延伸较稳定,矿石品位变化与炭质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特征反映了地层的控矿作用。再者,含矿岩石的原岩为炭质泥岩,属滨海—浅海环境下沉积的产物。这种环境有利于生物繁衍,致使炭质含量较高,炭质的吸附作用使成矿物质初始沉积阶段就得以富集,构成了初始矿源层。

(二)褶皱、断裂

大横路钴铜矿床位于三道阳岔-三岔河向形背斜的北西翼,矿体形态受次一级复式褶皱控制,与褶皱形态基本一致。从已知成果中可以看出,褶皱转折端是矿液富集的有利部位,常形成厚大的鞍状矿体。矿区内常见次级褶皱转折部位矿体厚大、品位高,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强烈,镜下也常见小褶皱核部充填有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细脉。这些现象表明,当岩层褶皱时,往往发生层间滑动、层间破碎、造成虚脱,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就位空间。由此可见,褶皱作用不仅使转折部位的矿体加厚,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矿化富集作用。

(三)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矿化作用过程。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变质分异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这种现象在本区屡见不鲜。如,金属硫化物细脉常沿千枚理面分布,硅化石英脉边部及其附近千枚岩中常见黄铜矿、黄铁矿呈团块状、浸染状富集,在变质强烈、千枚理发育的地段往往形成富矿体。由此可见,变质作用对大横路钴铜矿床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基性岩浆活动

矿区内燕山期辉绿玢岩、闪长玢岩发育地段矿化较强。有的辉绿玢岩、闪长玢岩已构成工业矿体。这一特征足以说明基性岩浆活动对该矿床再一次起到了矿化富集的作用。

二、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化学参数

1.主要地层元素分布特征(表6-4-1)

表6-4-1 大横路地区各地质单元岩石样品元素分布特征表

续表

注: 为平均值,KK为浓集系数( /维氏克拉克值)。Au单位为×10-9,其他元素单位均为×10-6。样品件数为50件。*表示单元岩石2.0≤KK<10.0,**表示单元岩石KK≥10.0。

由表6-4-1可知,本区太古宙地体具有富As(KK≥2.0)、高Ag(2.0≥KK>1.5)、低Cu、Co(0.7>KK>0.5)、贫Zn(KK≤0.5)的特征;大栗子组中具有富As、Sb、Co、Au的特征;珍珠门组具有富As、Sb、Ag、Au,低Pb,贫Cu、Co、Mo、Zn的特征;大罗圈河组具有富As,贫Cu、Co、Au、Zn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本区的主要成矿元素Au主要在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中富集(KK≥2.0),Co只在大栗子组富集(KK≥2.0)。

2.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

a.地球化学场特征:由大横路钴铜矿床所在的浑江市幅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可知,本区处于Mn、Co、V、U、Fe、Cr、Ag、Au、Pb、B、Cu元素的高背景—异常场,Be、Sr、Nb、F元素的低背景—负异常场。

b.元素分布: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数据计算的14种元素背景平均值( )、标准离差值(δ)、变差系数(CV)、浓集系数(KK)列于表6-4-2。

表6-4-2大横路地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表

注:Au、Sb、Bi元素含量单位为10-9,其他元素含量单位为10-6。①~瑏A表示变差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号。

由上表得出,区域内地球化学背景中元素的浓集序列为:

Au—Co—Hg—Bi—Sb—Ba—Ni—Mn—Ag—Zn—Pb—Mo—Cu—As。

其中Au、Co、Hg的背景含量是1∶20万Au、Co、Hg的背景含量的1.2倍以上,属相对富集的元素,是本区域的主要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

按CV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得出的区内地球化学背景中元素的变差序列为:As—Sb—Hg—Bi;Ni—Co—Cu—Ba—Mo—Mn—Pb—Zn—Au—Ag。其中As、Sb的变差系数大于0.4,属于分布不均匀的元素。

c.元素组合:利用本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14种元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6-4-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关系数为0.2的水平上,测试的14种元素分为四个簇群。结合区内元素异常及其矿产分布特征可知:第一簇群Au、As、Sb,为金矿化类型的成矿元素及主要伴生元素组合;第二簇群Ba、Mn、Hg,是与金矿化有关且常在其外带富集的元素组合;第三簇群Cu、Co、Pb、Zn、Mo、Ni,是铜钴矿化类型的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组合,其中Cu、Co、Pb、Zn相关密切;第四簇群Bi、Ag,是银矿化类型的成矿元素及主要伴生元素组合。

图6-4-2 R型簇群分析谱系图

(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1.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

通过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扫面圈出了浑浑-84-HS-31号异常(图6-4-3)。该异常沿荒沟山—南岔“S”型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延伸长、规模大,元素组合复杂,由Au、Ag、Cu、Pb、Zn、Ni、Co、Cr、V、Bi、Hg以及稀有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面积为593km2。异常以Au、As、Sb异常为主体,异常从荒沟山延伸至南岔,长达56km。依据异常元素分布的面积和分布性状可将该异常分成三个异常集中区(东段、中段、西段)。

大横路钴铜矿床产于中段异常集中区(见图6-4-3),主要由Au、Ag、As、Sb、Bi、Pb、Zn、Ni、Co、Cu、W、Cr、V、Hg以及稀有稀土元素组成。由于金铜钴及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异常空间上叠加在一起,致使该段异常元素组合及异常结构均极其复杂。该段异常面积大,成矿地质构造条件有利。大横路钴铜矿床和金矿床均位于其中,是寻找金银、钴铜等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

