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计划

发布时间: 2021-02-18 20:14:47

1. 初一地理复习计划

无捷径,最好的方式是背地图 相信我 背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非常有用 并且标注各个地形回区 大致的国答家 六风七带 洋流 季风气候 特殊经纬线(例如:赤道与0度经线的交点为非洲的几内亚湾)特殊地貌 植被 都可以记一下 非常有用

2.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东半球;
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 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 洲相连,西南与 非 洲为邻,东与 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洲界线: 白令 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 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 1-7)。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图见课本P8 1-8,1-9)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 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
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
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23
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
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
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9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越南首都)金边(柬埔寨首都)、万象(老挝首都)、曼谷(泰国首都)、仰光(缅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31
4、人种: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比重最大。
6、东南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线。主要的旅游资源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图P33)。
备注:读图掌握东南亚主要岛屿、半岛,濒临海域、邻国和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国家、河流和城市;马六甲海峡位置。

第三节 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孟加拉湾,东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间: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对农业影响: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东北季风,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风→水旱灾害频繁。
(3)、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3、人文环境
(1)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3)官方语言:英语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3、绿色革命: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三、发展中的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

第四节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1)范围:由东欧平原和北亚地区组成,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一个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2)位置:纬度位置;东、西两半球;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
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分布: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P42
(2)地势特点: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较少,夏季较多。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东西部气候差异大,气温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4)河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欧洲最长的河流)。
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
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俄罗斯自然资源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
2、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地区:铁矿——库尔斯克;石油——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煤矿:库兹巴斯煤矿。
3、主要工业区及特点: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
5、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三、发达的交通:
1、交通特点:交通部门齐全,均很发达,但不平衡。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
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和管道运输。(1)客运主要方式:铁路和公路;(2)货运主要方式:铁路和管道。
3、俄罗斯管道数量多,与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丰富有关。
4、俄罗斯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1)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气温更高,气候更宜人;
(2)北部有冻土层,建设难度大,安全系数低;
(3)距离周边临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5、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全长3600米,是俄罗斯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P46
6、主要城市及其特点:莫斯科(俄罗斯首都)最大的城市,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摩尔曼斯克为终年不冻港。
7、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人对交响乐和芭蕾舞等艺术有这特殊的爱好。
(备注:在图上填注俄罗斯主要濒临水域、临国,地形区、山脉和河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城市;主要铁路和伏尔加河沟通的“五海”。)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一、范围:中东比西亚多了一个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
一、 世界热点地区
热点一:地理位置;一湾:波斯湾;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 ;五海: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热点二:丰富的石油;1.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2.分布及主要产油国: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国家;3.石油输出路线:P53运量最大好望角线。
热点三:匮乏的水资源: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主要的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约旦河。
热点四:宗教纷争;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主要是阿拉伯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看作圣城。

第二节 欧洲西部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平原,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
2、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3、地形,气候,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P61
二、人文环境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P60。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P61
3、繁荣的旅游业: P65 名校P38 3 (掌握图)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范围与位置:
1、范围:撒哈拉沙漠以南;
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一湾:几内亚湾;一半岛:索马里半岛;一岛:马达加斯加岛)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气候类型分布特点:(1)以赤道为中心,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2)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
3、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金刚石、铜。
三、人文环境
1、人种:黑种人的故乡;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①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品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农业。
3、人口、粮食、环境: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名校学案P42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P72活动3

第四节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位置; 纬度位置:赤道以南,南回归线穿过→热带,南温带;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
2、气候P76
3、河流:墨累河(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二、三个美誉: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1)、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2)、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P76活动1、(2)、2、(3)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采矿业发达。
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
原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东南部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东南部经济发达;东南部是移民最早登陆的地方,开发较早。
首都:堪培拉 工业中心,最大港口:悉尼 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世界第四)
一、范围与位置
1、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
2、位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
——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平原,西部:山地——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P84
3、河湖: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长度第四)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西根湖美属湖泊)
三、人文环境
1、人口:超过3亿;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民族:美利坚民族
2、经济:
农业:
(1)农业: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
(2)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p83)
(3)美国农业带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p85
工业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汽车城——底特律 硅谷——旧金山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第二节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一、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
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
4、资源:木材,水电丰富,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
三、人文环境
1、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
2、经济: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接近矿产产地。(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
农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为主,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P94 3
3、城市化问题: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尤为密集。(分析原因:自然,人文条件)。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工业中心:圣保罗。(掌握图上位置)
四、热带雨林:
1、环境效益: (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减少原因:外国公司砍伐,垦荒。
3、雨林减少产生的危害;森林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4、《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保护雨林。

