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重要地图
⑴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重要的图是哪些快啊快。
1.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2.世界万物都在不断运动着,其中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它的周期是d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d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a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b
A. ——晾晒衣服 B. ——体育锻炼
C. ——播种小麦 D. ——高空作业
6.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d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7.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b
A.米饭 B.牛排与奶酪 C.馒头 D.油条与豆浆
8.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弃物排放国是a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巴西
9.读右“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占绝对优势
10.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法国的是a
A. B. C. D.
11.拉丁美洲的主要人种是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a
12.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b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13.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d
A.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14.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区的景色c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下列几个省区的名称,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c
A.①湖北省 ②广东省 ③云南省 B.①广东省 ②云南省 ③湖北省
C.①广东省 ②湖北省 ③云南省 D.①云南省 ②湖北省 ③广东省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b
A.耕地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17.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c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的影响
1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a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省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19.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d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20.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B.最高山峰是黄岗山
C.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 D.居民的祖籍以福建为主
二、读图综合题(有8大题,共计60分)
21.学会探索(6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
请读下图完成要求:(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不规则球体 ;
其平均半径为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 ②
22.学会看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 ;
⑵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米;
⑶AB一线和CD一线和E处的地形分别是:AB ,CD ,E (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⑷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米。
23.放眼世界: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为:
A 洲、B 洲、C 洲、D 海峡;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三大洲、 洋和 洋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4.了解地区:下列是法国和巴西两国的地图。⑴请你通过读图,按照下表的要求,完成对这两个国家的比较。⑵在最后一行中添加新的对比项目名称和内容。(7分)
国家 法国 巴西
首都
主要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
主要河流 塞纳河
25.认识祖国: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读地图回答:(8分)
⑴我国位于 洲的东部, 洋的西岸。
⑵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属于内海是 海,最南面的是 海。
⑶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 度。
⑷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 。
26.学会分析: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6分)
⑴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⑵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2分)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⑷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
27.学会归纳: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
(2)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 岭― 河一线,你知道这一界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地形不同 以平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农作物不同 以小麦为主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28.关注发展:读下图“沪宁杭地区工业分布图”(8分)
⑴沪宁杭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有: 、南京、 。
⑵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 ,该中心拥有的工业部门包括:机械工业、 工业、 工业等;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发展,该基地已演变成为信息、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三大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⑶列举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便利条件(至少两条)。(2分)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A B D B A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C C B C A C B
二、读图综合题(有8大题,共计60分)
21.学会探索(6分):
(1)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6371 经线 纬线(2)略
22.学会看图:(6分)
(1)自北向南(2)17米(3)山脊、山谷、鞍部(4)40千米
23.放眼世界:(6分)
(1)亚洲 大洋州 非洲 马六甲(2)太平洋 印度洋
24.了解地区:(7分,每空一分)
国家 法国 巴西
首都 巴黎 巴西利亚
主要地形区 西部平原、大盆地等
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
(最后一行为开放型题,可列举所在大洲、濒临海洋、气候、人种、语言、矿产、工业品、农产品……教师根据情况打分)
25.认识祖国:(8分)
(1)亚洲 太平洋(2)渤海 南海(3)960万 49(4)俄罗斯 印度
26.学会分析:(6分)
(1)甲 乙 (2)乙 (3)C(2分) (4)温带季风气候
27.学会归纳:(13分)
(1)南方 北方 青藏 西北(2)高寒 干旱(3)秦岭 淮河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地形不同
农作物不同 以水稻为主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最后一行为开放型题,可列举温度带、作物熟制、一月平均气温等方面比较,酌情打分)
28.关注发展(8分)
(1)上海 杭州(2)上海 石化 钢铁 电子 纺织等 高新技术
(3)水陆交通便利 消费市场广大 人才密集 工农业基础好 科技力量雄厚等。(2分)
日本、印度、马六甲海峡、俄罗斯,波斯湾、地中海域、澳大利亚、巴西、极地地区图
⑵ 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图有哪些
地图。还有有关的国家的经济变化 如日本,巴西,美国之类的。(这三个国家啊最容回易考到的)当然还有答南极和北极。我认为期末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道题就是画两幅图,就是南极和北极的!所以这一类你也要好好注意了,
还有就是:祝你考试一切顺利啦!
⑶ 七年级下地理的地图讲解
这怎么讲解啊???