2.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

为了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在浑浑-84-HS-31号异常集中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Au、Ag、As、Sb、Co、Cu、Pb、Zn、Ni、Bi、Hg综合异常8处。其中HS-2号异常位于大横路一带(见图6-4-4),分布于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接触带上,由Au、Ag、As、Sb、Hg、Co、Cu、Ni、Pb、Zn元素异常组成。根据异常的空间分布套合情况,把异常分为两组,一组为Co、Cu、Ni、Pb、Zn元素组合,位于异常的中心部位,是大横路钴铜矿及外围钴铜矿化的反映;另一组为Au、Ag、As、Sb、Bi、Hg等元素组合异常,基本上围绕着Co、Cu异常分布。

3.地表原生晕异常特征

为了解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及分布特点,在0号勘探线上进行了原生晕测量(见图6-4-5)。由图可以看出,在矿体正上方形成的异常宽450m、与矿床宽度相吻合的、主要元素Co、Cu强度大的原生异常,在矿床两侧各元素含量逐渐趋于背景。

图6-4-3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浑浑-84-HS-31号综合(中段)异常示意图

图6-4-4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图

图6-4-5 大横路钴铜矿床0号勘探线综合剖面图

4.土壤异常特征

剖面上,土壤异常特征与原生晕异常基本一致,只是强度明显降低。土壤异常较原生晕异常沿山坡向下位移50m左右(见图6-4-5)。矿区面积性土壤异常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共圈出异常三处,由Co、Cu、Ni、Pb、Zn、Ag元素组成。异常西部宽大向东逐渐变窄,与大横路铜钴矿床形态(图6-4-1)基本一致。其中,Co、Cu、Ni异常围绕着钴铜矿体分布(图6-4-6)。

综上所述:水系沉积物Co、Cu、Ni、Pb、Zn、Bi等元素组合异常,可作为区域化探进一步确定找矿靶区的一种异常标志;土壤Co、Cu、Ni、Pb、Zn、Ag元素组成的异常,Cu大于500×10-6、Co大于100×10-6异常地段为矿即钴铜矿体的出露部位,是指示区内深部仍有矿体赋存的一种异常标志。

图6-4-6 大横路钴铜矿区土壤测量Ag、Co、Cu、Pb、Zn、Ni组合异常图

三、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一)区域化探扫面

1984年进行了浑江市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化探扫面工作,圈出了浑浑-84-HS-31号Au、Ag、Cu、Pb、Zn、Ni、Co、Cr、V、Bi、Hg以及稀有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为在该区进行地质普查找矿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依据。

(二)化探异常查证

为了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在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浑浑-84-HS-31号综合异常区内,选择异常集中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了Au、Ag、As、Sb、Co、Cu、Pb、Zn、Ni、Bi、Hg综合异常8处。其中HS-2号异常位于大横路一带。

(三)地质普查阶段

该阶段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HS-2号异常内,选择异常集中区进行了1∶1万地质测量和1∶1万土壤测量、原生晕及土壤剖面测量。在土壤异常集中区开展了槽探、钻探和坑探等工作,发现了钴铜矿体。

四、验证结果

在1∶20万区域化探异常区内,经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路线地质调查及地表槽探工程揭露,证实大横路HS-2化探异常是一个矿致异常。后通过钻探和坑探工程验证,确定大横路为一大型钴铜矿床。

(本节供稿人:任启武王晓志宋小磊)

㈣ 年吉林敦化部省合作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2013年6月)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根据《关于开展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12]20号)文件精神,提高敦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延边州国土资源局及敦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于2013年6月27日进行。为确保本次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特别是“5.12”地震之后,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重视市、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敦化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0余处,敦化市现辖11个镇、5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299个村,11个镇分别为:大石头镇、黄泥河镇、官地镇、沙河沿镇、秋梨沟镇、额穆镇、贤儒镇、大蒲柴河镇、雁鸣湖镇、江源镇、江南镇;5个乡分别为:黑石乡、青沟子乡、翰章乡、红石乡、大桥乡;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民主街道、渤海街道、胜利街道、丹江街道。全市总人口4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5人,农业人口21.6万人,有汉族及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其中2013年度重要隐患点19处。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3年6月27日

演练主会场:敦化市国土资源局七楼会议室

演练现场:敦化市大桥乡于家上村

三、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承办单位:延边州国土资源局、敦化市人民政府

技术指导: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武警黄金第一总队第一支队、吉林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协办单位:市应急办、市公安局、市人武部、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支队、市国土资源局、市监察局、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住建局、消防大队、航空护林站、森警大队、大桥乡人民政府、市红十字会、供电公司、农电公司、移动公司、网通公司

四、演练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敦化市大桥乡于家上村泥石流隐患点近期遭受强降雨,在中型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敦化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用最短的时间组织隐患危险区内的村民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具体内容由8部分构成,即:①预报预警;②安全避让;③应急响应;④调查监测;⑤灾情暴发;⑥应急会商;⑦联合搜救;⑧灾后安置。

五、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六、观摩单位及人员

邀请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应急办、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州政府、州应急办、各市(州)、县国土资源局、敦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敦化市气象局、敦化市应急办、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管领导及专家约200人参加观摩。

七、演练背景

敦化市大桥乡于家上村泥石流位于低山沟谷区,岩石表层风化强烈,风化层及残坡积层较厚,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岩土体较为松散,为泥石流的形成储备了充足的物源,山坡坡度在30°~45°,构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该泥石流规模为中型,流域面积为3.0平方千米,沟谷断面多呈“V”形,植被覆盖率20%~50%,主沟纵坡160‰,松散堆积物厚度4.0米左右,冲淤变幅为2米。该泥石流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为坡面松散物和沟道堆积物,现处于发展期。如遇到强降雨,必然会暴发泥石流,将直接对沟口28户76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敦化市遭受连续降雨,降雨量已达120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6小时内还将出现强降雨过程。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未来24小时内延边地区西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和气象局通过网络、电视、电话、短信等形式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了4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敦化市于家上村群测群防员接到预报预警信息后,立即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群测群防员通过巡查和监测发现沟谷范围内已出现强降雨,并有增大趋势,很可能发生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险情。

