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湖北省地质局装备中心吴专

湖北省地质局装备中心吴专

发布时间: 2021-03-15 10:07:54

Ⅰ 请问湖北省黄冈市有哪些名人

弘忍(601-674):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籍浔阳,后迁居蕲州黄梅。瞿九思(1545-1615):明代理学家,字睿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汪可受(1559-1620):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以峰,万历八明进士
帅承瀛(1766—1840):字仙舟,清朝大臣。嘉庆元年一甲三名进士。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
刑慕寰:1915—1999)当代亚洲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1915年8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黄梅县。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与徐之河、陈观烈、佟哲晖等人同学,1942年毕业。後到台,创建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首任所长;1950年初期,辅导行政院主计处建立国民会计系统。1950年代后期起,与刘大中,蒋硕杰,顾应昌,邹至庄,费景汉等(称六院士),提财经政策供参考,担任执笔人。1962年筹办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66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创办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主任、研究院院长。1999年10月30日逝世。
吴文林(1796-?)谱名立极,字宝书,号森堂,黄梅县濯港镇十里吴花园人。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举于乡试(元杜慰昌),九年己丑(1829年)登李振钧榜第八名进士。选庶常,授检讨,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充任国史馆篡修。
吴铎,谱名衍铎,字振之,号荆眉,黄梅县大河镇考田山吴祥村人。生于道光丁亥年(1827年)二月初一日寅时,殁于光绪乙巳年(1905年)九月二十日巳时,享年七十九岁。少负经世志,年十六补弟子员,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元徐宗一)。著有《绿雨山笔记》三十二卷、《绿雨山诗草》四卷。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周强(1960---)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委书记。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汉族,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北省黄冈县林家大塆人(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山人(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香山),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王树声(1905年05月26日-1974年01月0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多个地方军区司令员。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

Ⅱ Ⅲ-大别-苏鲁新元古代磷成矿带(大别-苏鲁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沉积磷矿床成矿系列)

大别山西邻秦岭,东接郯庐断裂,是一条复合造山带。研究表明郯庐断裂东侧的苏鲁地区原为大别山的东延部分。大别-苏鲁地区是我国出露面积最大的古老变质地块(许志琴等,1997)。大别造山带南部(常称为南大别)的宿松群、红安群、肥东群和苏鲁地区的海州群为含磷岩系。

大别造山带中的宿松群,指分布于宿松西北二郎河一带,呈NW向延伸的含磷片岩系。宿松群大致可分为两种岩性组合:第一种岩石组合是双峰式,但以酸性为主的变质火山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岩、钠长浅粒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绿片岩;第二种岩石组合是沉积变质的含磷岩系,主要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质大理岩、磷灰岩,大理岩中有石墨片岩、褐铁矿和滑石片岩等夹层。因此,宿松群实际上是由火山岩-大理岩-碎屑岩-含磷岩系组合所组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变质建造。第一种岩石组合中的基性岩组分的原岩为大陆碱性玄武岩,它们可能是裂谷初期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的产物;第二种岩石组合的构造背景是浅海台地相、含磷陆源碎屑沉积建造,是稳定环境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徐树桐等,2002)。

与宿松群相当的层位,自西而东分布有红安群(湖北)、宿松群(安徽)、肥东群(安徽)和海州群(苏北),这些地层中均赋存磷矿床。其中,湖北省分布有松阳磷矿、黄麦岭磷矿、四方山磷矿,安徽省分布有宿松磷矿、高尖磷矿、南冲磷矿、大横山磷矿,苏北分布有新浦磷矿、锦屏磷矿等,构成大别 苏鲁磷矿床密集区和大陆边缘沉积磷矿床成矿系列。

(一)矿床地质特征

本成矿带的矿床特征见表5-9。

表5-9 大别—苏鲁新元古代磷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

(二)矿床实例

1.锦屏(海州式)磷矿床

锦屏磷矿床位于江苏省北部,距连云港市南14km。

矿区位于苏鲁造山带南缘,郯庐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西北侧的变质岩区。本区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海州群含磷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东海杂岩之上,分布在锦屏—滥洪—洋河一线与响水—淮阴断裂之间。是一套形成于陆源陆棚海环境的碎屑-化学沉积岩。

区内北东、北北东向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较强烈,并经历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其地层划分及含磷层序如下(表5-10):

表5-10 海州群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磷矿床赋存于海州群锦屏组含磷岩系中(图5-31),又称“海州式”磷矿。含矿层有上、下两段,下段为主要含矿层,厚150~400m。

图5-31 锦屏磷矿床地质图

(据张秋生等,1984)

1—钾质花岗岩;2—西里钾质花岗岩;3—眼球状片麻岩;4—含磷岩系;5—白云母片麻岩

锦屏磷矿床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南锦屏山区。朐山钾质花岗片麻岩在区内呈半完整的穹隆构造在区内构成倒转背斜的轴部,轴部倾没端为海州群锦屏组含磷岩系。磷矿区位于背斜两翼,分东山、西山矿区两部分。东山矿区出露含矿地层主要为锦屏含磷岩系上段,层序为:(含角闪)白云钠质变粒岩、含石榴子石二云变粒岩、(含磷)大理岩夹磷灰岩与灰绿色绿泥钙质云母片岩互层,底部为具白色斑点的灰绿色钙质云母片岩,二者构造接触。矿体长千余米,走向北东75°~45°,倾向东南,倾角50°。矿体透镜状,多层产出,矿层最厚30m,延伸一般至-350m,矿石为细粒磷灰岩,属中低品位。

西山矿区出露含矿地层主要为锦屏含磷岩系下段,层序为:暗绿色绿泥(云母)片岩夹白云质大理岩、磷灰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和锰磷矿透镜体,底部为砾状白云石英片岩与朐山花岗片麻岩构造接触。矿体一般延长数百米,中部厚10~20m延伸至-400m尚未尖灭。矿体倾向北东,倾角30°~50°。矿石主要有细粒磷灰岩、锰磷矿、云母磷灰岩组成,品位中低。

共生矿产为锰矿,主要赋存在磷矿层浅部或磷矿中段的云母磷灰岩与锰磷矿层间,呈小透镜体,厚0.5~6m。矿物成分主要为硬锰矿,少量软锰矿。大多富集于 50m标高以上的氧化带中。在锦屏地区局部地段富含伴生组分铀,主要以分散状态存在于云母磷灰岩、含磷大理岩中,其次为大理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及白云母斜长片麻岩中。

樊金涛2001年提出:海州西部牛山花岗片麻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7.97亿年,为苏鲁造山带碰撞造山运动后拉张环境下形成。揭示苏鲁造山带于新元古代中期已开始转化为裂解。这可与北秦岭从汇聚作用转化为裂解作用的时间850~800Ma对比(姜常义,1998)。他们也指示了新元古代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一次汇聚-裂解过程。

