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图练习
1.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试题(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以产小麦为主的是
A、洞庭湖平原 B、太湖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
2.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修建水电站 B、发展航运 C、发展灌溉 D、防洪
3.下列旅游路线与项目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去承德游览避暑山庄 B.去南京游览十三陵
C.去洛阳参观秦陵兵马俑 D.去敦煌考察龙门石窟
4.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5.下列矿产基地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A.胜利油田——京津唐工业基地 B.大庆油田——辽中南工业基地
C.迁安铁矿——京津唐工业基地 D.本溪铁矿——珠江三角洲地区
6.我国的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山南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7.“塞上江南”是指
A、河西走廊 B、吐鲁番盆地 C、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D、东北平原
8.区内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
9.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地形区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B.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
C.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
D.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
10.我国稻米的集中产区是:
A.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11.下列铁矿产地中,距离沪宁杭工业基地最近的是:
A、大冶 B、马鞍山 C、迁安 D、攀枝花
12.香港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A、加工工业 B、农业 C、对外贸易 D、旅游业
13.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有丰富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 B、面积广大,土层深厚丰富
C、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丰富 D、湖泊星罗棋布
14.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一般可以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一熟
15.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
A、东北林区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二、填空题(20分)
1. 北京位于( )平原的北部边缘。北京附近的长城是沿( )山修筑的。
2. 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能种植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其原因是( );我国江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 鱼米之乡”,则主要受惠于雨热同期的( )气候。
3.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纵贯( )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 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在东北有( )地区,在长江下游有( )地区。
5. 我国南方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亚热带水果是( );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
6.我国新设立的特别行政区是( );我国五个自治区中,临海的是( )自治区。
7.台湾岛上最长的河流是( ),最大的湖泊是( )。
8.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是我国的();被人们称为“天然鱼仓”的是我国的( )海。
9.辽阳是( )工业基地中的工业中心,顺德是( )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
10.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位于沪宁杭地区的核电站为( )核电站。
三、连线题(10分)
1.将下列铁路干线和它们之间相交会的城市用直线相连。
①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 A. 徐州
②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 B. 郑州
③湘黔铁路和浙赣铁路 C. 兰州
④包兰铁路和陇海铁路 D. 株洲
2.将下列商品粮基地与其对应的省区,耕作用直线连接起来。
A、河北省 ①三江平原 a一年两熟
B、黑龙江省 ②华北平原 b一年一熟
C、湖南省 ③珠江三角洲 c一年三熟
D、广东省 ④洞庭湖平原 d两年三熟
四、填表题(10分)
1.填表比较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6分)
地 区 温度带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填出下表中,我国三个地理界线“之最”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界 线 第二、三级阶梯
界 线 湿润、半湿润区
界 线
五、乡土地理(10分)
一、选择题(共6分)
1、长沙的地形以
A、山地为主 B、平原为主 C、盆地为主 D、高原为主
2、长沙市的市树和市花分别是
A、枫树和菊花 B、香樟树和杜鹃花 C、银杏树和山茶花 D、梧桐树和牡丹花
3、石长铁路的东端交汇的铁路干线是
A、焦柳线 B、京九线 C、湘黔线 D、京广线
(二)填空题:(共4分)
1、湘江在长沙境内的流向大致是____。
2、长沙分布最广的商业中心是____。
3、湖南省最大的商业中心是____。
4、长沙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六、填图题(20分)要求填出
中国铁路干线五纵三横,标绘出各干线的起止地点,所经过的省会城市;画出我国区域地理分区的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2. 七年级地理,怎样认识地图就是画一个地图让你填是哪里,怎样识别
首先要培养兴趣抄(不过我也是袭那时候过来的,我想这个可能性不大)
然后坚持看地图,一定要记住标志性的特征,比如说那些省份的形状呀,内蒙古是老鹰,云南是孔雀,山西是平行四边形,发挥想象就容易记住了。还有比如一些难记的地名那就强化记忆,反复的读和记
最后试着动手画一画,不要觉得不可能,我真的就画过中国地图的。先轮廓,后细节
3.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最容易考什么,地图、填空之类的。
刚刚会考完复印象比较深...最常考的是:制
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图,国家地理的日本工业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美国农业区、
其实会考含金量最大的是八下内容,七上主要考气候,七下是国家和地区,八上主要是中国的山脉地形和省级行政单位,八下相对考的较少一般是考港澳台北京。
4. 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七年级上册 重要考点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5. 七年级地理地图填充图
填充图册吧
6.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
楼主想问什么
7. 七年级地理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切记,是图!
看看这个行不~个人比较喜欢大西洋为中心的地图~
8. 七年级地理怎么看地图 如果好会给悬赏
七年级的地理很简单,看地图只用看它给你了什么信息,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什么的,当然,一般都是读图后摇回答问题的,你可以先看题目,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看图,这样就会简单一些了
9. 求图片: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第一课时一些常用图例符号
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内分别用大容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