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地质王超
㈠ 中南大学: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于技术,5个专业中选哪个最好急求
不得不说一句,一楼的对于专业的认识比较狭窄,你对于中南矿物加工专业选矿和团矿内的认识到底全容面了没有?现在在处理低品位矿石等矿物资源已不能单单局限在传统选矿工艺,因为传统选矿在处理这些矿石的时候常存在回收率低下,尾矿难处理的问题,也就是说,矿物加工必须寻求火法湿法冶金相结合的方法,而中南选矿更多集中在湿法,团矿则是利用造块的办法,结合了湿法火法的方式来针对性解决资源难利用的问题。严格说起来,团矿的思路是开明的,而选矿至今难以带来学科的极大发展是因为没有和冶金很好的结合起来。
团矿也是一种选矿形式,绝不是仅仅是冶炼钢铁的,你要是在和平楼里做过一阵子实验,你会发现团矿做的矿物种类不亚于选矿,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更加多样,这才是学科应该发展的方向。
㈡ 中南大学地理科学类如何
你是09年新生吧?现在按大类招生,这个地理科学类应该就是地学院的了。地学院就两个本科专业。要说就业,肯定地质好,我就是中南GIS的。工作不好找啊。地质是中南的王牌专业,地信刚建立没几年,实力很弱,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如湖南师大和中南林业的GIS。 地质的工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辛苦个屁啊。有三个方向,C方向的貌似最好。还有个方向是做金刚石钻头的。中南的地质和北大不一样,不是做理论的,也不会去野外挖矿。 地质的老师都是百万千万富翁。。。 不过学地信的话,要求自己编程或者使用GIS软件很熟练,大学四年少玩点游戏,工作还是能找到的。我也有同学去了华为这种公司。
当然,最关键还得看你自己的兴趣,学好了什么专业都一样。给你点资料参考一下吧。
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地球科学类:
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
地质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矿床学、岩石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岩土钻掘工艺学
特色课程:构造地质学、勘查学、岩土钻掘设备、岩土施工工程学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
特色课程:GIS工程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3S集成技术与应用
一、公共课程:
18040011
基础英语
12
必修课程
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0200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104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105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10300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
40000011
形势与政策
1
39000011
体育
4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1.5
41000013
军训
2.5
41000023
毕业教育
0.5
全校性选修课程
10
二、大类课程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必修课程
08020071
工程制图基础
4
13070011
微积分ⅠA
5.5
13070021
微积分ⅡA
3
13070031
微积分ⅢA
1.5
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1
14030031
大学物理Ⅲ
4.5
14040031
物理实验Ⅲ
1.5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0909002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
2
13070081
线性代数Ⅰ
2
13070091
概率论B
2
13070101
数理统计Ⅱ
1.5
01010011
普通地质学
4
04020512
测量学基础
3
三、地质工程专业
15030061
普通化学Ⅰ
4
必修课程
01010293
毕业实习
7
01010303
毕业设计
9
09080111
电工学Ⅰ
4
勘察工程方向
必修课程
12070101
理论力学Ⅱ
4
08040033
制造工程训练Ⅱ
2
01020011
专业制图
2
12070121
材料力学Ⅱ
4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Ⅰ
4
01020093
专业认识与设备实习
5
0803007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Ⅰ
2
01020111
工程预结算
2
01020173
勘察生产实习
6
01020181
工程勘察学
3
01020253
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2
01020022
岩石钻掘工艺学
4
勘察工程方向
选修课程
01020032
土力学地基基础
4
01020042
岩土钻掘设备
3
01020052
工程地质学
3
勘察工程方向
选修课程
01020062
钢筋混凝土结构
3
01020072
岩土钻掘泥浆工艺学
2
01020082
岩土施工工程学
3
01020122
岩石破碎学
2
01020132
建筑与土工材料
2
01020142
地基处理
3
01020152
桩基工程
3
01020162
土建工程概论
2
01020192
钻掘设备设计原理
2
01020202
碎岩材料与工具
2
01020212
复杂地层钻进技术
2
01020222
边坡稳定分析与支挡结构
3
01020232
测试技术与仪表
3
01020242
专业英语Ⅱ
2
15060031
物理化学Ⅲ
3
地质资源方向
必修课程
01010021
构造地质学
4
01010031
结晶矿物学
4
01010043
认识实习
2
01010061
岩石学
5
01010091
矿床学
4
01010133
填图实习
5
01010183
生产实习
6
01010193
岩矿综合鉴定
2
01010201
勘查学
3
01010283
勘查学课程设计
2
01010052
晶体光学
2
地质资源方向
选修课程
01010072
古生物及地史
4
01010082
遥感地质学
3
01010102
地质数据处理基础
3
地质资源方向
选修课程
01010112
环境地质学
3
01010122
GIS概论
3
01010142
应用地球化学
3
01010152
石油地质学
2
01010162
工程经济与管理
3
01010172
土工建筑材料
2
01010212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2
01010222
水文工程地质学
3
01010232
岩矿测试技术
2
01010242
大地构造概要
2
01010252
宝玉石概论
2
01010262
矿山地质与矿山管理
3
01010272
专业英语Ⅰ
2
04010082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
3
选修课程
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01030011
自然地理学
3
必修课程
010300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
01030053
数字填图实习
2
01030061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4
01030071
数据结构与算法
4
01030103
GIS基础实习
2
01030113
遥感信息提取实习
2
04020523
测量实习
3
01030161
空间分析
2
01030171
空间数据库
2
01030181
3S集成与应用
2.5
01030191
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
2
必修课程
01030203
空间数据库设计
3
01030211
GIS工程与应用
3.5
01030303
GIS综合实习
5
01030313
毕业实习
8
01030323
毕业设计
8
01030032
地图概论
3
选修课程
01030042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3
09090012