由此可以推断,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形成规模宏大的高压变质带和同造山、后造山岩浆岩侵入。伴随朐山花岗片麻岩系火山-岩浆作用,超大陆或者活动性大陆边缘裂解。张开一长条弧形北东向狭窄的沉降带,沉积了原岩为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系。

海州岩系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替沉积,同时沉积了磷矿层。由于沉积旋回的多阶段性,导致本区含磷层的多层性。磷矿的沉积与大理岩层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尤与不纯大理岩关系密切。从厚度而言,大理岩与磷矿层互呈反消长关系。根据磷矿层内普遍含有较多的黄铁矿及含磷灰石炭质石英云母片岩,表明磷矿是在一个良好的静水介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由于镁、锰与磷的沉积条件比较接近,所以在磷灰岩中常具有白云石、方解石条带,并含有黑白相间的锰磷矿。

2.黄麦岭磷矿床

矿区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区内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红安群黄麦岭组、天台山组、七角山组、塔尔岗组。底部为古元古代大别岩群。其上部被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覆盖。

黄麦岭磷矿床位于大磊山穹隆的西南部。大磊山穹隆核部由大别岩群的变酸性火山岩组成。周围地层为新元古代红安群,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岩、片麻岩和石榴钠长角闪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绿帘绿泥角闪钠长片麻岩及含石墨片岩、大理岩、变粒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及磷锰矿层、锰土层等。磷矿体赋存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地层中。核部的变酸性火山岩为磷矿层的底板,围绕核部有多处磷矿分布。

黄麦岭组含磷地层为一套副变质岩系并夹有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多次小的沉积韵律。磷矿层一般两层,总厚度250~850m。主要是沿穹隆的四周和背斜的两翼分布(图5-32)。

图5-32 黄麦岭磷矿区地质略图

(据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1976)

矿体分为上、下矿层:下矿层是次要矿层,规模小、变化大、不连续、长约1500m,厚2~6m,P2O5一般含量11.72%;上矿层是主矿层,呈连续层状,长2980m,总厚度5~30m,P2O5含量8.27~9.26%。矿层底板为含磷浅粒岩,夹层主要为大理岩,次为云母片岩、含磷浅粒岩、含磷变粒岩和含石墨片岩。矿石自然类型有锰质磷灰岩、浅粒磷灰岩、条带状变粒磷灰岩和变粒磷灰岩四种,前两种矿石类型含磷量较高,矿物成分主要为氟磷灰石。矿床类型属于区域变质的沉积变质磷灰岩矿床。

磷矿层呈层状、似层状分布,空间上与碳酸盐岩、石英岩关系密切,其组合为磷矿层、碳酸盐岩层、石英岩、变粒岩(浅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常含炭锰质等。局部地段为磷灰岩和石英岩互层,或者沿走向倾向带相变为碳酸盐岩层。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少数为透镜状、扁豆状产出。以中低品位的结晶磷灰岩矿石为主,个别地段可形成较纯的磷灰岩矿石,P2O5含量达40%以上。

磷矿床属浅海相的沉积变质磷灰岩型矿床。常含锰,局部地段较高,可形成锰矿床或锰磷矿床。锰与磷不具消长关系,它主要是由原始沉积环境所决定。

由于风化作用,地表出露的含铁锰黑褐色岩石、不规则的板状石英岩和零星出露的碳酸岩盐层,以及变酸性火山岩(花岗片麻岩)的四周,为该区找矿标志。

3.关于大别-苏鲁磷矿带成矿时代的讨论

长期以来,地学界以红安群、宿松群、肥东群不整合于大别岩群之上,海州群不整合于东海岩群之上,将其归属于古-中元古代。因此,这些地层中产出的沉积变质磷矿床也被确定为中新元古代矿床。

近年来,随着区调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区内磷矿床产出的时代提出了新的认识。

本区磷矿床集中产出在宿松群及相当的层位红安群(湖北)、肥东(安徽)、海州群(江苏)中。宿松群及相当层位由西向东断续出露在湖北大悟县冷棚、黄麦岭,黄陂县四方山、团山沟,浠水县马龙,武穴市松阳桥,黄梅县塔儿畈,安徽宿松县柳坪、高尖、南冲等地。郯庐断裂以东的肥东以及江苏北部的锦屏等地也有出露。

最近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的1:25万太湖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2)结果表明,宿松群早期与大别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后来不整合面受到构造作用的叠加。吴维平等也在宿松群中发现可能的叠层石,说明其时代较原归属要新(1:25万太湖幅区调报告,2002)。汤加富等(1999)在宿松群变质火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66±48Ma,表明原宿松群中变基性-酸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新元古代,并将其中磷矿层归属为陡山沱期(汤加富等,2000,2002)。侯明金等(1995)分别在多处宿松群大理岩中获得较多的微古植物化石,经南京地矿所阎永奎等鉴定认为,该组合与扬子地层区震旦纪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相似,将其地质时代定为震旦纪。

湖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原认为不整合覆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含磷层)之下的“大别群”或“桐柏群”均是片麻状花岗质岩石。这些花岗质岩石虽经强韧性剪切变形,仍保留有很好的似斑状花岗结构,实为变形变质侵入体。王江海等(2002)获锆石U-Pb等时线年龄823Ma,中国地质大学获锆石U-Pb年龄858Ma,表明属晋宁期侵入体。

近期湖北省地调院在1:25万麻城幅调查中(2001),在原红安群七角山组(即湖北的宿松群)大理岩中发现蓝绿藻类化石(中国地质大学余素玉教授鉴定),藻体属低等蓝绿藻类,为震旦纪常见化石。部分样品中的微古植物组合定为震旦纪晚期。

在苏北,江苏区调所已将原海州群解体,识别出东海杂岩中的变形变质侵入体。徐惠芬等(2001)测定朐山花岗质片麻岩岩浆成因锆石U-Pb法,Pb Pb法同位素年龄集中于820Ma左右,认为朐山片麻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晋宁期。

综合上述资料,大别-苏鲁磷矿带是形成于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磷矿带。

Ⅲ 湖北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厅组织对我省地勘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地勘单位48个,年末在职职工人数 12288 人(其中,从事地质勘查有6725人;从事工程勘察与施工的有4195人;从事矿产开发的有603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有3061人),较2005年职工人数9472人增加2816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有414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3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583人),较2005年专业技术人数38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4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752人),增加268人。在职职工劳动报酬为18073.47元,较2005年的14882.29万元增加3191.18万元,增幅21.44%。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全省离退休人员为14662人,比较2005年离退休人员14535人增加127人;离退休费用21695.91万元,比较2005年离退休费用20658.11万元增加1037.79万元,增幅5.02%。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共有42个,比2005年增加3个,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选冶加工试验等11类。全省地质勘查单位拥有各类单项资质总数为155个,其中甲级资质62个,乙级资质54个,丙级资质39个,其中具有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有28个,最高资质为乙级的单位有1个,最高资质为丙级的单位有13个。

