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测试试题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测试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2-23 14:12:04

① 七年级苏教版期中考试地理模拟题

一.选择题:50分
1.当太阳直射23.5°N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为冬至日B.海南岛旗杆下正午的影子朝北
C南极圈出现极昼D.北京比淄博白昼时间长
2.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B.一直向北移
C.一直向南移D.先向北再向南
3. “海上看日出”是许多来山东日照的旅游者最想实现的观光项目。下列节日中,日照市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D.国庆节
4.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在的经线圈长于b点所在的纬线圈
B.c点所在在经线圈不能将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C.b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
D.a点位于热带
5.读下图,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
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6.据报道,最近日本、德国、巴西、印度、尼日利亚等国家纷纷提出要求,争当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上述国家分布在( )
A.三大洲 B.四大洲C.五大洲D.六大洲
7.巴西最受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A. 水资源被污染B.沙尘暴C.热带雨林被破坏D.洪涝灾害频繁
8.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獭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是:
A.日本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
B.因燃料、原料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产品需要输出
C.沿海地带的矿产资源丰富 D.沿海地带风景优美
9、西亚的石油主要产在波斯湾沿岸,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必须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C.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 D.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10.巴西和澳大利亚
A.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B.通用英语
C.煤、铁、水能资源都很丰富D.首都均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11.当世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竞相赶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巴西高原上一片枯黄 B.罗马气候炎热干燥
C.哈尔滨的人们正在准备“冰灯游园会”D.尼罗河沿岸泛滥成灾
12.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是
A.蒙古、俄罗斯B.越南、老挝C.尼泊尔、印度D.阿富汗、巴基斯坦
13.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①天山②大兴安岭③太行山④昆仑山⑤秦岭⑥巫山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东北和华北B.东北、东南和华南
C.东南、西南和西北D.西南、西北和东北
15.关于我国的四大高原,说法正确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指的是内蒙古高原
B.“地势最为平坦,一望无际”指的是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形广布
D.黄土高原地表崎岖,多山间“坝子”
16.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C.热带和亚热带的界线 D.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17.我国水土资源配合的情况是( )
A.北方水资源丰富而耕地少 B.北方水资源丰富且耕地多
C.南方水资源丰富而耕地少 D.南方水资源少而耕地多
18.关于夏季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B.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都很明显
C.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多集中在5~9月
D.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19.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的长度和年径流量都居世界第三位
B、河口和湖口分别是长江上游与中游、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C、发源地在青海省,在上海市注人黄海
D、金沙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20.下列铁路干线中,通过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最多的是:()
A.京广线B.京沪线C.浙赣线D.陇海线
2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A.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B.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都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D.植被类型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22.我国外流河中,流入印度洋的是:()
A.珠江、湄公河B.怒江、澜沧江C.澜沧江、红水河D.怒江、雅鲁藏布江.
23.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C.加快开垦荒地 D.在城市实行计划生育
24.有两箱“非典”急救药品从上海运往广州,应采取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 B.公路 C海运 D.航空
25. 我国绝大部分河流注入 (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② 苏教版初一地理试卷(选择题)有答案

