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海外地质局

海外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1-26 09:49:35

㈠ 境内外地质工作程度对比

三江-湄公河成矿带中国境内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全区已完成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1:100万航磁调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矿产调查、1:20万地球化学调查,部分地区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矿产远景调查。全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1:250万地质图(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北纬25°30′以北地区有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4),云南省矿产图(1100万,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等。从解放以来的六十年时间,随着矿产勘查工作持续开展,先后发现和勘查了数百上千计的矿床,是我国矿产勘查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三江-湄公河成矿带境外各国的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其中,以越南和泰国的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其次为缅甸,而老挝和柬埔寨的最低。

中南半岛地区19世纪前仅零星进行金、银、铜、铁、锡等矿产的采掘和冶炼,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以英国、法国为主的地质学家在缅甸、泰国和印支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开展了地层、古生物、岩石、矿产等方面的地质调查。二战后各国相继独立,成立自己的地质机构,才逐步开展较系统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如开展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先后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发现和探明了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并在区域构造、地层、岩石、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一定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曾大规模地进行过以矿产评价为目的的陆地路线地质调查,海域部分进行过多条测线控制的地球物理测量。各国的地质工作程度概述如下:

越南国土面积33.1689万km2,约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六分之一。1988年出版了1:50万越南地质图,1999年出版了全境56幅1:20万地质图,全国有1:100万地质图、1:50万成矿规律图。目前1:5万地质图估计覆盖国土面积的50%,已完成1:20万地球化学调查、航空磁测和1:50万重力测量,更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调查正在进行。越南已知矿产百余种,据掌握的资料,有矿产地452处,绝大部分矿产地已经过勘查确定为矿床。但矿产开发程度较低,一些矿床虽然勘查了多年,如南方红土型铝土矿资源储量30亿吨以上,但还没有正式开发。

泰国国土面积51.31万km2,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四分之一强。全国已有1:100万和1:50万地质图,1:2万地5质图;1:5万地质图已覆盖国土面积的30%以上,航空磁测和放射性测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开展了航空电磁测量。自1964年以来,通过国家多个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了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据掌握的资料,目前已知矿产47种,矿产地174处,近四分之一的矿产地已经过勘查被确定为矿床。泰国的优势矿产是钾盐和钨锡矿,钾盐资源储量数百亿吨,基本没有开发,钨锡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曾大规模开采,1985年以后,由于国际钨锡价格下跌,矿山纷纷关闭,至2009年本专题成员赴泰国地质矿产考察时,仅有两三个私营矿山在开采。

缅甸国土面积65.6577万km2,约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三分之一,除北部和东部边远山区,60%以上的国土完成了1:63360比例尺(图面1英寸等于实际1英里)的地质填图。缅甸已知矿产60余种,矿产地243处,只有近三分之一的矿产地经勘查被确定为矿床。

柬埔寨国土面积18.1035万km2,不足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十分之一,只有1:100万和1:50万地质图,有14幅1:20万地质图及各省地质图,局部地区开展了地球物理调查。柬埔寨已知矿产17种,矿产地约100处,已被勘查确定为矿床的矿产地约占四分之一。

老挝国土面积23.6800万km2,约为中南半岛面积的八分之一,全国有1:100万地质图和1:50万地质图。目前,1:20万地质图约覆盖国土面积的66%;地球化学调查覆盖国土面积的20%;地球物理调查覆盖全国面积的比例为:航磁30%,放射性测量25%,地震调查20%,重力测量10%。老挝已知矿产43种,矿产地479处,约十分之一的矿产地被勘查确定为矿床。老挝目前已开发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山只有两个,一个为色潘(Sepon)铜金矿,另一个为普康(Phoukham)铜矿,钾盐、铝土矿等刚开始建设矿山。

㈡ (一)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由国家地质机构来承担,因此,从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主要职能和使命,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表3-1 国外地质调查机构隶属关系分类

根据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表3-1):①隶属于政府资源管理综合部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②隶属于矿山(业、产)能源(水资源)部,如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及非洲一些国家;③隶属于政府经济或工(商业)部门,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法国、阿根廷、老挝、越南、泰国、蒙古等;④隶属于政府科技部门,地质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地质调查机构被视作科学机构,如英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韩国的地质调查机构隶属于科技部,日本地质调查局属于日本综合产业研究院。

为什么世界各国地调机构的隶属关系有着这么大的区别呢?实际上,这与各国的客观实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地质工作的紧密关系有关。如日本、韩国等国面积不大、资源不丰,故放在科技部;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更关心其矿业的发展,故放到矿业部门。有的矿业欠发达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还承担矿产勘查任务。法国可能因特殊情况,以前其殖民地有矿业开发问题,故与矿业放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如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都把地质调查机构放入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或综合性部委,这可能更有利于工作,满足于方方面面的需求。

以下从不同类型的地质调查机构的使命、任务和方向等方面,来探讨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方向。

1.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隶属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内政部下属的8个局之一(图3-1),是内政部的一个独立预算单位,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科学机构。它为内政部管理部门(局)提供科学支撑。

图3-1 美国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图

●单位性质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一个自然科学与信息机构,一项主要职能是充当美国内政部的科学职能部门,为内政部及其内设其他局的资源管理提供地球科学信息支持。

前景:使美国地质调查局成为在自然科学上成就卓越、对社会需求反应灵敏的世界领先者。

使命: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提供以下几方面可靠的科学信息,为国家服务:

——描述和了解地球;

——使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

——提高和保护生活质量。

●经费来源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金来源于四个部分:①国会拨款(占总经费的75%左右);②为其他联邦机构如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以及内政部的其他局、环保局、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以及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提供服务和产品所得的收入;③向州和地方社团及市政部门提供产品与服务所得的收入;④向个人和公司销售地图所得的收入。以美元不变价计算,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总资金在过去的10年里增加了16%。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财年预算总额为9.4476亿美元,与2006财年相比预算总额减少了2058.5万美元,与2005财年相比增加了119.6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地质调查局工作经费的90%以上来自国家拨款。

2.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A)

●隶属关系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是澳大利亚国家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机构。2001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对机构进行调整,将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与澳大利亚国家测绘局(原为澳大利亚测量和土地信息局,AUSLIG)合并,更名为澳大利亚地学局(Geoscience Australia)。为了统一起见,本书仍称之为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

●单位性质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A)是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国家地学研究和空间信息机构。

主要使命:制定和实施充满活力的、由客户驱动的全国地学填图计划,以促进对澳大利亚矿产、能源、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

主要职能和任务:①提供旨在支持政府、产业界和公众进行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地学知识基础,满足客户对高质量地学信息和开创性研究的需要;②负责澳大利亚领土及其海域等基础地质和地球物理填图工作;③参加具有战略意义的陆上矿产和油气盆地及海上的多学科地学填图工作。