二、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已属地化的有3个(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省核工业队、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央直属地勘单位有5个(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省地质勘查院、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国有地勘单位共有25个,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选冶加工试验等11类。全省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各类单项资质总数为117个,其中甲级资质50个,乙级资质48个,丙级资质19个,其中具有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有24个,最高资质为乙级的单位有1个。

(二)经济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趋好,效益呈较快增长势头。现将省内主要国有地勘单位经济状况简述如下:

1.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我省地质勘查工作主力军之一。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该局资产总额达16.12亿元,比2005年的15亿元增加了1.12亿元,总资产增长率达7.5%。其中,生产性资产9.75亿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7622万元,增长8.5%,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1.47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816万元,增长14.1%。全局净资产总额达6.9亿元,比上年增加4441万元,增长6.9%。全局负债总额9.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与2005年相当。

2006年,该局全年实现总收入达14.67亿元,比上年度的11.19亿元增加3.47亿元,增长31.1%。总收入中,地质勘探业收入从2005年的2.71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其中,地质勘探费由上年的1.95亿元提高到2.53亿元,增长了29.8%(主要为政策性增资);地质专项拨款从2005年的4454万元增加到5163万元;矿业权转让收入430万元;矿产开发收入从2005年的796万元增加到951万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从2005年的6.41亿元增加到8.71亿元;其他产业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60万元。

2006年度全局支出总额为14.32亿元,比上年度的10.85亿元增加3.34亿元,增长31.99%。其中,地质找矿支出6549万元,矿产开发支出806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610万元和76万元。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该局资产总额达5.39亿元,比2005年的4.7亿元增加了0.69亿元,总资产增长率达14.7%。其中,生产性资产7309.6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688.39万元,增长10.4%,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6120.69万元,比上年度增加 481.21万元,增长8.53%。全局净资产总额达4327.78万元,比上年增加220万元,增长5.36%。全局负债总额3.23亿元,资产负债率与2005年相比增长14.07%。

2006年该局总收入2.77亿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4.04%。其中:地勘业收入2.12亿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717.77万元,其他产业收入5287.73万元。地勘收入中,地质勘探费1.01亿元,地质专项拨款302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780万元,矿产勘查劳务收入8107.61万元。2006年,该局总支出26776.42万元,同比增长14.03%。其中,地质找矿支出11605.86万元,同比增长52.47%。

3.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该所资产总额达8444万元,比2005年的6770万元增加了1674万元,总资产增长率达24.7%。其中,生产性资产5332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1036万元,增长24.1%,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305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036万元,增长51.3%。2006年全所负债总额34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 77万元。

2006年该所实现总收入(产值)6282万元,较2005年增长21.8%;2006年总支出4460万元,较2005年增长11%。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公益性地质工作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预算支出。2006年本省地勘单位争取投入公益性地质项目资金共计达1.3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地质项目资金1.29亿元,获得省级财政地质勘查专项资金1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经费4411万元;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经费5135万元;地方财政拨款984万元。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是我省勘查工作的两支主力军,2006年他们认真研究把握国家和本省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联系沟通,协调各方关系,调整立项思路,积极组织申报和落实各类国家资金地勘项目,争取国家和本省财政资金项目54项,经费达7520万元。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勘查开发局争取国家和本省财政资金项目实际投入突破4000万元预期目标,达到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9项,经费2747万元;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6项,经费900万元;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15项,经费680万元;省国土厅技术支撑服务项目13项,约150万元。此外,部分下年度新上和续作项目资金已争取到位或申报待批。其中已批准到位中央财政地勘项目和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有8项,经费990万元;已申报审查待批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有20余项;区域地质调查在全国首批实现数字化填图并顺利通过野外验收。1:25万十堰—襄樊幅地质修测统一了该地区地层系统,总结了区内火山岩、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区内基本构造格架新认识;1:5万金牛幅、高桥幅区域地质调查初步划分出区内火山岩岩相体,新发现膨润土、珍珠岩等矿(化)点;1:20万神农架幅巫溪幅区域重力调查完成面积4500 平方千米,800个物理点。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阶段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横向协作和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实施的沿江镉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城市矿山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洪湖湿地生态评价及数据库信息系统建设等各子项目野外工作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资料。

(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抓住地质勘查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全省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劳务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服务地域逐步拓宽,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社会影响得到提升。2006年,全省地勘单位签订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劳务项目数百项,合同额2亿多元。所承接的项目类型主要为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技术咨询服务、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调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前期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等,但技术含量较高、单项合同额较大的矿产勘查项目比例增大。同时,省外、国外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也逐步得到拓展,省外主要瞄准西部市场,国外主要推进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市场。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2006年度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资金276万元。开展了“援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编写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前期考察报告》通过了评审,并提交商务部和埃塞俄比亚矿业能源部;编制的《埃塞俄比亚Gimbi-Nejo地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总体设计》向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局作了汇报,正在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修改。提交了湖北省郧西县周公山锑矿、郧西县西沟锰矿、竹山县牌楼锑矿等一批矿权登记申请,完成了鹤峰县向家山—九台山锰矿地质预查等8个矿权申报资料的修改、踏勘检查、延续申请等工作,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矿产开发工作情况

本省地勘单位矿产开发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地勘单位通过探矿权折价入股方式参与矿山开发,年收益在1000万元左右。在矿产品加工贸易方面,省地矿局实验研究所矿产开发公司研发生产的环粘土、铸造涂料、水性保温隔热涂料、耐火原料等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市场逐渐打开,目前年矿产品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2006年,全省工程勘察施工完成产值约9.28亿元,其中属地化地勘单位完成产值8.9亿元,占总产值的95.91%;中央直属地勘单位完成产值3549万元,占总产值的3.82%;其他地勘单位完成产值136万元,占总产值的0.27%。

2006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程勘察施工共完成产值7.31亿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等)、实现收入6.36亿元。其中:省内完成产值4.85亿元、实现收入4.42亿元,省外完成产值2.28亿元、实现收入1.85亿元,境外完成产值人民币0.18亿元、实现收入人民币0.09亿元。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省地质勘查院是我省以磷化工为主产业的勘查单位,“十五”期间地质工作开始走向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完成工勘项目110个,产值400万元,较上年增加50%,完成的“石油学院南区”项目获荆州市优秀勘察成果三等奖,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三等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完成项目129个,合同总额450万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5万元,在岗率达到90%,比2005年均有增加。

