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视频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视频

发布时间: 2021-01-18 08:48:35

❶ 地理自然灾害知识

防震避震小知识

1.地震来时要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待晃动停止后再迅速撤离到楼下的空旷地带。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注意高空坠物。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户内防雷要点

1、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雷侵入。
2、在雷雨交加时,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家电防雷最好把室内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话插头。
3、雷电天气时,居民在家中最好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
4、不宜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沐浴者。
特别提醒您注意的是:在选购住房时,应要求开发商出具商品房防雷装置设施的证明,以免给以后居住埋下隐患。

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雷电大作时,人们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雷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需与树干保持3米的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体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体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逃离现场。

防汛知识

1、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么怎样测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暴雨天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种防范工作,就不会发生危险。

2、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
3、灾害期间有哪些常见病:

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 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民间又称“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灾害中还易发生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4、洪水过后,怎样预防疾病流行:(1)清除积水、秽物,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2)服用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
5、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道路受阻怎么办:(1)洪水冲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拦腰切断并有急流通过,此时,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绝对不能强行通过;(2)当山区道路由于山体滑坡堆积阻塞时,应绕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过是比较安全的;(3)当洪水冲断桥涵,河流水急、桥面还在坍塌时,千万不能冒险强行通过,否则会有生命危险;(4)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横垂路面时,一是要远离,防止触电;二是要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抢修。此刻,绝不能侥幸通过。
6、山区发生泥石流,怎样确保安全: 当山区发生暴雨洪水时,有时会同时产生泥石流。如果暴发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树及建筑物、居民点等,会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沟口堆积起来,整个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坏力极大。(1)泥石流与暴雨洪水结伴儿而生。当暴雨到来之前,居住的山沟有可能暴发泥石流,应搬迁到安全地点暂时避难。 (2)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的响声好像“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3)暴发泥石流时间很短,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来不及寻找和携带食品、饮料。(4)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清除沿途的障碍物,避免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

❷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知识点 细点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地理学角度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中国地理的自然灾害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专台风、寒潮,而地质属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❺ 60条有关自然灾害的地理知识

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比如洪涝,寒潮,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等。

❻ 哪些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既有利和弊

大风 利用风能建设风电场
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随着全球人回口激增和答工农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加上陆地上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性水荒已日趋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有:火山爆发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它的弊显而易见。它的利是火山灰可以使土壤变肥沃。

❼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

是的,次生灾害也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它不是人为的,它是自然灾害引起的,所以属于自然灾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