福鼎市慈济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七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
A. 接近正圆的球体 B. 大地如覆盖 C. 天圆地方 D. 地方如棋局
2. 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图有( C )
①导游图 ②地形图 ③政治地图 ④交通图
A. ②③ B.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 错误的是 ( B )
A. 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B. 本初子午线就是1800 经线
C.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 本初子午线就是00经线
4. 符合经线特点的叙述有 ( A )
①与地面垂直 ②长度不等 ③与纬线垂直相交 ④连接南北两极
A. ③④ B. ①③ C.②④ D.①②
5.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B )
A. 赤道 B. 200W经线和1600E经纬
C. 200E经线和1600W经线 D. 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
6. 表示东经的符号是 ( C )
A. S B. W C. E D. N
7、在世界地形图上,看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这个数字被称为( B )
A、图例 B、注记 C、高度 D、数值
8 、下列属于亚非分界线的地理事物是:( C )
A、乌拉尔山脉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土耳其海峡
9、“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D )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阿拉伯高原 D、青藏高原
10、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 B、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C、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 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11、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A )
A. 1:500 B. 1:50000 C. 1:100000 D. 1:15000
12、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D )
A. 30°N,160°E B. 30°N,20°W
C. 30°S,20°W D. 30°S,160°E
1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D )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亚洲
14、下列有关地图论叙不正确的是 ( B )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5、世界上较大的陆地是 ( B )
A. 大洲 B. 大陆 C. 岛屿 D.半岛
16、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 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 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
17、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B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18、大洲是大陆和附近的岛屿的合称,那么全球应有 ( B )
A.七大洲和七大陆 B.七大洲和六大陆
C.七大洲和八大陆 D.七大洲和五大陆
19、北京至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5.8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856
千米,比例尺应是 ( C )
A. 1:1856 B. 1:320 C. 1:32000000 D. 1:0.003125
20、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是 ( D )
A.非洲 B.大洋洲 C.亚洲 D.北美洲
2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C )
A.6357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22、图一中表示盆地的是 ( B )
23、某地的经度是40度,纬度是30度,这样的地方有几处 (D )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为(B )
A.山谷 B.山脊 C.盆地 D.山顶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地图的三要素是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与注记 。
2、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长度 相等 ,相差180O的两条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圈的长度 相等 。
3、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 经纬网 。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 地理位置
4、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 太平洋 、大西洋和 印度洋 、 北冰洋 ,其中 太平 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形状略成“S”形的大洋是 大西洋 。
5、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征是 地面平坦 ,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的海拔 较高 ,而且边缘比较 陡 。
6、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 平原 、 高原 、 山地 、丘陵 、 盆地 五种基本类型。

三、读图题(每空1分,共32分。)
1.读经纬网图,回答: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经度 纬度
B:经度 纬度
C:经度 纬度

(2)、A、B、C三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3)、A点在B点的 方向;C点在B点的 方向。

2、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西半球 东半球

⑴、填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E 北美洲 、F 南美洲 、G 南极洲 ;
H 太平洋 、I 印度洋 、J 大西洋 、K 北冰洋 。

⑵、其中面积最小的洲是 大洋洲 ,纬度最高的洲是 南极洲 ,面积最
大的洋是 太平洋 ;L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格陵兰岛 。
⑶、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是 ,就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半球
是 西半球 。
⑷、沟通海洋H和K的海峡a叫 白令海峡 ;EF大洲的分界线
叫 巴拿马运河 。

可能不是苏教版的 但是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③ 初一上册的地理试卷(有答案,苏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别属于植物体的:( A )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 种子和果实
2.豆角两侧坚韧的“筋”,橘子辫子上的“丝络”,老丝瓜的“丝瓜瓢”。实际上是:( D )
A胞间连皮 B细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实里的导管和筛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那么可判定该棵番茄缺少:( B )
A钾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动(C)
A空气 B土壤 C生物的活动胞 D 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的变化是:( D )
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6.切西瓜和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细胞液 C细胞质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中的哪中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C )
A 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 细胞质
8.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D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 以上都是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C )
A桃树的品种不同 B光照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C温度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D山寺空气稀薄,影响了桃树的盛开
11..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D )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这部分内部还出现了导管,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长区 D成熟区
13.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器是(B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
1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是( A )
A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B没有适宜的温度 C没有一定的水分 D没有充足的空气
16.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 A )
A提高大气的温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1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水分却是至下而上的,其运输的动力是( D )
A太阳光能 B渗透作用 C植物体内产生的能量 D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18.人们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获取柴草或树木
19.玉米开花季节,遇到下列哪种天气时,最容易造成减产?( A )
A连绵阴雨,气温较低 B气温较低,雨水较少 C晴空万里,微风吹 D秋季多风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以见到水绵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水绵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温度的升高
C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种子能够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从种子结构分析,主要是由于种子内有( C )
A种皮保护着种子 B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着营养物质
C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发育后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原因是( C )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营养流失 C减少幼根根毛的损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回渗出白色的液汁,这些液汁是从( A )流出来的。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盐碱地种植作物,生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浓度小
C盐碱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浓度大
2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D )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 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以 细胞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结构
和 功能 的基础单位。
27.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 体积 增大,而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 数目 增多。细胞的分化又是伴随着 细胞的生长 而进行的。
28.蒸腾的作用是指植物体的 水分 以 气体 状态,从 叶中 散发到 大气中 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都是相同的。(Ⅹ)
30.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载物台倾斜的原因是便于对光。( Ⅹ )
3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草履虫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复杂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种子实验中,出现在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于干燥的种子。( √ )