八、演练组织

(一)成立演练领导小组

具体如下:

组长:唐文忠 敦化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窦庆国 敦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宝库 敦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应急办、市公安局、市人武部、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支队、市国土资源局、市监察局、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住建局、消防大队、航空护林站、森警大队、大桥乡人民政府、市红十字会、供电公司、农电公司、移动公司、网通公司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由冯尚东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专门办公,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相关事宜。

(三)根据领导小组授权,成立演练现场指挥部

总指挥:窦庆国 市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张宝库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冯尚东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孙燕成 市公安局局长,石春 市人武部部长,刘俊华 市卫生局局长,陈光 市民政局局长,郭玉生 大桥乡乡长

指挥部:下设6个组,具体如下:

1.综合协调组

组长:冯尚东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员:政府办、市国土资源局、市广电局、大桥乡人民政府

职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2.交通治安管理组

组长:孙燕成 市公安局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市交通局

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村民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抢险救援组

组长:石春 市人武部部长

成员:市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黄金部队一支队、森警大队、大桥乡人民政府、供电公司、农电公司、移动公司、网通公司

职责:组织武警部队、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应急调查监测组

组长:张宝库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国土资源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职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无人机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医疗救护组

组长:刘俊华 市卫生局局长

成员:市卫生局、市医院、大桥乡卫生院、大桥乡人民政府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6.后勤保障组

组长:陈光 市民政局局长

成员: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大桥乡人民政府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九、演练工作日程设定

(一)6月13日

(1)由市国土资源局准备演练方案、演练脚本;

(2)为市政府召开的调度会上准备文件袋,人手一份,文件袋内容:演练方案、演练脚本;

(3)准备所有参演人员的袖标,制作演练现场的条幅、警示牌、各组牌、队旗;

(4)落实主会场电视屏幕及演练现场电视屏幕的安装及调试。

(二)6月14日

上午:市委办公大楼

(1)敦化市召开经济工作会(全景、要有会标、市领导主持);

(2)唐文忠市长主持会议,手机响,接电话:“什么? 好了,我知道情况了,你们继续严密监测,等候市里通知。”(全景近景、同期录音)

(3)市长向会场上人员宣布会议暂时休会:“刚接到电话,有一个突发紧急情况,今天的会议暂时休会”(全景近景、同期录音)

(4)市长在办公室向秘书交代:“马上通知应急办,召开地质灾害应急紧急会议”(近景、中景、同期录音)

(5)秘书反映镜头,点头回身(全景);

(6)秘书拨打电话,手的特写、头的特写、说话的近景;

(7)公安局的人快速走进市政府会议中心;

(8)交通局的人快速跑上楼梯,(全景、脚步的近景);

(9)国土局的领导快速走进市政府大楼(人物近景、全景);

(10)武警人员快速走上市政府楼梯;

(11)市政府会议中心大门打开,市长走进来(跟拍);

(12)召开地质灾害会议,市长主持:“下面由国土局介绍一下灾害情况。”(市长近景,同期录音);

(13)国土局张局长:“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以及气象局天气预测情况和市国土局现场监测情况,大桥乡于家上村可能发生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30户10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市政府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近景,同期录音)

(14)与会代表在听会;

(15)市长:“根据敦化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决定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马上成立应急指挥部,由窦庆国副市长任总指挥,张宝库局长任副总指挥,带领各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工作。”(近景,同期声、布置任务、正面、后背拍摄);

(16)窦副市长的近景画面(点头接受任务);

(17)张宝库局长点头近景;

(18)会议全景(散会);

(19)会议人员集体快速走出市政府会议中心。张局长上车关门,车快速开走;

(20)公安局长上车快速离开;

(21)张局长上车关门,车快速开走;

(22)敦化市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紧张工作场景,打电话、发传真、分析电脑屏幕灾害降雨情况、人员紧张走动请示汇报;

(23)市政府大楼外观;

(24)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打电话画面,快速走出办公室画面;

(25)市应急办:“航空护林站!大桥乡于家上村可能发生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如果条件允许,请立即准备直升机进行空中监测!”

(26)市应急办工作人员给郭乡长打电话:“郭乡长,请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将当地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且密切关注于家上村泥石流险情发展情况,市里应急队伍马上赶到。必要情况下采取强制撤离,务必注意安全!”(全景、近景、同期录音)。

下午:其他部门

(1)敦化市广电局大门(有牌子),吉普车快速驶出;

(2)武装部部长办公室,部长与几位工作人员布置任务;

(3)供电公司大门,网通公司门牌,人员快速出门;

(4)民政局局长办公室,接电话;

(5)住建局牌子,车辆驶出大门(装帐篷车);

(6)气象局大门(有牌子);

(7)水利局大门;

(8)环保局大门;

(9)财政局牌子;

(10)航空护林站工作人员接电话:“好的,马上执行!”(同期录音)。

(三)6月15日

上午:市国土局

(1)防地质灾害机构(门牌号、楼外观);

(2)工作人员研究防治预案(会议室、投影仪、预案、内容);

(3)组织机构画面(县、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

(4)举办防治地质灾害培训班;

(5)签订市、乡两级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状;

(6)在卫星地图上标明敦化市100多处易发地质灾害点,19处重点隐患处;

(7)敦化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局办公楼外观;

(8)监测人员在工作室接电话画面;

(9)值班人员接电话画面;

(10)监测站室内电脑屏幕上分割出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工作人员在观看;

(11)自动气象监测站画面;

(12)气象卫星画面;

(13)预警中心画面(全景、近景);

(14)地质灾害气象自动监测服务平台科学预警;

(15)手机发短信(手机的特写);

(16)群测群防人员接手机短信(4个人配合拍);

(17)敦化市国土局地灾预警报系统信息反应:警灯在闪烁,工作人员在紧张工作,手机短信声、警报声;

(18)国土局张局长的公车在路上行驶(全景);

