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地质局可以鉴定化石吗

地质局可以鉴定化石吗

发布时间: 2021-01-26 04:09:15

『壹』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可以鉴定化石吗

这个许多矿业和勘察专业的都可以做鉴定。

『贰』 地质博物馆收购化石吗

这个和具体的机构有关,其中一些是不收费的如果是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建议到北京中科院古脊椎所鉴定,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则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

『叁』 如何根据化石确认地质层年代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我们谈到地球的年龄,一般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导作用。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以生物演化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见下表)。
http://www.byonline.net/UploadFiles/20051117145158354.jpg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以地质时代相对应,代表每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也建立起地层单位。最大的地层单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统、阶,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层,我们就称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纪时形成的地层就被称为寒武系,奥陶纪期间形成的地层则被称为奥陶系,以此类推。

我们在讨论地球发展史时,涉及到了地质时代和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有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比如,我们讲寒武纪始于5.7亿年前,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结束于5亿年前,这个数据又是怎样得来的?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绝对年龄。
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这些方法为获得地球不同时期绝对年龄值和各个地质时代的准确时限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看来,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先进的设备和缜密的测定过程缺一不可。

『肆』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买的鲨鱼牙齿化石 求助各位古生物专家鉴定真假(古生物学)

这个看来是真的。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回石的分类方答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伍』 南京大学地质系可以鉴定化石吗

可以做鉴定,一般地质大学都有鉴定机构

『陆』 化石可以批发吗有什么规定吗追加100分

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保护古生物化石,加强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化石或者遗迹化石。

第三条 国土资源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在保护古生物化石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条 国家对下列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化石产地实行重点保护:

(一)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

(二)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稀有的古脊椎动物化石;

(三)国内稀有或者在生物进化及分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化石;

(四)大型的或者集中赋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

本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名录,由国土资源部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现场,并及时告知发现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遇有重要发现,发现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七条 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

第八条 对大型的或者集中赋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应当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和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了科学研究、教学和科学普及的需要,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内采掘古生物化石的,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采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外采掘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

古生物化石采掘评审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第十条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采掘古生物化石的,应当拟订古生物化石采掘方案,并将方案提交古生物化石专家进行评审。

古生物化石采掘方案应当包括采掘单位的基本情况、采掘目的、时间、地点、范围、数量和方式等。

第十一条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必须按照经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的采掘方案进行采掘活动,并在采掘活动结束后30日内,将采掘获得的全部古生物化石清单报采掘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得将采掘获得的古生物化石用于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采掘获得的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应当交由符合规定条件的馆藏机构保存;确有需要的,可以由有关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保存。

第十三条 保存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必须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具备确保化石安全的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害等防护设施和技术条件。

第十四条 采掘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对古生物化石的采掘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不按照本办法规定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的,有权制止。

第十五条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采掘工作中应当注意保护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土地,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第十六条 因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展览等,需将古生物化石运送出境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

对临时入境、复带出境的古生物化石的查验、复验,由国土资源部指定的机构负责;查验、复验相符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柒』 为什么说从叶肢介化石可以知道许多地质信息呢

甲壳纲鳃足亚纲介甲目(Conchostraca)动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遗体或遗迹。一般称做叶肢介化石,因为从 19世纪到 20世纪40年代前后,大都用(叶肢介) 这一属名来泛指它。 后来发现这个名字在1830年已被一个昆虫占用。小林贞一(1943)曾提议以一名来代替它做为叶肢介化石的通称,实际上目前本类已建立了200多个属,描述了1000多种化石。属仅是其中之一,它的模式种现在叫三石瘤模叶肢介,产于中国东北上白垩统嫩江组生油地层。

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后,主要产于陆相地层,少数亦见于海陆交替相地层;晚古生代李氏叶肢介类相当繁盛,到中生代则被光滑叶肢介超科所取代;中生代晚期占统治地位的是瘤模叶肢介超科的分子,演化非常迅速,进入新生代以后,走向衰落。现生叶肢介仅剩下5科14属,它们主要生活于小的内陆池沼、水塘、沟渠、稻田和一些临时性的水洼坑里,一个世代的生活史大约在三星期内即可完成,卵随风或水与尘土一起传播,即使在火山喷发间歇期也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和散布。叶肢介化石是划分和对比中生代陆相地层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在环太平洋地区这一时期巨厚的火山岩的沉积夹层中分布非常普遍。

