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高平地质局

高平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1-25 17:31:53

⑴ 山西省高平市位于什么位置

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总人口48万人(2004年)。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长平西街460号。邮编:048400。代码:140581。区号: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高平)网址: http://www.sxgaoping.gov.cn/【行政区域】高平市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54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总人口47.5万人。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城街街道办事处、北城街街道办事处。9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4个乡分别是:建宁乡、石末乡、原村乡、永录乡。【气候】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据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历史沿革】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物产资源】矿产资源高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钳土、硫铁矿、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全市含煤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66.24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水利资源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表明: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农林资源全市共有土地面积1469336亩,其中耕地面积632694亩,占总面积的43%以上,牧草地面积8805亩,林业用地40.8万亩,适宜发展防护林面积约有12万亩;平川农田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林业用地中, 防护林约11.6769万亩,经济林7.0万亩,有疏林地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0万亩,新造林地4.0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荒山13.9163万亩。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树木4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

⑵ 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1、山西高平市
1、高平市(图)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总人口48万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长平西街460号。
邮编:048400。代码:140581。
区号: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高平)
网址:http://www.sxgaoping.gov.cn/
【行政区域】
高平市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54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总人口47.5万人。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城街街道办事处、北城街街道办事处。9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4个乡分别是:建宁乡、石末乡、原村乡、永录乡。
【气候】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据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高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钳土、硫铁矿、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全市含煤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66.24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
水利资源
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表明: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
农林资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积1469336亩,其中耕地面积632694亩,占总面积的43%以上,牧草地面积8805亩,林业用地40.8万亩,适宜发展防护林面积约有12万亩;平川农田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林业用地中, 防护林约11.6769万亩,经济林7.0万亩,有疏林地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0万亩,新造林地4.0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荒山13.9163万亩。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树木4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

⑶ 研究简史

浙江白垩系的研究实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刘季辰、赵亚曾 ( 1927) 在调查浙西地质时,将流纹岩高山之下的紫红色砂岩、页岩、凝灰质砾岩和绿色砂岩、页岩互层称之为“建德系”( 著名的建德群即源于此) ,并于其中采到叶肢介和植物化石,将其与山东 “莱阳层”和川鄂的 “归州系”相对比,时代归晚白垩世。 “建德系”之上为流纹岩。嗣后,叶良辅、何作霖 ( 1930) 、舒文博 ( 1930) 、孟宪民 ( 1930) 、高平 ( 1935) 、盛莘夫( 1934,1951) 等先后在浙江一些地区开展地质调查,讨论或涉及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等问题。然而,他们基本沿用刘季辰、赵亚曾两人所建层序及所定时代。1933 年计荣森研究寿昌地区叶肢介化石,秉志、闫敦建研究该区鱼化石,1948 年李星学研究寿昌、兰溪及诸暨等地植物化石,均先后提出 “建德系”为早白垩世的观点。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地质工作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特别是 1958 年以来,逐步在浙江各地开展了 1∶ 20 万区域地质测量、石油地质普查以及专题性研究等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建立并逐步完善浙西北、浙东南上中生界地层层序,并研究地层对比及其时代等问题。值得提出的是,原浙江省地质局完成的 1∶ 20 万建德幅 ( 1965) 区测报告,建立了至今仍为大家所沿用的浙西北地层系统; 1∶ 20 万金华幅 ( 1966) 区测报告提出了浙西、浙东地层对比方案; 1971 年1∶ 20 万丽水幅填图中,在丽水老竹盆地发现含建德生物群的地层不整合伏于含永康生物群地层之下,从根本上解决了浙东馆头组与浙西寿昌组是横向关系抑或上、下关系的长期争论; 1975 年 1∶ 20 万诸暨幅,发现浙西以火山岩占优势的寿昌组与浙东磨石山组 c、d 段火山岩相接,为两区火山岩对比找到直接依据,同时进一步证实馆头组与寿昌组为上、下关系。此外,在浙东磨石山群各段中,特别是 c2段中不断发现化石,为浙西建德群与浙东磨石山群的对比提供了化石佐证。以上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浙江省 1∶ 20 万区测 ( 区调)报告、1∶ 50 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浙江省区域地层表、《浙江省区域地质志》、1∶ 5 万区调报告、《浙江省岩石地层》以及其他专题研究报告与论著中。