(19)国土局张局长车内接电话(近景);

(20)张局长接电话:“我知道了,你们继续做好监测,有情况随时报告,我马上向市政府汇报”(做成双画面、同期录音);

(21)张局长的座驾快速驶过画面(小全景);

(22)张局长拨打手机报告:“市长您好,向您汇报一个紧急情况,根据天气预报和一线监测人员的监测报告,由于持续强降雨,大桥乡于家上村有可能发生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情况十分危急。”

(23)国土局大门(有牌子)工作人员快速走出,下楼梯;

(24)国土局局长办公室,接电话,布置工作;

(25)国土局的车辆驶向灾区。(在郊区的公路上);

(26)国土局工作人员向省厅打电话报告

下午:

1.市公安局

(1)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局长接电话,放下电话,戴上帽子,走出办公室;

(2)公安警车上警灯闪烁(近景)大门牌,警车驶出;

(3)市交通局大门(有牌子),车辆驶出大门;

(4)交警大队大门,车辆驶出;

(5)几辆警车在市内路面行驶,闪动警灯。

2.武警消防大队

(1)消防大队人员登车,车辆驶出;

(2)武警大队战士快速登车,车辆驶出大门。

3.卫生局

(1)卫生局局长办公室,局长与工作人员布置任务;

(2)市医院大门,救护车驶出大门。

4.国土所

(1)国土所人员接一线监测员电话:“先别慌,注意观察,如果水量增大或者沟里有响声时就赶紧敲锣组织大家往咱们指定地点跑。”

(2)国土所外观;

(3)国土所人员拨电话特写;

(4)国土所人员打电话向张局长报告:“张局长,我是大桥乡国土所! 大桥乡于家上村由于持续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地质灾害。”(同期录音)。

(四)6月16日

上午:演练现场

(1)敦化市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如山区、山边上的村庄;

(2)重点隐患点设立警示牌画面;

(3)气象监测站画面,工作人员在监测、记录;

(4)山区监测人员在监测(可用消防车营造下雨时监测画面);

(5)延边州区域雷达、画面;

(6)一线监测人员在雨中监测时打电话:“国土所! 我是于家上村地质灾害监测员,这两天我一直在观察泥石流沟,流水都正常,水也很清,今天突然水浑了,沟谷内开始出现洪水了。”

(7)各种隐患点标志牌;

(8)远程摄像镜头画面;

(9)敦化市山区自然景观;

(10)大桥乡于家村自然景观;

(11)街镇人员看手机短信;

(12)村镇人员看手机短信;

(13)监测人员看手机短信;

(14)监测人员在一线冒雨监测(可人工降雨拍摄,3~5人);

(15)大雨冲刷的山石,水流顺山沟形成河流;

(16)车载着专家驶向灾区(在郊区的公路上);

(17)市交警大队在公路实行交通管制(全景、近景);

(18)交警指挥交通(近景);

(19)救援车辆行驶在公路上,车轮的近景(全景、近景);

(20)演练现场:救援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

(21)演练现场:交警实行安全警戒,禁止非应急人员进入(大全景、近景)(可多拍几个角度);

(22)演练场:泥石流沟里监测人员在用GPS测量(工作状态、可多拍些角度画面);

(23)专家在现场测量、记录、讨论。

下午:乡政府

(1)乡镇政府的门牌,工作人员快速走出;

(2)郭乡长在乡办公室接电话:“好,我们马上办”(同期录音)

(四)6月17日

1.摄制组拍摄演练电视短片

2.拍摄内容

上午:

(1)市公安局交通管制画面,地点:从302国道大桥乡西村道口至3305销毁场路段约300米,实行交通管制,指挥参演车辆有序进入演练现场。警车、武警指挥车、森警抢险车、消防车、国土局车、救护车、民政局车、水利局车、环保局车、气象局车、住建局铲车各1辆;

(2)通过交通管制路段后,所有车辆到演练现场集结画面、治安管理部门实行安全警戒画面。

下午:机动

(五)6月18日—21日

(1)制作电视短片;

(2)各部门按照方案分工落实相关事项;

(3)各部门相关人员熟练演练脚本;

(4)主会场、分会场电视屏幕。

(六)6月22日—26日

(1)现场排练;

(2)卫星转播调试。

十、参演部门任务分工

(1)人武部2人、武警黄金部队一支队10人、森警敦化大队10人、敦化消防大队10人、大桥乡预备役民兵20人。

所需物品:人武部负责3支信号枪及信号弹,武警黄金部队和森警大队各出1辆抢险输送军车、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消防大队消防车1辆、消防器材、登高救援设备。

任务:负责应急抢险和搜救。

(2)市公安局15人。

所需物品:对讲机15部,警戒带、隔离装置等警示标志。

任务: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

(3)市国土资源局20人。

所需物品:手持GP S、地声仪、雨量计、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调查监测设备。

任务:负责宣传资料、标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准备,各组牌、队旗等工作。

(4)市卫生局5人。

所需物品:120急救车辆1辆、担架、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等治疗器材。

任务:负责现场救护。

(5)市交通局6人。

所需物品:交通标志车1辆及抢修道路的相关设备。

任务:负责通往演练现场村屯的村道修整、演练分场场地的平整,并用风化砂垫平,确保演练场交通运输安全。

(6)市民政局10人。

所需物品:帐篷3顶及灾民生活物资。

任务:协助公安部门进行交通管制。

(7)住建局6人。

所需物品:铲车1台、搭建帐篷所需工具。

任务:负责平整灾民转移安置点,搭建帐篷,清整灾民转移线路,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