第十章 极地气候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状况 陆地——南极洲 海洋——北冰洋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地区 北极圈以北地区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周围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分 以北冰洋为主,周围是欧洲、亚洲和北美大陆的部分
气候 酷寒、狂风、降水稀少 严寒、干燥
资源 淡水、煤、铁、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
主要动物 企鹅 北极熊
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 黄河站
居民 无定居人口 因纽特人
方向 南 北

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计划

人教版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亚洲及欧洲
1、亚洲:亚细亚 欧洲:欧罗巴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3、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半球和北半球。
5、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而此地区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
7、亚洲气候特征:
A.复杂多样,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干湿差异悬殊。
C.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8、冬季风: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丰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10、亚洲河网分布的两大特点:
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1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
B.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
C.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
D.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
13、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A.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B.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C.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E.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14、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
15、多瑙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伏加尔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16、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1天。
17、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6365575.html

4. 初一地理下册学习计划

借鉴一下
初一地理复习计划一: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

1、现在试题的一大特点是灵活、联系实际,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析图、解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识图、会用图、能根据图示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到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4、使学生通过复习既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1、现状:A、复习时间较短,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B、一部分学生仍不太会读图,个别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C、不过学生有信心继续学好地理知识,各班学风浓厚,争取取得好成绩。

2、对策:

①一方面:发放复习资料,强调复习方法,复习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对于易错难写字要动手写写,为防止走神,边记
边念。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确。教师每堂课先点一下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大部分时间留
给学生自己。各班分组进行基础知识过关,课代表每天公布当天复习内容,要求组员到组长处过关,并签名。

②第二方面: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主讲全品上的课时练习。

③第三方面:落实。每天抽查几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情况,及时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图:南亚、东南亚、西亚、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等地图

初一地理复习计划二: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计划(641字)

一、复习目的要求

通过对七年级<<地理>>的复习,使学生融入世界地理的氛围,掌握地理是学什么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等。使学生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东西: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学到地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教材的复习,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能学以致用的
能力。

二、复习重点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复习重点:主要是认识地球和地图;学习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

三、复习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方向,以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学生不容易区别。

2 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不容易理解是难点,而且比较能通过图来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

3内容简练,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

4内容多,时间短是复习的又一难点。

四、复习的方法措施

1、严要求、严格规范好课堂复习秩序,确保复习效率。

2、挑选出精练的复习资料,并配备好答案。

3、课堂上把注意力应放在中下层学生身上,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

4、课后一定要让未过关的学生补测过关。

5、通过模拟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复习的内容。

五、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复习总时数6课时复习起止时间18周至19周

5.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计划

1.亚洲主要位于 东 半球、 北 半球
2.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七大洲中最大.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3.亚洲按地理方位,可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5.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7.亚洲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1.1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

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5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地形、半岛: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西欧平原 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
海洋、海峡: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罗的海 ⑧英吉利海峡 ⑨地中海 ⑩直布罗陀海峡

6. 七年级下册地理学习计划

一、学习前先预习。
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在重要的地方,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认真上每一节课。集中注意力,思考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没有听懂的地方课后向老师提问,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融会贯通。
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与节奏。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掉以往学习的粗心、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写边问、不独立思考等学习恶习。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严格遵守。
四、 重视地图学……
能画的图尽量画,画图注意细节,重视各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平时多看地图,把所有课本知识一定要落实到地图上。
五、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改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待大小考试的成绩要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自省,不骄不躁。
重视地理学习,提高地理成绩的同时提高其他课的成绩,希望本学期成绩能有很大的进步。