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
3
1307018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5
01030082
遥感原理与应用
3
01030092
中国区域地理
3
高级英语
4
01030122
计算机图形学
3
01030132
Web程序设计
2
01030142
数字图像处理
3
01030152
自然资源评价
2
09090052
网络技术与应用
2
21010572
科技发展与创新
2
17010182
中国传统文化
2
04020572
GPS原理与应用
2
04020091
摄影测量学
3.5
12080231
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
2
12080421
城市规划原理
2
01030222
ArcGIS二次开发
2
01030232
MapInfo二次开发
2
01030242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1.5
0103025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2
选修课程
01030262
土地信息系统
2
01030272
GIS制图
2
01030282
数字高程模型
2
01030292
虚拟现实技术
2
01030332
GIS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
3
01030342
资源环境信息综合处理
2
01030352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2
01030362
空间建模原理与方法
2
㈢ 中南大学 的杰出校友有哪些
中南大学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首届中南大学杰出校友名单及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传福,男,汉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得物理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并留在该院工作,历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1995年2月,王传福毅然下海经商,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实业。 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淀佐,男,汉族,1934年出生,辽宁省锦县人,中共党员,两院院士。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东北大学肄业,次年任东北有色金属局选矿科、冶金部有色金属管理局技术员。1961年中南矿冶学学院矿物加工与冶金专业毕业。历任中南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中南工大副校长、校长, 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是党的十三大代表和全国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美国矿冶学会会员。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起东,男,汉族,1938年2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荣誉教授。左铁镛,男,汉族,1936年9月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左铁镛教授1958至1991年在中南工业大学任教,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起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兼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合作教育协会理事等国内外重要社会职务。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司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
刘德培,男,汉族, 1950年5月生, 安徽阜南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生物学家。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刘德培院士现还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研究生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等职。
孙永福,男,汉族, 1941年2月生于陕西省长安县,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桥隧专业。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郑州铁路局技术员、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永富,男,汉族,1932年生,南召县人,中共党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1956年分配到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历任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理事、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钢铁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顾问。
张文海,男,汉族,1939年2月生,福建省长乐县人。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冶金专业。有色金属冶金专家, 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江西贵溪冶炼厂、安徽金隆铜业公司等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现任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李长进,男,汉族, 1958年8月生,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7年至1982年初,就读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4年,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历任见习生,助工,工程师,设计室主任,处副总工程师,副处长,处长。1995年,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任副院长。1996年至2002年8月在中铁二局历任副局长,代理局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2000年曾在中央党校第16期中青班学习一年。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7年9月至今,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杨毅,男,1965年10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84至1988年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8年11月至1995年就职于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公司,1996年至1998年任中国有色新金属公司贸易部经理,1999年至今任北京鑫恒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北京鑫恒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EMBA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梁稳根,男,汉族,1956年出生,湖南连源人。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获全国百名星火带头人标兵、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杰出湘商、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湖南省优秀企业家、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之首等称号。