楼主对着地图查书吧,要不赶紧找你的同学一起复习一下,效果好一些。回头请你同学吃个饭就行了~
⑷ 初一下地理重要图重要题型
10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农业
1
、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在
热带,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②海陆位置:
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
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2
、领土组成:
本土由
48
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
、地形:
分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
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4
、人口:
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
84%
)
、
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
、黑人(
13%
,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
,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
人种)
,
数量已不多;
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
240
万,
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玑和纽
约。
5
、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
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
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
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2
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
的
10%
,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
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
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
500mm
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
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
机械化和专门化。
6
、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形成原因
乳畜带
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
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玉米带
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棉花带
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己经衰落。现己成为以畜牧业
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小麦带
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
灌溉提供发良好的条件
畜牧和灌溉带
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
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
长。
二、美国的工业
1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
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
新技术产业。
“
硅谷
”
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11
2
、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东北部工业区
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纽约:大西洋沿岸最大
的商业中心和港口;
芝加哥:工业、交通中
心。
煤矿、铁矿资源丰富;
有许多优良海港,水运
便利。
南部工业区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
宙航空研究发展中心。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
丰富。
西部工业区
宇航、电子、机械制造等工业
洛杉矶:
西部最大城市、
海港;
旧金山:是美国华人最
多的城市,东南面
“
硅
谷
”
是新兴电子工业中
心。
位于太平洋沿岸,海运
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3
、
资源消耗大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负主要责任。
三、巴西的位置、人种和工农业
1
、地理位置:
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
最多的国家,也是拥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
2
、民族大熔炉:
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
玛雅文明。巴西
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种汇集在巴西,他们之间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人
成为混血种人。混血种人占
40%
,黑人占
6%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是一个
“
民
族大熔炉
”
。
3
、农业:
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
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家作物集中分布在沿海一带。
4
、工业:
巴西铁矿、水能资源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淘汰和便利的交通。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点位于巴拉河上,是目前世界己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四、巴西的环境问题和城市化问题
1
、热带雨林的危机:
亚马孙河位于巴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
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
60%
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木材,水
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应。但是巴西广阔的热
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
的。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
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1990
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
,决心用
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2
、城市化问题:
巴西
90%
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这里的圣保
罗和里约热内卢是特大城市,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
题,如
“
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
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巴西政府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以促进内地的发展。
12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现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
1
、地理位置:
北极地区:
北纬
66.5º(
北极圈
)
以北的广大地区
,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
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
的陆地和岛屿,北冰洋是世界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地区:
南纬
66.5º(
南极圈
)
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洲位于地球
的最南端,跨经度
360º
,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
方向,即由西向东南的方向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
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2
、气候:
①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
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立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
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
是南极洲的暖季,
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我国的两处科考站
(中山站
和长城站)的建站时间均为
2
月。
②北极地区气候特征:
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
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⑸ 请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地图有哪些
全是世界地理,你记哪个图,没法选。反正中考最重要的是第一章亚洲部分。我只知道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
⑹ 初一下册地理有哪些重要的地图
从考试重点排序应该是;
1.南极
2.日本
3.东南亚
4.中东
5.美国
6.西欧
7.澳大利亚
8.巴西
9.俄罗斯
10.印度
不过课本上的图你最好都记一下,毕竟不知道要考哪幅
⑺ 初一地理下册的重点哪里有
首先:是重点
重点:
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
世界的区域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
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
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
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
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
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七)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上,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
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
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还有区域地理:
第一节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多火山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加工贸易型)
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四、读图分析要求:
在图中填注: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州工业区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在图准确填注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 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东南亚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其旅游资源丰富
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二、水旱灾害频繁: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季风与降水:旱涝灾害频繁
月份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东北风少,旱季
七月西南风多,雨季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三、自给有余的农业生产
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多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高原、山地较少
世界农业大国
四、发展中的工业
传统工业:钢铁工业
工业部门分布中心资源条件总结
钢铁工业加尔各达煤、铁、锰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棉纺织业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棉花
麻纺织业加尔各达黄麻
高新技术产业: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发达
五、填图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第四节 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
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
圣彼得堡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 乌拉尔工业区;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工业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三、发达的交通
亚欧大陆桥
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相对单一.建在南部山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原因及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图
在图中填注: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及乌拉尔山脉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
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亚欧大陆桥
⑻ 初一下册地理人教版重要地图有哪些p多少页
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都很重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2 埃及(Egypt):地跨两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领土面积逾100万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兰;首都:开罗(千年古都)。 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埃及人称之为母亲河,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 文明古国: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秦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七大奇迹之一。 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4 法国(France):
欧洲的经济大国:国土: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5889万人。首都:巴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变化小,全年将水分平均匀。生产:小麦产量居世界前列。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概述: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
文化与旅游: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法国在1999年的外国游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游业也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 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图及必考的题!还有占比例较多的课!好的另加高分!!!
