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二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2-17 16:46:43

A. 高一地理单元测试题

2008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 )

A.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辐射 ③大气逆辐射
B.①地面辐射 ②太阳辐射 ③大气逆辐射
C.①大气逆辐射 ②地面辐射 ③太阳辐射
D.①地面辐射 ②大气逆辐射 ③太阳辐射
2.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关于其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冷热不均--->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垂直运动
B.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垂直运动
C.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差异
D.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3.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节及移动示意图,其移动
规律是( B )
A.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夏季北移、冬季北移
D.夏季南移、冬季南移
4.安徽省的气候类型及冬夏季节的风向分别是( B )
A.热带季风气候、东北——西南风
B.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西北风
C.温带季风气候、东南——西北风
D.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北——西南风
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C )
A.改造了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成份的氮氧为主变成了现在以CO、CO2、CH4为主
B.改造了水圈,但对水的成份没有任何影响
C.改造了岩石圈,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D.通过绿色植物的分解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6.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加速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C.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D.减少就业机会
(3)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优势区位主要有 、 。
(4)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有 、 、 、 等。
(5)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中,不包括( )
A.市场 B.内部交易成本 C.环境污染 D.劳动力
答案:(1)市场; (2)B C (3)劳动力价格较低 地价较便宜 (4)工业基础较好 工人素质较高 市场潜力较大 腹地广阔 (5)C
7.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图中三大岩石分别是A、
B、 C、
(2)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3)三大岩石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 。
(4)地壳物质循环涉及到的外部圈层有:

答案:(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①上升冷却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3)变质岩 沉积岩 (4)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8.西北地区位置与地形图:

(1)图中的四点客观反映了我国40°N附近自东向西的陆地自然带更替规律,它们分别是A、 B、 C、 D、
(2)由A--->B--->C--->D的更替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变化为基础的。这种变化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图示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过度农垦。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草原 温带荒漠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中纬度 (3)土地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9.下列“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图”和部分地区区域自然状况图,读图回答。

(1)奥运圣火传递补的第4站伦敦,第5站巴黎,在这两座城市周围布局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该种农业主要是面向 市场而形成的,其生产的对象是 。
(2)圣火传递的第7站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其周围宽阔的潘帕斯草原以 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阿根廷也是世界上 出口最多的国家,该农业具有 特点。
(3)圣火传递的第12站泰国曼谷,曼谷人们最喜爱的粮食作物为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该种农业的商品率 。
(4)圣火传递第15站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首都堪培拉,这里有世界著名的 农业区,其主要是 和 的混合。
答案:(1)乳畜业 城市市场 乳牛 (2)大牧场放牧业 牛肉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稻米 水稻种植业 低 (4)混合 耕作业 畜牧业
10.读“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________
A.青岛 B.天津 C.黄骅 D.秦皇岛
(2)图示地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数字分别表示① 线、② 线。
(3)字母表示的港口分别是:A、 B、 。
(4)图中煤炭运输终点分别是 、 、 。
(5)在晋、陕、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设中,面临有两大问题:
一是 ,二是 。
答案:(1)D (2)①大秦线 ②焦作—兖州—日照线 (3)秦皇岛 日照 (4)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海南经济特区 (5)环境问题 交通问题

B. 跪求高中地理必修二《点金训练》第三张测试卷答案

你应该设置悬赏,否则不会有人的

C.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一地理卷3 跪求选择题答案,跪求啊。

全国
100
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地理卷
(

)

1~5

ABABC

6~10

DCABB

11~15

DDBAB

16~20

CBDDD

21~22

CB

23.

1
)太专阳内部核聚变属反应

135

120


2

D


3

C


4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将太阳能热水器
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
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
使太阳能热水器的
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的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24.

1
)略


2

A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AC


3
)南




4
)昼长夜短

,且昼渐短。

25.

1


0
°,
60
°
E



2

160
°
E~180
°
~30
°
W

160
°
E
向东到
30
°
W



3

6

18


4

B


5

12

26.