五.探究实验:本题共15分
34、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以下是他们的操作过程。
先在盒子里铺上一层纸,纸是一边干一边湿的。把10只鼠妇放到了盒子的左边。然后盖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边盖上书来遮光。静置两分钟后开始统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⑴、 请找出他们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说明原因 :(2分)
答:干湿条件控制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无关,干湿条件的附加会影响本实验的科学性。

⑵、 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只用一只鼠妇行吗?(2分)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⑶、 为什么要设置一边光一边暗的环境?(2分)
答:因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光与暗是亮度差异的对照组,

35、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每空1分)
(1)图中1号种子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水 ;
图中3号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空气 ;图中5号种子不能够

萌发的原因是 温度不适 。

(2)图中2号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满足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要萌发,除了满足种子自身条件
胚有活力,营养丰富 之外,还要满足 水份 、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等外界条件。

(4)如果2号种子也没有萌发,请推测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简答分析题:(20分)
36、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洛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动物和植物 ,后者包括 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说明生物必须 依赖适合的环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关系,请写出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发、地表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积雨云,从而产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补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则回归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唐朝大诗人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著名诗句虽然对大自然的描写很有气势,但尚有不足。我认为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会因海洋蒸发而复回到黄河。因此“不复回”一词的描述欠科学,未能正确表达生物圈的水循环,确有修改余地。

④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苏教版

初一地理复习题 姓名:
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 )部位略扁的( )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也是地球仪上( )度纬线。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两条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线圈。
4、纬线指示( )方向,经线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北纬66。5度的纬线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南纬66。5度的纬线
是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 )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7、与西经60度正相对的经度是( )。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变化。
9、地球公转方向是( ),周期( ),公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
10、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 )度夹角。
11、热带在( )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阳光( )现象。
12、气候上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带是( )。
13、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
15、有一张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50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图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
18、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我国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4、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25、靠近大陆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结果。
28、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个月;气温一般用( )表示,读做( )。
30、世界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同纬度的( )和(
)的气温并不相同。
31、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势高,气温(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较活跃的地区。
35、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它们的作用称为( )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等。又被称为( )作用。
36、内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变得( )。外力作用则把( )削低,将(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趋于( )。
37、由北美洲、亚洲、欧洲环绕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环绕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东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 ),又叫( )。 40、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名称是( )。
41、北极圈穿过( )洲、( )洲、( )洲。
42、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南半球出现在( )月。
44、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与三大洋相邻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 )。
50、东经145度,北纬45度,该地位于( )半球(东西),( )半球(南北)( )纬度(低、中、高)。
51、地图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记。 注1、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要会互换。
2、利用比例尺会计算。
3、比例尺大小会比较。
4、五带名称会填注。
5、地图上方向会辨别。
6、常用图例要会。

初中地理能力自测答案(苏科版)

你要第几单元啊?话说我只做了第一、二、八、九、十、十一单元T T。。

⑥ 七上地理试题苏科版

七年级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总分:50 命题:yw336
一、选择题(在选项中选出一个最贴切的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4分)
1、对我们的学校,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
A.热爱我们的学校,努力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B.学校的好坏与我无关,我既不爱我们的学校,也不关心我们的学校
C.我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建设学校的,因此没有必要为学校尽义务
D.我们不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兴衰与我们无关
2、《淮南子•兵略训》“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②集体的荣誉要靠每一个人自觉去维护
③集体与个人是对立的
④个性的存在与发展不利于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3、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必须 ( )
①各尽其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
②自觉遵守班规班纪、校规校纪、敢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③是非观念明确,敢于指出对方的错误行为
④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下列观点与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B.人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
C.人逢喜事精神爽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说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
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D.通过科学比较认识自己
6、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这是( )
A.自傲心理 B.自负心理
C.自卑心理 D.虚荣心理
7、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 )
A.对他人唯唯诺诺 B.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
C.与他人貌合神离