●经费来源

1992年以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地质地球物理局(地质调查局前身)主要由政府预算拨款。1992年组建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以后,经费来源出现了重大变化,虽然政府预算拨款仍占主导地位,但通过合作项目等有偿服务筹集的资金比例逐年增加。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①公益性项目由联邦财政拨款;②对工业界有益的项目由工业界出资;③对工业界和广大社会成员都有益的项目由双方共同提供经费。1994/1995财政年度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总经费为6870万澳元,其中政府预算拨款为5550万澳元(占总经费的81.8%),外部资金1320万澳元(占总经费的19.2%)。

3.英国地质调查局(BGS)

●隶属关系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隶属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的5个调查局或中心之一(图3-2)。

主要使命:促进公众对地学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了解。

图3-2 英国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图

主要任务:

——对英国本土和周边大陆架进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及科学研究;

——开展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技术服务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

——集中收集、管理和研究开发全国的地质资料;

——利用英国海外开发署的预算,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

●经费来源

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来源一直是完全由政府预算直接拨款。此后,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除政府直接拨款的科学预算外,部分经费来自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同收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直接科学预算拨款在地质调查局总经费的百分比不断增加,从1991/1992财年的36.6%增加到1996/1997财年的45.4%。2004/2005财年的总经费为5029.9万英镑,其中政府拨款的科学预算为2739.2万英磅,占其总经费的54.5%。

4.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BRGM)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只是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立性不强,故此处介绍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的情况。

●隶属关系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是法国工业部的一个二级机构(图3-3)。

●单位性质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是法国最大的地表和地下地质科学专业机构,也是一个国有公共机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该局现已具有明显的企业化和商业化倾向。20世纪90年代初,该局已集科研、商业、采矿于一体(图3-3),显然超出了纯粹政府机构的范畴。一方面,作为全国的地质调查局,它负责地质填图、协调国家和国际研究项目,收集地下地质资料,并向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商业部门的服务公司,它利用地质专业知识对地下资源进行利用、保护、控制和管理。

图3-3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机构图

●经费来源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1996年经费预算为1.0379亿欧元,折合为1.2974亿美元,其中法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完全由政府拨款。

5.俄罗斯地质调查局

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地质工作与资源管理在近十年发生多次变革。2000年设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图3-4),与国家水利局、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森林局共同成为自然资源部的4个部属国家局,负责地质调查工作及地下资源的利用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国家地质调查局由自然资源部一名副部长负责。2004年,普京政府改组了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下属的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管理。

图3-4 俄罗斯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与组织框架图

俄罗斯实际上没有一支成形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自然资源部之下有全俄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综合编图与研究工作;地方有地质勘查部门(称为“生产部门”),负责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严格来说,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

1996年俄罗斯完成的地勘工作货币工作量为94880亿卢布,约合18.6亿美元。俄罗斯地勘部门改革了单一的国家预算拨款方式,建立了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开辟多种资金来源。2004年以来,俄罗斯地质调查工作实行国家订货承包制。国家作为所需各类地勘工作的订货方,地勘单位和企业作为承包方。

6.印度地质调查局(GSI)

●隶属关系

印度地质调查局(GSI)成立于1851年,是一个完全由政府资金支持的科学组织,它隶属于矿业部。

主要使命:为促进健全的地质政策和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信息,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探索新的资源以及促进现有资源的合理开发,使印度的经济变得更加强大。

主要任务:

——对全国和近海水域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填图;

——勘查和评价全国和近海水域的矿产资源;

——开展与环境地质学有关的各种研究;

——对地球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勘探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就与地质调查局职责有关的各种问题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向公众提供与地质调查局职责有关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参与政府和部门组织的全国性科研项目,并负责协调地质及其相关的工作;

——与国外同类机构保持广泛的联系;系统地收集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以丰富博物馆和岩心库;

——管理好对研究国内外有意义的稀有地质现象,保护好有地质意义的国家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培训科学技术骨干,并为大学和研究所提供培训援助;

——收集、处理、储存、维护和传播各类地球科学数据;在国家紧急时期动员全国地质学领域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并协调他们的活动;根据地球科学领域及相关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其他的活动。

在新世纪初,印度地质调查局提出了未来20年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了其职责与任务(专栏3-1)。

●经费来源

印度地质调查局的经费从第7个五年计划起急剧增加。第7个五年计划(1987~1991)经费为21.1亿卢比,第8个五年计划(1992~1996)为66.517亿卢比,第9个五年计划(1997~2001)为118.86362亿卢比。第10个五年计划(2002~2007)达到212.7亿卢比(折合约4.254亿美元),其中计划内的为94亿卢比,计划外的为118.7亿卢比。

自1993年以来,印度地质调查局开发其内部资源,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5~1996年度创收44287463卢比,1998~1999年度为65497242卢比(折合约131万美元,1美元约合50卢比)。2000~2001年度最高,收入129401183卢比。2001~2002年度为57386368卢比,它的服务和咨询领域包括矿产勘查、海洋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岩土工程项目、地质环境项目、图件出版和发行、报告出售,以及包括宝石检测在内的实验室服务等等。

专栏3-1 印度地质调查局2020年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印度地质调查局未来15年的战略目标是:①通过深入和广泛的勘查,查明、评价和增加自然资源储量;②监控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地质调查工作;③不断更新国土和近海水域的地质数据库④用更大的比例尺来绘制国家地质图,并能够根据变化进行相应更新;⑤了解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地质作用;⑥建立环境、水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等领域的数据库;⑦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评价和减灾方面起积极作用;⑧对水资源、能源、通信和城市发展计划提出地球科学方面的建议;⑨建立和维护一个综合的地球科学数据库;⑩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使公众更容易获得地球科学方面的信息、图件和知识产品。

印度地质调查局未来的战略方向是:

(1)自然资源评价

●加强专题图件绘制;

●加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并对勘探方法进行标准化;

●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资源预测;

●进一步完善地球科学数据库,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广泛、深入和精确;

●按顺序、 系统地开展全国范围的地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

●通过地面和航空地球物理勘测,发现更多的矿产靶区;

●为进行海洋资源评价开展高精度海洋调查;

●与兄弟组织、研究院和大学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以便将研究重点放在占据优先地位的勘查战略中;

●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

(2)环境和地球系统研究

●开发综合性地质环境数据库,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控;

●对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洪涝等)和人为灾害(污染、废弃物处理等)进行研究;

●着重研究环境及其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

●加强固体地球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地震和测量监控;

●为能源、灌溉、 交通和各种建设项目提供地质技术咨询服务。

(3)信息服务

●提高印度地质调查局在外界的知名度;

●对各级活动的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化;

●文件和地图产品数字化;

●以对用户友好的方式、 方法发布知识产品;

●在国家地球科学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㈢ 国外区域地质调查现状

世界各国都十复分重视区域地制质调查工作,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进展速度极快。地质填图一直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地质调查工作,1992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国家地质填图法》,设立了在美国地调局领导下的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NCGMP),于1997年和1999年总统两次签署授权,强调地质填图要适应国家需求,增加拨款。美国的《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五年规划(2007~2011年)》已开始1∶2.4万地质填图,其目标一是生成高质量、多用途数字化地质图及配套的数据库和报告,以解决高优先地区的各类国土利用问题。开发深部及地下的三维地质框架,用于地下水水流、地震震动、滑坡概率、景观变化及生态系统健康等各种预测模型。二是以各种数字化格式提供地质图、报告和数据库,使地质图信息更易于被公众理解。保存和维护美国地调局的古生物标本及匹配的数据库,并使之通俗易懂。三是确保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有能力和队伍来满足国家的未来所需[引自美国《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五年规划(2007~2011年)》]。

