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习题
『壹』 初一下亚洲地理填空题20题
1.亚洲河流众多,它们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成----(空)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位居世界第-----位,亚洲河流分布特点是由其----------的地势决定的。
2.亚洲四周分布的平原,除西西伯利亚平原之外,还有-------------,-------------,-----------,和------------。
3.亚洲的纬度位置大致在-----------之间,地跨--------,------和----------,是世界上跨------最广的大洲,也是-----距离最大的大洲。
4.亚洲与-------洲同出一块大陆,其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河------海,-----------山脉,黑海与土耳其海峡。其西南部同---------为邻,分界线是------运河。
5.亚洲--------部与-------洲为邻,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高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湖泊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是-------半岛,,亚洲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7.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六个分区,他们是-------、------、-------、--------、------、--------。其中中国位于--------。
8.我们这里冬季风由-------吹向------,特征:-----------,夏季风由----------吹向-------,特征:------------------,这种气候是------气候,世界上其中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
9.------------与------------气候亚洲没有分布。亚欧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10.-------河注入北冰洋,
11.亚洲个国家发展不同,大部分是--------国家,只有日本是-------国家。
12..非洲气候以-------类型为主,分布特点是----------,季风气候带来的好处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足是,容易产生--------。
13.列举亚洲拥有的世界之最--------------、----------------、---------、--------------和-------------。
14.亚洲地形以---------为主。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6个,其中----------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15.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西与--------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河、-------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洲相望,亚洲是-----------距离最长的大洲。
16. 以--------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最低的低地 -----------,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势--------高,四周低。
17.--------、叶尼塞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18.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与------------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 。
19.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洲、-----------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洲。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个位于亚洲:东亚的------、日本,东南亚的--------------,南亚的-------------、巴基斯坦和-------------。
20.:亚洲大小民族共有-------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不同地区的民族,在------------、服饰、-------------、----------、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贰』 这些题目怎么做,总共30题,七年级下册地理题 2.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A.温带季风气
2-5 BDCC 6-10BCCBB 11-15BCDDA 16-17CA
『叁』 初一地理题(速进啊~~~~~)关于亚洲气候类型的
第一个热带沙漠气候;第二个极地气候;第三个是热带季风气候;第回四个是热带雨林气候答。
东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东南亚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西亚热带沙漠气候;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亚亚寒带气候
『肆』 七年级上地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自 转 公 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
A. 他们不会相遇
B. 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7. 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 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8.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9.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 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 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10.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经度是360°
D. 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1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
A、12小时 B、24小时 C、1小时 D、1年
13. 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15. 南北回归线是 ( )
A、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B、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二、非选择题 ( 70 %)
1、 根据表中内容,填写下表空格:(16%)
2、 根据四季变化的成因,在下面的关系式中填入适当的文字。(6%)
3、 读下图,回答问题:(13%)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 (24°E 、20°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
4、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后;在B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节)。
5、 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7%)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纬度。
(3) 在A带内,一年中就太阳光照情况能够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4) 一年之内,在C带地面上都能够受到的 (太阳光照情况)。
『伍』 初一地理(亚洲)
4、寒极
5、雨极
6、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7、高山高原气候;海拔高
今年初二这些刚学完……
『陆』 几道初一地理题,关于亚洲和东南亚的。急需!!!!
1. 季风区 干燥 西北来 多雨自 东南风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东南地区吧
3. 复杂
曲折
地震
火山
JJ希望你以后自己多多思考,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上来问问题总是没有自己思考来的深刻,没有老师讲的详细的说~祝你中考顺利!!!!
『柒』 初一地理题..亚洲的主要气候是什么
Asian 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