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八年级地理最全资料

八年级地理最全资料

发布时间: 2021-02-19 01:34:33

八年级地理谁有资料

http://wenku..com/view/ac37ab08844769eae009edec.html

②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速求!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③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您好!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P23 4、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6、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7、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8、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9、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1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P107 1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 13、自己总结本期重要的地图和知识点!!

④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资料

您好!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P23 4、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6、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7、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8、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9、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1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P107 1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 13、自己总结本期重要的地图和知识点!!

⑤ 初二地理上册重点资料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

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10
劣: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山区面积广大——各类土地构成比较不合理;破坏、浪费严重。 三、水资源
(1)水资源的有限性:可利用淡水资源非常少,即江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P75图3.16 (2)我国的水危机:a人口多,需求量多;b水污染严重;c水浪费现象严重;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主要受我国降水影响

特点
解决方法
主要工程
时间 分配 A夏秋多、冬春少; B年际变化大
兴修 水库 三峡工程、葛洲坝、小浪底
空间 分布 A南丰北缺; B东多西少
跨流 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
(4)南水北调:
a东线:沿京杭运河北上(有现成渠道,可以节省工程,但沿途抽水工程消耗大量能源); b中线:消耗大量工程量,但可以实现水自流;
c西线:工程量大,但效果最大,可以改变黄河断流的问题。 (5)水土矛盾: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6)节水、护水:节水标志P82图3.23 ——珍惜每一滴水!
(7)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三峡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1.五大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海上运输与内河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

11
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3.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4.原因: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家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修路成本高;经济上东部经济发达,有较厚的经济实力发展交通运输。 5.铁路命名方法:
铁路线 联系
命名法
类似线 京沪线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哈大线、成昆线、京包线等
湘黔线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浙赣线、青藏线等
兰新线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等
南疆线
南疆为新疆南部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等
6.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7.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干线) 2、京九(香港九龙)线
3、京哈线——京广线(经过许多省会)
4、太(山西太原)焦(河南焦作)线——焦柳(广西柳州)线 5、宝(陕西宝鸡)成(四川成都)线——成昆(云南昆明)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内蒙古包头)线——包兰(甘肃兰州)线
7、陇(甘肃兰州)海(江苏连云港)线——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注:大秦线(山西“煤都”大同县—辽宁秦皇岛):该线为我国煤炭运输干线;青藏线: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8.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12
运输方式
特点
货运选择依据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紧急、贵重、少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较急、量多、长途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短途、鲜货、少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长途、大而重的货、量多、时间松动
9.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货运)货物本身性质、运量、运距、目的地、运速、运价;(客运)目的地、运价、运速等。
二、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2.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农业地区差异:
东西差异(分界:400mm等降水量线) 东部(降水>400mm):气候湿润 西部(降水<400mm):气候干燥 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林业: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东南(人工造林)
种植业:湿润的平原、盆地
畜牧业为主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细毛羊)、内
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青海牧区(牦牛)、西藏牧区(牦牛)
种植业(灌溉农业):河谷、绿洲、平原等较湿润的地区
棉花区:南疆棉区 注意:
(1)三大棉花产区为南疆、黄河流
域、长江流域 (2)大豆、玉米也主要分布在北方
例题:P101活动1.2
南 北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黄淮花生、长江油菜 糖料作物:南干北蔗 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 熟制:(北)淮河地区:一年
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南)南部沿海:一年三熟;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13
原因 越北纬度位置越高,则气温越低、降水越少,南方的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4.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种植业,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5.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湖);社会因素(位置、市场、装备、技术)
例:P103活动1、2、3 6.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图册P34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三、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1.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所用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14
3.工业的作业: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 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a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
b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 c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 d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5.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工业类型 发展条件
辽中南 沈阳、大连 重工业为主工业基地
靠近资源、交通便利P111图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靠近资源、交通便利
沪宁杭 上海、南京、杭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资源匮乏、交通便利、市场广阔P112图
珠三角 广州、深圳、珠海
轻工业为主工业基地
靠近港澳、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外资多
6.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

