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的三大模块
A.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有几个
分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三本书
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 地球上的版大气 第三 地球上的水 第四 地球邢形权态的塑造 第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必修二 第一 人口的变化 第二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 第四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第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三 第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四 区域经济发张 第五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B. 什么叫选择性必修
选择性必修,是指在多个科目中必须选出一种或两种作为必须进修的科目,不许空缺,属于规定限制。
请采纳谢谢!
C. 新高考选择性必修是什么意思
对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来说,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将有所变化。
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一修订历时四年,组织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方案将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
“我们修订时,真的是战战兢兢,十分慎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在16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课程容量上,新修订方案保持了稳定;在课程难度上,三类不同课程形成了相应的难度阶梯。
新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
“本次修订亮点之一,是在课标中首次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这次修订,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其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而学业质量则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它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五级,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郑富芝说,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新内容:课程分为三类,引力波和人工智能写入课标
“新高考”录取模式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既要看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为了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修订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王湛介绍,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相应的,共同必修课会控制难度,选择性必修课难度稍高,选修课则是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些学校还会开大学先修课程,其难度因人而异。
在教学内容上,修订后课程重视内容的与时俱进。它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在顶层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将发展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理念。但在蓝图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王湛强调,课程内容和标准修订后,还必须狠抓贯彻实施,让好的理念能够真正落地。
D. 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是全都学吗
刚第新教材选择性必修是全都选拔这个是的。就是人家必修课都是要学。
E. 谁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结构图啊
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一、区域
(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二)特征
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
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
3.具有不同的级别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备注补充: 备注补充:
第二课时
三、探究:地理环境与民居
(一)北方与南方民居建筑的差异
(二)产生南北方建筑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探究:江苏沿江开发的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开发条件
(三)发展方向
第三课时
五、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时期 社会、经济、科技水平 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业发展特点
开发早期 落后 阻碍农业发展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 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力丰富气候优越 河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适宜耕种,水稻大面积种植,精耕细作 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
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 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 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
六、探究我国西部开发的条件与方向
活动与
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一、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
(一)位置
(二)地形特征
(三)自然特征:干旱
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四)景观特征:草原、荒漠为主,且自东向西演替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干旱为主的环境
2.气候异常
第二课时
(二)人为因素
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
2.表现:(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三、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第三课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的威胁
2.扭转土地的退化
3.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三)防治的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四)治理的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活动
F. 高中地理目标检测(选择性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二)在哪里可以买说是教委统一发的…就没有书店能买到么
一般教材新华书店能买到吧,或者学习周边的书店看看,找老师买,或者上淘宝找找看
G.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哪些模块
必修模块有三个,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模块有七个,大致是旅回游地理、环境保护、答自然灾害与防治、海洋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宇宙与地球。目前大部分省选考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三个模块,有一些沿海的省选考海洋地理,还有一些省选考城乡规划,最好两个模块好像没有那个省选考。
H. 急急急!高中地理一共几本书必修和选修的都算上!
共10本。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内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容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
(8)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的三大模块扩展阅读:
高中地理要求规定:
1、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3、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I. 地理高中课程分为那几块
不能。
一般包括: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如果细分,还可能包括灾害、海洋环境、旅游地理什么的……
区域地理是在你学会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并熟练掌握之后,在某个区域上进行实践和综合运用。
J. 高中地理学段是如何划分的
在新课程标准地来区,教材有四个源不同版本,其中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共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七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文理必学,选修模块文科学生可以七选二或三进行学习,高考只考一道十分的题目(一般为简答题)。
高一上学期主要学习必修1即自然地理知识;
高一下学期主要学习必修2即人文地理知识;
高二上学期主要学习必修3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以案例分析为主;
高二下学期主要学习选修内容。
高三进入全面复习阶段,一般会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开始,再复习必修,选修一般不用专门复习,已经渗透在必修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