早在 1959 年,中国科学院以顾知微为首的浙江地层队在浙江开展了较详细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在 《“白垩纪”及第三纪地层报告》 ( 1959) 中,将建德寿昌原刘季辰、赵亚曾两人所建的 “建德系”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建德统 ( J22—J3) ( 包括砚岭组、蔡郎岗组及寿昌组) 、紫红色砂页岩层 ( K1?) 及浙江流纹岩 ( K1?) 等五个地层单位,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基本采纳了这一意见,并反映在 《中国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中 ( 顾知微,1962) 。1961 年顾知微等根据淡水软体动物化石,首次提出永康组或馆头组与寿昌组不能对比的正确意见。1962 ~1965 年和 1974 ~1975 年间以顾知微为代表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以下简称 “古生物所”) 继续在浙江开展野外调研,获得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发表了许多论文著作,大大提高了浙江晚中生代地层的研究程度。

表1-1 浙江省白琧系划分沿革简表

浙江石油地质大队 ( 后称浙江石油勘探处) 自 1959 年在浙江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以来,对浙江一些主要沉积盆地做了大量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方面的研究,早在 1959 年就在永康盆地建立了浙东地区白垩系标准剖面,创建了磨石山组、永康组 ( 馆头段、朝川段) 、方岩组的白垩纪地层序列,对金衢盆地的衢江群做了详细的生物地层研究等工作,特别是利用钻井揭示某些沉积盆地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地层发育等情况,建立了没有地表露头的上白垩统顶部的桐乡组,完善了浙江省白垩系的地层序列。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为未公开发表的地质报告,相继发表了 《浙江白垩系》( 林怡然等,1989) ,《中国东南部白垩纪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 徐克定,1989) 和 《浙江白垩系研究》( 蒋维三等,1993)等论著。

1960 年以李春昱为代表的浙闽中生界地层研究队,研究了浙闽两省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在 《浙闽中生代火山岩沉积岩系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两省统一划分方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简称 “古脊椎所”,下同) 张弥曼等长期研究浙江中生代晚期鱼化石,发表了 《浙江中生代晚期鱼化石》 ( 张弥曼等,1977) 等多篇论著,建立了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两个鱼化石群。浙江省博物馆蔡正全等 ( 1994) 发表了产于浙江临海上盘上白垩统小雄组的翼龙化石的报道。

1985 年 10 月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在浙江联合举办 “中国南方白垩系及其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诸多学者发表了有关浙江白垩系许多论文,促进了对浙江白垩系的研究。

近 30 年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等单位、有关省的国土资源厅以及大专院校等对中国东南沿海诸省中生代火山地质及矿产开展了攻关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地层工作而言,在进一步开展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研究的同时,又开展了火山地层学研究,引用火山旋回等划分、对比地层,广泛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一批宝贵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磁性地层学等工作也初见成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浙江白垩系研究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套书之一 《浙江省岩石地层》 ( 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 ,它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为准则,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和讨论了浙江省岩石地层序列及其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也讨论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等,首次建立了浙江省地层数据库,它代表了浙江地层研究的当时先进水平。近十余年来,白垩系上部地层中恐龙蛋和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 同位素测年技术方法的提高,积累了一些精度较高的同位素年龄数据; 区域地质研究不断深化,对浙江省上中生界时代归属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

综观上述,浙江白垩系研究达到目前这样的水平,是前辈地质学家和近 60 年来广大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它为今后继续深入促进地层学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省白垩系划分沿革见表 1 -1。

⑷ 越南矿业投资环境

1)主要矿产资源统计,见表7.8。

表7.8 2007年越南主要矿产资源统计

(据《矿业投资指南2007》)

2)矿业管理机构。

越南的工业部是一个管理幅度很宽、权限很大的重要政府部门。越南国家矿山与地质总局属工业部管理,矿山与地质总局对全国基础性地质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和管理,对固体矿产地质勘察与矿业开发进行行政管理。在越南各省都有工业厅,厅内设专门的局或人员从事地质勘查行政管理工作。

越南的矿业开发依矿种不同分属各个国有大公司管理,这些大公司归工业部领导。如越南煤炭总公司、越南钢铁总公司、越南矿产总公司、越南油气总公司等,与开发有关的矿山地质工作由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或矿山自己完成。

