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11地理七年级答案
『壹』 随堂 1+1 语文七年级上期的参考答案 人教版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页
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
⑵在“朗诵”后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 我和小伙伴们、父亲
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第3课 短文两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记》 席慕容 画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后扬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 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作者心灵受到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贝壳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长、空间更多,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高质量。
2.不能换。“小心翼翼”是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这里指极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从悬崖往下爬;“一丝不苟”是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的意思,这里指上苍精心给贝壳制造出精致的居所。
参考答案 第2页
3.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课 紫藤萝瀑布
一、 1.略
2.宗璞 《铁箫人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3.⑴删掉“对于” ⑵在“素质教育为主”加“的方针”
4.给我一次苦难 让我变得坚强
二、
1.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朵繁密的特点,富有情趣。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花比作张满的帆,形象地写出花儿生机勃勃的特点;又把花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形象地写出花美丽可爱,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开得盛大,气势非凡、灿烂辉煌的特点,表达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2.略
第5课 童趣
一、 沈复 清 文学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二、 1.2.3.略
三、 之:的 /不译/代词,代”昂首观之”/ 代词,它们,指蚊子
为: 当作,作为 / 因为 / 被 观: 看 / 景观
其:代词,它的 / 自己的 / 代词,这
2.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土墙花台 观虫斗,驱蛤蟆
2 初一答案
3.视力好并且乐于仔细观察;还拥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参考答案 第3页
四、1.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母爱
第6课 理想
一、 1.2.3.略
4.⑴删掉“看到”或“使” ⑵删掉“以后”
5. 示例:(1)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2)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罗盘和船舶,生动形象地说明理想能给人指明方向,有巨大的作用。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形象地写出理想能唤醒人的良知,引导浪子走上正途。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今日之花、今日之芽,形象地说明只要为理想而奋斗,明日就会收获成功。
2.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此为理想而奋斗,趁着这个美好的时代。
三、1.⑴闻道龙标过五溪。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2.好逸恶劳 贪得无厌
第7课 短文两篇
一、 1.2.3.略
4.假如我是春风,我将吹绿所有荒凉的原野;假如我是阳光,我将温暖所有冰冷的心灵。
5.⑴描写、议论 ⑵议论、抒情 ⑶记叙、议论
二、1.⑴从事伟大的事业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许多,所以说神圣的事业总
参考答案 第4页
是痛苦的,但是,也正因为承受住了这种磨砺生命才有价值。
⑵经历的第一次越多,生命的体验就越多,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
2.略
第8课 人生寓言
一、 1.2.略
3.周国平 《周国平文集》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⑴删掉“由于” ⑵把“一倍”改为“一半”
5.⑴ 汶川地震后,国人积极捐钱捐物,争当志愿者。
⑵全国人民救灾的图景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1.⑴“绷”是把心弦拉得紧紧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白兔因为拥有月亮而变得紧张不安,患得患失,失去了原有的闲适心情。
⑵用“牢牢”来修饰“盯”,形象地写出白兔惟恐宝藏丢失,紧张不安的样子。
2.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9课 我的信念
一、 1.2.略
3. 玛丽•居里 波兰 《现代人的智慧》
4.⑴删掉“的原因”或“为什么” ⑵把“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5. 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肯定是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
②向全球公开征集儿童笑脸的照片将在文艺表演尾声的一个特别瞬间展现。
二、1.人类需要那些为了事业而不惜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的科学
参考答案 第5页
家。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全身心投入到事业的人,社会才得以发展。
2.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⑵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10课 《论语》十则
一、1.2.3.4.略
5.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 主谓间,不译 / 代词,指”一言”
为:替,给 / 当,做 / 就是 以:凭借 / 把 / 来
而:却 / 顺接关系,之后 / 并列关系,而且
第11课 春
一、1.2.略
3.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散文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热爱赞美之情
4.⑴删掉“基本上”或“完全” ⑵删掉“是否”
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开得热闹、繁多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特点:新、美和力。
2.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⑵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参考答案 第6页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一、 1.2.略 3.⑴删掉“不” ⑵删掉“由于”或“使”
3 初一答案
4.①2008年初以来,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现消费者宁愿赔偿违约金也要求开发商退房的现象。
②开发商是不会轻易接受退房的,而最坏的结果是补偿差价。
二、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这一圈小山比作摇篮,形象地交代济南的地理特点,突出济南城暖和安适的特点。还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山人的行为,体现小山温情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形象地写出雪景的清雅美丽。
第13课 夏感
一、 1. 2.略
3.⑴ 把“任意”和“被帝国主义列强”调换位置 ⑵删掉“以上”
4.①能源和原料价格的上涨带动日化企业也开始提价,宝洁公司全球总部正式宣布全球提高产品售价,最高提价幅度达16%。
②所有产品的调整都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植物的长势比作一锅水逐渐沸腾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生命力的蓬勃。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浪比作海浪,又赋予麦浪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金黄的麦浪翻滚的壮阔场面。
