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地理八年级下册有什么作业

地理八年级下册有什么作业

发布时间: 2021-02-20 16:27:53

八年级地理作业

对不起,首先,你没有说出你是哪个省的,其次,每个出版社出版的东西不一样,我们怎么知道你买的是哪个版本的呢?
补充一下问题吧!把问题打出来

Ⅱ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
(本资料在人教网上收集整理)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P5活动1、2、3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一、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河湖。
二、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 25%;人口 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
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P12活动1、2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一、 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 灌溉农业
⒈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⒉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六、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 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 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 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 行:马、骆驼、小毛驴。
4. 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 位置范围 P14活动1、2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 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 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 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农牧业
1.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Ⅲ 2019年春季八年级下期地理新素质教育作业训练(一)

2012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素质教育能力训练(6)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的答案

Ⅳ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 那些是重点 考试必考的图

你好,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商务星球版的八年级回下册地理答都是区域地理,必考点是:
1、四大地理区域(掌握轮廓图,分界线(秦岭——淮河),影响因素)
2、必考区域:北京、台湾、港澳地区、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建议复习,以图带出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且易记住。

Ⅳ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秦岭淮河一线特殊地理意义:
①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②年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
③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特殊地理意义:
①年降水量400㎜等降水量线;
②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④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⑤内流区域外流区分界线。
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主要水果 苹果 柑橘
三、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⒈干旱的西北地区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
气候: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地面景观: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⒉高寒的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⒊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冰雪融水) 内蒙古牧区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新疆细毛羊
青藏地区 河谷农业
(海拔较低) 青海牧区 高寒
牧场 牦牛、
藏绵羊
西藏牧区

第九章 认识省级地区
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⒈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面向渤海。
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⒉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⒈地理位置:与广东省相邻。
⒉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⒊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⒋港澳地区经济发展
⑴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发达;
⑵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⑶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⑷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⒌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⒈地理位置:北临东海,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⒉台湾岛的美称:“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 “亚洲天然植物园”。
⒊台湾岛的资源: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⒋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形成“进口一—加工——出口”型经济;
⑵台湾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最大。
⒌台湾工业的分布:
⑴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因是西部人口集中,素质较高;有著名的海港,交通便利;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且开发历史悠久。
⑵台湾的“硅谷”——新竹科学园区(台北)。
⒍民族:汉族、高山族等。
四、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⒈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⒉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⒊绿洲的分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⒋农业特点:绿洲农业(灌溉农业);修建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施。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
⒌西气东输(气管运输)的意义:
①对西部: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
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对东部: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⒈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①区位因素: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②人文因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的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
⒉外向型的经济
⑴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
⑵出口产品主要贸易渠道(外资来源地):港澳地区;
⑶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模式: “前店后厂”;
⑷与港澳相比,珠江三角洲的逆势: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济管理办法和最新的工商信息;
⑸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⒈地理位置: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⒉旅游资源优势:①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②拥有原始的热带雨林;
③有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⒊旅游业发展下滑因素:①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消弱了竞争实力;
③不法商贩诱骗游客购物,影响声誉。
⒋旅游业发展下滑对策:①对现有景点进行改造,以规模化经营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②加强景点的规划和改造,以避免重复建设;
③强化旅游景点监督管理,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⒈ 地表特征: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⒉“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⒊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②降水集中在夏季月,多暴雨;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采矿、修路等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
⒋造成的后果:①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⒌脆弱的生态环境:①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②水土流失严重,多种旱涝灾害频发;
③其环境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
⒍生态建设: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线地带
⒈地势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⒉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
⒊纽带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⒋辐射作用: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⒌四大城市群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⒍沿江地带的工业
⑴四大工业基地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⑵沿江四大工业走廊: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轻纺。
⒎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
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上游地区。
⑵长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下游地区。
⑶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污染区。
西南酸雨区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⒈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
⒉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Ⅵ 八年级下册,地理高效作业答案.

题拍下来,发给我,我会。

Ⅶ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Ⅷ 八年级下册地理的考试重点是什么

地理下册一般是【区域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通常是【中国的区域】。重点是:区域地理特征和特点。有三个方面的知识重点构成。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区域的位置,区域的地形,区域的气候,区域的河流,区域的资源等等;
2、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区域的居民(人口和民族)区域的历史文化,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的地理建设(城市,交通和工农业)等等;
3、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那些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区域】是多样的,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分类比较,人教版地理把我给的地理区域分为【三四大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Ⅸ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简答题

八下地理活动题答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3活动:
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
1、图5.4中的界线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2)800mm等降水量线。(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P8活动:
2、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气温
归纳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
河流流量 北方:小 南方:大
主要原因:降水
P10活动: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P12活动:
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
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
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草原牧场。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形成高寒草原牧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多风,地形平坦,草原广布。生活方式:牧区居民多为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所以民居多为易拆建的蒙古包(毡房)。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P19活动:
1、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伸向渤海。
⑵ 北京的地理位置优点表现为: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400N,属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从海陆位置看,北京背山面海,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周围有丰富的物产和能源,它是我国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体现在:北京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各类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及体育场馆,且数量多、密度大,这些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团体。 P23活动:
1、(1)北京城城址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的轮廓由矩形(或正方形)变成凸形,城址有所迁移。。(2)位置向北、向东拓展。逐渐靠近水源,无论怎么迁移,目的都是寻找水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2、对于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这样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可以给予肯定。
P26活动:
1、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方便的购物场所、齐全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等等。
2、(1)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和完全保留四合院和胡同,不建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第二种观点比较可行。(2)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北京保留特有的古城风貌,又不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