三、我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相继出台,我省各地勘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改革,突出加强地质工作,加快地矿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湖北地质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可取经验。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富民、强队、兴局”为目标,以“调整结构、强化主业、培育主体”为主线,以地质工作为立局之本,以矿产开发为强局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兴局之策,实施“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壮大核心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推动地质工作和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谓“一主三化”,就是坚持以地质勘查为主业,加快推进矿产开发产业化、建设工程集约化、多种经营产权多元化。通过有效整合全局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理顺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形成以地调院、环境总站为龙头,以地区性、专业性地勘单位为重要支撑的以局为单元的地勘主业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整体优势,突出矿产资源勘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以及地质环境调查,积极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做优做强地勘主业;以局矿业公司为投资经营主体,大力加强矿业权经营和矿产品开发,新增、运作一批探矿权,控股、参股一批矿山企业,实现矿产开发产业化;以地建集团为龙头,以高资质企业为支撑,调整经营策略,瞄准重点项目,立足国内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努力盘活地产资源,适度发展制造加工业,精心培育服务业,改革多种经营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将股份制作为放开搞活多种经营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局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特色和优势更加凸现、市场竞争力更强,地勘队伍正向主业现代化、辅业企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加速迈进。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求生存、谋发展、带队伍,一是在“三个不变”,即保持地勘事业性质不变、保持地勘主业不变、保持地勘单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局、队两级分流部分人员组建工程勘察、岩土施工、地理信息等地勘延伸产业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以解决人员安置压力,弥补事业经费不足。二是保持行业特色,稳定地勘主业,在国家地质任务不饱和,商业地质市场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面向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两个市场,大力开拓地质勘查工作领域。经过艰苦努力,该局不仅保留了原有地勘工作体系、单位建制、保存了地勘队伍基干力量,保留提升了地勘及相关资质,保证了地勘主业稳步较快发展,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和良好效益。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抓住国家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加大先进装备引进管理,大力推进基地建设,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在地质科研及地质生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稳步提高,国家地质调查工作骨干队伍的职能和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总结我省地勘单位改革经验,有以下体会:一是有一个团结战斗、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在行业不景气,单位生存发展困难的情况下搞改革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主心骨作用。二是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三是注重在改革中妥善处理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四是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是妥善处理好保持地勘工作体系与在市场中求生存的关系,实现两者同步协调发展。五是按照有利于生存、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保持主业的原则,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

四、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加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要求,以所属地勘单位为主体,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野外地质调查技术力量,加强装备和基地建设,建实建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切实保障其运行和工作的开展;项目经费按实际工作量核定。

(二)深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研究解决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管理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按照全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统一政策,落实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离退休人员及在职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地方性补贴和住房改革政策;帮助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问题;加快分离地勘单位办社会职能的改革。

(三)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制度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矿业(山)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加大财政对矿产资源勘查的投入力度,突出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制度,主要用于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及找矿综合研究工作。逐步扩大基金规模,省级财政分成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等收益,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

(四)引导国有地勘单位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积极培育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先导,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体,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地质勘查发展道路。鼓励支持国有地勘单位获取运作矿业权,承担投资风险,享受投资权益;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及外资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矿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壮大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市场主体。

(五)加快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将地质教育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依托我省地质院校,加强与部属院校的合作和共建。全面实施地质职工全员教育,推进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和青年职工的学历教育,有计划地选送各类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地质队伍总体素质,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培养高层次的地质专业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建立我省地质杰出人才、地质找矿成果、地质科技进步等奖励制度,激励地质科技创新,形成地质找矿不断取得成果、地质科技水平不断创新、地质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待遇,完善津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专家选拔机制。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

(六)推动地质科技创新

编制全省地质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地质科研环境。健全地质科技多渠道投入体系,逐步加大地质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研究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的经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对重要地质科技项目倾斜。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问题研究;组织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重要矿产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地质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创新;积极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尾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开发、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环境等课题的综合研究。加强省级重点地质实验室的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提升地质装备水平,采取措施提高现有地质装备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探测、分析测试等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开发与应用。

(七)扩大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省外、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重点到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大、资源互补性强、有一定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我省严重短缺或投资收益显著矿种的风险勘查工作。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源条件较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西部省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展省外、国外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创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地质勘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对策建议

地质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地勘单位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基础服务,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针对当前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及建议如下:

(1)进一步落实加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尽快落实将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本级财政支出重点内容的政策。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这支队伍经常性支出纳入“一般公共事务”类级科目。同时,每年度相应固定安排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专项经费,适应地质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地质装备更新专项经费,地质成果数字化建设与地质资料保护专项经费以及基本建设专项经费支出。建议中央财政对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安排一定的专项补贴。

(2)长期以来,因政策缘由,多数地勘单位未能纳入社保体系,职工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单位负担较重。因此,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解决职工(含离退休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和地质队进城及各种政策性补贴等问题。

(3)建议加快地勘单位资本积累和职工生活条件改善的步伐,通过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对地勘单位所持有的划拨土地给予优惠政策,使之成为地勘单位能够经营开发的商业用地,作为资源经营,以解决地勘单位经济积累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地勘单位的实际困难,给予地勘单位职工集资解决居住条件的政策。切实解决职工住房货币化所需的补贴资金。

(4)在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和《关于印发〈以折股方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6〕695号)所给予地勘单位在矿权经营方面的政策基础上,对国有地勘单位获取经营矿权和矿山开发给予进一步倾斜政策。中央、省级基金矿产勘查项目形成的探矿权出让收益分配比例向承担项目的国有地勘单位倾斜,建议为转让价款的30%。

(5)以野外一线为重点,切实增加省级地质勘查队伍的装备投入,改善地质装备条件。此类经费根据实际需要,中央财政予以专项补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经费,帮助省级地质勘查队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Ⅳ 湖北省附近的漂流有那些比较好玩

给你推荐几个线路,既然三峡九畹溪漂流你已经去过,那么这次你还可以选择桃花源漂流、金三角漂流、武陵岩漂流、野人谷漂流啊!

下面为景点介绍:

桃花源漂流
桃花源长廊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描述出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外桃源而得名,漂流起点就设在景色秀美的石山岱峰脚下。终点设在渔亭镇上游的石门鸳鸯湾。漂流全长六公里,漂完全程约1.5小时。

从岱峰脚下登上竹筏,在清凌凌的河面上戏水飘荡,穿溪越滩…。近看碧水浅滩、游鱼可数,彩石纷呈 。远眺竹林叠翠、山花簇拥、桃园隐映。徽州古村落和居民掩映在古树群中,构成一幅又一幅美仑美奂的桃花源山水长卷。一座又一座的徽州牌楼、古祠则如新安江源头百年图腾。昭示着历史的深逐,生态的原始,民风的古朴……。也是《桃花源记》最原始的写真。

“漂游桃花源长廊,体味《桃花源记》禅意”是您古徽州之旅最完美的选择。漂流起点距西递4公里、宏村15公里、齐云山18公里、黄山风景区42公里、屯溪老街(黄山市)50公里、徽州棠樾牌坊群70公里、祁门牯牛降96公里。