2. “酿”是逐渐形成的意思,这里写出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发展壮大,形象地表现夏天到来时气势之盛。
参考答案 第7页
第14课 秋天
一、 1.略
2.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3.(1)删掉“基本上”或“全部” (2)删掉“通过”或“使”
4.略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镰刀吃饱了稻香,富有情趣,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农家丰收,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⑶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
三、
1. ⑴君问归期未有期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讽刺笔法 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第15课 古代诗四首
一、 二、略
三、1.⑴“平”字形象地写出潮水上涨与岸齐平的景象,与“阔”字相照应,描绘出一片开阔的景象。 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 ⑴燕啄春泥 草没马蹄 喜悦
⑵“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春花就要姹紫嫣红开遍,令人眼花缭乱的美景,富有动态之美。
3.景物烘托 十 悲凉 天涯游子的悲哀及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第8页
第16课 化石吟
一、 1.2.略 3.张锋 《科学24小时》 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赞颂
4. ⑴把“无穷的”和“蕴藏着的”换位 ⑵删掉“不”字
5. B
二、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化石比作珍贵的密码,生动形象地写出化石蕴含着珍贵的生命信息,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2.照应开头,有问有答,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1.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乌龟非要学飞翔,结果摔死的悲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一、 1.略
2.⑴朱泳燚 说明文 如何看云识天气
⑵说明事物的情况、特征或道理的文体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等
3.⑴将“幡然悔悟”改为“恍然大悟”
⑵将“振振有词”改为“慷慨陈词”
4.语文是一座绚丽的花园,优美的诗文让我流连忘返,生动的课堂让我获益匪浅。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棉被等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⑵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卷云比作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生动形象地写出卷云洁白、轻盈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9页
2.⑴打比方 ⑵ 作比较
3.⑴“往往”和“常常”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薄云常是晴天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是阴天的象征,而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初一答案
⑵“可能”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华环由大变小可能会转成阴雨天气,但并不绝对如此,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8课 绿色蝈蝈
一、1. 2.略
3.法布尔 法 昆虫学家 《昆虫的故事》
4.⑴在“献爱心”后加上“的活动”
⑵在“防止水土流失”后加“的作用”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狂热的狩猎者,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的凶猛。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歌手,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叫声优美动听。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蝈蝈的大翼比作薄纱,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外形的优美。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抓住蝈蝈捕食时、被关在笼里时和进食时的特点,使行文生动,描写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
三、略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1. 略
参考答案 第10页
2.朱长超 《20世纪科学发展纵横谈》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
3.⑴删掉“极为”或“十分”
⑵把“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换位
4.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截止目前,全团共动员组织四百九十一万多
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参与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服务工作。
②截止目前,全团共募集捐款十一点二亿元,筹集物资价值五点五亿元。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土星5号”比作昂首挺立的巨人,形象表现火箭的高大雄伟的姿态(也可从拟人角度)。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船比作孤舟,形象地写出飞船在茫茫宇宙中孤单而渺小。
2.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一小步,对他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人类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标志人类科技发展又迈向一个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3.略
第20课 山市
一、 1.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二、1.2.3.略
三、1.数:几 /动词,计数 然:然而 / 竟然 / ……的样子
2.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3.当时科学水平没发展到可以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地步,当时的人们又迷信,所以把“山市”称为“鬼市”。
4.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参考答案 第11页
四、1.⑴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2.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爱
第21课 风筝
一、1. 略
2.鲁迅 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散文诗集《野草》 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却无法补救的事 严于自我剖析、自省
二、
1.作者由眼前冬季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春二月的风筝,所以美好的回忆让他感到春意荡漾开来。传达出怀恋之情。
2. 眼前的风筝给我带来关于故乡和儿时的美好回忆,而我因为扼杀了弟弟儿童游戏的天性却得不到宽恕,这种沉重的心情和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
三、
1.(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需要艰苦的奋斗。
(2)动物寓言 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第22课 羚羊木雕
一、 1.略
2. 张之路 《东方少年》 羚羊木雕
3.⑴在“最要紧的是”后加“有” ⑵删掉“左右”
参考答案 第12页
4. 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二、
1.“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贵重的木雕,我因为对朋友反悔了而无比难过。
2.写月光的凄冷,烘托心情的哀伤。
