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答案人教版

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答案人教版

发布时间: 2021-02-19 23:09:29

地理必修三人教版名门基训答案

没有题目吗???

⑵ 地理必修三单元检测三答案

DBBAD CBBBA CBBCB ADABB DACCD

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活动题答案

1.(1)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时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居民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居民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居民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居民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哈尔滨---锡林郭勒---山西太原---江苏南部---井冈山-----西双版纳。
沿途看到的景观(这些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我说的比较粗糙)锡林郭勒草原、山西太原煤矿、江苏南部平原、井冈山亚热带森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使得这些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⑷ 高中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三 课后练习 答案

那么多答案让大家怎么回答给你啊。
有一本叫做教材全解的书里面有所有的答案,当然要买教师用书的版本。
我在备课的时候,连人教版的教师用书都没有给那些环节配准确答案的。

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38754.html
如果抄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⑹ 高二地理必修三填充图册第七页第五题和总结提升的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

⑺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p7。 1 表中四个地来区,A地区城源市水平最高,因为A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发达。AB两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比较高。C.D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比较高。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该地区地域产业值比重最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完)
······
对不起,太多了,没办法一一答来,第二题有是有表格的,又长。
哈哈,我本来不是买湘教版的,买错了。我要买人教的,哈哈,刚好看到你的问题就顺便看看能不能帮帮你的了。 我上次也上网狂查,都查的不是那么的确切。
你可以到网络文库里去找找。不过我找的有点难,你试试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