1
)横



A
波传播速度慢,
B
波波传播速度快。


2
)消失

突然下降



D. 急要高一地理(必修一)三、四章练习题!!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
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
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
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
返移动
43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
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
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
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
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1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2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
作用;成云致雨
74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5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76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的关系最密切
77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78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1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
之越长。
82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
收能力很强。
85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89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
力越大。
90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
是有个交角。
92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画出合力
93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4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
风、极地高压
9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
压(大西洋)
99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 压(大西洋)
100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

101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
风)。
102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103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
锋)春季的沙尘暴
104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
针。
105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

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
针。
106
锋面气旋
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107
气候要素
气温、降水量。
108
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9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0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
(一种)
111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2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
布规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
东岸20-35°
113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
制。30-40西岸
114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
规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
岸。
115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
布规律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
岸。
116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
布规律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
控制。温带内陆
117
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18
气候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119
气候资源与农业
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0
气候资源与建筑
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1
风与城市规划
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
行风的上风向
122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
云雾、地势等)
123
台风(飓风)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4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5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
移动方向和速度。
126
暴雨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127
洪涝灾害的防御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
干旱的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安定。
129
干旱的防御
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
作制度等。
130
寒潮的危害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
大。
131
寒潮的防御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2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133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5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
破坏。
136
臭氧层的保护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137
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
酸性气体。
138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139
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
④危及人体健康
140
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
资源综合利用。
141
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42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
的71%。
143
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4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
围内。
145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46
海水热量的收入
太阳辐射
147
海水热量的支出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48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49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0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1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2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
氯化钠、氯化镁。
153
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4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5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56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
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57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58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
动。
159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
海峡)。
160
风海流的成因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1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
流动。
162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
动。
163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4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
亚寒流。
165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
流。
166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
亚寒流。
167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
利寒流。
168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69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
规律判断寒暖流
17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1
海洋资源的分类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2
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
发电。
173
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
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
补偿流。
174
世界主要渔业国
中国、日本。
175
世界渔场分布
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
东南大西洋
176
海洋油、气开发
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
道。
177
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
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
水腐蚀性等)
178
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
乐。
179
著名海峡
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
白令、曼德等。
180
著名运河和港口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1
腹地
港口的服务区域。
182
海洋货物运输条件
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
佳航线服务。
183
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
荷兰、日本、澳门。
184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5
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
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
油渗漏)

E. 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附答案)和复习提纲 速度啦 有加分的 直接把试题打上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Ⅱ期中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3.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5.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灾害因素
7.下列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歌剧 B.法律制度 C.万里长城 D.海南岛
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9.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11.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
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 ②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素质提高 ④初婚年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A.乡村 B.城市 C.海洋 D.大气
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A.张家界 B.大庆 C.株洲 D.麦加
15.下列内容中,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
A.资源 B.地形 C.港口 D.交通
16.城市主要分布的气候区是
A.中低纬度的湿润地区 B.高纬度寒冷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干旱地区
17.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D.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18.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9.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21.下列国家中,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泰国 B.英国 C.印度 D.巴西
22.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B.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C.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D.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
23.下列大洲中,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
A.大洋洲 B.欧洲 C.北美洲 D.亚洲
2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D.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5-27题:

25.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2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
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27空,每空1.5分,共40分)
31.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 (字母).
(2)图中处于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
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图中代表的 (字母)模式转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32.右是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回答:
⑴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在B、C、D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请合理安排:服装厂 ,
自来水厂 ,钢铁厂 。(均填字母)
⑶该城市布局形式为_______ __式。

33.读下表(单位:亿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任答2点得分)。
年份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1920 1.1 5.6 0.8 10.7
1940 3.6 4.8 1.5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3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 ;③交通 。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 __区。
(3)图中B区最适合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_区,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4)距离市中心是远近对于 业的影响最大。

参 考 答 案
选 择 题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A B D C C A C A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A B B B D B B A C A B A

31题:
(1) A B (2) C 发展中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4) D (5) D 计划生育

32题:
(1) 合理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
(2) B C D
(3) 集中紧凑

33题:
(1) 晚 低 逆城市化
(2) 人口集中,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任答2点得分)