7. 六年级七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各国。
1、 重要的地理位置: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周围有五海,分别是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
2、 丰富的石油资源:
①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②石油分布:
③主要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④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石油输出路线:
a: 运向日本(东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b: 运向西欧、美国(最短西行航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C:运向西欧、美国(较远的西行航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 匮泛的水资源:是战争的导火线,是本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4、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圣城。
5、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着“阿拉伯国家”。
§2、欧洲西部
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2、 欧洲联盟(欧盟), 欧元
3、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首都。
4、 欧盟进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贸易最大的地区。
5、 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6、 欧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是:
7、 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是:
8、 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国。

9、 繁荣的旅游业:
10.主要的旅游地其所在国家:伦敦塔桥(英国),风车(荷兰),北欧峡湾风光(挪威),阿尔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西班牙斗牛,地中海沿岸风光(意大利),雅典巴特农神庙(希腊)。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
2、 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故萨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3、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
4、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称为赤道雪峰。
5、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①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
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
④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建立出口加工区,发展旅游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6、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达3.0%),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雨林气候。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8、 粮食供应不足,生产水平落后,开垦草地和森林,致使环境恶化,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9、 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是很多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如咖啡、可可;
10本区很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刚石、铜。

§4、澳大利亚

1、 澳大利亚的四个别称: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3、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4、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P74图8.37,了解农牧业带的分布。)

5、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2.5人/平方千米,大约为中国的1/46。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出口产品中,除羊毛之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6、 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高原为主。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在P75图中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盆地、北艾尔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马里亚岛。)

7、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铁矿;东部沿海的煤矿和东北部的铝土矿。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分布:铁矿(西部)、煤矿(东部)、铝土(北部)。(P77图8.40知道几种矿产在图中的位置)

8、 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9、 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P77图8.40记住主要城市在图中的位置)

10、 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和南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P76图8.39 指导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1、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12、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13、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它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因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它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农业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②半球位置: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②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领土组成:本土由48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4、人口: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玑和纽约。
5、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
6、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形成原因
乳畜带 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

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玉米带 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棉花带 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己经衰落。现己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

种作物区
小麦带 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

发良好的条件
畜牧和灌溉带 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 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二、美国的工业
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2、三大工业区

工业地区

主要资源

东北地区

煤、铁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西部地区

森林、金矿

南部地区

石油

墨西哥湾的港口和便利的铁路运输

太平洋沿岸的良

港和贯穿美国东

西的铁路等

运输条件

石油、宇航、

飞机、电子等

钢铁、汽车、化学

主要部门

主要城市 纽约、华盛顿 休斯顿、亚特兰大、 旧金山、洛杉矶

芝加哥、底特律 新奥尔良、达拉斯 西雅图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第一节 美国

一、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二、.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东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

2、纬度位置:主体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位于热带

1、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人种构成中白种人占84%,其次为黑种人占13%,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

2、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文化、语言和生活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4、美国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5、美国的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6、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7、记住P82页图9.5及图上3个框内的内容(在图中知道以下地理要素: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经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圣劳伦斯河);记住P85图9.9主要农业带在图中的位置。

8、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9、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中心。

10、记住P87活动1(2)的主要工业城市在图9.12的分布。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3、在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其上覆盖着地球一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9.18: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

4、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6、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

8、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0、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界议程>

11、热带雨林的作用: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调节全球气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圣堡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13、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巴西的位置、人种和工农业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
2、民族大熔炉: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种汇集在巴西,他们之间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混血种人占40%,黑人占6%,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4、工业:巴西铁矿、水能资源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四、巴西的环境问题和城市化问题
1、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位于巴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应。但是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的。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0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2、城市化问题: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2、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严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4、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5、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