(8)市广电局记者2人、男解说员1人。

所需物品:电视报道所需摄像设备。

任务: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拍摄,并负责新闻报道。

(9)供电公司、农电公司、网通公司各1人。

所需物品:保证电路通畅的相关设备。

任务:负责演练主会场和演练现场的电力保障,清理和整治通往于家上村道路上影响运输安全的线路。

(10)市水利局3人。

所需物品:相关灾情检测设备。

任务:向灾民提供安全饮用水,负责泥石流灾害监测。

(11)市环保局3人。

所需物品:相关环境监测设备。

任务:负责灾区环境监测。

(12)市财政局2人。

任务:提供演练预算和资金保障。

(13)气象局1人。

所需物品:气象监测设备。

任务:负责气象监测,及时报告气象信息。

(14)大桥乡干部10人。

任务:组建应急抢险小分队,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5)大桥乡以外15个乡镇主管地质灾害领导共15人现场观摩。

(16)大桥乡群众演员30人。

任务:配合演练、疏散转移。

(17)参演队伍共计184人。

(18)制式服装的要求统一着装。

十一、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协调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大桥乡于家上村泥石流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应急调查监测组熟悉大桥乡于家上村泥石流的地理环境及泥石流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熟悉大桥乡于家上村泥石流的地理环境及泥石流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救护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大桥乡人民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10人,统一佩戴袖标,培训演练。

(7)市国土资源局、大桥乡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

十二、演练工作程序

2013年6月27日

8:50:全体演练单位在大桥乡于家上村待命。

8:55:主会场领导及嘉宾到位。

9:00:①主会场主持人滕继奎副厅长宣布开会;②介绍与会领导及嘉宾;③市长唐文忠致辞;④播放电视短片。

9:20:①主会场主持人滕继奎副厅长与演练现场沟通准备情况;②演练现场副总指挥张宝库向总指挥窦庆国报告:“报告总指挥长,演练队伍准备就绪!”;③总指挥长窦庆国向省国土资源厅周力厅长报告:“报告周厅长,大桥乡于家上村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④周厅长指示:“按既定方案演练。”;⑤总指挥长窦庆国:“是,开始!”;⑥三颗信号弹升空。

9:30:第一场预报预警(电视短片)。

9:35:第二场安全避让(切现场)。

9:45:第三场应急响应(电视短片)。

9:50:第四场调查监测(切现场、电视短片)。

10:00:第五场灾情暴发(电视短片)。

10:05:第六场应急会商(切现场)。

10:10:第七场联合搜救(切现场)。

10:25:第八场灾后安置(切现场)。

10:35:①演练现场副总指挥张宝库向总指挥长窦庆国报告:“演练已全部结束,请指示!”;②总指挥长窦庆国:“收到,我马上向周厅长汇报!;③总指挥长窦庆国向周力厅长报告:“报告 周厅长,本次泥石流共造成30户居民受灾,安全转移109人,受伤2人,无死亡和失踪人员。据统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已全部结束,请指示。”;④厅长周力:“同志们辛苦了,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可以结束。”;⑤信号员发射三颗信号弹,结束演练。

10:45:主会场主持人滕继奎副厅长主持①请国土资源部×××做重要指示;②下面请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周力厅长做重要指示。

10:55:滕继奎副厅长宣布:2013年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敦化现场会圆满结束。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㈤ 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怎么样

简介: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吉林省地矿局)建局于1958年。专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属业单位,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辖12个职能处室和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下属地质勘查、科研单位27个,干部职工人4452人。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向国家和省国土部门汇交地质勘查科研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受委托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防治工作;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工作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开展前沿性、基础性地质科学研究,开展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研究、引进与推广

㈥ 吉林大学的知名度极低,广东人都不认识这所大学,还以为是二本

吉林大学的著名校友数量占全国第四名
以下是中科院院士(部分)我想你不会不知道院士是什么吧?
校友中的院士(以当选时间排序)
李四光
我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兼任东北地质专科学校(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校长,1949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吕振羽
1951年8月至1955年5月任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余瑞璜
1952年9月起任教于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俞建章
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等职。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功叙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地球物理系系主任。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董申葆
1953年任教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8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谢学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兼职博士生导师。
江元生
1956年由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张乾二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厦门大学教授。
游效曾
1963 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为南京大学教授。黎乐民——1978年至1980 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邓从豪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现为山东大学教授,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6月至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
董蕴美
1956年由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陈佳洱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何继善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高鼎三
1955年起任教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裕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8月在长春地质学院矿床学研究生班学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禹群
1957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研究生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薛禹群教授。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世绩
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65年吉林大学物理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星学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康玉柱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普查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新疆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林学钰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界泰斗,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香美
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肾脏病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解放军肾脏病中心主任、解放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下面再给你一个法学院的著名校友,请注意吉林大学的法学院在教育部是全国第五,以下是部分吉大法学院毕业生:
张文显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法学组召集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导;原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吉大本硕博)

郑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教授,刑法学博士,博导;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吉大本硕),

徐显明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硕,与上交大副校长郑成良为同班同学),教授,宪法行政法学博士,博导;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注:张、郑、徐三人被誉为“吉大法学三剑客”(北海道大学法学院院长语),硕士同出王子陵教授师门。

车丕照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申卫星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本硕)

傅廷中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硕士)

崔建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现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高鸿钧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韩世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吉大本硕)

刘瑞复 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吉大本科)

张 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吉大本科)

吴振兴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博)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吉大本科)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刘文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经济法学科创始人之一(吉大本科)

王 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大硕士)

王 牧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科)

王传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原院长(吉大硕士)

莫世键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现任院长(吉大本科)

许 清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已退,吉大本科)

信春鹰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副部长级)(吉大本硕,并且为新中国第一个女法学硕士)

钱弘道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孙世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国际法室主任(吉大本硕)

杜青林 中央统战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海南省和四川省的省委书记

孙 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本硕博)

戴玉忠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副部级),二级大检察官(本)

张 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非常务中排名第一),二级大检察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委(本)

姜建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硕)

梁国庆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本)

赵登举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本)

谢安山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本)

郝志勇 司法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本)

白景富 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本)

李 熙 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卫生部党组成员(本)

何晔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本)

桂敏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本)

汪永清 国务院副秘书长(本)

刘 飏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会长(正部级),曾任司法部副部长(本)

陈 杰 全国台联副会长

李忠信 公安部文联副主席,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部法制局局长(本)

童兆洪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孙万胜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凤超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玉华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记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吕岩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导

韩 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法进衍 山东省国家安全厅长

张建国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布小林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王国栋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向武 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鹤松 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黔生 贵州黔西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胡成全 黑龙江省司法厅厅长

王腊生 江苏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何访拔 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庆祥 原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中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庚香 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言静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杨广生 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

王俊峰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2006——2008连续三年被亚洲法律事务评为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被公认为是中国top3的律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对了 你们广东省的现任省委书记和中山大学的党委书记还是吉大行政学院毕业呢!