㈣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固望1周进生1王黔驹2丁克永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网站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设计理念、信息内容、信息质量和技术水平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明确网站设计风格,合理配置网页内容,优化网站导航功能,开展个性化服务功能等建议。

关键词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启示

地质资料服务网站是对外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窗口,也是广大用户获得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门户。近年来,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的建设从数量、信息内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网站的建设仍存在很多弊端,如内容多以静态信息为主、提供的在线服务形式单一等。相比之下,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建设较早,技术先进、地质信息化程度高。本文选取世界地质信息化服务程度较高的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网站(下文统称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为对象,从网站设计理念、信息内容、信息质量和技术水平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网站设计理念

评价一个网站建设得好坏,最直观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网站各主页的设计。从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全局来看,其设计理念具有以下5个特点:

1.1 服务为主导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整体上以服务思想为主导贯穿整个门户网站,一直比较重视对客户的服务,奉行客户至上的原则,始终将客户作为其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统一的设计风格

网站各主页都是以文字和图片交错分布的格局、设计风格简洁而统一。以GA网站的陆地能源与矿产主页和地球监测主页为例,二者分布格局具有相似而统一的设计风格(图1)。

图1 GA网站的陆地能源与矿产主页和地球监测主页

1.3 简约化原则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各主页形式都比较简单,在文字编排和栏目呈现上极为简洁。首页所精选栏目内容的信息重点突出,尽可能地让读者更轻松地使用网站。读者使用网站的目的就是要快捷而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

1.4 大众化服务理念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的信息服务内容不是按照网站所有者的内部组织结构来分布,而是按照读者的需求来分布的。网站使用精心挑选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主题检索方式和为大众读者所熟悉的检索界面来设计网站信息结构,使网站信息分布更贴近普通大众。

1.5 交互性服务

网站网页以动态为主,网站交互性技术含量高,可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主要表现为:①强大的站内信息检索功能;②将各种与网站服务有关的表格放在网站上供读者下载和办理;③地质专家在线等形式的问题咨询和网上答疑;④将地质科普知识材料制作成互动式的学习软件,在趣味性的互动中同时学习地质知识等。

2 信息内容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内容广泛,属综合性网站,几乎涉及了整个地质科学领域,如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地质科普知识等。

(1)USGS网站首页可以基本反映出这个网站包括的主要信息内容。其首页设有生物、地理、地质、地理空间、水资源5个学科的门户入口链接,除各信息频道和服务的导航按钮和链接外,还采用板块信息的形式,让用户一目了然。

(2)BGS网站提供信息的内容分为3个板块:BGS科研、BGS服务和大众地质。BGS科研包括了当前所进行的地质调查与监测等方面的项目;BGS服务面向不同对象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数据、出版物以及数据下载与销售服务。大众地质为地质教育者、爱好者以及社会每个人提供地学科普[2]

(3)GA网站首页上提供不同学科的信息入口,如能源资源评估、陆上能源与矿产、对地监测、自然灾害、测绘与GPS、地下水等。进入不同学科可以按所需找到各方面的资料数据,如各种地图、出版物、数据库、元数据等。

3 信息质量

较国内信息服务网站相比,国外的特点包括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共享性等。这些均可作为评价网站信息质量的依据,显示地质信息化服务的强大功能。

3.1 信息权威性

地质信息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发布与服务的控制和约束上,地质信息服务由地调机构制定部门来完成。读者和用户必须依据地质信息服务的相关规定进行使用[1]。服务提供者也必须依据相关规定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3.2 信息针对性

信息的针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随着社会对地质成果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使用地质成果的用户显现出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特点。显然,单一的成果表达方式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USGS研究开发了“按需出图”的地质图数据库,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不同用户。BGS在信息服务对不同客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对学术和科研人员其提供了在线数据库和馆藏资料的检索以及实验室、图书馆和相关培训等。

3.3 信息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信息内容及时更新应该是一个好网站必备的优点。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部分信息的更新频率很高。USGS网站提供的实时地震、滑坡、洪水、干旱等时效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信息,对于及时决策非常有用。GA开设了最新信息专栏,发布最新出版文献、地质相关产品和新闻。

3.4 信息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一个信息服务可以被多个客户所享用。随着地学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使得地学知识、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正在突破局部部门界限,逐渐扩展到了其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等。如USGS正在开展的空间数据一站式服务项目,更是多部门联合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典范。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提供统一的服务,以改善公众和政府利用地质空间数据的能力。

4 技术水平

国外地质资料服务网站技术含量很高,地质信息化服务的功能强大,其开发涉及许多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eb GIS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站设计技术和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技术等,实现了地学空间信息和数据远程传输、交互查询、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交互沟通与交流等功能[2]

5 对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国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特点的总结,形成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几点启示。

5.1 “以人为本”、“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

与国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相比,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特别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应改变现有建设思路,突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功能,展现“以人为本”、“客户第一”的网站服务理念,体现在:①从网站建设的指导思想上看,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最方便、快捷、系统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②在网站页面的设计上,注重用户方便登录、快捷导航,适当使用动态脚本、图形及视觉效果等手段为用户提供服务,利用高科技提供自助服务项目等。③建立互动平台,强调与用户的交流。用户可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在线聊天等方式,提出问题或建议[3]

5.2 明确网站设计风格,合理配置网页内容

网站建设是在一定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科学规划的一个系统工程,其设计应体现出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互动性。当前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设计风格上不统一,内容分布也是交错复杂。在现代信息化服务主导的形势下,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的建设应该体现出简洁、大方,页面应采用能反映网站主题的统一风格,版面编排和色彩的搭配要求和谐一致,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保证用户及时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5.3 优化网站导航功能

信息化服务已为地质服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门户网站在其中扮演了服务提供的重要平台。网站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学科交错复杂,良好的网站导航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的导航显得十分凌乱,客户查找资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将严重影响到地质服务网站的权威性和服务的效率。优化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导航功能是非常可行的,网站设计者可从加强页面导航栏功能和添加网站Map两个方面进行。

5.4 开展个性化服务功能

个性化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专门满足个人需要的服务。新信息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有了新的发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仅能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或特点,提供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个性化环境,将信息主动推荐给用户,而且还提供了功能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和与其他模块融合为统一整体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充满人性化的信息服务[4]。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可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集咨询、信息检索、文献传递功能于一体的网上服务。

参考文献

周进生等.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研究研究报告.2007

张凡.国外地质调查机构门户网站建设对我国地质信息化服务的启示——以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为例.软件导刊.2009(6)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发布与服务机制专题研究年度报告.2009

马先皇.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特点.情报探索.2009(3)

