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问题
㈠ 地理知识问题,河流的走向
黄河、长江、珠江由西向东流,黑龙江水系是南北走向的(由北向南),云南的怒江、澜沧江是由北向南流的,另外有一条红河,是东北流向东南的。
㈡ 我想找一下八年级上地理黄河和长江的知识结构,比如中上下游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问题原因等。谢谢
黄河的主要贡献: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的旅游资源。)
第三幕 “忧黄河、救黄河”
假黄河上中下游出现的危机(险情),并因地制宜,分别提出治理方案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概况:
⒈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⒉注入海洋:东海。
⒊长度:6300多千米。
⒋流经11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⒌流经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⒍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宜昌以上。
中游:宜昌至湖口。
下游:湖口以下。教师引导] 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突出特征:
上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⒎主要支流及湖泊:
北岸: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岸: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二水能宝库
⒈水电站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多修建在哪部分河段?为什么?
上游,多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所以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干流航运能力强,称为“黄金水道”
五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⒈原因
自然原因:降雨丰富,支流湖泊众多。
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植被破坏严重。
⒉治理措施:
退耕还湖,植树造林。
㈢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一道习题
西电东送
1.三条线路
2.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专南盘江属、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大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3.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4.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㈣ 初二地理题,关于河流
A,因为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我国流水量最大的河流
㈤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2课时)。
1,上游:基本情况黄河在兰州以上流经青藏高原和高山峡谷,人烟稀少,防洪任务不大。自兰州至河口镇,河长1 352 km,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的28个县(旗、市),是上游河段的防洪重点段。沿河有兰州、包头两大城市,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以及包兰铁路等。确保这一河段黄河防洪安。2,中游:主要是地表植被被乱砍乱伐,造成土壤难以保持水分,土地沙化,是沙尘暴的来源,同时由于缺少水分,农作物也难以很好的生长。3,下游:(1)当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中立足全流域、上中下游统筹不够,水资源管理中的地区分割管理和部门分割管理依然存在,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仍有不少困难。多年来,由于繁重的下游防洪负担,黄委会把管理的重点始终放在下游,从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进行水量有效分配和调度的水行政管理很不够。取水许可制度才刚刚开始,还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职责还没有划清,流域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对各省区用水还难以控制和协调。
(2)没有制定出具体的黄河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宏观控制各省区用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此方案是多年平均情况的宏观分配指标,没有制定出不同来水情况特别是枯水年份水量分配方案和控制意见。黄河水量调度要通过已建工程特别是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水库调度来实现,龙羊峡水库是全河唯一的多年调节水库,现已进入正常运用阶段,其巨大的调节作用必然使原有的径流过程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对黄河防凌和河道泥沙淤积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原定的一系列反调节工程又没能按规划顺序及时修建,如己建工程仍按原设计运用原则进行调度,将会对全河带来不利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适应新情况的水库调度方案,特别是考虑全河的调度方案。三门峡水库目前的运用原则是1969年四省会议所定,经过二十多年时间,上游工程建设情况和下游用水情况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调度运用方式虽做过一些调整,但下游断流时间和库区淤积日趋严重,还应制定适应上下游情况的水库调度方案。由于没有合理的黄河水量调度方案,目前还存在防凌与发电、灌溉与发电、上下游用水、汛期水库蓄水与河道泥沙冲淤等诸多矛盾难以协调。
(3)黄河干流特别是中下游调节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断流与弃水并存。目前黄河干流已建的8座水利水电枢纽仅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3座水库有调节能力,3座水库中只有三门峡水库在中下游,其调节库容较小,且因蓄水位限制,春灌蓄水库容仅14亿m3,还要在6月底之前泄空迎汛,难以满足下游山东、河南两省用水要求,就是在调节能力较大的上游河段,由于灌溉面积扩大等原因,用水相应增加,在用水高峰季节和枯水年份宁蒙两区用水要求也很难得到满足,要兼顾中下游的要求就更为困难。因此,造成下游断流与弃水并存的矛盾。据统计,1972~1995年下游利津断面断流共548天(日平均流量为零的天数),年平均断流23天,1995年断流达122天,断流上延到河南省的夹河滩断面,长达662km,为历史上所罕见。而同期利津站年径流量为278亿m3,非汛期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仍达100亿m3,用水高峰季节期的3~6月利津实测水量仍达37亿m3之多。
(4)径流预报水平还难以指导实时水量调度。目前黄河上开展的降雨、径流预报及凌汛预报基本上是从除害保安全的角度出发,而从兴利方面要求的预报开展不够,用水预测还没有开展。黄河流程长,从上游刘家峡水库到三门峡水库流达时间超过一个月,限于预报技术水平,目前的径流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满足全河水量统一调度的要求。
(5)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
㈥ 地理河流问题
拦住河水,两岸的居民就要遭罪,农田被淹,河水泛滥。地震后常出现的堰塞湖就是回这样的。
再者,答河水不入海,会使水循环受阻,直接导致海平面下降,之后就会出现赤潮等现象,海洋污染加剧。
而且,这样会扰乱海洋生物的正常繁衍、洄游,美国之前就有为小鱼拆大坝的案例,就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
还有,我认为,这可能影响洋流,间接影响水汽的输送。
㈦ 八年级上半学期地理河流与湖泊这一节需要记些什么
1.主要是我国的河流,北方的和南方的河流有啥区别,从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解冰版期,降水量,气温的年变化权,
2黄河的泥沙的治理,长江的如何开发,是重点,会有探讨问题,或是看图回答问题.
3.河流还有,内流河,外流河,及水系,区域,
4.我国湖泊的作用,最大的湖泊名称等.
5.图:黄河水系图,长江水系图,记得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线,流经的省市名称.
㈧ 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
由于东部季风区距离海洋比较近,所以海洋上的水汽容易到达,降水较多;而西内部非容季风区则距离海洋较远,水汽到达较少,降水少。
(初中的孩子只要能回答出距海远近即可)
第二个问题
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干旱现象。而且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加剧了该地区的缺水。
(初中生能说出北方降水季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