1.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2.世界万物都在不断运动着,其中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它的周期是d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d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a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b
A. ——晾晒衣服 B. ——体育锻炼
C. ——播种小麦 D. ——高空作业
6.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d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7.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b
A.米饭 B.牛排与奶酪 C.馒头 D.油条与豆浆
8.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弃物排放国是a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巴西
9.读右“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占绝对优势
10.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法国的是a
A. B. C. D.
11.拉丁美洲的主要人种是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a
12.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b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13.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d
A.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14.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区的景色c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下列几个省区的名称,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c
A.①湖北省 ②广东省 ③云南省 B.①广东省 ②云南省 ③湖北省
C.①广东省 ②湖北省 ③云南省 D.①云南省 ②湖北省 ③广东省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b
A.耕地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17.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c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的影响
1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a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省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19.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d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20.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B.最高山峰是黄岗山
C.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 D.居民的祖籍以福建为主
二、读图综合题(有8大题,共计60分)
21.学会探索(6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
请读下图完成要求:(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不规则球体 ;
其平均半径为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 ②
22.学会看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 ;
⑵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米;
⑶AB一线和CD一线和E处的地形分别是:AB ,CD ,E (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⑷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米。
23.放眼世界: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为:
A 洲、B 洲、C 洲、D 海峡;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三大洲、 洋和 洋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4.了解地区:下列是法国和巴西两国的地图。⑴请你通过读图,按照下表的要求,完成对这两个国家的比较。⑵在最后一行中添加新的对比项目名称和内容。(7分)
国家 法国 巴西
首都
主要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
主要河流 塞纳河
25.认识祖国: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读地图回答:(8分)
⑴我国位于 洲的东部, 洋的西岸。
⑵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属于内海是 海,最南面的是 海。
⑶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 度。
⑷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 。
26.学会分析: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6分)
⑴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⑵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2分)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⑷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
27.学会归纳: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
(2)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 岭― 河一线,你知道这一界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地形不同 以平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农作物不同 以小麦为主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28.关注发展:读下图“沪宁杭地区工业分布图”(8分)
⑴沪宁杭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有: 、南京、 。
⑵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 ,该中心拥有的工业部门包括:机械工业、 工业、 工业等;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发展,该基地已演变成为信息、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三大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⑶列举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便利条件(至少两条)。(2分)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A B D B A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C C B C A C B
二、读图综合题(有8大题,共计60分)
21.学会探索(6分):
(1)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6371 经线 纬线(2)略
22.学会看图:(6分)
(1)自北向南(2)17米(3)山脊、山谷、鞍部(4)40千米
23.放眼世界:(6分)
(1)亚洲 大洋州 非洲 马六甲(2)太平洋 印度洋
24.了解地区:(7分,每空一分)
国家 法国 巴西
首都 巴黎 巴西利亚
主要地形区 西部平原、大盆地等
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
(最后一行为开放型题,可列举所在大洲、濒临海洋、气候、人种、语言、矿产、工业品、农产品……教师根据情况打分)
25.认识祖国:(8分)
(1)亚洲 太平洋(2)渤海 南海(3)960万 49(4)俄罗斯 印度
26.学会分析:(6分)
(1)甲 乙 (2)乙 (3)C(2分) (4)温带季风气候
27.学会归纳:(13分)
(1)南方 北方 青藏 西北(2)高寒 干旱(3)秦岭 淮河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地形不同
农作物不同 以水稻为主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最后一行为开放型题,可列举温度带、作物熟制、一月平均气温等方面比较,酌情打分)
28.关注发展(8分)
(1)上海 杭州(2)上海 石化 钢铁 电子 纺织等 高新技术
(3)水陆交通便利 消费市场广大 人才密集 工农业基础好 科技力量雄厚等。(2分)
南亚 巴西,美国,西亚北非图
⑽ 跪求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知识点,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
一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 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 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 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 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 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小麦、棉花)
4、 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 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三、 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1、 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 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 工业p20—p2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 矿产资源与工业
1、 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
2、 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
3、 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 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 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 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
三、 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1、 高新技术产业 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 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
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 类型: 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 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 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 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交通运输p27—p33
一、 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载量 运价 速度 灵活性
铁路 最大 居中 居中 居中
公路 居中 居中 居中 最好
水路 最大 最小 最慢 最差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居中
二、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 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 铁路 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 公路 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航空 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 交通运输网 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 交通运输网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
一、 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1、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
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季风区 多平原)
梅州(长江中下游) 两面坡式民居 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 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良、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 竹楼 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
浙江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
湖南(和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西藏(甘肃)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
3、 服饰 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民族 服饰 原因
傣族 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
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 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藏族 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 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
4、 饮食文化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
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防湿作用) 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 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
地区 气候 房屋建筑形式
南
方 降水多,气温高, 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下泄,窗户较小,减少阳光照射
降低气温。
内
陆
干
旱 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窗户也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3、
地区 气候 影响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严寒而漫长 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
主食:面粉、杂粮,大米较少,面食种类繁多
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
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
4、服饰的基本功能 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5、 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
一、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 地方文化特色 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 包括 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区 省份 特色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苏州园林 江苏省 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布达拉宫 西藏 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人间瑶池
“黄龙” 四川省 “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黄山 安徽省 “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于一体”。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西安 秦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 四川省 “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泰山 山东省 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平遥古城 山西 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
二、 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 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 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
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 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
1、 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
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
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 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 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 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
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P67活动1
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P67活动:2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P12活动1、3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动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P71图8.10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台湾
一、地理位置 P33活动1、2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二、源丰富的宝岛 P36活动1、2。3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 P53活动1、2。3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