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必修一地理大题

必修一地理大题

发布时间: 2021-02-24 23:39:15

❶ 高一必修一地理题纲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半径 140亿 光年 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组成 地球 和月球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总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波长范围: 0.4~0.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常数: 8.24焦/平方厘米·分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 黑子→出现于 光球 层 类型 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风→出现于 日冕 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11 年) 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 周期 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15°/时。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 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 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 a 2 3 b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 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名称 热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 五带 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对应点选填右图)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月 21日 赤道 向北 B 夏至 6月22 日 北回归线 向南 A 秋分 9 月 23 日 赤道 向南 D 冬至 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 向北 C A C B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 地理意义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 位置: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 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Si、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 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和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内核 呈 固态 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一般把 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 由 液态 水、 固态 水和 气态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海洋 水、 陆地 水、 大气 水和 生物 水,其中 陆地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 单质 或 化合物 矿产: 有用矿物 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 如 天然气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 液态 如 石油、天然汞 固态 如 石英 ,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 常见的有 赤铁矿、磁铁矿 等。 非金属矿 常见的有 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等,其中,以 能源类 矿物和 宝石 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 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组成。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 侵入岩,如 花岗岩 ;喷出岩,如 流纹岩 、 安山岩 、 玄武岩 。 分类: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而形成。如 砾岩 、 白岩 、 石灰岩 、 砂岩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 、 有化石 。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 温度 、 压力 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结构 、 矿物成分 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 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 石英岩、页岩→ 板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念:是指 岩石圈 和其下的 软流层 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 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诞生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 则 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 大地的沧桑 以及 地壳物质形态 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侵入作用和 喷出作用,岩浆 冷却凝固 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 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 高温熔化 成为新的岩浆。 沉积岩存器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冷凝) (熔化)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 、堆积 、 使地表趋向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 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 裂谷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 山脉、岛弧、海沟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地壳运动、 内力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 、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内力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外力 作用。 原因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各地 向斜成山: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2) 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地壳 运动, 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地垒 ,如我国的 华山 、 庐山 、泰山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地堑 ,如我国的 渭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 (3)现实指导意义: 背斜 储油、向斜 储水; 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 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流水的侵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凸(凹、凸)岸形成 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 、 风蚀蘑菇 。 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 黄土高原 的形成。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 对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水汽、CO 2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无选择 性。 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削弱作用用 大气逆辐射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 、 下垫面因素 、 气象因素 。 第三节 大气环境(二)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 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 差 异,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上升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 差异→水平运动 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与等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压线平行 风向和等压线 斜交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 相反 )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形成因素: 热力 因素,如 赤道 低气压带和 极地 高气压带 动力 因素,如 副极地 低气压带和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移,冬季 南移。南半球则相反