3)主要金属矿产资源。

A.铁矿,是越南优势矿产之一。2005年越南全国铁矿石产量约70万t,比2004年增长8%。根据越南政府的报告,越南已知铁矿床约200个,13个储量超过100万t,其中有两个在1亿t以上,全国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2亿t。已发现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越北及越中地区,平均品位50%。越南的铁矿开发潜力较大,一些大的铁矿还没有开发,其中就包括其国内储量最大的河静省石溪铁矿,已证实的储量为5.44亿t,平均铁含量在61%以上,产在矽卡岩中,可露天开采,正在准备开发中。

B.钛铁矿。越南钛铁矿资源丰富,其资源量1000多万t。产地3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两个,中型10个,小型1个。有原生矿、风化残积矿和滨海砂矿。其中滨海砂矿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几乎纵贯越南全境,北起芒街,经清化、荣市、顺化、归仁直至头顿和河仙。两个大型钛矿均为海岸砂矿,分别为荣市锦化和归仁吉庆。原生钛铁矿位于太原城西北的盖占矿床,属中型规模。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体中,富矿品位可达30%~40%。原生矿体在地表风化后也形成一些残积型矿砂。过去5年越南的钛铁矿年产量在18万t到20万t之间,2005年产量为18万t,比2004年减少10%。生产的钛铁矿主要供出口,2005年向日本出口钛铁矿15.6万t。

C.铬矿。越南铬矿集中在清化省的古定矿区,据称储量约2000万t,适合露天开采。精选后,三氧化二铬含量可达46%以上。目前产量不高,每年8万~15万t,2005年产量约为8.5万t。矿山规模总体较小,大多是1000t上下的小矿山,但开采潜力较大,目前有一些中国的民营资本在此开矿。

D.铝土矿。铝土矿是越南优势矿产之一,据越南地质机构的资料,全国铝土矿总资源量约80亿t,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多乐(D ak Lak)、多农(Dak Nong)、昆嵩(Kon Tum)、林同(Lam Dong)几省,北部地区也有一定分布。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红土型和沉积型。其中红土型最为重要,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新近纪—早第四纪高原玄武岩风化岩中。面积超过2万km2,风化带深可达60m,原矿平均品位36%~39%,共有40.5亿t储量。主要矿床有多农省的Quang Son,the GiaNghia等7个矿床(储量约27亿t),林同省保禄矿床(储量约1.4亿t),林同省新濑矿床(储量约1.8亿t)等。沉积型铝土矿产在晚二叠世灰岩中,分布在北方的河江、高平、谅山等省内,一般品位39%~65%。总的矿石质量欠佳,矿床规模较小。

越南目前铝土矿的产量不高,每年仅2万t左右。但越南铝土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许多国际矿业公司对越南铝土矿的开发十分感兴趣。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司,已经或正在协商参与越南铝土矿的开发。2006年美国铝业公司高层表示该公司已原则同意与越南国家煤炭公司合资开采和冶炼越南铝土矿。目前该公司正在对越南中部高地多农省的嘉义(GiaNghia)铝土矿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该地区的铝土矿具有优良品质和高纯度,矿体位置相对接近地表,易开采。开发项目中还包括建造一座氧化铝精炼厂,其中越南国家煤炭公司将持有合资企业51%股份。嘉义铝土矿项目初期成本可能超过10亿美元。2004年3月,经批准的澳大利亚BHP-Billiton铝业公司集团配合越南主管部门在多农省的铝土矿区进行考察,并编制了开采铝土矿和生产出口氧化铝的预可研报告。2005年BHP Billiton铝业公司决定在多农省投资4000万美元进行铝土矿勘探,并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如果勘探有成效,该公司将投资16亿美元进行矿山开发和建设一个氧化铝精炼厂。

在铝土矿的开发中,越南政府也十分重视自身力量的投入。目前,越南正计划以越南国家矿产公司为投资业主,建设位于林同省保禄地区的年生产60万t氧化铝项目;以越南国家煤炭公司为投资业主,建设位于多农省仁基工业区的年产10万t氧化铝项目。其中保禄地区的项目在2006年开始动工,总投资约5亿美元。