⑦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材料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 (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 (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 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 (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⑧ 初二地理复习资料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国的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实际变化大的特点。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很,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请见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洋生产发展很快。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4.1 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八年级上册第77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不凡。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4.5 补充总结***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水热充足 日照充足,气温低 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 长江、珠江 长江、黄河源头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四)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1.1 农业——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我国农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农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畜牧业分布: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钢铁工业分布: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械工业分布: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分布:
§1.3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1.4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
交通方式:出租车、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缆车、公共汽车。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发展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国道编号(八年级下册第22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减低,可以把旅客或货物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海洋运输:运费最低。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沿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北方沿海航线以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以广州和香港中心。
管道运输:管道是适宜于运输液体和气体等物资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它的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2.1 “祖国心脏”——北京(精学)位置: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对外交往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人口: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京的环境问题***
§2.2 “华北门户”——天津市:位于北京市的东南,是首都的门户。
§2.3 “燕赵沃野”——河北省:怀抱北京、天津两市。它的中南部属于华北平原。
§2.4 “辽海重地”——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南抱渤海,东濒黄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辽中南地区,是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2.5 “齐鲁大地”——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对虾、扇贝、鲍鱼等海珍品的产量和出口量皆居全国第一位。城市:“泉城”济南:全市“七十二名泉”中,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久负盛名。“黄海明珠”青岛:又称“东方瑞士”。旅游景点:牡丹之乡;大明湖;三孔;水泊梁山;青岛海滨;崂山;蓬莱阁;长岛自然保护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天尽头等。
§2.6 “富饶水乡”——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长江穿过省境南部注入东海。
§2.7 “东方明珠”——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言、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重点,除西南部有少量的地哀求另外,全境地形坦荡,平均海拔高度只有4米左右。
§2.8 “钱塘江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部为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西南和南部为丘陵、山地。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2.9 “东南侨乡”——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2.10 “祖国宝岛”——台湾省(精学)概述: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种族以汉族为主,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不是日本领土台湾省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现在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来制止“台独”行为。地形: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大宽度144千米,面积35808平方千米。岛内约1/3为平原,2/3为山地。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气候与自然资源: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台湾省平均气温为22℃。台湾森林覆盖率为55%。矿产资源主要为煤、金、铜、石油、硫磺等。经济:主要城市:
台湾省的台北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市台湾省最早的城市。
§2.11 “岭南热土”——广东省
§2.12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精学)地理位置: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地势地形: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香港岛面积80平方千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的1/6。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导产业。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现有银行180余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达的交通运输: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与广深铁路和内地相连。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地隧道,日常交通非常便利。旅游、信息和教育: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
§2.13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精学)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澳门半岛、氹子岛和路环岛组成。回归:1999年12月20日。经济: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建筑业等。代表建筑:大三巴牌坊
§2.14 “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2.15 “天涯海角”——海南省:海南是我国第二大岛,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第三章 路疆万里行(泛学)
§3.1 “雪原林海”——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东与朝鲜、俄罗斯交界。从地形来看,东南部是著名的长白山地,西北部是连阔的松辽平原。
§3.2 “北国粮仓”——黑龙江:南与吉林省山水相连,其地表结构成山环水绕、平原居中的特点。
§3.3 “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
§3.4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昼夜气温相差达,地形为“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5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分布在青藏高原。首府拉萨称为“日光城”。
§3.6 “彩云南国”——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尤为显著。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泛学)
§4.1 “江河之源”——青海省:是我国两条大河的发源地。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4.2 “丝路咽喉”——甘肃省:南依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东部是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为著名的河西走廊。
§4.3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观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这里以伊斯兰教。
§4.4 “古朴秦川”——陕西省:南部是高耸险峻的秦岭山脉和宽窄不一的汉江谷地,而中部,则是被称为“关中”的渭河平原。
§4.5 “乌金之乡”——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黄河中游以东的黄土高原上,因地处太行上以西而得名。这里最著名的矿产就是“乌金”煤矿。
§4.6 “中原之州”——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黄河注入渤海。
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泛学)
§5.1 “天府之国”——四川省:人口众多。
§5.2 “西南山城”——重庆市:主城区是一座古老的山城。
§5.3 “壮美高原”——贵州省:地处云南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
§5.4 “九省通衢”——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5.5 “芙蓉国度”——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三面环山,湘、资、沅、澧四水汇聚于洞庭湖。
§5.6 “物华天宝”——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呈向北开口的盆状地形。
§5.7 “江淮之滨”——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淮河自西向东穿越省境北部。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却比较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显著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东濒太平洋,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国家。我国陆地疆界漫长,有14个邻国接壤。
中国走向世界: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6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8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其中谷类、肉类、棉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外学习: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2.世界最大的州——亚洲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7.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8.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9.世界最多居民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0.世界使用语言人数最多——汉语11.世界使用语言最为广泛——英语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1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非洲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极洲15.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16.世界热带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17.世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洲——亚洲南亚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19.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洲——欧洲20.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2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2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23.世界上最大的组织——联合国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26.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27.世界国家最多的州——非洲28.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29.世界最长的河——非洲尼罗河30.世界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31.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32.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印度3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4.世界石油储存最多——西亚35.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36.世界长绒棉出口最多国家——埃及37.世界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俄罗斯38.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40.世界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法国41.世界唯一跨三个热量带的国家——美国42.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43.世界输出工农业最多的国家——美国44.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亚马逊河45.世界河口平均流量最快的河——亚马逊河46.世界唯一一个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47.世界最大的独块岩体——艾尔斯巨石48.世界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49.世界含黄土最多的高原——黄土高原50.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之最
1.中国省级单位邻邻国最多——新疆2.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新疆3.中国跨纬度最广的省级单位——内蒙古4.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5.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6.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台湾玉山7. 中国最长的河——长江8.中国含黄土最多的河——黄河9.中国含黄土最多的高原——黄土高原10.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11.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1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3.中国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14.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单位——山东省
15.中国最冷的省级单位——黑龙江16.中国最大的海——南海17.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18.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19.中国最大的市——重庆市20.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21.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22.中国沿海最高峰——崂山23.中国长绒棉最多的省级单位——新疆24.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单位——云南省25.中国最大的牧区——新疆26.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27.中国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级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8.中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族——壮族29.中国雨极——火烧寮30.中国最广的气候灾害——干旱31.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