金三角漂流
金三角漂流地处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安徽天堂寨风景名胜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与燕子河大峡谷风景区相邻。汇聚天堂寨瀑布之水,浑然天成,蜿蜒环绕在青山之中。

金三角漂流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有专供游客、司陪休息的遮阳凉亭、豪华娱乐休息室、公共洗手间、专用更衣室、寄存处、商品部等。设有上、中、下三站,漂流全长6000多米,落差100多米,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急流。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渗透出甜美的山泉,产生大量的空气负氧离子,清新怡人,益身养颜。岸边怪石嶙峋、竹涛林涌、山鸟鸣翠、禅钟远扬,艇下溪流湍急,一波三折,更有那清风扑面夹着绿野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置身其间,抬头可看白马寨的雄伟挺拔,低头眺望鲍家窝的旖旎风光,挂瀑吹泻、苍鹰翱翔、溪水清澈、鱼石可数。帝主庙、洗马潭、王墩大桥尽显张扬激情,大河泡、金河滩极尽端庄。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体验挑战大自然的乐趣。不仅能让您豪气顿生,还能使您真正领略“水至清,山至美,鱼至多”的天堂河谷独特魅力,体会到“人行明镜里,鱼游绿水中”的诗情画意。它“险似三峡、秀如漓江”,不愧被专家誉为“皖西第一漂”。

金三角漂流把惊、险、奇、趣巧妙地融入一体,有成年人惊险刺激的探险漂,还有为老年人、幼童量身定做的快乐休闲漂,真正是老少同乐、趣而无忧。如果想体验惊险、刺激,那么金三角皮划艇漂流一定会是您大别山之旅的首选!好景点不多了,您快来亲历试试激情多级跳吧!

皮划艇漂流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也是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娱乐项目。它是勇士的试金石,是勇敢者的游戏,一定会让您大呼过瘾!

武陵岩漂流
武陵岩峡谷位于庐山以西,地处国家生态示范区——江西武宁东南部,紧毗历史名山吴王峰,上挨驰名中外的弥陀寺,绵延数十公里,贯穿武陵岩国家森林公园,南倚赣北第一高峰——武陵岩神雾山,北入亚洲第一大土坝人工千岛湖——柘林湖重点风景名胜区杨洲湖区,与永修柘林湖景区紧密相连。

武陵岩峡谷漂流景区是目前江西省接待量最大的漂流景区,分上下两段,为赣北唯一的峡谷漂流,九曲十八弯的河道水急、石怪、洞幽、林奇、山秀,峡谷幽深、原始古朴、云雾缭绕、清新宜人,两岸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廊充满诗意,没有污染;一深一潭,错落有致。下“险”滩、飞流激浪,有惊无险;过深潭、随波逐流,听鸟观鱼;身临其境即可领略旖旎的自然风光,又可感觉拥抱大自然的无限乐趣。身临此胜地,如在画中游。
沿途胜境,美妙神奇:“凤凰池”风姿绰约,“龙王庙”动魄惊心,“玉女潭”令人神往,“双龟岩”鬼斧神工,“仙人潭”神秘莫测,“蟾蜍石”栩栩如生……近闻弥陀寺磬声鼓韵,仰观吴王峰峭壁凌云,峡谷间猿啼鸟语,群山中飞瀑流泉,柘林湖千岛棋布;好一个武陵仙境,真乃世外桃源。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让人遐想;刺激又安全的漂流,使人流连。

野人谷漂流
野人谷位于房县城南30公里处的桥上乡境内,这里是宜昌通往神龙架以及长江北岸旱路入重庆的咽喉要道。原名"神龙峡",后因《房县志》中关于野人在此出没的记载被发现,更名为"野人谷"。

野人谷漂流属于溪河自助探险河流,位于三峡门户的第一大支流黄柏河上,以峡谷雄峻、溪水湍急而闻名。"七里峡、三里花,放排汉子奈何不了它!"传唱至今。漂流全部采用双人橡皮艇,漂流全程5公里,历经3关18滩,让您放漂心灵之舟,体验澎湃激情,尽享探险征服之乐。

在野人谷附近,还集中着一批自然景观和人文奇观,情人泉是我国唯一一处集洞、泉、瀑于一体的原始白云岩溶洞标本和地下河景区,是宜昌新十景之一。

全长5公里,含“三里花探险漂”和“七里峡激情漂”两段,“三里花”是长达1.5公里的滚水瀑布群,是成年人寻求刺激的最爱;“七里峡”滩潭相连,风光秀丽,适合全家人共享漂流激情。

野人谷漂流采用两个人一条的橡皮艇;漂流全程需要两个半小时,您如果参加漂流过程中的一些河谷文化活动和互动游戏,则需要3个小时左右。

野人谷漂流特色:
1:三峡唯一原始生态的探险漂流景区
①野人谷漂流不受三峡蓄水影响,全程动水漂流,这里峡谷险峻,溪水湍急,怪石嶙峋,漂流全程均为天然河床。
②野人谷漂流独有吊水瀑布飞漂和长达1.5公里的滚水瀑布冲浪,构成了三峡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
2:中国首例原始河谷文化主题漂流
①独特的起漂仪式,如:起漂时喝摔碗酒,涂野人彩妆。
②奇特的河谷民俗,感受放排、淘金、蹦河、捕鱼、沙雕等原始河谷文化。

野人谷漂流服务设施
1:基础设施:野人谷漂流日接待量3000人,起点与终点均建有专门的服务设施,更衣室、洗澡间(热水)齐全。交通便捷,全部为国家二级公路。移动信号全面覆盖,沟通畅通无阻。
2:个性化服务:①漂流景区专门开辟“勇敢少年”漂流河道,并设有安全员护漂。
②漂流景区提供免费停车,代客泊车及区间接送,让您方便省心。
③提供免费茶水,姜汤,以及日常应急药品,让您健康舒心。

野人谷漂流安全
1、护漂:从起漂点到终点每个险滩均有足够的安全员现场监护,岸上有专人专车巡护,让您漂的放心,玩的安心,有惊无险的体验与浪共舞的巅峰激情。
2、水情:在漂流河段上游设有专门的水情监测员,确保漂流安全。
3、疏散:有便捷、足够的上岸通道,随时随地可以疏散至安全地带。
4、制度:在漂流前均有导游为客人讲解漂流安全公告及注意事项,公司内部有严格的安全制度,开业四年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是所有漂流景区中安全工作做的非常好的。

1:野人谷漂流景区专门为小孩开辟了“勇敢少年”河道,不必让小孩与父母担受同样的风险,并配有专业的安全员护漂,让您玩的舒心,漂的安心,是适合全家漂流的胜地。
2:野人谷漂流交通便捷,更是自驾车成员漂流的最佳选择,起点与终点只间隔4公里,景区还设有免费停车、代客泊车、区间接送等优惠政策,使驾车一族可以放心去漂流,大可不必为漂流后车子不在身边而烦恼。