不过估计你和你身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吧!

㈦ 吉林省煤田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吉林省煤田地质系统始建于1953年。 1998年全国煤炭地质勘探系统下放地方管理。1999年3月12日吉林省煤田地质局正式组建。局的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吉林省煤田地质局原隶属于吉林省煤炭工业局领导,2009年,随着吉林省煤炭工业局撤销和吉林省能源局正式成立,吉林省煤田地质局正式划归吉林省能源局管理。是省财政一级预算单位。

㈧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该矿田位于吉林省磐石县,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大型铜镍矿床。在120km2范围内,共发现31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现已发现大型矿床(1号、7号岩体)2个,小型矿床(2号、3号岩体)3个(张志鸿,1991)。矿田基本上属浅剥蚀,景观条件为内地沿海低山丘陵区。

3.3.2.1矿田区域地质环境

矿田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与中朝准地台二级大地构造单元接触带的槽区一侧的吉林褶皱带中。

本区出露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其次是中生界。主要地层有S-Dh的角闪片岩、石英片岩、页岩,S-Dx的片岩夹大理岩、片理化凝灰岩,P1的砾岩、砂板岩、凝灰质砂岩及凝灰岩,局部出露有J3的页岩、砂岩、安山岩与安山凝灰岩地层等。与已知矿田有关的地层是S-Dh和S-Dx。

NE向辉发河深大断裂通过本区,其NW向次级断裂控制着本区基性超基性岩体和Cu-Ni矿体的分布(张志鸿,1991),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大面积出露中酸性岩体,华力西期基性-超基性岩体零星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直接关系(图3-3-5)。

3.3.2.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本矿田之多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如下:

(1)成矿元素异常组合,Cu-Ni。

(2)指示元素异常组合:①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Cu-Ni-Cr-Co;②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Ag-Pb-Cd。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Fe-Mg-V-Ti-Ca-Mn、Al-Na-La-Be。

图3-3-4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图3-3-5吉林红旗岭铜镍矿田区域地质简图(据吉林地矿局磐石县幅1∶20万地质矿产图(1970)缩编)

1—第四系;2—页岩、砂岩、粉砂岩夹页岩;3—页岩、砂岩、安山岩、安山凝灰岩;4—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5—砾岩、砂板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6—页岩、砂岩夹灰岩;7—片岩夹大理岩、片理化凝灰岩;8—角闪片岩、石英片岩、页岩;9—花岗斑岩、石英斑岩;10—花岗岩;11—闪长岩;12花岗闪长岩;13—辉长岩;14—橄榄岩;15—断层;16—地质界线;17—矿床

1)成矿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成矿元素Cu-Ni的多元素正异常在已知矿田上最发育。异常呈NNW走向分布在赋矿地层S-Dh和S-Dx中,受NW向构造和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带控制。异常范围基本包围了已知矿,有明显浓集中心,异常面积较大,是成矿作用的直接反映(图3-3-6)。

2)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矿田上出现了范围较大的Cu-Ni-Cr-Co多元素正异常,范围比成矿元素异常大,包围已知矿和成矿岩体,分布于赋矿地层上。受NNW向断裂和基性超基性岩带控制而呈NW走向。有明显浓集中心,可以作为矿田异常直接指示成矿作用的存在(图3-3-6)。

图3-3-6红旗岭矿田多元素异常图

(2)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在本区内Ag-Pb-Cd多元素正异常沿NW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受NE向断裂影响而使个别异常呈NE走向。矿田内也出现了Ag-Pb-Cd的正异常,走向虽然与Cu-Ni-Cr-Co正异常不同,但其与Cu-Ni-Cr-Co异常的浓集中心空间位置重合,而且异常面积也较大。因此,它可以作为成矿作用的指示元素异常(图3-3-6)。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Fe-Mg-V-Ti-Ca-Mn

这是一组铁族元素。在本区内它们的多元素正异常分布于S-D的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及片理化凝灰岩地层上,反映这套地层是偏基性的。在矿田上也出现了一个大面积的铁族元素正异常,分布趋势与Cu-Ni-Cr-Co一致,且与之空间叠合度高。反映赋矿地层和基性超基性岩体(图3-3-6)。

(2)Al-Na-La-Be

本区的赋矿地层为一套基性岩石,岩石化学性质上为富铁贫碱。在矿田范围内的赋矿地层上出现了Al-Na-La-Be的多元素正异常,并与铁族元素正异常和指示元素正异常重合,说明它们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富集形成的。与铁族元素正异常一起反映成矿环境(图3-3-6)。