4)矿业投资环境。

越南除有较大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外,其他的矿业投资软环境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条件。其中包括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私营经济投资和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坚持革新开放,加入WTO后,对外形象逐步得以改善。颁布了新矿法,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等。

A.颁布新矿法,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2005年越南政府对1996年矿法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新矿法于2005年10月1日生效。新矿法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明确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在矿权授予方面的权力分配: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部(MNRE)是越南中央政府的矿业主管部门;根据新修订的矿法,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负责全国的矿产调查、勘探、开采和加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省政府管理范围除外);省人民委员会有权发放个人采矿许可证、涉及普通建筑材料矿产的普查、勘探、采矿和加工许可证,以及国家矿产总计划以外地区或国家矿产储备地区以外地区的采矿和加工许可证的发放。许可证的发放者有权批准该许可证的延长、撤销、恢复和转让。

B.正式颁布了《投资法》。2006年正式颁布了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其中重要的内容包括:外国投资者将与国内投资者在同一法律框架下生产和经营;相关的行政审批手续逐步简化。2006年7月1日,《投资法》实施细则生效后,行政审批手续将实现“一个窗口”服务;放宽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实施细则规定,政府将继续对外资项目审批实行分级管理,放宽地方对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自2006年以来,在新批的越南外资项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门审批和颁发投资许可证的项目占63%,各地方政府审批和发证的占13.3%,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审批和发证的占23.6%。

C.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第一,管理混乱。新矿法出台前,越南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矿权管理方面权限不清,特别是一些小矿山开发,中央政府发证,各省政府也发证,各省政府基于地方发展需要,在具体条款上出台地方规避政策,对各国民间资本颇有吸引力。2005年,越南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整顿,全国所有地方省份发放的采矿执照一律回收中央,实际上宣布省颁发的执照作废,许多小矿投资人损失惨重。目前政府已经出台新矿法,明确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在矿权授予方面的权力分配。但这一事件直到现在仍然让当事人心有余悸。

第二,对外资政策仍有较多的限制。越南中央政府在矿产资源对外开发政策上持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官方正式投资人尤其如此。越南《外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矿产勘探、开发和深加工属鼓励投资领域,石油和稀有矿产开采、加工属有条件限制投资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重要矿产开发对外资都有明显的限制,石油项目很难进入,煤炭、铝土矿也有较多限制。对煤炭开发,越方规定外资只能采用联营方式;联营的股份比例,外方最高为50%。越南政府规定不得出口铝土矿,因此进行铝土矿开发的同时还应建设氧化铝厂。越南政府规定对于年产100万t氧化铝以上规模的项目及2010年后设立的铝冶炼项目,外商只能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参与投资,而且必须由越方控股。

第三,谈判难度大。虽然越南法律上允许外资以独资、合资、联营及短期合作企业等多种形式参与越南矿业投资,但目前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各有其主,国家已交国有专业公司或地方政府管理,外资要开采大多以合资或合作经营方式进行。越方要把矿区开采权作价入股,且要价很高。签订合作合同上,对外方的要求有许多保证条款,外资普遍反映合作难度大。关于技术与安全方面,要求按越南国内标准为主,若国外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高过越南,则可以按国外标准执行。关于员工工资,越方要求不低于越南国内同行业最低工资收入。

第四,法律和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05年生效的越南新矿法允许政府在任何规定的时间内宣布允许出口和限制出口的矿产表。即使是矿产投资者已经投资的并用于出口的矿产开发项目也不例外。因此该法阻碍了大资本的长期项目的投资。类似的条款还有新矿法第14条允许政府由于国家的国防、安全、历史或文化或公共利益等原因宣布正在采矿的地区为禁止采矿区或暂时禁止。由于政府的干预权过大,使投资者缺少安全感。

第五,勘探许可证持有者不具有申请采矿许可证的专有权。根据新修订的矿法,勘探许可证持有者仍然不具有申请采矿许可证的专有权,仅具有一个特别申请权,而且这个权力也只是在勘探许可证期满后的6个月内有效。由于勘探活动常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时间,而采矿许可证是对投资者进行勘探工作的一个激励。采矿许可证能否得到批准的不确定性是在越南进行矿产勘探活动的主要障碍。