❷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经典题目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球体 D:正球体
2、 在下列个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40000 B:1:10000 C:1:4000 D:1:1000
6、 关于纬线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B:纬线是半圆形的
C:纬线长度不相同 D:0度纬线是最长的
7、 关于本初子午线叙述正确的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亚洲欧洲分界线
C:纬度起始线 D:经度起始线
8、 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中,确定方向的办法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不论什么样的地图,都用经纬线确定方向
C: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 某地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0?b,0?b B:0?b,180?b C:0?b,20?bW D:0?b ,160?bE
10.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赤道 B:0?b 和180?b C:20?bW 和160?bE D:20?bE和160?bW
1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 ) A:平原 B :高原 C:丘陵 D:盆地
12.关于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是圆形的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0度经线又叫赤道 D:所有经线是不等长的
13.地理的英语单词是( ) A:earth B:geography C:globe D:map
14.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这一天的节气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不相同 B:地球自转产生四季变化
C:地球公转产生五带的划分 D:地球公转产生昼夜更替
16.周末我们全家去广州玩,应选择( )
A:广州地形图 B:广州气象图
C:广州交通旅游图 D:广州政区图
看右图,回答17-19题
17.B点的坐标是( )
A:(20?bN,30?bE) B:(20?bN,30?bW)
C:(20?bS,30?bE)D:(20?bS,30?bW)
18.C点在哪一半球?(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9.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1.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和沿海相比,沿海的降水多,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2.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4500m,则和平原地区(海拔以200m计算)的气温相比,降低了
A. 23.8 ℃ B. 24.8 ℃ C. 25.8 ℃ D. 26.8 ℃
3. 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地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A. 24小时 B. 一年 C. 365天 D. 366天
4. 南半球的冬季是指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5. 下列温度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6.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的极点 D. 北极的极点
7.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
A. 台湾岛 B. 马达加斯加岛 C. 海南岛 D. 格陵兰岛
8.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9. 关于天气的叙述“当天空布满云时”,这样的天气是
A. 阴天 B. 晴转多云 C. 晴转阴 D. 晴天
11.甲地位于300E与200N的交点,乙地位于300W与200S的交点,下列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B.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 的 东南方向
12.某地1月平均气温为25℃,7月平均气温是-10℃,则此地气温年较差是
A. 33 ℃ B. 35 ℃ C. 20℃ D. -13℃
14.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
A .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 .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15.温带和热带的分界限是
A . 回归线 B . 极圈 C . 赤道 D . 本初子午线
17. 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一样长 B.所有纬线都一样长 C. 00 经线以东是东经D. 23.50 N是北回归线
18. 下面的语句中说明是气候的是
A . 明天大风降温 B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 .东边日出西边雨
19. 黑种人的故乡是
A. 西亚 B. 大洋州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欧洲
24. 地球的赤道周长的长度是
A. 2万km B. 3万km C. 4 万km D. 5万km
26. 下列大洲中只濒临两个大洋的是
A . 亚洲 B . 欧洲 C . 北美洲 D . 南极洲
27. 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B .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温差大
C .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D . 等温线上的各点的气温不相同
28. 下列不属于地图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指向标 C. 图例 D. 图幅的大小
29. 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 蒙古 B. 哈萨克斯坦 C. 俄罗斯 D. 巴基斯坦
30.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说的是我国著名山
A. 泰山 B. 黄山 C. 庐山 D. 华山
31. 下列地形区属于“黑土地”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32. 材料:2001年2月28日,法国东南部突然降大雪,在通向圣马克西曼的A8号公路上,滞留了约4 000辆机动车。是说明了
A.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B.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C. 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D.天气与旅游业的关系
33. 海拔每降低100m,气温升高____℃。
A. 0.4 B. 0.5 C. 0.6 D. 0.7
34. 在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的结果是
A. 地球表面季节的变化 B. 地球表面昼夜变化
C. 绕地轴自转 D. 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7. 地形共有五中形态,其中“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盆地 E. 高原
39. 关于天气的叙述“当天空无云或少云时”,这样的天气是
A. 阴天 B. 晴转多云 C. 晴转阴 D. 晴天
43.亚洲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4. 下列海峡或运河中,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45.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
46.下列高原中,以高山气候为主的是
A. 伊朗高原 B. 蒙古高原 C. 德干高原 D.青藏高原
47. 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中午12点 B. 凌晨2点 C. 午后14点 D.日出前后
48.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
A. 63人 B.64人 C. 65人 D.66人
49.西亚和北非分布的主要人种是
A. 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全不是
51.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
A. 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全不是
52.被人们叫做“大自然总调度室”的是
A. 矿产 B. 森林 C.气候 D. 土地
53.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汉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54.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根据是
A. 面积大小 B. 人口多少 C. 工业产值多少 D. 经济发展水平
55.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大洋州 B.非洲 C. 亚洲 D. 拉丁美洲
56. 里海是:
A.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B.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D.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5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呈现封闭等高线,其四周的等高线数值大于中间的数值,可以判定此处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谷 D. 山脊
58.当太阳直射23.5N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为冬至日 B. 海南岛旗杆正午的影子朝北
C.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D. 北京比上海白昼时间长
60.下列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州
6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 亚洲 B. 南极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63. 5cm 代表实际距离100km的地图比例尺是
A. 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km B. 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m
C. 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0km D. 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10km
64. 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
A. 非洲 B. 南美洲 C. 南极洲 D. 北美洲
65.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
A. 塔尔沙漠 B. 塔克拉玛干沙漠 C. 撒哈拉沙漠 D. 卡拉库姆沙漠
6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 东欧平原 B. 密西西比河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6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
A. 刚果河流域 B. 密西西比河流域 C. 亚马孙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69.世界最小的大洲是
A. 南极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州
73.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民居特点是
A.住的冰屋 B. 住的窑洞 C. 住的竹楼 D. 住的楼房
74.下列条件不可能被选择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聚落地