⑦ 急求,初一上期末考试苏教版地理,生物提纲和试题....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⑧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分)
1.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D )。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长江流域 D、湄公河流域
2.亚洲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东部高,西部低 D.东部低,西部高
3.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 (B )
A.东亚 B.东南亚 C.北美 D.西欧
4.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日本
5.俄罗斯的国土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6.俄罗斯的首都是(A )
A.莫斯科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7.欧洲第一长河,全长3600千米,有“五海通航”之称的是( )
A.叶尼塞河 B.伏尔加河 C.恒河 D.勒拿河
8.一下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跨亚欧两洲的亚洲国家 B.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C.俄罗斯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D.俄罗斯的亚洲部分铁路网发达
9.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10.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D )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11.人们按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我国位于哪个地区(C )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
12.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青藏高原 D.伊朗高原
13.亚洲位于( C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14.亚洲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如两河流域的( )
A.华夏文化 B.印度河流域文化 C.恒河文化 D.阿拉伯文化
1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D )
A.中国 B.印度 C.沙特阿拉伯 D.日本
13.下列国家中,大量出口石油,比较富裕的国家是(D )
A.新加坡 B.印度 C.中国 D.沙特阿拉伯
14.亚洲的最高峰是( A )
A.珠穆朗玛峰 B.勃朗峰 C.乞力马扎罗山 D.麦金利峰
15.下列国家中,人口超过1亿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韩国 D.蒙古
16.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
A.马来群岛 B.印度尼西亚群岛 C.日本群岛 D.菲律宾群岛
17.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C.复杂多样,西北部寒带气候分布广 D.复杂多样,热带气候分布广
18.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四国岛 B.本州岛 C.九州岛 D.北海道岛
19.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濑户内海沿岸 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0.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 (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21.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
A.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B.大和民族传统文化
C.典型的西方文化 D.从属于中国文化
22.右图中所示的海峡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23.关于该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D.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24.东南亚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它们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5.东南亚的居民绝大多数是(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26.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
A.菲律宾 B.澳大利亚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2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平坦 C.地表崎岖,平原较少 D.雪山连绵
28.有“北半球寒极”之称的地方是( )
A.北极地区 B.奥伊米亚康 C.北冰洋沿岸 D.哈尔滨
29.国际上将俄罗斯划分为欧洲国家,原因是()
A.大部分领土在欧洲B.大部分人口、首都、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
C.居民都是白种人D.经济发达
30.库兹巴斯是俄罗斯著名的(A)
A.石油产地B.煤炭产地C.铁矿产地D.天然气产地
31.下列城市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D)
A.雅加达B.河内C.新加坡D.曼谷
32.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33.下列地区的居民,人们以捕鱼为生,以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是()
A.恒河三角州的孟加拉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D.加里曼丹的达雅克人
34.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在(C)
A.东部/西部B.南部/西部
C.东部/南部D.南部/中部
35.下列国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C.日本D.印度

二、读图题
1.读右面亚洲范围图,完成下面各题。(12分,每空1分)
(1)西北以 乌拉尔山脉 、 里海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 、 大高加索山脉 与 乌拉尔河 为界。
(2)东北以 与 为界。
(3)西南以 与 为界。
(4)东南面隔海与 大洋洲 相望。

2.下图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分布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每个空1分,共10分)

(1)读图写出日本四个岛屿的名称:1 2. 3. 4.
(2)将图中数字号代表的工业区填在下面相应空格处: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越来越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水域A B
E F 河流:D
运河:C 海峡:G H
(2).本区居民绝大部分属于 人种,信仰 教。
(3).本区原有人口密度小,但在该地区居住的外国人比例大,试描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经济原因 。
(4).该区连年战争不断,试分析其原因。
4.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 洲;B.印度 洋;C. 半岛;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马六甲海峡”;
(3)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太平 洋和 印度 洋
(4)请任意写出本区域两种热带经济作物名称: 、 ;
⑸写出两个东南亚的旅游景点 曼 谷 、 普吉 。

⑨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题(苏教版)