此外,基础建设落后,交通运输困难,电力不足,电价很高,这些都将加大越南矿业的开发成本。近年来有大量其他的外国矿业公司进入越南矿业领域,使中国企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

⑸ 新疆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部妖魔山南段,地理座标为东经87°33ཀྵ″,北纬43°48ཋ″。乌鲁木齐市交通极为便利,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十分发达。矿区自然地理为乌鲁木齐市内唯一高山。

一、地质背景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褶皱带北部、博格达山北麓的西部,与准噶尔盆地毗邻,为准噶尔盆地南缘。

(一)构造特征

博格达山褶皱带为半弧形狭长的山麓,由于各时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作用,形成复杂的构造体系,褶皱构造十分发育,断层逆掩推覆作用强烈。断层的切割和地层褶曲导致各油页岩含矿区构造特别复杂。

乌鲁木齐地区为一大型复式向斜构造,位于东山—妖魔山、水磨沟之间,向斜轴由西部的南西走向变为东部的北西走向,轴部由下侏罗统地层组成,两翼由三叠系、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地层倾角为30°~50°,向斜转折端向北东方向扬起,在南西方向倾没,其上被新近系所覆盖。

在乌鲁木齐向斜的西北翼,妖魔山—水磨沟发育次级背斜构造—妖魔山背斜。背斜南北两翼宽度约3km,背斜轴向为北东40°~45°。由于断层逆掩推覆作用,地层被切割,形成不对称的背斜构造,北翼地层倾角较陡,甚至倒转,南翼地层倾角60°~70°。背斜主要由二叠系组成,妖魔山矿区分布在背斜东南翼。

妖魔山地区断裂构造相对不发育,构造线走向北东—南西,正逆断层均有发育,正断层数量少,规模较小,逆断层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主要为高角度逆掩断层,其中规模较大的为妖魔山逆断层。该断层分布于妖魔山背斜的西北部,其走向与妖魔山背斜轴向平行,为NE65°,断层延伸15km以上。断层面倾向东南,倾角50°~80°,断层具有平移错动特征。

(二)地层特征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发育的地层从下至上主要由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下三叠统泉子街组组成。

1.中二叠统芦草沟组

下部岩性为黑色、褐黄色厚层—块状白云质中粗粒砂岩、白云岩和砂质白云岩、粉砂质泥岩与中薄层油页岩。含丰富的鱼类、双壳类和植物、介形虫化石。上部岩性为灰黑色油页岩、粉砂质页岩夹薄—中层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粉砂岩。与下伏井井子沟组整合接触。

2.中二叠统红雁池组

岩性为绿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夹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砾岩、薄层泥质灰岩和紫红色泥岩条带,与下伏芦草沟组整合接触。

3.下三叠统泉子街组

下部岩性段出露较全,缺少上部岩性段。岩性主要为棕红色夹少量灰绿色砾岩、砾质砂岩、砂岩、泥岩和炭质泥岩,厚度为137~372m。

二、油页岩特征

(一)油页岩特征分析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内的油页岩有三种产出状态:第一种为芦草沟组二段的薄层状油页岩,颜色为黑褐色,风化面呈灰白色,页理极发育,呈纸片状,具有弹性,含油率较低;第二种为芦草沟组三段层状油页岩,颜色为黑色、黑褐色,呈厚层状及薄层状产出,风化面呈黄褐色,页理相对不发育,岩性一般坚硬质脆,略含砂质,夹白云质灰岩多层,含油率一般也不高;第三种为芦草沟组四段纸状油页岩,主要由黑色、黑褐色胶结成块的薄片状油页岩及涡卷状沥青质油页岩组成,页理极发育,风化后成纸片状,富弹性,风化面为灰白色,含油率较高。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页岩是芦草沟组四段纸状油页岩,经油页岩分析测试资料统计,油页岩质量最好的是油七层,平均含油率10.06%;其次为油六层,平均含油率8.22%;油页岩质量最差的为油一层,含油率5.14%,矿区油页岩总平均含油率7.0%。

经油页岩采样低温干馏分析,焦油产率6.59%,总水分产率2.38%,半焦产率88.65%,气体+损失2.58%。经油页岩工业分析,水分2.75%,灰分77.35%,挥发分14.20%,发热量7.85MJ/kg。据油页岩有机质化学元素分析,油页岩有机质中C含量74.69%,H含量7.33%,O含量9.5%。属高灰分低含油率油页岩。