3.结尾以一个反问句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5 初一答案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
三、1.⑴沉醉不知归路 ⑵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2.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纯真童趣
第23课 散步
一、 1.2.略
3. 莫怀戚 《中国青年报》 一家人散步 浓浓亲情
4.⑴把“迫使”改为“导致” ⑵把“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5. 参考: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己遐想。
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己欣赏。
二、
1.可以。本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的情形,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融融亲情。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主题。
2.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对于我和妻子来说母亲和孩子就是我们的全部,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3.⑴用“随意地”来修饰“铺”,准确传神地写出绿色充满大地,一切充满生机。
参考答案 第13页
⑵写南方初春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出我们一家人出行时愉悦的心情。
4.略
第24课 散文诗两首
一、 1.略
2. ⑴印度 泰戈尔 文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诗选》
⑵冰心 谢婉莹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往事》
3.⑴将“发挥自己的”和“充分”换位 ⑵删掉“将近”或“多”
4.略
二、
1.结尾总结全文,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赞颂母爱的伟大。
2.把儿童比作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也闪耀着母爱的光辉。
3.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4.略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一、 1.刘义庆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聪颖机智
二、1.2.3.略
4.而:不久 / 就 / 并且 / 却 则:就 / 就会 / 那
三、 1.融洽 欢快 轻松 2.子之辈的年轻人 子女
3.不失礼。因为友人失礼在先,不但不守信用,还对子骂父,极为粗鲁无礼,对这样的人就该这样,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失礼。他毕竟是长辈,而且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参考答案 第14页
4.“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盐和雪的颜色及下落的状态很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在风中上扬,飘舞方式与雪不同。比喻首先要做到形似。
“柳絮”一喻好。因为他给人以春天就要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一喻缺少的就是意蕴。
5.“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一、 1.2.略
3.安徒生 童话作家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4.⑴删掉“通过”或“使” ⑵把“及时纠正”和“随时发现”换位
5. (1)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原。
(2)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二、1.略
2.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⑶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
一、1.略
2. 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
3.⑴把“却能”改为“都能”
⑵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前加“演出”。
4. 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5. 略
二、略
参考答案 第15页
第28课 女娲造人
一、 1.2略
3.袁珂 《神话故事新编》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4.城市居民的主食中米不再占主导地位,面和粗粮有明显提高;而农村居民,粗粮下降,米面占主导地位。
5.⑴删掉“不”字 ⑵删掉“到配制而成的”
二、1.略
2.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⑵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29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 1.2.略
3.⑴把“七月”和“内蒙古草原”调换位置(或把“季节”改为“地方”)⑵把“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
4.⑴每个人应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应突出精神生命)
二、
1.要帮助关爱弱者,用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带给别人幸福,自己也会获得幸福。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执着追求,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2.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声音,语气舒缓,琅琅上口。
三、
1.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⑵再回头已百年身
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拟人化 狡猾 怯懦
参考答案 第16页
第30课 寓言四则
一、
1.《伊索寓言》 讲动物故事
2.《韩非子•说难》 思想家 《韩非子》
3.《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鸿烈》
二、
1.不可盲目地自高自大。
2.胜利之时不可骄傲自大,得意忘形。
3.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能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4.祸与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
三、略
四、
1.故:因此,所以 / 旧的知识 / 原因,缘故 / 原因,缘故
亡:丢失 / 逃跑 将:将会 / 带领
2.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⑵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3.略
『贰』 七年级地理随堂优化训练练习卷的答案(人教版)
问你老师,你老师应该有,置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置于他给不给你,那就看你了,也可以打点话跟出版社联系联系的
『叁』 初一随堂小考11-12页答案
.音标基础知识 1.汉语中,我们用汉语拼音来标注汉字,在英语中用来标注单词发音的符号就叫 2.英语中音标共有 3.元音分为_ 辅音分为_ 和_ 和_ pig it [di:] [ki: d] [b?t?] 。 个。分为 。 、 两大类 _。其中 big deep [ki:] [p i:t] [d?t?] 发音时声带不震动。 key beat [gi:] [b i:t] [k?t?] [pi:d] [b i: k] [g?t?] [bi:d] [d?t] [ti:d] [t?d] 二.看单词写出音标 tea pea bee eat 三.看音标读单词 [pi:] [di:p] [p?t?] [bi:] [di:b] [t?d?] [ti:] [bi:p] [k?d?] [p?d?] [d? k] 一.音标基础知识 1.汉语中,我们用汉语拼音来标注汉字,在英语中用来标注单词发音的符号就叫 2.英语中音标共有 3.元音分为_ 辅音分为_ 和_ 和_ pig it [di:] [ki: d] [b?t?] 。 个。分为 。 、 两大类 _。其中 big deep [ki:] [p i:t] [d?t?] 发音时声带不震动。 key beat [gi:] [b i:t] [k?t?] [pi:d] [b i: k] [g?t?] [bi:d] [d?t] [ti:d] [t?d] 二.看单词写出音标 tea pea bee eat 三.看音标读单词 [pi:] [di:p] [p?t?] [bi:] [di:b] [t?d?] [ti:] [bi:p] [k?d?] [p?d?] [d? k]
『肆』 七年级地理练习册的答案
南宁-杭州-兰州-长春
1.B A
2.30 6
3.大 小
4.哈尔滨 广州冬天可以种水稻回,哈尔滨冬天不能种水稻。
三.