34题:
(1) 市中心的远近 通达度 (2) A 商业
(3) 住宅 工业 (4) 商业

F.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三中) 急求答案啊,各种帮帮忙求你了啦

文科综合试卷回答
1-5 CDDAB 6-10 DABDC 11-15 ACBBB 16-20 DBDAC
DCBCB 26-30 21日至25日DDBCA 31-35 AACAA
36(1)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
(2)东北(2分);干旱(2分)(2),食品生产,产生沙尘天气(2),(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或产生贫困)
(3)自然原因造成的:旱季干的信风(2)漫长的旱季降雨引发的干旱(2分)
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2)滥垦滥用饲料原(2)(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导致荒漠化,大面积的植被,调节气候的作用缺乏降水显着减少)
(4)游牧业(2)在农业结构的变化:农业比重增大(2分)
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商品化,定居者的集约化畜牧业的转变(2)
草地退化,导致荒漠化的扩展(2)
(5)加强国际合作:(2)控制人口增长;(2)退耕还牧,限制过度放牧,合理的现有耕地,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产量;(2)或(大力植树造林,这将帮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2)节水农业的发展。(2)选5 3 6)
37(1)对棉花的商业化水平高,生产与市场需求,产品远销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和新疆的教训,海外销售棉花。 (8分)
(2)扩大棉花种植,棉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发展交通运输,农业过剩人口转化为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棉花产业的劳动力。 (8分)
(3)性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开辟了新的途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打破神学的禁锢科学合理性;工业革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8分)
原因: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贸易和产业的补充地位;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通
整合政策,实施“海禁”撤退政策,加强专制统治,阻碍技术创新。 (8分)
38。 (1)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2)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经济依赖外国过高(/远高于发达国家,他们的
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不利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3)①保持开放的市场,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互平行
李的原则。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坚持向外界开放的基本国策)和(2)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制成品出口,在中国建立一个基础,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综合发挥投资,消费和出
口三驾马车“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③加强技术创新和创造的国际品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
有潜力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依靠科学技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力)④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贸易伙伴的多样化)。 ⑤综合
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以提高能源储备机制和预警机制。
?(2)①事物之间普遍的(2分)。的问题的图(2)的接触点。材质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美国经济走向低谷,引发全球连接
的链式反应会引发通货膨胀全球范围内影响全球实体经济,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2分)
?②部分的整体影响(/ F一定条件下,整体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从事
良好的地方,整体功能最大化(2)。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1)。
?③原因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2)。
(3)美国是愿意泡沫的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换取自己的利益在全球经济周期的说明(1)
国家对外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1)美国的行为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1)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不利于建设
建立国际新秩序(1)。
39。 (1)工业(2分);之前和之后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的共同优点:沪宁杭工人
产业基地的中心,一个坚实的工业基础(2),上海是中国的最大的工业城市,在重光产业是发展(2):(2)该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与便利的交通,先进的科学和技术)(2)有利于产业发展。改革开放
将未来的发展乡镇企业很快??导致第二产业的发展(2)
(2)发展方向:作为国际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航运中心的逐步发展。 (4分)
政策支持(2分),技术开发,交通便利。 (2分)
(3)江南制造局是封建政府经营的企业;阜新面粉是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4分)
(4)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心;新的思路和通讯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 (6分)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丢失: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4)民族独立
立法来实现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
(6)材料4反映的经济现象:
①30前后对比上海市民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2)更注重享受资料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协调发展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3分)
③更大的压力吃的健康和营养,并反映消费者科学不断改善。 (1)
原因:①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1)
②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中层的消费水平。 R2分)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上海家庭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5%,这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2分)
(7)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上海坚持服从国家战略,为上海的发展对国家发展环
环境的想法和计划,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体现了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
本地举措。 (2)②正确行使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促进经济起飞C(分?③坚持的原则,负责人,重点改善民生,使真正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是造福于民的体现,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2)④适当的运动的文化功能,
关闭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以提高市民素质,并提高在科学,教育事业的投资。 (2)⑤实施第
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科学事业,教育发展机构
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2分)