(二)沉积环境

早二叠世末期,东吴运动使博格达山褶皱隆起,中二叠世初在博格达山坳陷带,发育了乌拉泊组陆源碎屑沉积,基本是由山麓洪积扇到扇三角洲的堆积。井井子沟组沉积时期,随着本区构造沉降,坳陷范围不断扩大,水体加深,形成泛滥平原与浅湖相沉积。

芦草沟组沉积时期,随着构造沉降作用,在博格达山形成深坳陷。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水生生物极为发育,有机质丰富,在滞流闭塞的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中,沉积了厚度巨大的油页岩层,丰富的有机质为油页岩形成提供了物质供给。经油页岩采样分析,干酪根类型指数95.7,为腐泥型油页岩,氢指数为481,为腐殖—腐泥型油页岩。因此,妖魔山油页岩成因类型为陆相山间盆地半深湖—深湖亚相腐泥型油页岩为主,少量腐殖—腐泥型油页岩。

红雁池组沉积时期,坳陷范围继续扩大,但水体由深变浅,形成了浅湖相—半深湖相红雁池组碎屑岩沉积。

晚三叠世初期,本区经历了一次整体抬升,导致上二叠统下仓房沟群形成了山麓洪积扇和河流相沉积,湖盆已不复存在。

(三)油页岩分布特征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极为发育,油页岩层数多,厚度大,主要赋存于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中,第二、三、四岩性段均有油页岩分布。

第二岩性段在矿区内只有上部一部分出露,厚度一般0.30~0.50m,最大厚度6.0m,经采样分析,含油率小于3.5%,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第三岩性段油页岩主要为黑褐色层状油页岩和薄层状油页岩,一般含少量砂质,油页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夹有白云质灰岩及薄层砂岩、砂质页岩,厚度66.0m,经分析测试,含油率较低,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妖魔山矿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页岩赋存于第四岩性段中,油页岩呈纸状,以黑色、黑褐色块状及薄层状产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页岩有10层,最小单层厚度0.85m,最大单层厚度31.59m。妖魔山矿区油页岩累计平均厚度63.41m,矿区分布于妖魔山背斜的南翼,矿层为一单斜层,矿层产状较陡,倾角一般在60°~70°(图8-18)。沿走向油页岩层分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沿倾向油页岩厚度略有变化,局部出现矿层分叉合并现象。油六层和油十层矿层结构略复杂,含有夹层,其余矿层结构简单,无夹层。油页岩埋深0~590m。

三、资源评价

(一)勘查程度分析

1.地质勘查

妖魔山油页岩的调查始于1948年,高平、宋鸿年、何铭钰等进行东天山地质调查时,论述了油页岩的分布,并对地层、构造作了叙述。1952年,前苏联地质学家马夏庚在博格达山北麓进行了二十万分之一地质调查,对博格达山北麓地层、构造和矿产都作了进一步的论述。1955年,631地质队8分队在妖魔山进行了详查勘探,完成槽探、样品采集和1∶5000地质图编绘等工作。1956年,原741地质队在妖魔山进行了初步勘探,1958年,新疆地质局昌吉地质大队在妖魔山进行了详查勘探,于1960年3月提交了《乌鲁木齐妖魔山油页岩矿区详细勘探报告》,获油页岩C级储量31528.2万t。

图8-18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勘探线剖面图

2.勘查程度与精度

1956年,原741地质队在矿区勘探时,采用钻探控制深部油页岩,探槽控制地表油页岩的方法进行油页岩勘探,完成三条勘探线7口钻井的施工,勘探线间距为2000m,孔距为200m。由于线距过大,对油页岩控制不够,特别是钻井岩心所采的分析样品有40%没有成果,对油页岩质量评价造成一些影响。槽探中虽然也进行了采样分析,但探槽太浅,对油页岩质量不能全部掌握。

1958年,详查勘探时,对原三条勘探线浅部的油页岩采用槽探控制,并且加密了勘探线和钻孔,井网密度线距为1000m,孔距一般在80~120m。共完成钻孔7口,钻井采心率在80%~95%,钻井工程基本达到了质量要求。完成探槽5条,采用了连续刻槽取样方法,基本控制了浅部油页岩质量变化。