㈤ 境外地质工作特点和经验

(一)境外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地质工作的一次跨越

一些世界一流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均十分重视境外地质工作。这是因为,地质现象是无国界的,地质工作相应也是无国界的。开展境外工作,一是可以加深对本国地质背景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二是可以总体上提高地质调查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总体提高社会福利,三是可以促进本国的企业在国外开展相应的商业性活动,包括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开发。很多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将是否以及如何开展和开展什么样的境外地质工作,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比较典型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欧洲一些比较小的地质调查机构,也大量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国家综合竞争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境外地质工作的力度,如印度、巴西等,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境外地质工作的目的,重点往往不是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在于提高其区域影响力。

在当前阶段,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境外地质工作已经转型,重点开展一些能够发挥国际领导作用的全球项目,并且整体的工作也从供应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从矿产调查评价转向环境和水。但是,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历史上,也曾经开展了大量的以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为重要内容的境外地质工作,实际上,他们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境外地质工作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系统评价了美国地学在国际领域的三大历史作用:一是制定国家外交政策,二是保障国家经济权益,三是维护国家科学权益。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最后得出三条结论:第一,需要加强国际地学工作以支持美国的国家利益;第二,在制定美国国家外交政策时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地学家及其地学知识;第三,通过提高美国地学家在美国国际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可以进一步强化美国的经济利益和科学利益。

英国高度重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目前英国地质调查局在100多个国家从事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多个地学计划,其目标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人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可持续的生计,生活质量以及脱贫。这些活动,包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和援助项目,主要是由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所资助的,同时,也与各个国际组织合作并获得资助,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等。在开展境外地质工作时,英国地质调查局经常和英国的公司及大学合作。英国地质调查局还承接其他援助机构、世界各国私人公司和政府的合同项目,有时直接接受东道国政府的委托项目。英国地调局积累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信息,近期,其工作的地区重点是东欧和前苏联。其中,有些是长期项目,包括帮助东道国加强地学能力建设和机构建设。许多国家的地质填图计划、国家地学规划、GIS地学数据库,都是由英国地调局设计和实施的。

日本迄今仍在开展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点,一是由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开展的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是由日本地质调查局开展的以环境合作为重点的境外地质工作。

(二)不同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境外地质工作内容不同,同一个地质调查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境外地质工作内容不同

不同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所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个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比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重点是在其周边国家开展地质填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重点是在全球开展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其境外地质工作的重点是环境地质调查和评价,同时开展基础和矿产地质调查;90年代迄今,工作重点则转向对全球重大地质和环境问题的调查,这些问题,需要全球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而美国地质调查局试图在其中发挥核心和领导作用。

1.资源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代表是日本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地质调查局。

日本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特点是:组建专门机构,包括“石油公团”和“金属矿业事业团”,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为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为了推进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本特别成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1963年)和石油公团(1967年)。这些准政府性质的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日本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务,特别是对日本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目前日本金属事业团在世界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各办事处还负责周边国家的资源信息),收集和分析世界各国的资源信息。特别是针对资源国潜力和矿业投资环境的信息、重要勘查开发项目的信息、国际矿业走势追踪、跨国矿业公司动态分析、矿业权市场状况和矿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二是通过技术合作和经济援助/合作,降低企业在境外勘查开发的风险。作为日本政府的“政府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受援国实施矿产勘查的技术合作项目和矿产资源的区域调查,以便了解和掌握其他国的资源情况,为本国公司参与境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提供帮助。三是在境外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承担项目前期风险,引导企业选点。日本在境外进行的基础地质调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称为“境外地质调查”,完全由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用日本政府的钱进行;另一种方式称为“境外联合地质调查”,由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与资源国联合进行,由日本政府提供资助。这相当于在境外从事前期勘查的风险全部由日本政府承担了。在找到了矿或圈定了远景区后,再由日本企业申请取得矿业权。

美国地质调查局也大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矿产资源的全球争夺成为世界政治和美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因素,这期间,美国政府聘用了三名杰出的地质学家(C.K.Leith,G.O.Smith和J.E.Spurr)作为政府顾问。这三位地学家提出的建议,对美国外交政策和矿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卓越的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国联”(联合国前身)中,三名地学顾问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促成了在1928年成立了国家矿产顾问委员会。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邻近,地学家提出预防矿产供应中断的建议,于是1939年美国建立了战略矿产储备,1942年,当时的经济福利局资助了一个计划,到拉美采购矿产并鼓励拉美的矿业开发。在这些活动中,美国地学家作为政府顾问,作为拉美采购委员会成员,或者作为美国政府代表去资源国调查。美国对拉美矿产生产和供应的关注,导致美国地学家首次大规模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其方式是通过1938年成立的部门间科学和文化合作委员会(ICSCC)。美国地学家开始在拉美国家开展矿产调查评价,包括圈定战略矿产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福利局及其更名后的对外经济管理局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期间,美国地调局组织了60多位资深的地质学家,在16个拉美国家开展了矿产调查评价。此外,政府还委派了大量地质学家,在欧洲、非洲、亚洲、南美和西太平洋开展地形分析、工程研究和水文调查,以支持现实和潜在的军事目的。这导致美国地调局组建了军事地质分局,支持美国军事部门的战略规划。

2.环境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代表是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地质和矿产调查等,目前已经不是英国地调局国际合作业务的重点,他们现在更多地关心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其一,英国地调局在全球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环境研究方面,正在发挥突出和领导作用。一是环境地球化学。目前英国地调局正在玻利维亚、肯尼亚、墨西哥、所罗门岛、苏门答腊、斯威士兰等地开展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在津巴布韦开展微量元素失衡与动物健康关系问题研究;在中国和印度开展煤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津巴布韦和乌干达开展耦合地球化学模拟和填图;在马来西亚、泰国、津巴布韦和厄瓜多尔开展采矿和选矿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砷、汞元素地球化学;在东南亚开展砂锡采矿的环境影响;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巴西,研究陆海污染物流动;在菲律宾和厄瓜多尔,研究减缓与采矿有关的汞污染危害的方式;在中国和斯里兰卡,研究人体硒失衡的预测及复原;在乌干达研究硅肺问题;在泰国和阿根廷,研究环境砷暴露对健康的威胁及地球化学解决办法等等。二是地下水砷污染研究。近8年来,英国地调局在孟加拉、加纳等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研究。三是在摩洛哥开展的1∶10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英国地调局通过长期的国际合作,收集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地球化学数据。据此,英国地调局建立了国际地球化学数据仓库,包括自1965年以来的全部数据。还建立了全球重点国家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其二,英国地调局在水文地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其三是工程地质领域。

近期,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特别计划,即知识和研究项目(KAR),由英国国际开发署资助,英国基础设施及城市开发部(IUDD)管理,宗旨是提高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其中包括6个部分,分别是:能源、应用地学、信息和通讯技术、运输、城市化、供水,其中地学项目由英国地调局为主实施。这是英国境外战略(英国政府国际开发白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战略要求英国地调局实施的项目做到:促进建设符合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要求的全球工程知识库;促进建设能够加强南北关系的信息库;促进工程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有所创新。国际地学项目包括5个主题。一是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包括两个子项目,分别是:推动小矿山/手工采矿的有效发展(包括小矿山如何与大型矿业企业合作,童工与妇女问题等);推动矿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改进制定发展规划时的减缓地质和土工灾害战略。三是加强矿产开发的废物和毒性物质的认识及其对地质资源开发的环境健康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减轻环境影响的战略和技术(地球化学灾害)。四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地质物质工程性质的研究,推广其工程和环境应用(建筑材料)。五是制定保持和加强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战略和系统。