现生叶肢介依据软体构造分类,叶肢介化石则不具备这种条件。自从1946年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古生物学家对叶肢介化石的分类进行过尝试,但由于过早地与现生叶肢介的分类局部结合,以致显得混乱而不便使用。当前的研究水平还不能提出一个统一和谐的自然分类系统。

摘自:网页链接

『捌』 作为标准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已经有3600年。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从此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以文字形式记入了史册。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查阅史书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文明的连续性和史书记载的不间断性,正是我国历史更加可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历史比人类社会史漫长得多,迄今已有45亿多年了。根据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地球历史学家将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各个地质年代。地球上的生物比地球的历史短,只有35亿年。生物界的发展,历经上述各个地质时代,一直延续至今。怎样才能了解不同地质时代生物界的情况呢?惟一的办法是研究保存在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沉积岩层中的古生物化石。

我们已经知道,像现在我们看见的各种植物和动物都有或长或短的寿命一样,古代的植物和动物也是有寿命的。除生物个体有寿命外,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物种也有寿命,只不过物种的寿命比个体的寿命长得多罢了。比如,人的寿命一般为70~80岁。最多也不过150岁,但人种的寿命已有300多万年了。地球上的生物史,实际上是旧的物种先后灭绝,新的物种相继诞生的历史。旧物种的个体死亡之后,它们的遗体被沉积埋藏。在压实和固结成岩的过程中、经化石化作用,形成化石,保存至今。这样,地球上各地质历史时代生物类群及其生活活动的情况,就以化石这种特殊“文字”记录在沉积岩层这部巨厚的“史册”中了。如果你想了解某个地质时代生物界的概况,只要对从该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中发掘出的化石进行研究就可以了。当然,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史比了解人类社会史要难得多,因为沉积地层这本“书”有成千上万米厚,要想翻阅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史密斯在参加开凿运河测量工作时,首先“翻阅”了英国中生代的沉积地层,发现不同时代形成的岩层中所保存的古生物化石有明显差别。他认为,保存有相同化石(尤其是标准化石)的岩层形成于相同的地质时代,可以进行对比。他的这一重要发现和认识,开创了运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确定其相对地质年代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为地层学中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那么,什么是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生活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能用来确定其所在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比如,在对笔石属中,“双分对笔石”仅限于奥陶纪早期形成的地层,而“良好对笔石”则只发现于奥陶纪中期形成的地层。当在你所研究的地层中保存有“双分对笔石”时,那就可以确定该地是距今约4.7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形成的。如果在你所研究的地层发现的是“良好对笔石”,那它所反映的地质时代就是奥陶纪中期了。因此,可以把“双分对笔石”当做划分奥陶纪早期地层的标准化石,而把“良好对笔石”作为确定奥陶纪中期地层的依据。

当然,不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所有化石都能选作标准化石,作为标准化石,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应当是演化速度快,在地球上生存时间短的动、植物种类的化石;②必须是在岩层鱼类化石里有足够数量,通过正常努力能被发现并容易采集和鉴定的化石;③必须是地理分布广,以便根据它建立的化石带能广泛应用的化石。由此看来,选作标准化石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笔石、三叶虫、角石和菊石都有一部分可作为标准化石。在陆相地层研究中,由于高等植物的孢子、花粉可以随风远播各地,故它们的化石常常可以提供全球性的生物时间带,因而也被选作标准化石。

经过各国地层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现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各地质时代生物界概况,建立了地质年代表。从地质年代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界有其明显特征,距现今的时代愈久远,生物愈原始,反之愈接近现代生物的面貌。在距今6亿年以前的前寒武纪海洋中的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即使有了一些多细胞动物,那也是一些不具坚硬外壳的种类。

『玖』 地质博物馆买的菊石化石,求鉴真假

可以给我拍一下他的侧面吗?表面是否有破损显露出小孔洞?如果舍得切开拍一个剖面图就更好了,可以确定他的品种和大致年代

『拾』 用生物化石断定地质年代

答案:A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