钻井过程中采用110mm直径岩心管,岩心直径过细对样品化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另外槽探结束后,没有及时采样,油页岩受风化作用影响,质量有所降低,影响了油页岩质量评价。本区目前达到的勘查程度为详查。

(二)资源评价

1.资源评价

本次资源评价中,首先将原储量按含油率3.5%<ω≤5%,5%<ω≤10%和ω>10%三个级别对原储量进行了划分和重新计算。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含油率3.5%<ω≤5%级别资源储量为806.48万t,含油率5%<ω≤10%级别资源储量为20017.58万t,含油率ω>10%级别资源储量为1008.61万t(表8-17)。

表8-17 妖魔山油页岩含矿区资源储量变化表

经本次评价,妖魔山矿区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为26682.35万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储量为14011.34万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1866.57万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985.23万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739万t。

⑹ 山西煤矿

大同.晋城.高平.长治.都多.你有什么事吗.我就是某矿务局的

⑺ 高平有多少开采完的资源有多少未开采的资源

高平市(图)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总人口48万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长平西街460号。
邮编:048400。代码:140581。
区号: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高平)
网址: http://www.sxgaoping.gov.cn/
【行政区域】
高平市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54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总人口47.5万人。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城街街道办事处、北城街街道办事处。9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4个乡分别是:建宁乡、石末乡、原村乡、永录乡。
【气候】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据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高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钳土、硫铁矿、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全市含煤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66.24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
水利资源
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表明: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
农林资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积1469336亩,其中耕地面积632694亩,占总面积的43%以上,牧草地面积8805亩,林业用地40.8万亩,适宜发展防护林面积约有12万亩;平川农田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林业用地中, 防护林约11.6769万亩,经济林7.0万亩,有疏林地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0万亩,新造林地4.0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荒山13.9163万亩。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树木4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

⑻ 谭锡畴的主要论著

1 谭锡畴.山东淄川、博山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2(4):11—52(中文);81—92(英文).
2 TanHC.The Post-Palaeozoic Stratain Mengyin,LaiwuandotherCounties, Shantong Province.Bull.Geol.Soc.China,1923,2(1-2):29-33.
3 谭锡畴.黑龙江汤源县鹤岗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4(6):1-24(中文);1-12(英文).
4 谭锡畴.中国1:100万地质图北京济南幅及其说明书.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1924:4-73(中文);1-45(英文).
5 谭锡畴.奉天黑山区八道壕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6(8):23—43(中文);20-29(英文).
6 谭锡畴.北票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6(8):45-57(中文);20—29(英文).
7 Tan H C.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ud Cracksandother SimilarStructures.Bul1.Geol.Soc.China,1927,6(3—4):273-330,pl.1.
8 谭锡畴.直隶宣化涿鹿怀来等县地质矿产.地质汇报,1928(10):43—65(中文);1923(英文).
9 谭锡畴,王恒升.黑龙江嫩江流域之地质.地质汇报,1929(13):63—81(中文);33—41(英文).
10 谭锡畴,王绍文.南昌至福州沿计划铁路线的沿线地质.地质汇报,1930(14):154(中文);1-6(英文).
11 谭锡畴.热河东部及辽宁西部地质.地质汇报,1931(16):39—82(中文);15(英文).
12 谭锡畴,李春昱.西康东部矿产志略.地质汇报,1931(16):1-30(中文);1—4(英文).
13 谭锡畴,李春昱.四川峨嵋山地质.地质汇报,1933(20):1—42(中文);13—54(英文).
14 谭锡畴,李春昱.四川石油概论.地质汇报,1933(22):1—31(中文);32-38(英文).
15 谭锡畴,李春昱.四川盐业概论.地质汇报,1933(22):45—122(中文);1—31(英文).
16 谭锡畴,李春昱.西康东部地质矿产志略.康藏前锋,1934(5):36-80.
17 谭锡畴.四川岩盐及盐水矿床之成因.地质论评,1936,1(3):331—337.
18 TanHC.A Summary of the Geologic History of Szechuan and Sikang.Bull.Geol.Soc.China,l937,16:389416,pls.1—6.
19 谭锡畴.广东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地质汇报,1938(27):13—24(中文);39—42(英文).
20 谭锡畴,高平.广东云浮县铁矿.地质汇报,1938(27):2548(中文).
21 谭锡畴.易门铁矿矿产概要暨29年度探采工程计划.资源委员会月刊,1939,1(8):643—662.
22 谭锡畴.易门铁矿局地质探矿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概况.资源委员会季刊,1940,2(6—7):10—24.
23 谭锡畴.云南易门安宁禄丰主要铁矿矿床述要.地质论评,1943,8(1):41—66.
24 谭锡畴.云南矿产概况及其在全国所占之地位.地质论评,1947,12(1—2):101—106.
25 谭锡畴.世界工业矿产概论.正中书局出版,1948:共506页.

