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答案
A.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复习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B. 七年级上册地理各气候的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C.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半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卫星图片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
10、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气节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3、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转 昼夜更替
地球运动 不同地方时间差
公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14、五带的划分: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特点: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7、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米;大洋州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米。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 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大洋州 东半球 亚洲、非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河流、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5、海峡: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半岛:半岛是绿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5、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
7、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8、红海处于板块的开展边界,地中海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9、大西洋是由地壳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10、跨洲国家: 埃及:非洲、亚洲 俄罗斯:欧洲、亚洲 土耳其:欧洲、亚洲
第三章
1、 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的时间里的天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
⑤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区少。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1、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海洋上2月最高,大陆上8月最低。
2、 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 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①赤道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③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5、 各类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亚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亚马逊流域。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
③温带地区,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6、 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7、 气候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5、 乡村与城市的形态:
差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
城市 便利 密集 楼房层次高、排列密集 非农生产
6、建筑与环境地理的关系:
地区 环境 建筑分布
东南亚 湿热 云南傣族、低纬度地区
北非 干旱、炎热、风沙大 西亚、黄土陕西高原、内陆
极地 严寒、大风 冰屋
注:还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各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红海 曼德海峡
D. 跪求【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全套复习试题】当邮件发给我!!Help,help!
各位同学,欢迎参加评估测试。相信你能成功!请认真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场评估测试时间为45分钟。
2.1~20小题每题2分,21~40小题每题3分,总分100分。
一、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表示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终年严寒 C.风和日丽
2. 下列关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现象是稳定的,不经常变化的 B.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C.天气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别不大
3.我们淮安市夏收时需要的天气状况是
A.多雨天气 B.雨间晴天气 C.晴朗天气
4.需要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的天气是 [来源:Z,xx,k.Com]
A.寒潮 B.高温 C.暴雨
由于天气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加上其具有易变性特点所以人们要经常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状况,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雾天天气状况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6.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A.海洋 B.云雨区 C.陆地
7.关于下列天气符号 的天气变化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晴转阴 B.阴转晴 C.晴转多云
不仅天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所学的空气质量知识完成 8—11题。
8.下列关于空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利
B.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无关
C.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9.下列是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请问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10.城市里汽车多,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大,下列措施与解决这个问题无关的是
A.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B.扩大绿化面积 C.扩大交通路面
11.下列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因素中与人为活动无关的是
A.热带风暴 B.秋收后燃烧秸秆 C.汽车尾气
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据图回答12、13题。
[来源:Z*xx*k.Com]
12.该图中反应的是南北方的什么方面的差异
A.气温 B.降水 C.空气质量
13.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差异 B.海拔差异 C.距海洋远近差异
14.我国春节时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A.此时南极洲气温达到一年中最低值 B.此时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来源:学科网ZXXK]
C.此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差别很 大
15.“早穿皮袄午穿纱”是说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年平均气温高
16.下列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常见的户外运动是
A.滑雪 B. 游泳 C.划船
17.下列地区房屋的墙比较厚,窗子比较小的是
A.温带 草原地区 B.热带沙漠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18.淮安市冬季,下列地区的居民中更喜欢吃“火锅”的是 [来源:Z+xx+k.Com]
A.我国北方地区 B.亚洲东南亚地区 C.我国南方地区
19.下列关于气温的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B.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C.地势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20.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
A.上升6℃ B.下降6℃ C.下降0.6℃
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1.对一个地方的气温观测时,气温最高的时候往往是
A.8时 B.14时 C.20时 D.2时
22.观测气温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的距离是
A.1米 B.1.2米 C.1.5米 D.1.8米
2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A.台风 B.地震 C.沙尘暴 D.寒潮
24.下图中的人进行的活动哪一个妥当
读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完成25--27题。
25.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的天气是
A.多云转阴 B.阴转小雨 C.阴转中雨 D.阴转大雨
26.从哈尔滨到广州去旅游的游客应该预备的衣服是
A.羽绒服 B.衬杉 C.皮衣 D.棉袄
27.下列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源源不断传来的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各种天气图表②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③天气预报员就像医生会诊一样,对各种天气图表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预报结论 ④各个气象站按照世界统一的观测规范,在同一时间进行气象观测,获取各种气象情报⑤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⑤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⑤
读甲、乙、丙三地各月气温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9. 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A.冬冷夏热 B.终年炎热
C.终年寒冷 D.冬暖夏凉
30. 甲、乙、丙三地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31.天气预报报道我国东海明天上午有3---4级北风,假如那时刚好有一艘军舰停在东海上,
甲板上某海军战士的飘带将飘向
A. 北 B. 南 C. 东 D. 西
32.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平均气温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A. 纬度因素 B. 地势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为因素
33.在某日卫星云图上,图上北京是绿色。说明北京的天气是
A. 阴天 B. 晴天 C. 多云转阴 D. 阴转小雨
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34—38 题。
34.在地球表面的五带中 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35.从全球看,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是
A.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C.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D.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36.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周围地区,其原因是受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海拔高度的影响 D.太阳辐射的影响
37.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原因是
A.北半球全部为陆地 B.北半球全部为海洋
C.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 D.南半球大部分为陆地
38.下列关于等温线的正确说法是
A.在等温线分布图上,山地比平原地区等温线稀疏
B.在等温线分布图上,平原比山地地区等温线稀疏
C.陆地地区等温线比海洋地区稀疏
D.高纬度地区等温线比低纬度地区稀疏
读地形剖面图,完成39--40 题:
39.夏季,人们喜欢到山上避暑,导致山上气温低的影响
因素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40.图中乙地气温为20℃,请问山顶甲的气温是
A.32℃ B.12℃ C.8℃ D.26℃
E.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分布特点
气候名称、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F. 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笔记,天气与气候第三课时(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抄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袭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其中,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着热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能够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
3、海陆位置的影响,越靠近海洋降水越多,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
4、地形的影响,山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降湿。
6、人类活动间接的影响了大气和水汽等的分布,对气候具有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