初一地理复习题 姓名:
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 )部位略扁的( )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也是地球仪上( )度纬线。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两条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线圈。
4、纬线指示( )方向,经线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北纬66。5度的纬线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南纬66。5度的纬线
是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 )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7、与西经60度正相对的经度是( )。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变化。
9、地球公转方向是( ),周期( ),公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
10、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 )度夹角。
11、热带在( )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阳光( )现象。
12、气候上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带是( )。
13、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
15、有一张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50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图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
18、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我国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4、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25、靠近大陆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结果。
28、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个月;气温一般用( )表示,读做( )。
30、世界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同纬度的( )和(
)的气温并不相同。
31、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势高,气温(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较活跃的地区。
35、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它们的作用称为( )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等。又被称为( )作用。
36、内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变得( )。外力作用则把( )削低,将(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趋于( )。
37、由北美洲、亚洲、欧洲环绕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环绕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东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 ),又叫( )。 40、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名称是( )。
41、北极圈穿过( )洲、( )洲、( )洲。
42、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南半球出现在( )月。
44、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与三大洋相邻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 )。
50、东经145度,北纬45度,该地位于( )半球(东西),( )半球(南北)( )纬度(低、中、高)。
51、地图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记。 注1、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要会互换。
2、利用比例尺会计算。
3、比例尺大小会比较。
4、五带名称会填注。
5、地图上方向会辨别。
6、常用图例要会。

⑩ 初一上册苏教版地理完整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 自然地理(苏教版)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4)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下列证据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远处驶来的帆船,先见桅杆,再见船身;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P4-7)
1、经线、纬线的区别:
经 线(子午线)纬 线
概 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与经线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长 度相等 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为零
形 状半圆 圆圈
条 数无数条 无数条
经线圈由两条正相对的(即差180°)的经线组成的大圆。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纬线圈,
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纬度、经度的比较:
经 度纬 度
度数起
点线把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赤道 为0°纬线
度数划分 _本初子午线_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 ,以西的180°为 西经 ,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与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这条经线称为180°经线。 _赤道为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_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南北纬各有90°,北纬90°即北极(N),南纬90°即为南极(S)
代 号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半球划分 习惯上以(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平分地球为东、西半球 _赤道_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中高低纬度的划分: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 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 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4、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理位置: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经度(东经或西经)与纬度(南纬或北纬)两个方面 。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9-12)
1、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向 侧视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状态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
2、四季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正午
影长
春分 3月21日 3、4、5月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 6、7、8月为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 12、1、2月为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长
3、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光热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
范围 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突出的自然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
热带 多,终年高温 一年有一、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
南寒带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盐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物体影长最短,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长最长,昼最短夜最长。
四、地图知识
1、比例尺(P9、23)
(1)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2)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实地范围越小 。
2【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资料】2、三种定向法:(P14)
(1)一般定向法:没有特别说明的地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 正东或正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点是北极点,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北极点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点是南极点,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南极点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线的特点:(P16、17)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地势特点
判断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状特点 见16页 图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递增,有山峰标志;
山脊(即分水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即集水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这里容易形成河流,选择水库坝址的地方;
鞍部:两山顶之间,形似马鞍;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2)判断规律
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线一条;鞍部两山头,好似眼镜架。
2、陆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
五、海陆分布 (P26-29)
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约占71%,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南极大陆)。
3、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1)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大洋洲介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环绕。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 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分布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亚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各大洲之间陆地上的主要界线: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围的大洲: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最大的大洲 亚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六、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变化(P32、33)说的是海陆变迁,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如喜马拉雅山中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遗迹;盐城东海岸曾经是一片汪洋)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运动学说:(P37、38)“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划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有: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②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4、(P38、39)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几千万年以后这里将成为新的海洋;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地中海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马拉雅山不断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伟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
七、天气与生活
1、天气(P43):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
气候(P57):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变化不大,一般只注意到 气温、降水两要素。
2、认识卫星云图(P46),图上绿色代表陆地 ,蓝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云雨区 。白色越凝重,代表云层越厚 ,云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页。
4、(P48)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污染指数评判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坏。污染指数小(小于100),空气质量为优、良,则空气清新,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污染指数大,(大于100),则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5、风向是风的来向,即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