❸ 高一必修一地理题

B点时间乃是正午12:00,北京时间需要经度信息才能确定,图上并没有其他相关提示,所以能否拍题目全图来看看

❹ 高一地理必修一 趣味试题

一定要是高一地理必修一?我这有些地理谜语:
一、猜中国省区、城市:

1、 船出长江口————上海

2、 银河渡口 ———— 天津

3、 风平浪静 ———— 宁波

4、 久雨初晴 ———— 贵阳

5、 千里戈壁 ———— 长沙

6、 拆信 —————— 开封

7、 双喜临门 ———— 重庆

8、 夸夸其谈 ———— 海口

9、 白日依山尽——— 洛阳

10、圆规画蛋———— 太原

11、白浪滔滔大江流-—-银川

12、四季温暖 ————长春

13、快乐之地 ————福州

14、八月飘香 ————桂林

15、一路平安 ————旅顺

16、海中绿洲 ————青岛

17、金银铜铁 ————无锡

18、觉醒之地 ————苏州

19、大力士————— 武汉

20、年年丰收 ————常熟

21、泰山之南 ————岳阳

22、莹火当灯 ————昆明

23、东西北三面堵塞 —南通

24、脑袋缠绷带 —— 包头

25、雨 ————— 天水

26、清水河 —————湛江

27、不冷不热 ————温州

28、和平城市 ————宁都

29、长空逞威 ————高雄

30、空中码头 ————连云港

31、大楼入口 ————厦门

32、两个胖子———— 合肥

33、全民炼钢 ————大冶

34、珍珠港 —————蚌埠

35、烽哨 ——————烟台

36、翼王故里————石家庄

37、长江、珠江、黄河、淮河—四川

38、宝地 ——————贵州

39、大家都笑你 —— 齐齐哈尔

40、百万雄师过大江— 济南

41、中华崛起———— 兴国

二、猜外国国名、城市:

1、零存整取———— 加拿大

2、初见成效———— 刚果

3、蜀 ————— 古巴

4、双花之园———— 荷兰

5、明天再见———— 约旦

6、光谱 ————— 以色列

7、灰尘吹来———— 埃及

8、百废俱兴———— 万隆

9、精装辞书———— 雅典

10、举头望明月—— 仰光

11、长鼻盛会————万象

12、故宫——————名古屋

13、到了关口————达卡

14、耙地————— 平壤

15、天宫——————神户

16、华丽之邦————美国

17、赛跑到终点—— 冲绳

18、红面粉—————丹麦

19、苏美英法————四国

20、绊马索—————马来半岛

21、悬崖勒马————危地马拉

22、开卷有益————智利

❺ 高一地理必修一经典题型。。。。。

必修一基本上自然地理
1.
时间计算。和经纬线联系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下什么版晨昏线,季节,很多权起算点都是根据赤道永远6点日出18点日落来得到一些基准的
2.
气候。
一些基本的气候分类,区位,成因。经典的是地中海气候,还有就是中国这边的季风气候,会和气压有联系。
3.
大气运动。经典的三圈环流,海洋陆地或者是山谷山顶的昼夜的风向
4.
岩石。这个基本是背背概念,不过要大概了解不同的地质适合什么工程,什么样的地质会产什么矿产。
5.
洋流
这个就背一背
但是一定要会从等值线来辨认寒暖流,然后就是几个著名渔场,位置,产生原因,秘鲁渔场是经典

❻ 必修一地理 题目见图

选择a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