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题并画图的
❶ 那位好心人帮帮我,请问 初二 地理的地图自己画图按照书本效果怎么样
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最好是画了后,自己再临摹试试,再对比,如此3次就差不多内了。不知道你们那里对考试作图是容怎么样安排的。反正我们这里的没做要求。如果想学好地理,我有一条比较有效的方法,不过看你喜不喜欢,因为用过的教科书与其珍藏,倒不如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对自己学习提供帮助。
把自己学校发的那本地理图册和历史地图册放在课桌上演草,平时偶尔瞟一下,不必刻意去记,自然也会记住。然后就是空余时间和同学抽问题,某个地方在地图上哪里,提升地理兴趣。方法有效
❷ 八年级地理寒假作业画图那部分的题就高手 图不会画啊啊啊啊啊
(1)A是(浙赣)线 (2)B是(京广)线 (3)C是(京九)线内
(4)D是(陇海)容线 (5)E是(京哈) 线 (6)F是(京沪)线
H是(广州) (2)I是 (昆明)
(3)J是(郑州) ( 4)K是(连云港)
(5)L是(株洲) (6)M是(哈尔滨)
❸ 地理考试作图题
地形:低山丘陵
晚期
画图初-中-晚,弯曲变大,河道变宽。你倒过来画就是了
❹ 求好的八上物理作图题附答案以及地理八年级复习资料
给我个邮箱我发给你[email protected]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的课件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4°N——53°N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 课本p6的活动:A、我国领土东西端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B、我国领土南北部季节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
5、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市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我们所在江苏省,简称苏。
7、 与我国相邻和隔海相望的重点掌握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人口增长速度慢。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3、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和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5、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P17课本活动2: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
知识树使用说明:1、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2、帮助查漏补缺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图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I——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4000米
II——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III——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阶梯分界: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为:1—昆仑山;2—祁连山;3—横断山脉
第二级与第三级分界为: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
图2:主要地形区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E青藏高原;
F内蒙古高原;G黄土高原;H塔里木盆地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4、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6、图5: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以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7、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达一个月之久。
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晴朗干旱。
8、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影响地区会出现短时间大幅度降温。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夏季及秋季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
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河口—孟津,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1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3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6、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8、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9、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10、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
自然原因 支流多,流域广,且各支流及源头同时入汛。
河道弯曲,使泄洪不畅
上游破坏植被 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 湖泊减小 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4、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5、课本P73活动1:A、小鸟的悲哀:由于人类乱砍滥伐,林地越来越少,小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B、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草地越来越少。C、飞来的山峰:随着人口的增加,一些耕地变为建设用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季降水集中,冬春降水少 兴建水库
如三峡工程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4、P97 活动: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表格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甜菜、大豆、花生、棉花、玉米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填充图册P32第五题
5、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6、P107基塘生产的好处: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能够例举并判断。
3、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上游——水能资源,中游——煤炭资源,下游——石油资源)
4、 填充图册P33 第一题1、2。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1
5、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❺ 八年级上册物理画图题带有答案
如图d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内
如图c所示,画容出入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如图b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如图a所示画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如图,小明类比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物体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外成像做了研究。研究中他看到了如下现象:由此,他得出结论:物体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外,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且物体距凹面镜越近,像距凹面镜越,所成得像越。
❻ 初一地理画图题~麻烦大家帮帮忙
这种题还是找身边的人问吧 你说的太麻烦了 还数码相机照了传上来,人们不是闲的没事干的
❼ 八年级上册地理识图题
干栏式木楼在我国南方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居建筑模式,它并不是版哪个民族所特权有的民居,很多民族的建筑都采取干栏式结构,如壮族、傣族、布依族等,甚至湖北的土家族也有这种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居民为了适应本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民居形式。
在云南的抚仙湖湖底发现一个沉没的古城,也是采取了干栏式的建筑形式。
在中国崎岖的山林中、大小坝子上,有一种傍山临溪、用竹木材建造的住宅,它下部落空,随地势自然错落,通常称之为"干栏"。
干栏,是贵州、广西等地的傣族、布依族、侗族、黎族等民族的主要居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