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教材分析
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2、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2)台湾的经济特色。
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四、说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五、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同学们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明末、清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计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4.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5.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作如下的补充:(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 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重点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上,我分三步解决: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由图例可知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农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从70年代后降到最低点,而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从6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到70年代后占主导地位。)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指导学生阅读材教材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第三步是根据图表绘制折线图的训练。我先把第一产业的曲线图绘出,再引导学生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曲线图。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
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然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可以向地理教师及地理教研室索取。
⑶ 地理说课稿中八年级下册学生学情怎么写
学习情况分析班级整体水平分析: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整体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基础知识,同学们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关于发表自己的间意见与感觉的能力就更差了。普遍学习不够积极不够主动。在这个班里学困生较多,他们的基础量特别差,有许多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及能力都没有,计算也不会,基本的分析能力也欠缺。
⑷ 八年级下册地理全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教本组成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版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权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部分是分四章分别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区域的差异进行具体介绍。分别选取了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长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台湾省、塔里木盆地、三江源地区等作为具体的案例对中国的各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做出具体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中国在世界中,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取得哪些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再谈我们在发展中面临哪些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最后提出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⑸ 如何进行地理学科教材分析
首先要明确中学地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在现代地理教育中有很多具体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口观、资源观与环境观等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结合我国山地面积广、平原面积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资源观教育,就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中学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
宏观分析又称整体教材分析,是从中学地理教材的整体出发,分析教材产生的背景和使用背景、教材整体结构、教材资料储备的过程。旨在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目的和实际具有的教育功能。
了解教材的时代背景
2.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
3.资料储备分析
所谓资料储备就是指教师积累的各种教学所用的材料,而资料储备分析则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功能及教学实际需要,确定为补充或改组原有教材所需要搜集资料的范围和途径的过程。
(二)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
划分教学因子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
3.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
4.分析知识教育功能
5.分析培养能力的功能
⑹ 八年级下地理各章知识要点及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及思维导图: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6、南方地区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7、地形特点: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11、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1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1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1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15、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17、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8、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19、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0、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1、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⑺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中国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7、最低点——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8、最长的河流——长江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11、最大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19、最北的村庄——漠河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23、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2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25、中国最高的悬河——黄河26、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27、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29、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30、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35、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31、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32、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33、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区---海南省34、领土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42、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35、领土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36、领土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37、最大的半岛——辽东半岛,第二大半岛——山东半岛。38.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39.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 40.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黄土高原 41.地势最低平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2.最北的盆地——准噶尔盆地43.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四川盆地 44.最崎岖的高原——云贵高原45.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46.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江57.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58.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9.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0.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61.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 62.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镇 63.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64.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6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干旱68.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市6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云南省70.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71.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72.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海南7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地区——西北地区74.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75我国惟一临海的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76侨乡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77我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78一年中,我国降水最集中的时期——夏秋季节79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80我国大河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黑龙江
81在各种海洋污染物中,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最大的——石油污染
82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83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
84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
85最机动灵活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
86速度最快、运量最小、运价最高的运输方式——空运
87速度最慢、运量最大、运价最低的运输——水运
88我国通航里程最长、内河航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长江;第二位则为京杭运河
89我国目前在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90我国湖泊数量最多的省——西藏自治区
91台湾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最高的山峰——玉山;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海港——高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高山族
92我国南方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水果——柑橘
93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94我国水能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以长江水系为主。
世界之最
9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96.世界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
97.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98.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99.世界跨经度最广的洲:南极洲100.世界跨纬度最广的洲:亚洲
101.世界人口最多的洲:亚洲10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103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洲:非洲10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105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106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107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108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
109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110世界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111世界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112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113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114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1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1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117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18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19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120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12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122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
124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
125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故宫
12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127世界最长的城墙:我国的长城。
128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29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130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132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鹿特丹。