2009年40的第一次高考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英语回答
?听:1-5 CCAAA的一个10ACBAA 11 - 15BBABC的16 --- 20BCBCA的
?广播:21 - 25ABCBB 26 30ACCBC 31-35ACCDB的
?格式塔:36-55欢腾41-45?DACC 46-50ADABC。5 1 55ABBAB
?:56-59 DDAC 60-63 BBDB
????64-67 ADDC 68-71 DBCD 72-75 CBDC
?修正:76.1imited 77 78。取下背面79时,改变
80。此外,它们81。改变82。删除83。估值
84。更正85。改为
?写作:
?可能的版本:
?DearMr。李,
??上周日,我去,做一些阅读在您的图书馆。在时间1在那里,我发现
不愉快的事情。因此,我想表达我的意见,我希望,这将是
帮助你,为读者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地方。
??首先,有一些新的书在货架上,大多数书籍WEM不普及的今天其次,一些书没有以正确的顺序排序,使得它很难让读者快速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三,助理没有提供良好的服务。相反,他们聊天。此外,他们还没有通知的事实,一盏灯不能正常工作。请保留此的状态的事务staythe相同,恐怕会有越来越少的读者。
??,为读者着想的,所以我建议你改变所有这些尽快。
????????????????????????? ???????你的。
????????????????????????? ???????黎呼呵
2009年40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测试(文学和历史)得分
多项选择: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的答案D A B A D D D C B B A B

二,填空题:13。 -1014。 15.4 16。 ①②⑤
17。 (此题满分10分)
解决方案:(1)由矢量线的:
???即2点
???另外,因此,
????= 4分
???(II)由余弦定理当时
????
????所以,当且仅当等式成立9分
???所以。 10分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决方案:(1)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公知的条件
???2点
例如,6分
A:值。
(Ⅱ)解决方案:假设有至少两个量的汽车挡住了事件7
?12分
?答:至少有两个量的汽车堵塞的概率。
19。 (此题满分12分)
???解:(a)(I)
???的平面,和平面
??????????????????????2点
???方
???????4分
(Ⅱ)
?平等的距离的点的距离的平面的平面的
?平板,

?集是点到平面的距离为6分
标题设计研究,8点
(三)进行连接,因为
所以问二面角的平面角,
然后,,因此,
?的中点,即巧合,10分钟相比
?和并行
?的中点,也就是12点
(ACT II)的解决方案:坐标原点C,直线轴,直线轴,直线轴,以创造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I)中所提供的E(2,0,1),(1,1,0),(2,0,0),(0,0,2)
?已知向量
????
(Ⅱ)
另一个平面法线矢量=(1,0,-1)
?距离
(Ⅲ)置位,该法线矢量的平面=(0,0,1),平面正常
????????????10分
???,也就是说,该线段的中点,
???????????????12分
20。 (此题满分12分)
解决方案:(1)
??同样,6分
??(II)
???
????等??差数列:10分
???公差
???
??????????????12分
21。 (此题满分12分)
解决方案:(1)2
???4分
??(II)
??,8点
??????解决方案12分
22。 (此题满分12分)
???解决方案:(1)
?????
?????
????????????4分
????(II)
?????直线与双曲线的交叉不妨成立
?????直线和双曲线交
?????
?????
?????
???????????????????6点
?????=直双曲线相交于两点的两个同样的,与双曲交叉2的直线上2点
?????8点
??????
?????
??????
?????= 10点
?????解决方案12分

G. 高一地理必修二 试题及答案.doc

自己找的
人教网上: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802/t20080226_446586.htm
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712/t20071218_431946.htm
给你一个网站,在这里你应该可以找到你需要的:
http://www.dilifu.com/DatumList-100.aspx
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

H.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详解

第一源题 D
A项可持续发展应该三个原则,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项限制消费当然是不可行的。。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是不合理的发展。。。D项正确。发达国家消费的资源更多,排放的弃物更多,对环境影响更大,应负更大责任。
第二题 C
A项青藏高原上的应该是自然因素
B项市场因素
C项 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政策国素。
D项 自然因素。

有疑问欢迎各位大大指正。

I.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必修二卷(4)以及卷(3)答案

我们有2012年中学地理(7)部分答案开始两个,自然地理。第二个问题是,恐龙灭绝。内 。共22个选择题,老容师昨天卷子结果没有找到答案。只是部分。的答案如下
1A。 2C。 3D。 4C。 5C。图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D。 20D。图21B。 22C
23:底部下沉气流,降水少。北迎风面降水。性能林木苍翠,植被稀疏的南墙。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