我的回答应该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我期待着你的50分。有什么问题可以再像我咨询。

Ⅳ 中国钾盐找矿史简述

周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钾盐是中国紧缺重要矿产资源之一。60年来寻找大型钾盐矿是中国地质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中国钾盐矿床是以第四纪盐湖液体卤水钾矿为土,缺少规模巨大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中国探明钾矿储量仅世界的2%左右,钾盐矿95%用途是生产农业用钾肥。由于中国缺少人型固体钾矿,钾肥产量受限制,缺口巨大,全国缺钾土地达3.4亿亩。

宋代开始配制含硝酸钾黑色火药,中国农民使用农家草木灰肥获取钾元素。1940年,中国盐矿地质先驱袁见齐先生在川滇一带含盐地层作初步调查时,开始注意了钾盐的线索。1946年,袁先生在“西北盐矿概论”一文中提到:“在茶卡(盐湖)母液中,已证明钾之存在,但成分多寡,尚未测定,能否利用,亦未可必?查钾为制钾肥、炸药之重要原料,吾国尚未大量发现,尤宜特别注意”。若从袁先生重视找钾算起,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钾盐工作正式起步,中国寻找钾盐已走过60多年历程。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划分三大阶段,即1949~1977年为第一阶段,1978~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9~1977)

1.中国首次发现钾盐矿

1951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戈福祥教授上书中央,要求调查青海盐湖资源。1956年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制定的“中国12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长远规划”将考察中国盐湖列入之中,并于1957年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主,组成了“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明确了以找钾、硼为主要的任务。

在1955~1956年,青海省交通厅公路局在察尔汗地区修筑敦格公路穿越柴达木盆地时,发现了闻名于世的察尔汗干盐滩。筑路工人挖坑取盐食用后,发现有不能食用的苦辣盐,送至正在那里的地质部西北地质局632队化验,证实含KCl,地质学家朱夏指出察尔汗为巨大盐库,其盐层含钾0.40%。为此,1956年化工部地质矿山局应部总工程师、盐矿专家李悦言指示,派郑绵平随普查组到大柴旦、马海和察尔汗考察,化验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含钾1.1%,并指出找钾有希望。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柳大纲为队长,北京地质学院袁见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综考会领导韩沉石为副队长的盐湖调查队奉命于1957年再次赴青海察尔汗。期间,郑绵平和高世扬在察尔汗卤坑中发现和鉴定了光卤石矿物以及原生盐湖沉积光卤石钾盐层。从此,揭开了中国钾盐历史新的一页。翌年秋天20多个民族青年多至5000人在茫茫无垠人迹罕至的察尔汗盐滩上,土法上马用原生卤光石生产出第一批含KCl 50%的953t钾肥。此时,距1860年世界最早开采钾盐的德国迟了100年。

2.古钾盐矿床的发现

1962年,在中国云南思茅地区,云南省地质局16队在勐野旧盐硐中发现了红色不能食用钾盐矿,成为发现的中国第一个中型古代固体钾盐矿床。为了加强找钾工作,1962年成立了四川省地质局钾盐地质队(1964年更名为210地质队,1968年又称第七普查勘探大队,1978年改为第二地质大队,现在名称为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该队前期主要从事中国东部白垩纪—古、新近纪、华北奥陶纪和四川寒武纪、三叠纪的钾盐找矿、成钾预测以及盐矿和卤水矿的勘查和评价,认为在埋藏3000m以内找到大型钾盐矿床前景不佳,但对盆地三叠系富钾卤水矿资源开发评价极高(林耀庭,1994),预测四川液态含钾盐卤水潜在资源量高达4374亿m3

3.油钾兼找

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燃化部重视油气地质兼探盐(钾)工作,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院和江汉石油勘查院在湖北江汉油田发现钾芒硝钾盐层。但因埋藏大于3000m,定为暂无开采价值。1974年袁见齐先生发表了“陆相红层盆地盐矿成因”等论文三篇,强调了古代陆相碎屑岩层及含油盆地找钾的可能性。197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直研究员等与国家地质总局西南所合作编制了1/400万“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及说明书,为全国进一步开展找钾提供了方向。从20世纪50~70年代,国外许多大型钾盐矿床在普查勘探石油时被发现。同期,中国也在重视石油勘探中探钾。如1977年,石油化工出版社出版《石油勘探中找钾盐矿的方法》一书。但以后由于体制分割等方面制约,使“油盐兼探”工作开展不理想,此时期,内部出版多本《钾盐矿床》、《钾盐专辑》及《钾盐资料选编》等书刊,及时供给全国找钾人员学习,为下一阶段找钾高潮准备了条件。从1958年起,到1978年由国家地质总局勘探查明钾矿产地仅有几处,KCl储量不足2亿t。和国外相比,中国钾资源严重匮乏,且主要为盐湖卤水钾矿。中国钾肥工业终因工艺落后和资源缺乏等原因,到1978年钾肥产量才达2.3万t,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增产需求和土地逐年贫钾的困难。此时,全国各地尤其南方各省开展了窑灰钾肥的生产和农田试用。为了提高钾肥的自给率,国家计委于1975年发文通知对开发青海察尔汗盐湖进行规划,是年8月国家计委、石油化学工业部等十部委完成开发规划报告,建议一期工程年产钾肥20万t,二期工程为80万t。表明中国政府及老一辈钾盐科学家对开发和生产钾肥的极大重视。总观中国钾盐事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特点是:在中国政府及老一辈钾盐科学家关心和参与下,全国开展了以找钾硼为主的盐矿地质普查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找钾突破,发现察尔汗钾镁盐湖矿床及一批K、B、Li、Rb、Cs及石盐、天然碱、芒硝、石膏、钠硝石、天青石等盐类矿产,从实践中产生了“陆相成盐成钾”等学说。全国形成了地质、化工、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石油等不同系统多支找钾勘探和研究力量,实现了中国钾盐和钾肥零的突破。但这阶段的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上的需求。同期,世界各国找到众多大型海相为主的钾盐矿产。

二、第二阶段(1978~1999)

1976年化工部成立了化工矿山地质研究所,后改为矿产地质研究院,其内设立了钾盐研究室。1979年,在山东成立了化工部所属“钾盐地质勘探大队”表明化工部重视找钾勘探和研究队伍建设,与此同时,1979年国家地质总局在山东兖州成立了找钾为主的第三地质大队。两个部同时在山东成立找钾队伍,表明当时人们在中国东部地区,即山西、陕西奥陶系及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古、新近系盆地中开展勘查钾盐的决心。

1980年袁见齐先生发表“钾盐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首次提出“高山深盆”陆相成盐成钾模式概念,1983年完善了该理论,发表了“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剖析”,充实了陆相成盐成钾学说。1984年在青海西宁召开全国盐类沉积学术会议。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严重缺钾状况,地矿部在1985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安排了中国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部开展古、新近系和第四系钾盐普查项目。除完成地面普查外,还应用航空伽马能谱新技术遥感找钾。