6、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7、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8、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上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10.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11、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
中国的疆域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
我国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2. 我国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江主航中心线的汇合处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难群岛曾母暗沙
我国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我国最北端: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3. 两大内海:渤海 琼州海峡
岛屿和半岛:山东半岛 海南岛 台湾岛
四大临海:黄河 东海 南海 渤海
中国的邻国
中国与14个国家路上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的行政区划
1. 采用省,县,乡 三级区划
2. 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截至2000年12月底,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达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2.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1. 我国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
2.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的平方)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众多的民族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大家庭励生活着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期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统称为少数民族。
2.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最少的是珞巴族,约3000人。
少数民族的分布
1.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 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中国的地势特征
1. 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2.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 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4. 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分布着盆地和草原。
5. 从第二级阶梯向东,的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
6. 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
中国的地形特征
1.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3. 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山脉—武夷山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横断山脉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山脉等。
我国还有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一些大的地形单元。
4.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5.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6. 三大平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7.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8.“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黑土地”东北平原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的变化
1. 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3. 1月0°C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4. 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5. 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温度带
五个温度带: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降水的变化
1. 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2.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3.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干湿区
四类干湿区: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第四节 天气与气候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阴晴,冷热等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
绿色部分:陆地 蓝色部分:海洋 白色部分:云团 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中国的气候特征
1.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 季风气候显著
3. 在我国,把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认识河流和湖泊
1. 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2.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3. 相邻的流域之间以高地分隔,高地两侧的流水顺着地面斜坡分别流入不同的水系,这些高地被称为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分水岭。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1. 主要河流:长江 黄河 黑龙江 淮河 珠江 雅鲁藏布江等
2. 主要湖泊:青海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黄河
1. 黄河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和河南省旧孟津,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
3.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的水能资源约占黄河干流的1/2。目前,这里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多座水电站
4.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
5. 黄河流入下游地段后,河道逐渐变宽,坡度变小,水的流速也逐渐减慢。这样,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就会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从而形成了“地上和”(悬河)
长江
1. 我国第一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后,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
2.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中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航运条件极为优越,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7万余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65%,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8.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地理:
第八章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在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欧洲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欧洲西部。
3.欧洲人以白种人为主;郁金香、风车是欧洲西部哪个国家的象征荷兰。
4.欧洲西部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均匀。
5.欧洲西部的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6.欧洲西部人们称的“绿色金子”指牧草。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与发达的畜牧业有密切关系。
7.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组织。目前欧盟的成员国共有25个。欧盟成员国使用共同的货币是欧元。
8.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南部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峡湾曲折幽深、中部山地登山、滑雪
9.城市与相应著名旅游项目:
巴黎------艾菲尔铁塔; 鹿特丹-------围海造田、风车 ;维也纳-----音乐之都
罗马-----古代斗兽场; 威尼斯-----“水城”; 雅典-----巴特农神庙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①)
2.下列河流与注入海洋组合正确是刚果河——大西洋(去年期末题选择②)
3.当前困扰非洲各国的三大问题是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去年期末题填空①)
4.非洲气候叙述,正确的是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非洲地形叙述,正确的是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5.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而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因为东部地势高、气温低
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7.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粮食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8.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最初是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
9.撒哈拉以南非洲向发达国家进口物资主要是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10.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11.解决非洲粮食问题应该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③)
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是悉尼(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④)
3.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南部隔海与南极洲遥遥相望。
4.澳大利亚地形分三部分,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②)
5.目前,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6.澳大利亚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澳大利亚周围是海洋,与其最近的大洲是亚洲
7.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种类的是鸭嘴兽、考拉、袋鼠、鸸鹋
8.澳大利亚保留着很多古老种类,因为长期孤独存在南半球海洋上,与其他大陆联系少,生物进化 缓慢
9.澳大利亚70%以上羊只,集中分布在混合经营地带,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降水较多,牧场广布
10.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农牧业带是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11.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12.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因而热带气候分布广。
13.澳大利亚就东西半球而言,位于东半球,就南北半球而言位于南半球。
1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5.澳大利亚有很多矿产出口,我国上海宝钢也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
