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美洲
Ⅰ 初一地理--南美洲与北美洲的气候类型
不好意思,非原创 网上找的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大陆轮廓是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以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广大地区冬季寒冷,1月气温最低,夏季暖热,7月气温最高,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比较适中,以夏雨为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得多,因而北美洲气候的大陆性不如亚洲极端,无论是气温变化的极端性,还是夏雨集中、冬季干旱程度等方面均逊于亚洲;此外,北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分布也不如亚洲广泛。
2、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它拥有从寒带到热带和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其类型多样性,与亚洲不相上下。北美洲东部不具备亚洲典型的季风气候而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但拥有亚洲缺失的极地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此外,北美洲热带气候类型不全,没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总之,北美气候类型从总体上看,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最广,合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候类型结构独特。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气候分布,除极地冰原气候外,都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大致在西经98o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排列基本体现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纬向地带性;西经98o以西的内陆地区,因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排列为东西更替、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由温带海洋性气候经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同时又都作南北延伸,这是纬向地带性与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
北美洲气候形成因素
1、位置、面积和轮廓的作用。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差异较大,占有赤道以外的所有热量带,这就给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面积虽然大,但不如亚洲,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北美洲不具备亚洲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的大陆性也没有亚洲那样强烈。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形成了以温带、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尤其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占优势。北纬30o以南面积小,故热带气候类型也就相应减小。而西部紧依太平洋,使北美洲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完整,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更替,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狭小。
2、地形的作用。北美洲以三大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气候分异有着重要的意义。(1)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大,是形成气候的障壁,对北美洲气候影响深刻。一方面使极地太平洋气团和西风受阻,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范围仅限于北纬40o以北的西岸;另一方面又阻挡了极地大陆气团、墨西哥湾气团和大西洋气团的西进,使之盛行于大陆中部。(2)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高度、宽度都不大,且又不连续,不能构成显著的气候分界线,但对局地区气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3)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南北开敞,对南北不同性质的气团畅行无阻,寒冷的北方气流南下,南方的热带气流北上,造成大陆气候显著。
3、洋流的作用。
4、大气环流的作用。
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南美洲是个温暖的大陆。除高山地区和南部的火地岛以外,冬季(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远比亚洲、北美洲的同纬度地区温和。在热带地区,夏季(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8℃,远不如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小,大陆性不显著。冬季不冷,夏季不热,体现了南美洲独特的温暖性。全洲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70%,此两项指标均居世界各洲之首,而干旱区只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干旱区占6.4%)、远小于其他各大洲,干旱气候区面积比率居各洲之末。体现出南美洲的湿润性。此外,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世界同类型气候区中所占面积最广。南美洲以夏季降雨为主的地区占大陆总面积的3/4。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南美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区约占大陆面积的2/3以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世界同类型中面积最广;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西部和巴西高原大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占大陆面积比率及绝对面积均为各大洲之首;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干旱气候,面积虽小,但南北延伸达27个纬度,显示了在各大洲中的独特性。
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安第斯山脉以东,各种气候类型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安第斯山脉,特别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类型表现为比北美洲更强烈的非纬向地带性分布特点,甚至表现为同纬度的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类型截然对立的分布格局。突出表现在赤道以北: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大西洋沿岸却属热带草原气候;南纬3o以南: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却属热带沙漠气候;南纬40o以南: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属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南美洲气候形成的因素
1、位置和轮廓。从海陆位置看,南美洲面积比亚欧、非洲大陆都小,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没有别的大陆互相干扰,故南美洲受海洋影响远比其他大洲大,干旱气候区较小。从纬度位置看,南美洲大致处在北纬12o~南纬56o之间,赤道在北部横贯,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南,约有2/3的面积位于热带地区。北部为赤道无风带和信风带。南回归线~南纬56o之间,全属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除山地外,无寒带气候类型存在。南美洲轮廓呈三角形,低纬度地区东西很宽,中纬度地区东西宽度变窄。使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区面积很大,温带各气候类型所占面积很小。此外,由于海陆性质不同引起的陆上冬夏热力差异较小,因而季风环流不明显,中纬度各地气候的大陆性程度不同。
2、地形结构。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1)安第斯山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气团不能越山东行,大西洋上的赤道气团经常停滞在亚马孙平原;(2)安第斯山影响了降水分布,向风地带多地形雨,背风地带产生焚风效应,雨水稀少;(3)安第斯山造成气候类型多样化的垂直分布,在低纬度垂直带发育最为完整,从山体基部赤道多雨气候直至高山冰原气候,无不俱备。高纬度山脉降水量较多而形成冰川。大陆中部和东部都是广阔的高原和平原,为各气候类型的发育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为气候类型结构体现纬向地带性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也便于气团南北运行。另外,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势较高,有利于气流抬升,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高原部分气温随之下降,夏季凉爽。3、 大气环流作用4、 洋流的作用
Ⅱ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
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宜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
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5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
Ⅲ 七年级下册地理助学读本第三节美洲知识梳理答案
第一题:
(3)七年级地理美洲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美洲的知识点:
美洲分为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亚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位于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纬60°~北纬80°,西经30°~西经160°。
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总称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
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大群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
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是全洲最高点,也是世界上除了亚洲以外最高的山峰。
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东西部之间是广阔的大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亚马孙平原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
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大部分属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面积辽阔的针叶林和大草原;中美和南美北部主要属热带气候,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则属温带气候。
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煤、铁、石油,铜、镍等有色金属均占世界重要地位。十五世纪末以来,西、葡、英、法等国进行探测和殖民。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也相继独立。
Ⅳ 求2010七年级上册地理试卷,第一题题目: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
但习惯称法来已经普及自了,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此人种
Ⅳ 七年级下册地理 简述北美洲半球位置 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北美洲位于北美大陆,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南邻南美洲
Ⅵ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美洲 知识总结
你好!
