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地理必修一答案鲁教版
❶ 鲁教版地理中考试题答案
1---5 DBDDB 6----10 BDBAC 11---15 BDDAD 16---20 DDDCA
21----25 BCABC 26---30 DBDDD
综合题
31.(13分)(有得满分的)
⑴ 不正确(2分) 500----600米之间 (2分) (2)略(2分) (3)略(3分)
(4)特点: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沿岸,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地方(或者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沿岸,地形平坦的地方)(2分)
原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耕地多(2分)
32.(13分)(扣分最多的一个题)
(1)巴基斯坦(2分)
(2)①南亚纬度低,跨越热带和亚热带,热量丰富,气温高(2分)(一般答出纬度低或者北回归线穿过南亚中部得2分,单独说跨越热带或者跨越亚热带得1分)
②南亚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不受寒流影响(2分)(答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也可以,这个题必须答全这两方面得满分)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或平原高原面积广大;中部平原面积广,南部高原地势和缓等,答地势平坦的得1分)(满分2分)
(4)原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2分) 北、东有山脉环绕,形成开口向西南的马蹄形(答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或高大山脉阻挡也可)(1分)
规律:6~9月份降水多,10月~次年5月降水少(或降水集中在6~9月,其他月份降水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2分)
33.(14分)(有得满分的这个题)
(1)位置优势:处于祖国边疆,对外经济联系方便(2分)(答出对外联系得分)
交通优势:①向东有兰新铁路联系内陆,向西有铁路与哈萨克斯坦相连 ②区内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便利 ③有西气东输管道运输(上述三个只要正确描述出2个得2分)
(2)新疆部分资源评价表
水和森林是贫乏 太阳能和风能是丰富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 丰富
新疆目前部分产业评价表
钢铁和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工业是一般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业是优势产业
畜牧业是优势产业 瓜果和棉花种植业是 优势产业 (一个1分,满分6分)
(3)保护绿洲,防止风沙侵袭(意思差不多就可)(2分)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后,在自然条件下恢复很困难(意思差不多可以)(2分)
❷ 求鲁教版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高中地理全部教案有图片最好,板书、巩固提高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炎热的夏天,风总能带给我们些许的惬意。日常生活中,吹动的树梢、波光粼粼的水面都是风留下的足迹,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无处不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板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讲授新课
1、风的形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由于地面所受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水平气压差的产生,水平气压差的存在使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也就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全面,看来对上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热力环流中包含了大气的两种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一下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一、风的形成)
2、影响风的作用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气压梯度。它是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在这里是一个水平面,水平面上有几条等压线,气压分别是1010百帕,1008、1006和1004,就想我们教室一排一排的桌子,这一排是1010百帕的等压线,那是1008,那是1006,那是1004。从1010到1004逐渐递减,气压不等,所以在水平面上就存在着气压梯度,由于水平面上气压梯度的存在,促使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而推动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个力,就叫做水平气压差梯度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
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促使大气水平运动,因而就形成了风,所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在大气的水平方向上,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那么风向将也会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水平运动的大气还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对,就是地转偏向力。(2、地转偏向力),并且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作用效果不同,还记得他是怎样作用的吗?对,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也就是说,在北半球向前运动的物体,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会向左偏偏转。地转偏向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方向,他的方向会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个例子,在北半球,原本垂直向前的物体,给他施加一个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物体的运动方向就会向右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的空气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我们以北半球高空中的风为例,原本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的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现在我们给他施加一个向右的地转偏向力,风向就发生了向右的偏转,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还是垂直于风向,风向就会再次向右偏转,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风向就会一直右偏,偏到什么时候停止呢?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此时,风向保持稳定,不再改变,这就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他与等压线平行。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这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有高空风,就有近地面风,近地面的风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
对,近地面会有摩擦力的作用,地面上的建筑物,植被都会对水平运动的空气产生摩擦力。而高空中,空气与地面没有接触,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那同学们回忆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3、摩擦力)
生:摩擦力的方向与风的运动方向相反,减小风速。
回答的很好请坐。摩擦力不仅减小风速,还会改变风的运动方向。那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是怎样的。
在这幅图中,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显然不会保持稳定,现在我们给他施加一个摩擦力。我们用f来代表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可以看出,这三个力是有可能平衡的。三力平衡以后,风向便稳定下来了,斜交于等压线。这就是北半球近地面处风向的风向的形成。
4、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形成,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判别方向吗?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西北风”,他是怎样的风呢?
我听见有同学说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其实啊,风向就是指风的来向,西北风,就是从西北方吹来的风,东风呢?
对,就是从东面吹来的风。
三、巩固提高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向东北方向飘扬的红旗,是什么风作用的呢?
对,就是西南风,它从西南方吹来,使得红旗向东北飘扬。
有过度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了解了影响风的三个作用力以及受其影响产生的不同的风,课下请同学们画出南半球的高空风和近地面风,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❸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中考复习资料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 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 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由形成地面形状的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地形特征.所有的地表形态都有海拔和地势.地表形态相似的大面积区域叫做地形区.
大气圈: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水循环: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跃的。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圈,经气流输送到大陆、凝结后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渗为地下水,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部分回归海洋。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释放或吸收热能,调节着地球上各层圈的能量,还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进行重新分配,除了回归于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较长久地储存于内陆湖泊和形成冰川。这部分水量交换极其缓慢,周期要几十年甚至千年以上。从这些水体的增减变化,可以估计出海陆间水热交换的强弱。大气圈中的水分参与水圈的循环,交换速度较快,周期仅几天。由于水分循环,使地球上发生复杂的天气变化。海洋和大气的水量交换,导致热量与能量频繁交换,交换过程对各地天气变化影响极大。目前,各国极其关注海-气相互关系的研究。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涝、干旱影响很大,生物的种群分布和聚落形成也与水的时空分布有极密切的关系。生物群落随水的丰缺而不断交替、繁殖和死亡。大量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促进了水分的循环。水在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置换,关系极其密切,它们组成了地球上各种形式的物质交换系统,形成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
❹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学习与评价》答案
同情啊,可惜很难找到答案滴
❺ 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电子课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
鲁教版还没电子书
❻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书
你好,楼主。来很高兴看源到你的问题。
但是又很遗憾到现在还没有人回答你的问题。也可能你现在已经在别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可能是问的问题太专业了,别人没有遇到或者接触过,所以帮不了你。建议你去问题的相关主页论坛去求助,这样来的比较快。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