16.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2000年9月,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举行。
第九章第一节 美国
1.美国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_(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⑤)
2.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是密歇根湖(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⑥)
3.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工业中心是洛杉矶(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⑦)
4.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去年期末试题选择12)
5.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⑦)
6.美国西部高大山脉是落基山脉,东部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著名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④)
7.美国东西两侧濒临的海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布在美国西部的著名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8.在美国人种的构成中,占绝大多数的人种是白种人 ,美国的居民是美利坚民族。
9.密西西比河长度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五大淡水湖,湖水最终流入大西洋
10.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的美国海外州是夏威夷州,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1.美国的主体部分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的有玉米、大豆、棉花
12.北美五大湖中,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的是苏必利尔湖
13.美国许多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常居第一位的工业品是合成橡胶、轮胎、铝等
14.美国东北部工业城市是底特律、芝加哥、匹兹堡,著名的“汽车城”是底特律。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纽约。
15.美国西部最大港口,华人华侨最集中城市旧金山。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中心是硅谷,位于旧金山附近。
16.美国本土部分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17.美国五大农业带中,分布最南的农业带是棉花带,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带是乳畜带
18.美国经济增长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两个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仅占18%。
19.美国发达的经济,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 和破坏全球环境的基础之上。也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20.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他们主要布在纽约、旧金山、洛山矶等城市。
21.美国只有2个陆上邻国,南面的是墨西哥,北面的是加拿大。
22.美国西部有一系列平行的南北走向的山脉,都是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
23.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第二节 巴西
1.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③)
2.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⑧)
3.巴西城市化问题严重的城市是圣保罗(去年期末试题选择⑨)
4.热带雨林的作用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态环境等(至少三点)(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⑥)
5.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巴西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白种人
6.全世界希望巴西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热带雨林
7.下列各组农产品中,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咖啡、甘蔗、柑橘
8.最早来到拉美的殖民者是欧洲人,他们把这里土著居民叫“印第安人”。
9.亚马孙流域原始森林正以惊人速度减少,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
10.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铁矿
1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12.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是圣保罗。首都是巴西利亚 ,城市轮廓为飞机状,象征巴西的腾飞。
1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巴西人热衷的民间娱乐活动是跳桑巴舞
14.在欧 洲和拉丁美洲,足球是参加活动和观看比赛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巴西足球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15.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是伊泰普电站,位于巴拉那河
16.巴西居民通用的语言及多数人信仰的宗教分别是葡萄牙语、天主教
17.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是狂欢节
18.巴西东临大西洋,北、西、南与众多国家为邻,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9.巴西首都在热带,但四季如春,终年繁花似锦,因为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较高
20.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混血种人约占40%,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创造了玛雅文明
21.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因为气候湿热,原始森林密布,环境险恶,不适人类居住
22.巴西的城市人口要占到人口总数的3/4,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性。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岛屿(去年期末试题填空⑤)
2.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南极洲(去年期末试题选择10)
3.南极半岛东西两侧所临的海洋是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去年期末试题选择11)
4.在南极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应该坐南朝北(去年期末试题选择14)
5.“我是南极的主人,。。。人家说我像绅士。。。”材料中的“我”是企鹅(去年期末试题选择15)
6.北极有世界最大的格陵兰岛 ,濒临北极地区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
7.目前已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实验站的国家达到了18个
8.北冰洋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白令海峡,南极周围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抱
9.一支探险队,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他们站在了南极点
10.南极洲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洲的面积在七大洲中大于欧洲和大洋洲
11.南极地处高纬度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有“世界寒极”之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
12.北极圈穿过 亚、欧和北美洲。北极矿产主要有石油 天然气 煤、铁。
13.从直升机上接受反射的无线电信号,目的是测量南极大陆岩床上的冰层厚度
14.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圆柱样品,可以获得南极过去数千年的降水和气温记录
15.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 ,最主要原因是地处高纬地区。
16. 1959年,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 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17.南极是七大洲海拔最高的洲,因为大陆上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
18.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是南极洲,与南极洲相距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两洲之间是德雷克海峡
19.我国分别在南极乔治王岛和南极大陆上建立了长城 站和中山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
20.南极地区是个巨大资源宝库。不仅有铁 、煤 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21.试一试:你能根据上述资料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吗:
南极洲气候资料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 ℃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 ℃以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大部分地区的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试试看!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去年期末试题材料1)
22.为什么称南极为“白色沙漠” 降水十分稀少,降水量和沙漠地区大体相当,且为冰雪覆盖。
23南极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②海拔最高的大洲 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9.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急求一份地理复习计划!人教版的!七年级

人教版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亚洲及欧洲
1、亚洲:亚细亚 欧洲:欧罗巴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3、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半球和北半球。
5、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而此地区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
7、亚洲气候特征:
A.复杂多样,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干湿差异悬殊。
C.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8、冬季风: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丰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10、亚洲河网分布的两大特点:
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1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
B.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
C.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
D.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
13、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A.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B.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C.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E.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14、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
15、多瑙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伏加尔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16、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1天。
17、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