3.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许多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机构,目前开展的是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牵头负责重大国际项目,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从而整体上提高国家竞争力。如日本地质调查局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近期的一些重点包括:与越南地质矿产部合作研究海平面上升综合评价;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及菲律宾大学合作,开展淘金热地区环境管理、规划和风险交流多学科研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研究减轻地震灾害的方式,量化表示未来地震的可能性;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研究东北亚成矿系统;等等。日本地质调查局规划和协调办公室负责相关国际活动。重点包括:参加国际组织,如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地质调查局国际联合会(ICOGS)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等等;支持建设地学信息网络。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包括:国际科学技术中心,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南亚应用地学委员会,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社区和小规模采矿,IGCP等。

这三类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没有本质的界限,很多时候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最近开展的“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既是一种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也是一种资源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美国地质调查局正在开展一项国际性合作项目,评价全球未发现非燃料矿产资源的潜力。“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将研究和测试用于评价全球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方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某几种未发现矿产资源的全球潜在分布地区,并且确定1km深度内这些未发现矿产资源的潜在数量。目前,超过70种化学元素在100多种矿床类型中被发现。“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项目第一批重点关注的矿种是:铜、铂族元素、钾盐资源,第二批评价考虑的矿种是铅、锌、镍、金和磷酸盐岩。对于铜资源,重点评价斑岩铜矿和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铜矿,这两种类型的矿床占全球铜资源的80%。铂族金属包括铂(Pt)、钯(Pd)、锇(Os)、铱(Ir)、钌(Ru)、铑(Rh)六种金属。铂族金属以其特别可贵的性能和资源珍稀而著称,与金、银合称“贵金属”。铂族金属供应相对稀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意义,在高技术产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优先选择开展铂族金属调查评价的原因。钾盐与粮食安全有一定关系,美国钾盐的80%以上靠进口,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第一批调查评价的矿种中就选择了钾盐的原因。当前全球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取决于各种来源的矿产资源供应的充足性。尽管在近期非燃料矿产资源的供应从全球看不会出现短缺,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是,矿产资源的全球发现难度加大,开发难度也日益加大,土地利用冲突也日益加剧,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项目的背景和依据。“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的目标是:①根据最新可得资料,对全球非燃料矿产资源进行连续性和综合性的信息分析;②研究提出并且不断改进开展大区域调查评价的方法;③研究提出用于分析全球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模型和预测性工具,并且将分析结果运用于解决可持续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相关问题;④通过将成矿作用研究和大地构造分析相结合,推动对成矿系统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和认识;⑤通过加强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矿业界的合作,推动全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领域的国际合作。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的组织:一是按矿产品类型组织;二是按地理区组织。为此,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签订了相关的研究合作协议。

(三)不少国家为开展境外地质工作而组建专门机构

1.地质调查机构的专门部门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英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均有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能,并且这种职能是以法律或者法规的形式规定的。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1835年成立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地质调查局,英国高度重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1893年成立帝国研究院,其矿产资源部专门在境外开展以地学调查为主的科学调查;1947年撤销帝国研究院,组建专门的“殖民地地质调查总局”,开展英联邦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地质调查;1957年进一步扩大范围,将殖民地地质调查总局更名为“境外地质调查局”,在更多的国家开展地质调查工作。1965年,应时代要求,将境外地质调查局与大不列颠地质调查局合并,成立地学院,即现在的英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调局内部专门设立国际业务部,负责设立、执行和管理地调局的境外地质项目,重点是国际援助项目。国际业务部由为数不多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区域地学经理和协调员构成(按区域组织,如拉美和加勒比项目经理、南部非洲项目经理、亚洲、中东、欧洲项目经理、法语系非洲项目经理等),这些专家有能力将英国地调局内部地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织起来,并且在必要时,可以组织其他机构和公司的专家共同开展工作。

2.地质调查机构的常设项目组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在性质上这类机构等同于地质调查机构的专门部门。与专门部门(如,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境外事业部,或国际合作部)相比,通过常设项目组负责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调动更多部门的力量,运行机制上也可以更加灵活。俄罗斯的境外地质研究所也是这类机构。

3.准政府机构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实例是日本的金属矿业事业团。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JOGMEC,也可以翻译为日本油气和金属国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截至2007年3月31日,其股本资本为1879亿日元,2007年度的预算为15亿日元),由原日本石油公团和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合并而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日本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的稳定供应。其主要职能是,向日本私人公司提供财政资助,开展境外的油气及金属矿产勘查、生产和储蓄,并且为了使得这些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同时,系统收集、分析和向日本公司分发有关全球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信息。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注重通过联合地质调查、技术合作、培训计划及其他活动,加强与资源国合作。

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的金属战略和勘查部,向日本私人公司的境外采矿作业提供支持。提供的服务包括境外地质调查和矿床研究、勘查评价,重点包括潜在成矿区的卫星图像分析及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测量(其专长是SQUID-TEM)。日本政府通过其油气和金属事业团提供资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日本公司在境外勘查矿产资源的风险,特别是早期勘查阶段。

境外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查一般流程是,由JOGMEC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测量(费用由日本政府承担),开展油气潜力评价,这样降低了日本石油公司的风险,加强了与石油资源国的联系,帮助日本公司取得油气的探矿权和开发权,然后由日本公司开展勘查和开发。JOGMEC完成地质调查后,全套数据和技术报告交给东道国,同时交给日本政府和公司。JOGMEC还开展室内工作(包括:勘查潜力分析、开发和生产方案以及成本分析),帮助日本石油公司寻找境外新的投资机会。

除油气和金属外,日本还通过1997年组建的日本煤炭能源中心(Jocoal,由以前的3个部门合并而成)加强境外的煤炭地质工作。实际上,日本的煤炭境外地质调查开始于1982年,迄今已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展过工作。

(四)不少国家为开展境外地质工作拨付专门经费

1.与对外开发援助相结合的境外地质工作

英国、美国和日本,包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境外地质工作均与对外开发援助紧密结合。如美国,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技术援助和经济合作的名义下输出矿业资本,对全球矿产资源加强资本和技术控制。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明确委托早在1879年成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探明矿产资源能够导致跨国矿业公司进行投资的国家进行矿产资源评估。美国国务院声称要利用地质调查局作为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美国国务院要求内政部对有关外派外交人员进行矿产资源方面的培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推行的“国际地质计划”,就是利用自己的地质勘查技术优势,以“援助”为条件获取受援国的矿产资源信息,为本国的境外投资和矿产品贸易选择目标。在执行“国际地质计划”过程中,发现了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斑岩铜矿,哥伦比亚的铅、锌矿,泰国的大钾盐矿。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这些国家的铬、锰、镍和铁等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评价。通过对沙特阿拉伯区域地质填图的援助,强化了它在沙特石油业中的地位。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援助”目标,一是知识的传播,二是满足南北对话中“北对南的信息需求”。DFID的项目主要包括6个领域,即能源、地学、信息通讯技术、运输、城市化和供水等。在地学方面,DFID主要靠英国地调局来履行其职能。DFID和英国地质调查局同属于英国贸工部(DTI),而DTI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产品研究和市场研究,目的是在国际上创造公开、透明和有效的市场。显然,这是为其企业的市场准入服务的。英国的开发援助,主要是通过境外开发署(外交部)提供官方援助(ODA),受援国达135个。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英国反而削减了其ODA的额度。