1995年10月地科院矿床所王弭力研究员领导的“罗布泊远景区成钾”专题组,在“罗北凹地”发现卤水钾矿。从1995~1999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牵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及地矿部遥感中心参加的“九五”国家项目课题组,冒着“死亡之海”恶劣的气候条件,在简陋的装备下,靠着为国为民找到大钾矿的决心,甘愿受苦,凭着聪明才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大型卤水钾矿。按已控制面积、矿层厚度和平均品位计算,罗北凹地钾矿床已揭示的卤水KCI地质储量超过了2.5亿t,达到大或特大型规模。中国盐湖钾盐从无到有,现保有K20资源量约5亿t。

三、第三阶段(2000~2011)

2010年8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所为负责单位申报的钾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973”计划项目,先后通过函审和2轮公开答辩,从全国430余项建议项目中脱颖而出,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

该项目是中国找钾研究队伍第一次联合作战,实现了中国找钾几代人联合找钾的梦想。中国找钾经历漫长60年,找到的钾盐资源仅能满足国内需求30%左右,而70%农业钾盐消费量仍然依靠进口。因此,钾盐是关系中国粮食稳产、增产重要战略矿产资源之一。为了扭转中国找钾瓶颈难题,袁见齐院士早在1988年就明确提出,“找钾工作的重点亦应转向海相层位”,袁见齐院士晚年的中国海相地层找钾理想,终于在20年后得到国家重视并以“973”工程计划实现。

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接领导和组织协调下,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联合推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刘成林研究员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顾问组组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郑绵平院士。

该项目还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有30余名中青年学者,其中90%为博士将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预计2011~2015年5年完成项目计划。“科学找钾”是本项目核心,找钾研究走向“定量化”、“定向化”和“定位化”三化,将是中国找钾成功之路。同时,在走出国门,寻求开发利用国际钾盐资源放置的引导下,中国多个企业组建力量,已在泰国、老挝、加拿大、刚果等国开展钾盐矿床地质勘查和矿山建设。

参考文献

[1]袁见齐.西北盐矿概论.见:袁见齐教授盐矿地质论文选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2]富之强.纪念中国发现钾盐40年.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314~316

[3]张彭熹院士简介.盐湖研究,1997,5(3~4):120~122

[4]郑锦平,等.青藏高原盐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曲懿华,蔡克勤,等.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规律及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6]林耀庭.四川盆地液态钾矿资源及其开发有关问题探讨.化工地质,1994,16(2)

[7]章午生,等.青海地质矿产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8]蒙庆.陕北奥陶系成盐地质条件及找钾远景.化工矿产地质,1996,18(1)

[9]袁见齐.袁见齐教授给秦仲达部长的信.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

[10]李廷祺,胡东生.罗布泊地区钾矿成矿远景的遥感地质研究.盐湖地质,1988(4)

[11]刘析盾.罗布泊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硫酸钾产地.科技日报,1997-01-18(1)

[12]张彭熹.古代异常钾盐蒸发岩的成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3]袁见齐,杨谦,等.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14]杨谦,吴必豪,等.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Ⅵ 肖县王场铁矿(2)

王场铁矿位于肖县永固乡张院村境内。矿区由王场、张院两矿床组成,相距约1.5公里,分布在区内近东西走向的架子山南北两侧。王场铁矿床有大小矿体11个,是本矿区的主体矿床,储量达到中型规模;张院矿床分布在架子山南麓的半山坡上,计有9个铁矿体,矿体小,储量少。

王场铁矿区,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出露下奥陶统碳酸盐类岩石。

矿区东面17公里有京沪铁路夹沟车站,南面8公里为青龙山车站;西面10公里为淮北市;北面3公里为张庄、朱庄,有专用铁路。矿区与上述各站、市有土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1958年,大办钢铁时,当地农民曾在架子山北坡一些被铁染的岩层中找铁矿,由于没有技术和方法简单,结果一无所获。

1960年4月,地质部物探局航测大队九○二队,在皖苏北部开展1∶20万及部分1∶10万综合性的航空物探,发现王场航磁异常,编号M—55。同年10月,省地质局第三物探队,对航磁M—55异常进行地面磁测检查,并圈定其地面位置,分别以M3、M4表示,于12月提交了地面物探检查报告。

1966年7月,省地质局三二五地质队派以吴丰洲为主的五名地质人员在本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在进行地质填图的同时,选择M3磁异常中心布置ZK02进行钻探验证,于孔深249.49—342.59米见磁铁矿3层,累计厚达75.27米,证实磁异常为磁铁矿所引起。为了进一步查明矿体情况,首先采用“十字剖面法”对矿体进行追索、控制,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矿区普查工作暂停。1969年,省冶金地质局指示三二五队要迅速查清淮北地区的铜铁矿产赋存情况。据此,三二五队又对王场矿区开展地质普查,经地质、物探共同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除继续对M3磁异常工作外,在其外围开展了1∶1万地质草图10平方公里和1∶2.5万地面磁测工作。经过地面磁测,在M3异常西南1.5公里处发现张院低磁异常,编号为M5

在1970—1972年间,三二五队继续对王场铁矿开展普查评价工作,同时对张院M5低磁异常进行钻探验证,验证结果亦为磁铁矿体引起。

1975年,省冶金地质局要求三二五队,对“肖县王场铁矿,在普查评价的基础上转入勘探,1977年提交详细勘探报告”。

遵照上级指示精神,三二五队编写了王场铁矿详细勘探设计,设计布置钻孔67个(其中水文孔5个),预计钻探工作量2.98万米,预算铁矿石储量1800万吨。由于施工力量不足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抽水试验孔由普通口径改为大口径抽水,影响了矿区勘探的速度。野外工作到1979年全部完成,1980年5月25日由王玉芝、金业朝等编写提交了详细勘探报告。

自磁异常验证、初查、普查到勘探结束,共施工钻孔125个,进尺5.4万米,抽水试验17个孔19层,采集各种样品3536个,其中包括选矿试验样3个,填制1∶1万地质草图10平方公里、1∶2000矿区地质图3.5平方公里,对所有的见矿钻孔都进行了三分量测井,基本查明矿区内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以及矿体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求得铁矿石储量1980万吨、黄铁矿矿石储量12.84万吨、石膏矿矿石储量544万吨及伴生硫52.87万吨、钴0.24万吨。铁矿矿石主要赋存在负200—负400米之间。矿区总投入资金271万元,每吨矿石成本0.13元。

1983年4月,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会同省冶金设计院、马鞍山钢铁设计院、省地质局地质矿产处和野外地质队等10个单位,对报告进行审查。由于钻探封孔质量较差,审批决议认为待上述问题补课后,再行商议。由于三二五队资金不足,补封孔的工作一直未能进行。矿床也无对口开采单位而未开发利用。