搜一下: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美洲
知识总结
如有疑问,请追问。
Ⅶ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中怎样描述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帮忙讲一下
北美洲(英语:来North America),全称为北源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经济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力。面积2422.8万Km²(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通用英语,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印第安语等。
北美洲大部分面积都为发达国家,有着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经济水平,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东北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北纬7°12′),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05′,北纬65°37′),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西经94°26′,北纬71°59′)。
绿色区域就是北美洲
Ⅷ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思维导图
Ⅸ 七年级地理亚非,美洲的地势
亚 洲(东、北半球 )
1、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其中北半球的“寒极”是奥伊米亚康。 4、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典型。夏季风的源地是太平洋和印度洋。
5、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向四周流入海;
6、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一半咸水一半淡水:巴尔喀什湖。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7、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欧 洲(东、北半球 )
1、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河网密布,水量丰富但短小。其中流经国家较多的是多瑙河。
2、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2、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非 洲(东半球西部 )
1、非洲地跨赤道南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与欧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与亚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2、非洲高原面积广大,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非洲屋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是的乞力马扎罗山,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非洲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称为“热带大陆”。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5、非洲的气候特点:①气温高;②干旱地区广;③气候类型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热带雨林气候,雨林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的是地中海气候。
6、非洲物产丰富多样,称为“丰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大型野生动物的数量和总类居世界首位。
7、非洲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出口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棕榈油和剑麻,粮食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主食。 8、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美 洲(西半球北部)
1、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和
美国的国界线。
3、中美地峡指的是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被称为中美洲。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通行英语,有一部分讲法语,以白色人种为主。 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称为拉丁美洲。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4、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③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5、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6、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带范围小。
7、贯穿北美洲西部和南美洲西部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8、南美洲的地形特点是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9、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10、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仅限于西海岸的原因:安第斯山脉与落基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地形)
11、美洲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属于发展中国家。 12、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该国被称为“玉米的故乡”。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地位突出。南美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东 南 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在中国以南。北部地势高,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岛屿的总称。大多数岛屿山岭多,平原少。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3、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
4、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11月到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风,降水少,6月到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风(来自印度洋),降水多。
5、马来群岛大多数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6、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新加坡称花园城市。
7、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产量、出口世界首位;菲律宾——椰子、椰油出口最多的国家。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充足。
8、东南亚主要粮食为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9、东南亚的矿产主要是锡和石油,马来西亚的锡居世界第一位。
10、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因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11、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来自福建(闽)、广东(粤)两省。 南 亚
1、南亚指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
3、南亚的三大地区,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有广阔的耕地)
4、南亚地区大多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可以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湿热多雨)(吹西南风来自印度洋);11至次年2月为凉季(凉爽宜人)(吹东北风)。
5、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恒河下游有世界最大的黄麻种植区。 6、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是人口稠密区,印度人口数量世界第二。
7、印度是世界上最多牛的国家,泰姬陵是旅游景点。 西 亚(五海三州之地)
1、五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二海峡:霍尔木兹、土耳其;二海湾:波斯湾、亚丁湾;一运河: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是西方的生命线,世界油阀。
2、西亚气候炎热,沙漠面积广大。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典范以色列。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伊拉克的枣椰。
4、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区。
5、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圣城是麦加。西亚也是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三教圣地是耶路撒冷。
6、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西亚石油主要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海上运输路线: 西运: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航程短)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运量大)
东运: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