2.基于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境外地质工作

根据双边或多边合作计划,根据受援国的要求,开展境外地质工作。

3.境外地质工作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4.由专门基金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主要的例子是日本。日本专门建立了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基金,包括19项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援助工作,具体包括:前期联合风险勘查;境外地质调查;境外联合地质调查;矿山周边基础设施F/S调查及完善;勘查融资;股权并购融资;对境外矿业公司及矿山建设提供融资;直接出资;帮助外国矿业公司融资;民营企业的债务担保;对日本企业为债权人的信贷项目提供保险(含资源能源综合保险);境外投资保险(含资源能源综合保险);境外勘查准备金特别扣减(税收支援);稀有金属冶炼及回收技术调查;矿山现场技术支援;境外开发计划调查及技术合作(经济产业省委托事业,也叫境外规划调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集团研修;技术合作项目(派遣专家、个别人研修);境外投资风险准备金(损失准备金)。

(五)中国需要创新境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地调局,加强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形成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新格局,是一个客观选择,也是一个必由之路。建议:

(1)制定《境外地质调查条例》,或将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纳入拟研究制定的《地质调查条例》中。这样,境外矿产调查工作就有了较为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明确的政策支持。

(2)组建境外地质研究所(或国际地质研究院),专门负责境外地质工作以及相关全球资源战略的实施工作。

(3)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境外地质工作的经费来源。一是,建议商务部增加援外基金的规模并将用于境外地质工作的比重加大。二是,与财政部协调设立经常性的境外地质工作项目,纳入经常性预算支出。三是,与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促使境外地质工作经费来源多元化。

(4)制定境外地质工作规划,与资源外交相衔接,明确境外地质工作的区域重点和矿种重点。

(5)加强与从事境外资源勘查开发的矿业公司合作,国家境外地质工作与矿业公司开展的境外风险勘查有效衔接。

㈥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定位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唐金荣施俊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英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于183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产生的,19世纪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系统的地质填图以寻找矿产资源,并支持当时的工业及农业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地质调查工作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任务是提供更为详细的地质图件和负责国家资源信息管理。过去30年,社会情况已发生重大改变,人们更加重视环境、自然资源管理及自然灾害问题,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地质调查的方式、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英国地质调查局对其使命进行了调整,并发布了新的战略计划,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业务定位。

一、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定位和目标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英国国家研究机构,隶属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其主要业务工作包括3大块:核心战略科学计划、合作伙伴计划和委托计划。其中,核心战略科学计划是英国地质调查局的主业,由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出资,即国家政府科学预算,这决定了英国地质调查局将实施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任务,实现战略环境知识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传输。

英国地质调查局致力于科学地了解国家的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和灾害,从而为提高英国的经济竞争力、提高服务和政策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此外,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远见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对地学数据、知识和信息的采集、解释、管理和传播来达到上述目标。主要的任务有:通过系统的调查、长期的监测、有效的数据管理和高质量的应用研究,增进对英国大陆及其大陆架的科学了解;为英国及海外的客户和用户提供综合的、客观的、公正的和最新的地学信息、建议和服务,使其能够在管理环境和利用资源中做出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选择;向社会传播信息,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了解,解释并说明地球科学对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二、英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结构的调整

20世纪末期,世界各国的地学机构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纷纷进行机构调整,并制订其各自的发展战略计划。英国地质调查局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其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3年,P.J.库克博士担任局长后,对英国地质调查局的结构作了调整,设立了4个业务调查处和4个协调工作处,由各处处长和局长一起组成局务委员会,统一领导全所工作。1998年,D.A.法尔维博士成为新局长后,加快了改革步伐,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0年,将以前的4个业务调查处(专题图与陆上调查处,石油地质、地球物理与海区调查处,矿产与地球化学调查处,地下水与岩土工程处)调整为了3个业务部,即环境与灾害部、土地与资源部、信息服务与管理部。

图1英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BGS网站2005年6月的资料整理。

2005年,英国地质调查局为了更好地实施其制定的2005~2010年的战略科学计划,采用了“矩阵管理方法”,并对其组织结构再次进行调整(见图1)。调整后的英国地质调查局分为6个部,分别是:业务开发与战略部,地质与资源部,环境与灾害部,信息部,地球科学技术与设备部,管理与运行支持部。其中,地质与资源部、环境与灾害部和信息部属于业务部,负责可操作性科学项目(包括横向相关项目)的管理;业务部所需资源(员工、设备和基础设施)的配置由地球科学技术与设备部统一管理;业务开发与战略部和管理与运行支持部是其他部门所必需的交叉性的支持部门。各部部长与局长一起组成局委会统一领导全局工作。与2000年调整的组织结构相比,新组织结构最明显的变化是将土地与资源部变成地质与资源部,新增加的“可持续土地处”归属于环境与灾害部,这表明英国地质调查局又重新开始重视地质与资源的调查工作,突出了为环境与灾害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的能力。各业务部下属处室的设置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处室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新战略计划的科学主题和优先项目的需求设置的。这样有利于战略计划的实施,能确保战略计划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新的组织结构明显地增强了地球科学技术与设备部的力量,突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三、地质调查经费的投入情况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科学预算,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直接拨款,确保英国地质调查局核心战略计划的实施;二是其他来源,包括通过竞争得到的受委托项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地方、区域政府及其下属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私人公司)、资料转让费和产品销售费以及服务费等。

图2是英国地质调查局1989年以来的经费投入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从1989~1990年度到1999~2000年度之间,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总经费比较平稳,基本在3000万~3500万英镑之间变化。但从1999~2000年度之后,其总经费投入有一个较为明显增长趋势,到2003~2004年度,其总经费达到历年来最高值,为3855万英镑。这种增长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政府科学预算拨款在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总经费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1989~1990年度的28.4%,增长到2003~2004年度的52.32%,说明英国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另据2003年欧洲地质调查局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英国政府投入的经费约占总经费的68%(政府科学预算加上政府其他部门的委托经费),占英国当年GDP的30×10-

图2英国地质调查局1989年以来的经费情况

四、英国地质调查局未来5年的战略重点及战略变化

英国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制订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战略计划,经过5年的具体实施之后,再一次作了未来筹划,于2005年6月发布了新的战略计划——《英国地质调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年)》,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优先研究的领域。