3.3.2.3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1)矿田地质特征结构模式

S-D地层的角闪片岩、片岩、页岩及片理化凝灰岩地层;基性超基性小岩体;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次级NW向断裂构造(图3-3-7)。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在上述地质背景下,在S-D地层的基性岩地层和基性超基性岩体上,出现一组铁族元素(Fe-Mg-V-Ti-Ca-Mn)的多元素正异常和一组碱性元素(如Al-Na-La-Be)的多元素正异常;直接指示元素(Cu-Ni-Cr-Co)的多元素正异常出现在铁族元素异常内,且套合程度高;间接指示元素(如Ag-Pb-Cd)的多元素正异常也出现在该范围内。总之,该矿田以Fe-Mg-V-Ti-Ca-Mn的多元素正异常反映赋矿地层和含矿岩体,并与Al-Na-La-Be多元素正异常一起反映成矿环境;以Cu-Ni-Cr-Co和Ag-Pb-Cd多元素正异常指示成矿作用。各组多元素异常空间套合,受地层、岩体和构造的控制,总体上具有特殊的成矿“异常面貌”(图3-3-7)。

此外,吉林的赤柏松铜镍矿田也具有类似的异常结构。

图3-3-7吉林红旗岭铜镍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㈨ 吉林梅河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梅河油页岩含矿区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地理坐标东经126°43'~126°54',北纬42°56'~43°00',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一、地质背景

(一)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背景

梅河油页岩含矿区属敦密盆地,中国东部巨大的郯庐断裂带,于下辽河断陷后分成两支,东支为抚顺密山断裂,西支为依兰—伊通断裂。断裂带的基本构造格架为走滑—裂陷型式,分别由两条对倾的深断裂控制形成规模不等的裂陷盆地群。晚中生代时期发生初始裂陷,沉积了上侏罗统—白垩系。白垩纪之后沉积范围加大,形成约400~1100m厚的红色碎屑岩系。在新生代时期,断裂活动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群,盆地基底为白垩系。

2. 盆地构造格架

盆地构造格架是盆地形成演化不同阶段构造性质的配置和叠加之综合形式。包括先期基底构造—同沉积构造—后期构造变形(或应力场转换)的演化构造形迹。

(1)盆地先期构造。从梅河盆地地质图看出,盆地先期构造F01及F02断裂走向NE40°~60°,属中生代晚期断裂,控制白垩系沉积与分布。基底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

(2)盆地同沉积构造。盆地同沉积断裂为盆缘对倾的张性断裂F1、F2,构成NE向狭长的裂谷—裂陷(地堑)形式,基底为白垩系。控制了古近系梅河组煤系沉积,属同沉积断裂。断陷的NW侧沉积幅度小,SE侧沉积幅度大,形成半地堑式构造格架。沿走向断裂活动的强弱(即断距)不同,直接控制了梅河组沉积厚度和含煤性。

(3)盆地形成期后构造变形。盆地沉积结束后,经历一次构造运动。初期的走向张性正断层F3将盆地分割成南北两个带状断块,北翼上升盘煤系被剥蚀、煤层埋藏浅,已勘探开发;南翼下降盘,与南缘同生断裂F1构成一个新的地堑,煤、油页岩及其上覆地层完整保存。后期NW向走滑断裂(K1、K2、K3、K4)将NE向狭长的地堑切割成不同的断块,沿盆地SW-NE方向,依次呈阶梯式沉降,控制煤系—煤层埋藏深度的变化趋势。

(二)地层特征

梅河油页岩含矿区为古近纪断陷型聚煤盆地,盆地基底为前震旦系鞍山群变质岩及白垩系紫色、紫红色夹灰绿色粗碎屑岩系;盆地内充填古近系梅河组含煤及油页岩地层,上覆新近系。

1. 前震旦系

前震旦系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基底及两侧,其主要为鞍山群变质岩,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等组成,厚度不详。

2. 白垩系

白垩系是半干燥气候下的山间盆地堆积,岩性下部以紫红色砂岩、页岩、砾岩为主,在东玉井一带出露;中部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含有瓣鳃类CyienataniGralau等动物化石;上部以紫色、褐色和灰绿色的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组成,其砾石多为不规则棱角状,泥质或钙质胶结。与下伏前震旦系呈不整合接触,厚度400m左右。

3. 古近系

古近系梅河组,由下而上为底部砂砾岩段(E2-3m1),下含煤段(E2-3m2),深湖相泥岩段(E2-3m3),上含煤段(E2-3m4),绿色岩段(E2-3m5)。梅河组平均厚度为116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古近系梅河组所产的化石主要有Taxodium cf bi-um(Sternb)Heer,Sequoia Chinensis Endo,Phyllites sp (cf Aluno sp),Metasequoia dis-tich,Cerc-idi-phyllum articm。古近系梅河组是梅河盆地的含煤地层,梅河组含煤岩系由陆相碎屑岩及煤层和油页岩组成。梅河组含煤岩系沉积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五个沉积组合,分述如下:

(1)底部砂砾岩段(E2-3m1)。总体为一套冲积扇沉积,由分选度、磨园度均较差的砂砾岩、砾岩组成。主要沿盆缘断裂带分布,胶结松散,含水。扇间谷地发育有小范围的泥炭沼泽相(一般为透镜状煤层),厚度100~150m。

(2)下含煤段(E2-3m2)。主要为含煤碎屑岩沉积。由浅湖相及扇三角洲冲积扇沉积,从盆缘向盆内依次为扇三角洲一浅湖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褐—灰黑色夹中细粒砂岩,盆缘带相变为砂砾岩,随着不断的充填,形成广泛的扇三角洲平原和湖泊淤浅的广阔泥炭沼泽环境。含煤1~5层,主要煤层为第12层,为巨厚煤层,全区发育,最厚45m。地层厚度为100~180m。

(3)深湖相泥岩(油页岩)段(E2-3m3)。主要为巨厚层深湖相泥岩沉积,多为褐色、灰褐色、巧克力色等纯质的泥岩含油,分布广。该段下面为优质油页岩沉积,含油率高达11.40%,该段地层厚度80~440m。

(4)上含煤段(E2-3m4)。主要为盆地充填收缩阶段,滨浅湖相、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粉砂岩及泥质岩沉积为主。含煤共9层(层组),其中第4~7层局部可采,分布在盆地南侧。地层厚度250~280m。