1.B
2.C
3.B
4.C
5.A
6.D
四:答山东省-暖温带-冬小麦、温带水果
吉林省-中温带-春小麦、甜菜
湖南省-亚热带-水稻、亚热带经济作物
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寒区-青稞
湖南省-热带-热带经济作物、水稻
自己做的。不知道对不。不知道跟你题目一样么.
『伍』 学生周报2014-2015地理七年级答案第十一期
初中三年从未做过地理作业(是老师从来不布置,真的)我还是现在才知道地理有周报
『陆』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半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卫星图片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
10、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气节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3、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转 昼夜更替
地球运动 不同地方时间差
公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14、五带的划分: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特点: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7、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米;大洋州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米。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 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大洋州 东半球 亚洲、非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河流、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5、海峡: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半岛:半岛是绿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5、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
7、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8、红海处于板块的开展边界,地中海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9、大西洋是由地壳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10、跨洲国家: 埃及:非洲、亚洲 俄罗斯:欧洲、亚洲 土耳其:欧洲、亚洲
第三章
1、 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的时间里的天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
⑤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区少。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1、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海洋上2月最高,大陆上8月最低。
2、 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 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①赤道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③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5、 各类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亚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亚马逊流域。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
③温带地区,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6、 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7、 气候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5、 乡村与城市的形态:
差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
城市 便利 密集 楼房层次高、排列密集 非农生产
6、建筑与环境地理的关系:
地区 环境 建筑分布
东南亚 湿热 云南傣族、低纬度地区
北非 干旱、炎热、风沙大 西亚、黄土陕西高原、内陆
极地 严寒、大风 冰屋
注:还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各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红海 曼德海峡
『柒』 七年级上册地理答案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基础过关
1~6 D.D.A.B.C.B.
课后巩固
1~4 B.C.A.A 5.应针对图像提问,且所提问题具有地理性。答案略。6.丽丽:不可行 贝贝:可信 明明:不可信 玲玲:不可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第一课时 地图三要素
基础过关
1~7 A.B.C.A.D.D.C
课后巩固
1~4 A.D.D.D 5.(1)D (2)B (3) A (4) C 6.先判断东西方向(左西右东),再判断南北方向。答案略 7.(1)1.地图中有严格的方向规定而照片上没有方向的规定。2.地图是按照比例尺来绘制的,所以可以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而照片没有比例尺;3.地图制作时须对地面事物进行综合,只表现作者认为需要表现的内容,而照片则是对可见的食物无差别显示;4.地图终能表现不可见得事物......(2)标注略,符号可以用小点,也可以用于建筑物外形相匹配的符号。把恰当的符号标在正确的位置,并要有正确的文字注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和纬线
基础过关
1~8 D.A.B.B.A.A.B.B.
课后巩固
1~6 C.B.D.C.A.C. 7(1)北极 南极 极半径 赤道半径 赤道 (2)5.1亿 6371 4万 8.略
第二课时 经线、经纬网和地球的运动
基础过关
1~9 B.B.C.B.A.A.A.B.C.
课后巩固
1~9 C.D.B.C.C.C.B.A.A. 10.(1)40°N 40°W (2)正西 正南 东北 (3)东 北 (4)甲和丙 甲和乙 (5)略 11.(1)略(2)东南 (3)东 北 西 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