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质局
Ⅰ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暨上海市环境地质站)现有从业人员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8人(高级职称者31人,中级职称者80人,初级职称者17人),其他人员22人(见表)。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
(http://www.sigs.com.cn)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1999~2002年,开展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掌握了地质环境结构、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地面沉降特征,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控制地面沉降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2005年间,与江苏、浙江共同开展“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监测工作,通过建设长三角地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统一技术要求,为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联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
2004~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合作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依托长期的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和勘查成果,对上海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基础和第四纪地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地质成果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的重大突破。同时,针对城市生命线安全需求,明确了加强城市生命线地面沉降监测的重要性。
200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为政府实施区域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2007年,“上海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影响研究”,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法制建设
1.2006年颁布《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并2006年10月1日实施。
2.199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Ⅱ 上海境内的地质,物探,石油或者海洋方面的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就抄是以前的上海水袭产大学,主要是有关农业类的水产/。生物专业,没有你说的地质、石油方面的专业。
上海海洋科学比较权威的院校是同济大学的海洋学院。地球物理方面的有华东师范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的石油地质专业是以前的一个石油地质专科学校并入的
Ⅲ 上海市地质环境管理对策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逐步变革,上海市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环境管理体系(图7-3),对地质环境形势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的地质环境管理机制与对策措施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地质环境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上海市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地质环境行政主管部门。2006年颁布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确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是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水务局负责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地下水开采和回灌管理,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建设工程管理。由于地质环境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对各个部门职责予以清晰界定是政府管理地质环境的前提条件,避免职责交叉重叠造成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问题。
在地质环境状态管理方面,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上海市三维地质调查、地面沉降易发区划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料共享与发布制度等工作。2004年,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启动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合作项目,按照“中心城区-新城产业带规划区-一般地区”三个空间层次,开展了以建立三维地质结构为目标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基岩地质调查、第四系结构调查、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和工程地质结构调查。上海市在国内最早建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近年来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引入了GPS、InSAR技术、自动化监测、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目前,上海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由27座监测站、36个一级监测网点、108个二级监测网点、330眼地下水监测井组成。上海市于2006年建立了对辖区范围内从事地质工作所获取的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的制度,要求桥梁工程、地下隧道工程、轨道交通线、铁路干线、地下储库工程、码头工程、10层以上居住建筑、群体面积超过5万m2的建筑所开展的工程地质勘察须汇交相关地质资料。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利用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钻孔空间分布、地质资料成果档案目录及其基本信息,公众可在线查询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报告。
图7-3 上海市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示意图
在物质流管理方面,上海市水务局、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对地下水开采量和工程建设进行调控。市水务局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和供水专业规划共同编制地下水开采和回灌年度计划,并作为审批取水许可证和组织实施地下水回灌的依据。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深基坑开挖项目的建设项目、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施工。
在问题与灾害管理方面,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水务局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开展了防汛和挡潮工程、市区排水工程、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建设等防治工作。为了弥补地面沉降造成的地面高程损失,上海市先后4次大规模进行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建设,修建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和挡潮闸工程。为了治理地面沉降造成的积涝问题,市政建设了配套的排涝泵站工程。自1966年开始上海开始地下水人工回灌,回灌量持续增长,最高年回灌量达2750万m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灌工作有所削弱;近年来得到有效加强,2007年全市回灌总量达到1725万m3。
在地质环境监管方面,上海市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府定期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制度。针对地面沉降防治,上海市在1963年就出台了《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1997年修正了《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2006年颁布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地面沉降管理、监测、防治和相关法律责任。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会同水务局、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等部门,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包括地面沉降的防治目标、重点防治区、防治项目和防治措施等内容。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报上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对于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超过7m的建设项目、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还规定,深基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基坑周围区域的地面沉降影响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项目所在地的建设管理部门,并采取治理措施。
Ⅳ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是1989-01-27在上海市黄浦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内(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容),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制造局路787号514室。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11323491249,企业法人孙秀容,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震源锤产品研发销售、加工生产(限分支机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产品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检测与评价,消防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环境检测与评价,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勘察及评价,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测量、监测及制印,工程勘察,房屋鉴定、建设工程材料和建设机械质量检测,地球物理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以及以上项目的“四技”服务,会务服务,仪器设备销售,仪器设备租赁
Ⅳ 地质工程专业在上海可以找什么相关的工作
土木类的都可以去找,工程局,设计院,甲方,地勘公司,还有一些做岩土试验的单位。地质类的单位也需要地质工程毕业生。
Ⅵ 上海地质科普馆的精华八厅
上海地质科普馆位于上海浦东机场的后花园——上海浦东凌空农艺大观园内。她是上海市回优答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民营企业家吕焕皋先生在二十多年来跑遍大江南北、行走崇山峻岭,亲自收集大量精美的巨型矿物晶体、晶簇,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基础上筹建的。她得到国土资源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大力帮助,她更得到上海市政府和市科委的首肯与支持,列入2004年上海市科普教育十大实事工程,所以她是新建的一座民营地质博物馆。 上海地质科普馆展品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室内展厅分成若干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八个方面内容: 图片展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质事业、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关怀。在大厅之外,尚有一条长达100多米的硅化木长廊,大道两侧数十根粗壮的硅化木林立,似乎为远古时代的“林荫大道”。尤其一根来自新疆的硅化木直径约1米、长达38米,称得上世界之最。
Ⅶ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是属于事业单位吗待遇在上海活的下去吗求当地大哥大姐解答..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市水文地质大队沿革而来,隶属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事业单位。听说待遇不错哦,可以去发展发展,祝福你,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