133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141世界大陆最低的地方:死海。
143世界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
144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9个国家):多瑙河
145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146有“千湖之国”之称的国家:芬兰147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148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149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150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151世界最长的纬线——赤道
152太阳直射最北的纬线——北回归线
153太阳直射最南的纬线——南回归线15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155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156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157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58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59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14时左右
160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日出前后
161一年中,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
162淡水资源中水量最多的水体——冰川
163世界上铁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及美国
164世界上煤炭产量居首位的国家——中国
165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波斯湾沿岸)
16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167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
168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16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70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71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东亚
17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17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174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东南亚
175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176世界上三大产棉基地——中国、美国、中亚
177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
178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非洲
179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南非
180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生产国——几内亚
181世界输出工农产品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美国
182世界贸易额最大的国家——美国
183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平原)
184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阿根廷
185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186世界位置最南、冰川最多、淡水资源最丰富、平均海拔最高、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我国的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⑻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作坊与手工工场的区别;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2、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3、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
商人的地位变了 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思考题)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西欧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意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运动) 1、教皇奶牛称呼的由来 2、宗教改革领导人--路德3、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 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3、布鲁诺---宇宙无限论 4、牛顿-----物理力学(万有引力)
理性之光(17-18世纪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2、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发现新大陆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客观条件2、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和贡献
全球联系的加强(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荷兰----海上马车夫)
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英国—日不落帝国)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议会军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产生(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年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2、来克星顿枪声---拉开独立战争序幕 领导人----华盛顿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4、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三权分立),确定共和政体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1793年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使革命达到顶峰(三次起义的成果)3、革命文件《人权宣言》 领导人—罗伯斯庇尔4、法国革命的意义;法国政体—共和制5、拿破仑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最后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2、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兴起棉纺织业发达,出现徽商晋商商帮3、对外贸易出超,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出口丝绸茶叶瓷器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明修长城清修庙-----两朝民族政策的差异2、清---管理西藏、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葛尔和回族叛乱3、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康熙)
专制帝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厂卫 2、清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 3、文字狱、八股取士---黄宗羲
来自海上的挑战 1、1405—1433郑和下西洋规模和意义(今年是600周年)2、传教士来华---利马窦 郎士宁3、殖民者来华---澳门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4、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自守,广州一口通商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一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主要发明、特点和对英国的影响
科学的世纪----19世纪 各国重视科学研究;大学成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达尔文《物种起源》;内燃机发展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特点、主要发明、应用产业和影响
人在工厂 1840年前后的英国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工厂有严格的劳动纪律和管理制度;出现流水生产线(福特)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地球变小了 1、整体世界形成的必要条件;整体世界形成的表现2、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
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1、整体世界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瓜分世界,进行殖民掠夺,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对亚非拉国家影响----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严重;2、文明----工业文明传播到亚非拉地区,促进社会生活的变化3、野蛮----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挑战与回应 1、反抗斗争获得独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2、适应工业化改革--------日本(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屈辱的岁月1840—1901年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及评价;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2、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3、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悲壮的抗争 1、元里人民抗英(鸦片战争);关天培(鸦片战争),邓世昌(甲戊海战),徐骧(台湾军民抗日)2、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领导人、性质、意义、失败原因
师夷长技以制夷 1、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代表对待西方的态度发生变化及原因2、林则徐—中国西学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海国图志》3、学习西方---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学习内容、结果)
从维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戊戌变法序幕(康有为、梁启超)2、维新派观点与洋务派观点的不同( P7I页)3、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3、孙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分析。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工业化和城市化 三大产业的出现,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什么是“城市病”
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工业化奠定现代文明生活基础的表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饮食;医学进步人均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洗衣机);妇女地位提高(三八妇女节);义务教育普及;大众传媒发展,;服装休闲大众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筑钢筋水泥化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两大主要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工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3、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和谐公社)4、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1、一战二战的时间、原因、交战双方、性质、转折战役及危害2、科技的使用;怎样看待战争的危害;《安妮日记》、联合国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响、本质。(1825年英国)2、为了应付危机,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二战的策源地;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理想变现实的十月革命 1、19世纪中期俄国改革推进工业化,但落后于欧美国家;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政府,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1922年,苏联建立。(十月革命意义)
“西亚病夫”的崛起 “西亚病夫”由来;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内容、意义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内容1234,评价 2、改革弊端是指改变不干预的自由经济模式,进行经济的国家干预。(田纳西工程)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觉醒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张、意义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先锋和主力、成果、意义
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开始研究俄国。(李大钊)2、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的组织。(1920上海)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内容、地点)--成立中国共产党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从北阀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孙中山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领导北伐战争(叶挺-铁军-贺胜桥战役)3、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背叛国民革命4、1927/8/1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1934年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1936年在陕北建立新根据地6、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生活中的变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出现(、轮船、火车、邮政、电话)
头脑中的变化 科学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观点(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提高
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矛头指向中国2、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铁路)----日军侵占东北3、1937年卢沟桥事变(宛平)----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4、日军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封锁、扫荡5、正确认识日本右翼反华势力和教科书问题。
全民族的抗战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军官的兵谏2、北平爱国学生的一二九运动和东北抗日义勇军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张学良杨虎城)4、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5、台儿庄保卫战;白求恩;抗日游击战6、抗日战争胜利时间、意义、原因
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 两种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不同主张代表两种前途命运2、黑暗的国统区(独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据地(民主、大生产)3、大生产运动----防线能手、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4、1945年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目的及谈判成果、内战爆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回顾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历程得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