(5)绿色岩段((E2-3m5)。绿色、灰绿色泥岩、凝灰岩夹薄层灰白色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厚度0~400m。

4. 第四系

全区分布,最小厚度8.45m,最大厚度35.96m,一般厚度15~25m。由腐植土,砂质黏土,流沙组成。底部有硅藻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油页岩特征及分布

(一)油页岩特征

油页岩呈深灰—灰黑色,贝壳状断口,质软,刀刻呈片状,粉末灰棕色,条痕褐色、棕褐色,火烧冒烟,沥青味浓,含油率高者遇火燃烧。采集煤矿矸石的油页岩样化验得知,三井、四井油页岩含油率高达11.40%,8个样品含油率为4.7%~11.40%(本次评价取样化验含油率7.78%)。

(二)油页岩形成环境

1. 油页岩成矿时代

梅河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层位为古近系梅河组深湖相泥岩段(E2-3m3),经多方面勘查,均认为含油页岩层系底部(下煤段第12煤层顶板)为优质油页岩。深湖相泥岩段,岩性为褐色、灰褐色,灰黑色泥岩。致密块状质纯,巨厚层。产动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其物理特征为Ⅰ型生油岩。

2. 沉积层序与对比

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为:盆地初始裂陷期,为低水位体系域梅河组底部粗碎屑岩段沉积(SE1);盆地扩张期,水进体系域下含煤段沉积(SE2);最大扩张期,高水位体系域褐色泥岩段(油页岩段)沉积(SE3);盆地收缩期水退体系域上煤段沉积(SE4)梅河盆地具有独特的沉积序列,盆地出现最大扩张期后,一直为高水位体系域褐色泥岩段沉积,上含煤段缺失,76-5号孔厚度500m,ZK13号孔厚度433m。

3. 矿床沉积规律、成因类型及沉积环境

含矿区从初始裂陷—最大扩张期,是最佳成煤期,形成厚—特厚煤层(第12煤层)。聚煤作用后,发展为盆地最大扩张期的深湖环境。从盆地油页岩沉积层序得知,油页岩是在第12煤层沉积之后沉积形成的,为煤层直接顶板,形成煤—油页岩沉积模式。沉积环境分析,油页岩是在泥炭沼泽环境转化为较深水体而形成。形成巨厚层褐色含油页岩段,一般厚度为80~120m,最大可达450m。其底部10~20m厚度为优质油页岩,有广泛的找矿意义。如抚顺盆地、舒兰盆地等。

(三)油页岩分布特征

从梅河油页岩含矿区地质图得知,盆地后期断裂F1、F2形成的地堑内,为含煤段、油页岩段赋存场所,面积约20~25km2。油页岩层为盆地广泛发育较稳定的第12煤层顶板(图5-10)。

图5-10 梅河油页岩含矿区3-3'地质剖面图

三、油页岩资源评价

(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

1. 地质勘查工作

梅河盆地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内,西起头八旦,东止五人班村,呈NE向狭长形盆地,北东—南西长15km,东南—西北宽2km,面积约32km2。20世纪60年代进行找煤勘探,于1964年提交了长胜、中腰堡、东夏精查报告,并先后建井四对,梅河一井、二井、三井、四井进行采煤至今。当时勘探开发的目的层是古近系梅河组下煤段12号(解13号)煤层,对伴生矿床—油页岩并未进行综合勘查而遗漏。但在钻孔资料中,对12煤层顶板油页岩做了描述,写明油页岩肉眼判定的特征或标志深度及厚度。

1980~1990年,东煤地质局长春科研所完成并提交的《梅河盆地分析》的报告中也论述了煤层沉积环境及资源预测,也没有把油页岩作为目的层进行研究。

2003年,吉林煤田长春勘探设计研究院对梅河盆地及油页岩形成的规律进行研究,集中各种信息,提出了《梅河盆地长胜—东夏煤、油页岩普查设计》开始综合找矿工作。2004年施工两个钻孔,见到了煤及油页岩层,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是以找煤为主,未实施专项油页岩的勘查工作。

2.勘查程度与精度

以往地质勘查研究工作表明,梅河盆地至今尚未进行针对油页岩的专项勘查工作。对油页岩矿床的认识程度很低,用勘查阶段衡量,只是预查程度。因为至今没有油页岩矿床的真实厚度及品位资料。只是根据煤—油页岩伴生组合的成矿模式了解其矿床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找矿预测的依据。

(二)资源预测

本次对梅河油页岩含矿区进行油页岩资源预测,分两个区块。一区块厚度10.56~262.71m,没有相应的含油率测试数据,从矸石堆中取样化验,含油率5%~11.40%。二区块厚度14.90~61.44m,肉眼鉴定含油率较低,为3.5%~5%。预测时厚度取保守数字,采用两区块钻孔最小厚度算术平均值12.73m,含油率用厚度加权平均值4.83%(参考本次评价取样化验含油率7.78%),预测区边界由含油页岩地层确定。面积用平面图求取,乘以矿体有效面积系数(勘查区油页岩赋存面积/勘查区面积)求得,由于油页岩层倾角大于15°,须用倾角校正得油页岩面积11.48km2,体重类比其他油页岩含矿区矿区体重数据2.00t/m3,梅河油页岩含矿区求得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29219万t,油页岩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8766万t;页岩油潜在资源量为1411万t,页岩油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23万t,页岩油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318万t。

㈩ 台风海神登陆吉林,是否会出现地质灾害的发生

2020年,台风频繁光临东北地区,第8号台风“巴威”和第9号台风“美莎克”影响东北地区。就像譬如吉林、黑龙江有49个国家级观测站,检测日降雨量刷新历史记录。在8日凌晨前后,第10号台风“海神”预计将再次影响东北地区。

眼下台风海神已经登临,各地严阵以待,确保台风顺利度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