熊维平,男,汉族,1956年生于江西南昌。中共党员。1973年在江西冶金学院学习,后任冶金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团总支副书记。1980年后在中南矿冶学院攻读矿物工程硕士学位和任教,1984年后在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工程系矿物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从事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历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青年联合主席、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常务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历任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铝业公司筹备组成员、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等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现任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永年,男,汉族,1929年生,云南通海人,中共党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鞠躬,男,汉族, 1929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安徽绩溪。195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973”15人专家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专业评审组成员, 陈嘉庚科学奖医学组评奖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终生名誉理事,国际脑研究组织刊物编辑。
㈣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现任领导
院长:钟宏 教授
党委书记:马跃如教授
副院长:陈晓青 教授、刘又年教授、刘士军 教授、卢红梅 教授、徐海 副教授
党委副书记:刘有才 研究员
院长助理:孙晓毅副教授、王蔚玲 副教授、喻桂朋 讲师
㈤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现任领导
院长:柴立元
副处级调研员:刘荣义
党委书记:张宝
党委副书记:张凯
副院长:赵中伟、王志兴、田庆华 、王万林 、赖延青
㈥ 中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左铁镛
1936年出生于北京,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左铁镛主要从事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陈志武
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早年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后专注于经济史与中国经济研究。
3、黄友岐
黄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神经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教育家黄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时1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4、王淀佐
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5、邓起东
湖南省双峰人。生于湖南双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逝世,享年81岁。
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高校名单
(1)高校分类:传统“王牌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地质学院、版武汉地质学院);中南大权学;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原北京石油学院)
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等。
(2)学科分类: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大学、 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长安大学。
㈧ 中南大学出过哪些人物,越著名越好
1、汤飞凡: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组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
2、张孝骞:
张孝骞,男,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了骨干人才。
3、王淀佐:
王淀佐,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10年,为表彰王淀佐在国际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对中国矿物工程科学技术的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4、黄伯云:
黄伯云,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
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特种冶金专业;1980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爱阿华州立大学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进入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2001年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1986年—2003年,黄伯云带领团队日夜拼搏,终于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封锁,该技术在获2004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5、孙永福:
孙永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籍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
1958年7月,孙永福毕业于天水铁路工程学校;1962年12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1962年12月至1964年9月,在郑州铁路局工务处桥梁科工作。1964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先后任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
1984年12月至2006年8月,先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正部长级)。
㈨ 中南大学学生会的现任领导机构
现任中南大学学生会主席:王允
现任中南大学学生会常务副主席:任澎
现任版中南大学学生权会副主席:孙伯霖、徐梓人、邱晓宇、罗碧源、孟晓白 办公室:黄茂林、金耀超、孙萌、刘洋涛、颜勇
对外联络中心:杨润、黄丹、王镐臻、杨小晴
文体活动中心:汤倩、王天翔、付云志、孙晨曦、骆雨扬
新闻信息中心:刘熙明、田一、李亚男、曹萌
宣传设计中心:何晶、彭铮、刘禹、魏嘉润
权益服务中心:徐可、郝记、卢雅清、刘柯恋、张慧
学术活动中心:蒋昊、金令、娄利伟、李倩
生活服务中心:刘佳奇、张倩瑜、肖骏毅、曾佩涵
鹰隼计划工作项目部:戴泽宇、贾伯聪、吴玮祎、肖潇雨
自律自治工作项目部:李舸争、仝家乐、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