1.未来的战略重点

2005~2010年的新战略计划包括8大科学主题和5个“交叉问题”。

8大科学主题是:①英国大陆的3D地学框架。该主题是新的战略计划的核心,也是英国地质调查局主要任务的核心,将为该计划的其他部分首先确定“人类活动带”提供背景资料(base-line)。3D地学框架涉及4大部分:地质框架(DiGMapGB和Lithoframe)、地层性质(PropBase)、地球物理背景值(HiRES)、地球化学基准值(G—BASE)。该主题相当于人们通常所指的“三维地质填图”;②地质—环境信息,将为实现新的计划、满足客户的需求打下基础。该项科学主题包括4个主要部分:生产全国数字数据集、信息管理、信息传播、研究和开发有能力的信息技术。特别强调信息资产的长期战略价值和优先开展满足国家和用户需求的数据库。相当于我国的地质信息化建设;③海岸、大陆架和大陆边缘的3D表征。目的是为了支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近海及海岸带的环境,重点对从海岸带到水深10米左右的地区和大陆架边缘的大部分地区进行3D地质填图和模拟。着重开展以下4项工作:河口及与其相关的冲积层的调查和模拟;从海滩或悬崖后到浪基面的开阔海岸的调查和模拟;从浪基面到陆架外缘的大陆架的调查和模拟;从陆架外缘到深海坡脚的大陆边缘的调查和模拟。相当于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④可持续的水管理。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公众的主要需求,英国地质调查局也把支持地下水管理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放在了最优先的地位。该主题的工作重点是探测补水、抽水、气候变化和极端环境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并设计出使环境、商业和社会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本科学主题包括6项主要活动:国家地下水的调查、评价和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地下水和健康;汇水盆地研究;地下水模拟;⑤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表土模型,并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英国全国性的系统的表土模型,从而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和土地管理预案对表土功能和土壤可持续性的影响。该主题是英国地质调查局新战略计划中新增的科学主题,特别提出英国地质调查局要在提高对表土性质和过程及其与固体岩石界面的认识方面的带头作用;⑥可持续的、安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供应。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过去的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用矿产开发的各个环节,即勘查—开采—闭坑等“全过程”的方法来规划未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调查研究过去一直是英国地质调查局的主要业务,现在英国地质调查局将利用它在能源和矿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去解决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解决CO2的地质“扣押”问题、建立战略性3D地质框架、开发储油构造成像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地质要求和影响、进行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评价、研究向“氢经济”转移的地质要求、研究矿床及其与深部和浅部作用的关系、经济矿产品的监测和模拟等问题;⑦岩石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灾害及其影响。目的是减少地面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灾害带来的危险,即给英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相当于我国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价。在物理灾害方面,主要是建立国家滑坡及其分布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并按地区系统普及这些数据库,重点地区包括石灰岩地区、滑坡地区和海岸带地区;在化学和生物灾害方面,将以信息为基础来评价潜在的有毒的和重要的微量元素、放射性核素和病原体在全国的分布,预测它们过度曝露的危险地区或微量元素缺乏地区。同时,还将继续开发和应用航空遥感技术,以便进行长期的大面积的调查;⑧地质构造和整个地球过程的监测。英国地质调查局特别注重地震和地磁暴对人类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他们将依托其所管理的地震监测网和地磁观测台,对英国的地球结构、性质和过程进行调查,研究英国震源机制和查明它们与深部地质的关系,提高地灾害的评价技术。同时,应用现代计算通讯技术解释新的科学问题和应用新的分析方法,为公众提供发生地震和地磁暴的即时信息。该主题相当于我国地震局承担的工作。

这8大主题在许多方面相互补充又相互联系,目的是为解决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政府提出的优先需要解决的5大“交叉问题”作出贡献。这5大“交叉问题”是:①农村经济和土地使用问题;②气候变化问题;③地球生命的维护系统问题;④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安全问题;⑤国际开发问题。例如,在3D地学框架内,近200万年来的沉积物的高分辨记录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动力和英国冰盖的演化。矿产组从事的土地质量和环境风险评价,对帮助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和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战略计划的变化

2005年出台的新战略计划与2000年出台的战略计划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地球系统科学观、信息观、可持续发展观贯穿于整个战略计划的始终。这些观点代表了当代地质科学与地质调查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地质工作转变的体现,说明英国地质调查局正在努力实现向现代地质工作的转变。英国地质调查局在新战略计划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也都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英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的战略转变及其发展方向,我们将英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于2000年和2005年出台的战略计划所研究内容进行了对比(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新战略计划中的最重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调查将由进行2D调查逐步变为提供3D地质信息,更多地重视对近地表的人类活动带的研究。

(2)把“可持续水管理”主题放在优先地位。采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补水、抽水、气候变化和极端环境事件对地下水的影响,并致力于设计使环境、商业和社会损失降到最小的策略。

(3)新增加了“可持续的土地管理”主题。该主题是为了满足英国最近出台的政策精神和欧洲的相关法规规定的需求而设立的,将通过收集、解释和开发整个表土层的知识,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数字表土模型,为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规章制度提供表土信息。

(4)增加了对矿产资源和能量的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2000年的战略计划侧重于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2005年的战略计划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与能源资源提到了同一高度,加大了对地球深部成矿规律研究以及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勘探、开发研究。此外,由于英国国内资源短缺,英国地质调查局在海外开展的大量国际开发活动,为英国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供应提供保障。海外成矿规律的研究、资源评价和矿产开发及废矿处理一直是英国地质调查局可持续能源和矿产活动的一部分。

(5)通过联合研究,包括与博士、博士后的研究班合作,提高英国地质调查局与大学以及其研究伙伴的合作关系。

(6)为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最后结果输出设计了最好的数字工作流程。

(7)增加了对电子和网络传输系统的应用。

(8)提出了5个“交叉问题”,涉及的是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规定的具体优先科学项目,对完成政府的目标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首次提出为农村经济、土地使用和土地质量管理战略、环境风险评价及地方的、区域的、全国的发展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表12005年与2000年的战略计划对比表

续表

注:2000年出台的战略计划包括4大科学主题,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将其按研究内容进行了拆分,“()”是其所属的科学主题;有些研究内容属于交叉性的,只是将其进行大致的分类。

作者简介

[1]唐金荣,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2]施俊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主任,研究员。

㈦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国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起步较早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建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负责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研究工作。英国自1835年成立世界上最早的地质调查局以来,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一直伴随其地质工作的开展而存在和发展。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上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姜文利,2013)。

1.2.1.2 发达国家地质工作的任务向地质信息转移

21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的地质工作向地质信息转移,以满足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美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战略计划(2000-2005)》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工程五年规划(2006-2010)》提出确保美国得到可靠的地质资料数据。英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英国地质调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提出要提供综合客观、公正和最新的信息,以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要。

1.2.1.3 国外许多专家提出了先进的服务理念

如F.Herrera等(2001)认为,地质资料整合服务有四个基本问题:标准、资料一致性、描述多样化的地质资料的代表模型以及查询与交互服务。Marcus Apel(2006)分析了从三维地质模型到三维地球科学信息系统的转变,认为有三个基本因素很重要:资料模型、查询功能和资料管理。Steve Peedell等(2005)认为,一个空间地质资料基本结构包括政策、公共机构准备工作、技术、资料和人才五个要件。