王场铁矿为一隐伏中型矿床,矿石品位较富,类型简单,以高硫富铁矿为主。矿体主要赋存于王场倒转背斜北翼未倒转的部位上。产于下奥陶统肖县组下段灰岩中,属远离接触带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矿体受缓倾斜岩层层间裂隙控制,走向近东西,倾角平缓,倾向北西或南东,多呈似层状或透镜体,长315—820米,宽100—550米,最大厚度21—50米。矿体空间分布集中,顶、底板围岩多为大理岩化灰岩、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灰岩、大理岩、透辉石夕卡岩和闪长玢岩等。与矿体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阳起石透闪石化、钠化和透辉石化等。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大多数做了物性试验。矿石的自然类型以透辉石磁铁矿、方解石磁铁矿为主,蛇纹石磁铁矿次之。矿石的结构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浸染状、团块状、条带状次之。矿石矿物除磁铁矿外,有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磁铁矿石平均全铁品位为42.71%,单样最高全铁品位为62.02%,硫平均品位2.73%,钴平均品位0.012%。铜、锌、钼微量。矿石按工业类型划分,以高硫富矿为主,约占矿石总量的55%,平均全铁品位为48.84%,硫为2.84%;贫铁矿占储量的45%;平均全铁品位为36.08%。属自熔性到偏碱性矿石。

王场铁矿,根据三分量磁测井资料和对M3的磁异常分析表明,在勘探线4—7之间,有可能存在小盲矿体,建议寻找,并进一步了解深部正接触带中的磁铁矿体,以扩大矿区储量。

Ⅶ 南京大学有哪些名人啊

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程开甲、赵九章是南内大校友。截至容2014年2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闵恩泽、吴良镛、刘东生、张存浩、程开甲是南大校友。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闵乃本、王德宝、秦仁昌、冯康、侯先光等是南大毕业生,截至2012年2月,南大是唯一获得该奖的内地高校。历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居全国第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设立至2014年,南大有137位本科毕业生、113位硕博毕业生获得该基金,为全国高校之首。

当然还有许多如中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设计师陆孝彭。研制中国第一台超音速扩散氟化氢激光器的张存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钱骥。复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陈观烈等等。

Ⅷ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如何,我是学测量的,那边待遇咋样,万分感谢!!

1949年前,全省经勘查的矿产21种,发现503处矿产地和矿点。1949年至建局前的地质找矿工作,主要由地质、冶金、煤炭三部门所属的地勘队伍在各重点矿区进行着煤、铁、铜、钨及铅锌矿等少数矿产的勘查工作,到1957年底探获了16种矿产储量,135处矿产地。1958年江西省地质局成立,五十年来,经地质、有色、核工业、煤炭、建材、冶金、武警及地方地质队伍的四万多从业人员的共同奋战,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66种(以亚种计),其中探明储量的有106种,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统计的矿产有102种,矿区831个(到2005年底止)。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各类矿点有5000余处。
1958年6月,江西省委发出“关于统一和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将原属地质部、冶金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所属的地质队伍,统一组成江西省地质局,统一领导全省地质勘探工作。
1958年建局以来,根据国家在各个时期的需要和江西地质条件的可能,普查矿种扩大到石油、硫、磷、铍、锰等多个矿种,六十年代在稀有、稀土元素、岩盐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文革前,冶金、煤炭部门又分开建局,文革期间,三家再次合并到省重工业局地质组。1973年地质局又恢复了原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银等贵金属和大量非金属矿产均列入到省地质局的勘查计划中。
1958年以来,省地质局从发动群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找矿报矿开始,通过在全省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扫面和大量的轻、重型山地工程的揭露、检查、验证,连前共发现了许多重要矿产基地,并构成了分布於全省的多个成矿远景区、带,主要有: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江西省境内主要有(九江)瑞(昌)铜多金属矿田。这里主要是古生界为主的褶断带受许多中生代中酸性小侵入体侵入的地区。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省地质局九江专区地质勘探大队(现赣西北地质大队前身}在九江城门山和瑞昌武山一带的铁帽下部,先后发现了极有远景的铜硫矿体,经多年勘探出铜的储量达到350万吨以上,伴生金100多吨,伴生银4000多吨,与其先后发现的铜岭、丁家山、洋鸡山、邓家山、吴家、白杨畈、铜溪冲、通江岭、东雷湾、狮子岛、金鸡窝、城门坝等多个铜、铁、金、银、铅锌等原生和次生矿床或矿点,构成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在江西省的重要矿集区。过去受当时生产条件、勘探手段和资金条件等限制,深部的找矿和勘探工作还作的不够,今后还可以向深部和多处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开展找矿、评价工作,可进一步扩大本区铜多金属的资源远景。
2、香炉山——彭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这条矿带主要是由下部古生代以前的老地层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条件下形成的接触带及其外缘形成的矿床所构成。西部以修水的香炉山为主,构成一个以类矽卡岩型白钨矿为主的矿田。香炉山钨矿及其外围的形坪、张天罗、观堂、高湖等矿区经过历年来的工作。至今已获三氧化钨资源储量达30万吨以上,并有伴生的金、银、铜、铋、镓等多种可利用的资源。东部是德安彭山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是六十年代中期,由省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的瑞昌图幅时,发现了多金属化探异常和矽卡岩露头。1965年冬,赣西北地质大队上山普查找铜,1966年组成五0二分队通过钻探施工在曾家垅矿区10号钻孔中打到二层富锡矿,从而自1967年起转为以锡为主的普查勘探工作。1973年起由重建地质局后的九一六大队二分队继续矿田的普查勘探工作。历年来陆续发现和勘查了曾家垅、尖峰坡、坡西、红花尖、培家垅、黄金洼等锡矿以及张十八铅锌矿、宝山锑矿、洪溪坂萤石矿。新世纪以来,九一六大队又进一步把张十八铅锌矿由中型扩大到大型,并发现大屋头大型萤石矿和百福脑中型锑矿,使彭山矿田从高温——中温——低温构成一座按成矿温度环形分带的典型矿田,极大地丰富了地区的矿床成矿规律。
3、九岭——鄣公山钨、锡、金多金属矿带。这个矿带由前震旦系基底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而成矿。也可大致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带。西部为大湖圹——云山——阳储岭——莲花山为主的钨锡钼矿带,不少矿区是1958年由区测大队重砂普查发现,赣西北大队组织勘查的。物化探大队在1978年用化探方法发现了阳储岭钨矿,由九一六大队三分队负责勘查成一座大型钨钼矿床。进入21世纪,赣西北大队在东部陆续发现茅棚店、徐家尖、八字脑等一批中小型锡(钨)矿,在西部的大湖圹地区也发现东陡崖岩脉型黑钨矿等新的矿床类型。九一六大队在云山地区找锡也有新进展。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