⑼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政法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警官高等 哪个好麻烦麻烦介绍下谢谢

辽宁警院有本科专业,都是提前批的,以后考警察有优势。

⑽ 执法人员半夜行动,违法分子终难逃责——山西省高平市刘江水无证采煤案是怎样

2003年3月,山西省高平市北城街道办事处村民刘江水,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北城街道办事处北沟村西开掘一直径约2米,深约30米的立井进行非法采矿。同年4月20日,高平市国土资源局巡查发现其违法行为后,对其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在4月21日对该矿井筒进行了填实。2009年1月14日,刘江水与民工罗瑞仓、马东海、高勇和刘杰5人,擅自挖开其在北城街道办事处北沟村西已经填实的井筒,进行私采滥挖。至2009年1月16日,刘江水等5人已采出原煤约5吨。
2009年1月16日下午17时许,晋城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在已列入重点巡查区域的高平市北城街道办事处北沟村巡查时,发现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有少量煤屑散落在地,沿着痕迹巡查至村东旧库房背后已填埋的私开矿(点)附近时,发现有人在此组织生产。3名巡查人员随即采用迂回包抄办法将两名井上人员现场查获,责令其将井下人员提至井上,并迅速对5名非法采矿人员实施控制。与此同时,巡查人员迅速向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和高平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通报了情况。高平局立即组织10多名国土资源和公安人员赶赴现场。此时天色已晚,市、县二级执法人员在对非法采矿现场进行必要的拍照取证之后,将5名非法采矿人员带回北城街道办事处。18点30分左右,经过相关部门简短碰头,由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了3个询问小组,对5名非法采矿人员进行隔离询问。23点30分左右,5名非法采矿人员的供述已全部吻合。
1月17日,高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山西省212地质队,对该私开矿(点)井下资源破坏程度进行了测量鉴定,认定刘江水累计采出煤炭260吨,造成煤炭资源破坏量6024吨。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鉴定,刘江水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为5438238元。
1月22日,高平市国土资源局将刘江水非法采矿案移交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经高平市人民检察院审理并提起公诉,5月15日,高平市人民法院对刘江水非法采矿案进行了宣判:
刘江水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00元。
其他参与非法采矿者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拘留和罚款处理。
【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采矿案件。
本案事实不复杂,高平市国土资源局的调查处理也符合程序规定。本案的关键问题是,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应该从何时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了非法采矿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造成矿产资源破坏”;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或者严重破坏的数额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出具鉴定结论,经查证属实后予以认定。2005年8月31日,国土资源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国土资发〔2005〕175号)规定,对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鉴定:非法采矿破坏的矿产资源价值,包括采出的矿产品价值和按照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应该采出但因矿床破坏已难以采出的矿产资源折算的价值。但是,对于破坏的价值数额是从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时起算,还是从无证开采矿产资源时起算,却没有明确规定。显而易见,起算的时间点直接影响着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或者严重破坏的价值数额。
我们认为,应当从非法开采开始时起计算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理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乱开滥采之风愈演愈烈,几经整顿但收效甚微。对此,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为运用刑罚手段遏制破坏矿产资源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的认定,按照国土资源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确定的原则来计算,即从非法开采时开始计算数额,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作为一个犯罪构成要件,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和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犯罪。
本案中,高平市国土资源局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正是按照这一原则,对刘江水的采矿是按累计计算的,而不是仅认定为采出原煤5吨。这样做,也能够告诫违法者,如果对行政机关责令停止开采行为的决定置若罔闻,将会新账旧账一起算,承担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