1.2.1.4 发达国家学者研究开发丰富的地质信息服务产品

许多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了多种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产品。巴西地质调查局提供产品的基本定位有三点:公益性、需求第一、集成服务,提供在线服务。英国地质调查局有大量的产品和数据可供免费下载。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网站信息资料丰富,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㈧ 竞聘海外地质项目负责人

海外地质项目的完成主要需要解决技术(样本采集、数据管理、成果整理、质量版控制权)及人员管理两大方面,同时还需要做好对外协调的事务,即对当地代理(交通,食品供应等)的联络、要求表达等方面。如果可以设置一个野外队长(party chief),管理下属的作业人员、后勤人员(翻译、司机、医生)、安全员(HSE管理员),一般的中层管理人员(科级领导)即可适任该职位。

㈨ 国内外石油和地质部门常用软件简介

(一)石油和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

国内外石油和地理信息系统现有的相关软件如表8-1所示。其中,Geo Map适用于制作各种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统计图、三角图、地理图和工程平面图,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煤炭、林业、农业等领域的CAD软件之一;MapGIS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对数字、文字、地图遥感图像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采集、管理、综合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示,可制作具有出版精度的复杂地质图,进行海量无缝地图数据库管理,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SDI CGM Editor是CGM绘图工具,包括图形转换及拼图;SDI CGM Office是显示、转换CGM文件格式、复制/粘贴CGM图形到 Microsoft Office、批量和交互进行各种图形格式间相互转化的功能软件;Larson CGM Studio是强有力的CGM制作、编辑、组合工具;CARBON包括Intell Explore(井分析工具)和BendLinkEx(油藏分析工具)两部分;Surfer是一个十分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基于 Windows的三维绘图软件;兰德马克(LandMark)属于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Discovery是基于 Windows,方便研究人员桌面使用的一体化油藏描述、解释软件;EarthVision是当今用途广泛的三维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

表8-1 国内外石油和地理信息系统现有的相关软件及其功能

续表

(二)服务于地质钻探设计计算的软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首先开发的钻探设计计算软件是为定向井设计、计算提供辅助分析手段的软件。我国也于1982年初,由地质矿产部组织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无锡钻探工具厂和电子工业部49所以及重点地质队(安徽省地矿局337队、江西省地矿局912队)对重点项目“螺杆钻受控定向配套器具与施工工艺”开展攻关研究。经3年多的努力,在钻孔弯曲规律与防治,定向钻孔设计、计算、微机应用、造斜工具、定向仪器、造斜金刚石钻头,以及一整套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多项科研成果,使受控定向钻探进入实用阶段。当前,我国地质定向钻探技术水平已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在定向井设计、计算软件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北京怡恒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Navigator定向井水平井轨迹设计及计算分析软件”在国内石油钻井工程中应用广泛,它可以帮助定向井工程师合理地设计井眼轨道,并可在钻井施工过程中进行实钻计算和轨迹分析,其主界面如图8-1。

图8-1 Navigator定向井水平井轨迹设计及计算分析软件主界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与北京合康公司合作研发了一套适合水平孔设计计算的随钻测量软件系统,其主界面如图8-2。

图8-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与北京合康公司研发的随钻测量系统软件主界面

考虑到国内外现有的定向井设计计算软件绝大多数是根据石油行业规范进行研发的,石油钻井设计原则及方法与地质钻孔设计有着显著差异,在地矿行业难以直接推广应用。而西安煤炭研究院与北京合康公司合作研发的软件只有轨迹计算功能,没有涉及自然弯曲规律分析、柱状图的生成以及受控定向轨迹的设计等问题,因此该软件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根据国内地矿行业的自身特点及定向钻探施工工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研发了适合我国地质矿产行业的钻孔设计与轨迹动态监控系统,使计算机软件技术更好地为深部钻探优化设计、钻孔轨迹动态监控、数据处理、钻孔质量控制和钻探资料档案管理服务,为探矿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㈩ 国外地质矿产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评述

一、矿产勘查管理体制

首先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地质调查是矿产勘查活动的上游,矿业勘查又构成了矿业开发的上游产业。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性矿产勘查一般是作为矿业的起点或发端,属于矿业的一部分,因此在体制上就将矿产勘查归为一个统一的矿业体制。

从矿产勘查的产业规制来看,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以营利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投资完成,实行资本金核算制度。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矿产勘查要素的优化配置,矿产勘查市场要素包括探矿权资产、勘查资本、勘查技术、中介服务、勘查信息等,其中探矿权是最核心、最实质的要素。政府只通过收取租地费、权利金和资源税等对矿产勘查业的运行实行调控。

从政府对矿产勘查的管理上,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等。政府对矿产勘查活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法律为主要手段,保障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的有序运行;二是通过组织有成效的地质调查工作,为矿产勘查提供有效服务;三是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调控措施弥补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内在固有的缺陷;四是以规范探矿权市场为主要手段,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实施适度监管。

从矿产资源的社会管理方面,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国家主要是制定标准、规范和程序,规范市场运作,促进市场繁荣,主要是由市场本身完成的,特别是由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规范和标准。这些中介组织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既维护了市场竞争的活力,又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二、市场主体及其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国家从事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有找矿人、初级矿业公司、高级矿业公司、中介服务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勘查投资公司等。

根据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特点,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项目一般是按照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具体流程是寻找矿产勘查项目、开展项目评估、融资、勘查项目实施、项目的退出。

三、矿业权的运作机制

从形式上看,国外矿业权的运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探矿权(勘探许可证)的取得、探矿权的转让(交易)、采矿权(采矿租约)的取得、采矿权的转让(交易)。

据部分国外情况调查,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由国家垄断。但不同国家根据本国情况采取不同的出让形式、出让原则及出让条件。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在出让矿业权时一般采用授予、协议、委托、招标、拍卖五种方式。以上几种出让方式并存,各有侧重并互为补充,不同国家根据本国情况选择不同的配套组合方式,构成两权出让基本框架体系。

据部分国家矿业法规的调查,基本上可以认为,除极个别国家(如南非)外,均允许探矿权和采矿权在二级市场上按照法定程序有条件地流转。流转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但必须接受国家的行政监督管理。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二级市场转让有多种形式,主要有转让、部分转让、抵押及继承等。不同国家情况不完全相同。不同的转让形式其转让条件和国家监督管理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从许多国家的情况看,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评估并不是一个法定程序,但大都通过法律规定(认证)评估机构。一般情况下评估机构都是一种准政府机构,有行业规范的自律性组织,并且有超脱性、公平性、公正性及公示性的特点。这种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服务,但也为政府服务。

四、勘查投资运行体制

从资金筹集角度,在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的投资都来源于社会资本,包括个人、企业直投和股市集资。政府一般不会出资,即使政府出资,也是通过国有企业运作,同样体现为社会资本。总的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

从资金退出或回报角度,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投资回报不能靠地质项目的运行追求利润分配,而是靠矿业权的价值成长追求资本增值。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